竇世英回到靜安寺胡同的時候,已是華燈初上。
他高聲著高升,興地道:“你可知道怎麼找到陶重?”
高升一聽就知道是竇昭的婚事有譜了,不由得喜笑開,忙道:“他沒有留下住址,不過,他既然在英國公府當差,我去英國公府找他就是了。”
像英國公府這樣顯赫的公卿之家,大管事、幕僚都收不菲,除了在府中有單獨的廂房和小廝服侍外,大多數都會在外面另買宅院安置家眷。
竇世英連連點頭,慨道:“我今天見到英國公世子了。果然如那陶重所說,不遭人妒是庸才。那宋硯堂不僅長得一表人才,而且騎弓馬了得,人品端正,甚得皇上的重。世顯赫,卻謙和有禮,和上司、同僚的關系都很好。當得上‘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說到這里,他想到宋墨那張形容昳麗的面孔,想到竇昭比宋墨還要大一歲,這子持家務,生兒育,通常比男子要老得快,不又有些后悔起來,“就是不知道他們倆的脾氣是否相投?我只顧著打聽他的學業、差事,倒忘了問他家里有沒有通房?于上是否放縱了?你等會兒去英國公府,不妨打聽打聽!”
可轉頭一想,又覺得宋家還沒有來提親,自己卻問這問那的,一副急要嫁兒的樣子,讓宋家知道了,恐怕會瞧不起竇昭,忙改口道,“算了,通房之類的事就不要打聽了,等宋家正式來提親之后再說。”說完,覺得這樣去找陶重也顯得有些過于急切了,索道,“還是別去找陶重了,宋家要是真的在意這門親事,自然會再差了他來說項。”
可如果宋家覺得竇昭可有可無呢?
一時間,竇世英患得患失,一副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樣子。
外面傳來一陣笑語殷殷的喧嘩聲。
竇世英不解地著高升。
高升忙笑道:“應該是四小姐和舅太太、表小姐去白云觀游玩回來了。我這就去看看四小姐那邊有什麼吩咐。”話還沒有說完,他眼睛一亮,道,“七老爺,不是還有舅太太嗎?”
“對啊!我怎麼沒有想到!”竇世英聞言神一振。
舅母娘不在是不在,若是在,竇昭的婚事怎麼也要商量。與其一個人在這里傷腦筋,不如請了舅母娘一起幫著拿個主意。務必要讓竇昭面面地嫁出去。
他出了正房。
高升跟在竇世英的后。
們買了很多的東西,七、八個小廝捧著東西往東廂房魚貫而去。
竇昭不知道正和趙璋如說什麼,眼睛彎彎如月,面頰微紅,像個吃了糖的小孩子,笑得十分開懷。
竇世英有片刻呆滯。
這是壽姑嗎?
他從來沒有看見過笑得如此燦爛的兒!
竇世英心中微痛。
不過是出去游玩了一番,就這樣的快活,可見平常的日子過得多拘謹了。
他不由暗下決心。
無論如何,他也要把兒嫁個像宋硯堂那樣的年!
大不了多給點陪嫁。
英國公府再富貴,難道還會和錢過不去不?
竇世英深深地吸了口氣,笑著走了過去。
竇昭已經知道五太太過來給紀詠說,被父親很生地拒絕了。
很高興。
看見父親走過來,沒等父親開口,先笑盈盈地喊了聲“爹爹”,然后從荷包里掏出塊石頭遞給竇世英:“這是我和表姐在白云觀淘的,只花了五十文。”
是枚黃褐相間的壽山石。
石頭潤澤細膩,厚重純樸,可惜左上角有道深深的裂紋,影響了它的品相。
竇昭指了那道裂紋,笑道:“我和表姐都覺得,可以雕只斜著的葫蘆或是尊臥佛。”
去疵剔瑕地加以雕琢,就是枚上好的壽山石印章了,價也會翻好幾倍。
竇世英擅長金石篆刻。
他笑著點頭,把石頭拿在手里挲了半晌,道:“雕只玉蟬歇在石頭上也可以。”
竇昭嘻嘻笑,道:“送給您的,您想雕什麼都可以!”
竇世英又驚又喜,連聲說著“多謝”。
舅母和趙璋如在一旁掩了笑。
氣氛頓時變得很歡快。
竇昭請了父親去廳堂里坐。
男有別,舅母和趙璋如借口太累,回了客房。
竇昭給父親奉了茶,笑地和父親并肩坐了,趁機問竇世英:“昨天五伯母是不是來給我做?”
竇世英一口茶嗆在了嗓子里,失聲道:“你怎麼知道的?”
“我聽別人說的。”竇昭也不說是誰,只道:“爹爹,我現在還不想嫁人,您別胡地把我許配人!我還想在家里多呆幾年。您看璋如表姐,跟著舅母走了好多的地方,我也想像璋如表姐那樣,到走走看看。不想這麼早就嫁人!如果有人來給我說,您一定要告訴我!”
竇世英覺得自己能理解竇昭的心。
竇昭的婚姻大事,就是因為有東竇手,才會變今天這個樣子的。
竇明小的時候,竇昭還曾照顧過,卻做出如此薄寡義的事來,也難怪竇昭傷心,一是暫時不想再談婚嫁之事,二是怕自己急沖沖地把隨便嫁了,以后的日子更艱難。
“放心,放心!”竇世英忙向竇昭保證,“我肯定不會把你的終大事當兒戲的。”
如果男方是他親自相看過,不但品貌出眾,而且才干非凡,想必竇昭也會愿意的。
他很想把英國公世子的事告訴竇昭,但想到這事兒八字還沒有一撇,若是讓竇昭空歡喜一場,豈不是讓更難堪?
竇世英忍了又忍,這才把話在了心底,草草地和竇昭閑聊了幾句話就回了書房。
他讓人悄悄請了舅母過來,把陶重作的事告訴了舅母。
陶重是英國公府的幕僚,為了結竇世英給竇昭作,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懷疑竇世英的眼:“您真的去相看過了?”
“這麼大的事,我還會騙您不?”竇世英像怕被人聽見傳到了槐樹胡同去似的,屋里沒人服侍也低了三分聲音,“我還特意去拜訪了我的同科,他說常看見宋硯堂在皇上邊服侍,待人一向彬彬有禮、謙和恭謹,雖然子有點冷,但從不談人是非,是個十分懂得進退,知曉分寸的年顯貴。”又道,“外面還不是把我們壽姑傳得十分不堪,可你我都知道,這件事與壽姑有何關系?所以說,謠言止于智者,是句再明白不過的話了。”
人的心一偏,就常常會在不經意為其說好話,為其開。
舅母還是有些不放心,道:“量量,這說也要看看說的人是怎樣的品行,那陶重若是再來家里說項,您讓我也見見。”
竇世英點頭應喏,愁道:“也不知道那陶重什麼時候再來?五堂兄既然看中了紀家,肯定會想辦法讓我應允的,這件事不但要快,還得瞞著槐樹胡同……”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有小廝進來稟道:“老爺,紀家的老太爺派人來給您下請帖,請您明天去玉橋胡同聽戲。還說,翰林院的幾位老大人都去,讓您務必臨!”
竇世英和舅母不由換了一個眼神。
又有小廝進來稟道:“老爺,那位曾和徐大人一起來拜訪您的陶先生又來了……”
“快請陶先生進來!”小廝的話音未落,竇世英和舅母已不約而同地急聲應道。
※※※※※
“怎樣?怎樣?”宋宜春在書房里把京都有可能答應宋家婚事的人家重新梳理了一遍,不是找不到和竇家一樣合適的人家,只是他們前面在竇家花了很多的時間,再想改弦易轍,只怕是來不及了。
聽說陶重求見,他也顧不得什麼,親自迎了上去。
看見旁邊還有服侍的人,滿面春風的陶重給宋宜春行了個禮,意味深長地說了句“恭喜國公爺”。
宋宜春頓時像六月天里喝了碗冰綠豆湯,全舒坦,不由長長地松了口氣。
“先生辛苦了!”他喜不自地掌,小廝把自己珍藏的太平猴魁沏一壺來。
這是對陶重的一種獎勵。
陶重心頭舒暢。
在竇世英面前扮了半天趨炎附勢之人,現在終于可以直腰桿說話了。
宋宜春忙遣了屋里服侍的,和陶重談。
“竇大人的意思,換庚帖之類的事不宜宣揚,下定卻一定要熱熱鬧鬧的,而且在下定的同時把婚書寫了,婚期定下來。”陶重輕聲地道,“我想,竇家多半是想在姐妹易嫁之事傳出去之前把竇家四小姐嫁了,這樣一來,對外也好有個待,免得落人口實。這倒正好和我們想到一塊去了。”
宋宜春不住地頷首,覺得這簡直是樁“天賜良緣”,道:“我已得了信,皇上十二日會回宮,我們必須得在此之前下聘。若是別人家,肯定會覺得太急,可竇家既然想消彌姐妹易嫁產生的流言蜚語,肯定會答應。等到皇上回宮,木已舟,皇上難道還能奪臣之婿不?若是皇上問起,皇上在避暑行宮,我在宮,什麼風聲也沒有聽到,皇上難道還能治我個不敬之罪不?不外是讓皇上心里有些不痛快,到時候我們多在皇后娘娘面前走走,甚至是求了遼王出面幫著說項,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反正皇上的意思是要把宋墨尚了景福公主,打了寧妃的臉,想必皇后娘娘也不會太放在心上。”然后囑咐陶重,“事不宜遲,你這就把和竇家定親的事宜都不聲地安排好,我明天一早親自去竇家拜訪。竇大人看到我們如此有誠意,應該會很痛快地應了這門親事才是。”
陶重起,笑道:“我這就去給竇家下帖子。”
※
姐妹們,兄弟們,求紅票!
O(∩_∩)O~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戚寸心是東陵府尊府裏的燒火丫鬟。 每天都蹲在灶台前,把自己弄得髒兮兮。日子枯燥,生活拮据。 她不得不去另找了份工,趁着每次出府的時間,去給花樓裏的姑娘洗衣服,賺外快。 某天,她在花樓後院裏看見一個美少年被人關在籠子裏,幾乎奄奄一息。 花娘嫌棄他是個將死之人,正後悔自己買了個賠錢貨。戚寸心坐在板凳上洗衣服,抬頭正對上籠子裏他那雙漂亮的眼。 於是那天,戚寸心花光了自己攢了很久的銀錢,把他偷偷帶回了府裏。 他又乖又甜又黏人,還長得特別好看。戚寸心發誓要好好存錢,等以後出了府,就跟他成親。 —— 謝緲以前覺得這世上最有趣的,是將死之人最後的垂死掙扎,是將世人踩入塵埃的無上權力。 後來他發現有趣的,還有她。於是他僞裝成她眼中的無垢白雪,濯濯春柳。 或是偶然的興致,才讓他在被她從鐵籠裏背出來的那時候,生平第一次,想要玩弄一個女子的心。 卻未料,最後被玩弄的,卻是他自己。
她是相府不起眼的小小庶女,淡然低調,偏居一隅,只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偏偏有個變態掉進了她的院子。本著做好事的精神為民除害,卻不想他突然醒來,被抓了個現行。他是位高權重的一方軍候,手段狠辣,惡名昭彰。渣爹為了保命,打包將她送上門,從此悲催的日子開始了。“爺!皇上說您已經二十一了,該娶個正妻了!”“爺有穆九!”“太后說她的侄女年方十八,端莊賢淑,準備賜給您做妻子!”“爺有穆九。”怒:“等穆九什麼時候願意嫁給爺了,你們就有夫人了!”穆九:“不用隔三差五進宮去跪這個拜那個,偶爾跑出去瀟灑一圈也沒人說她不夠端莊,當然,如果那個侯爺不要天天來騷擾她就更好了!”某爺:“做夢!” 一對一,女強爽文,歡迎入坑,作者玻璃心,不喜歡不勉強。
【前世今生1v1】【先婚後愛】文姒姒當了五年的太子妃,太子與她表麵琴瑟和諧,實則厭之入骨,從新婚之夜便去侍妾那裏,最後親手把她害死,將心愛的侍妾扶正。重生一回,文姒姒不顧太子暗送秋波,選擇嫁給了有異族血統、最沒有可能奪得皇位的靖江王劉煊。前世文姒姒被太子算計得下不了臺之時,劉煊給她臺階,幫她數次。眾人都以為,文姒姒放棄與太子的好婚事,嫁入王府一定會後悔。誰能想到,這個馳騁沙場淡漠絕情的男人,卻把文姒姒疼到了骨子裏。-----起初,劉煊很看不上賜婚而來的文姒姒。他覺得文姒姒看起來弱柳扶風,生得過分嬌媚,稍微一碰就會碎掉。卻不知為何,除了文姒姒之外,他不想接觸任何女人。後來,他發現自己一天見不到對方,便會思念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