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章 貴霜是塊寶地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二章 貴霜是塊寶地

 其實從黃河坐船,就一直可以抵達柳銘淇他們先要去的貴德和同德。

 但問題在于這黃河還要去乞高原轉一圈,才能一路往下。

 而乞高原那邊從來不是大康的控制區域,所以他們在咸便已經換船,在渭水又重新坐船到臨夏,然后再走陸路。

 一陣折騰,起碼是要花費一個月才能抵達目的地。

 當然,這也和柳銘淇他們不急有關。

 如果一路急行軍,他們倒是可以二十天便抵達。

 可對于小部落聯盟區域有研究的怡王府二管家龔楚信卻覺得,三月份再踏上西北草原的土地更好一點。

 因為三月份草原才徹底的解凍,地面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冰雪,方便騎兵作。

 作為被怡王夫婦仔細叮囑過的龔楚信,每一天的心都是提著的。

 本來龔楚信是對小部落聯盟充滿信心的,可大家把氣勢搞得這麼隆重,龔楚信也不敢多言語了。

 要是因為他的疏忽,使得兩位親王直接隕落在小部落聯盟,他全家老小,三族……不,九族都只能死路一條。

 柳銘宥的熱氣球隊伍,到了臨夏之后,便已經在空中升起來了。

 熱氣球的高度,加上了千里眼的度,這使得他們在白天能探查清楚數十里之外的靜。

 草原上更多的是草原和湖泊,山脈并不多,所以這個熱氣球比什麼斥候都好使。

 發現了敵人的話,本不用多說話,直接用各式各樣的煙花,便可以讓下面的人知道敵人來自何方、大概多

 現在柳銘宥便在天上。

 十個熱氣球,現在有五個在天上適應環境和氣候。

 雖然時不時的就被吹到了三五里開外,但這也恰好能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熱氣球。

 去年在東北的時候,熱氣球其實也遇到了這樣的況,但他們都一一的克服了。

Advertisement

 現在來到了西北,風向和地理環境都不一樣,自然要重新適應。

 柳銘觀本來準備從臨夏下船就一路北上,先走武威,再到張掖,最后抵達嘉峪關。

 可是到了下船的時候,他又改變了主意。

 “你們兩個去為我大康冒險,我這個當哥哥的也沒有什麼用,就在同德城等著你們回來吧!”他說,“等到你們回來,我再去嘉峪關,橫豎就是半個月左右,不耽擱!”

 柳銘觀的人品誰都知道,溫文爾雅,從來不害人,他這麼說了,就是真的關心柳銘淇他們。

 結果柳銘淇便笑:“可如果有什麼意外,銘觀哥你也沒辦法率軍來救我們啊!如若真的那麼兵荒馬,大康可承不起連續隕落三個親王的危險……所以你還是先走吧!”

 “說什麼呢?”柳銘觀佯怒道:“你別說了,我就等著你們回來!如若你們有危險,我也好人救你們!”

 柳銘璟算是看出來了,柳銘觀是怕他們有什麼風險,所以要在同德城坐鎮——同德城有三萬銳邊軍,專門為支援兩人所用。

 所以柳銘觀覺得,有自己這個親王在,這些軍隊一定會更加拼命一些。

 事實呢?

 不用柳銘觀坐鎮,從武威過來的甘西將軍鄺匯凈便知道該怎麼做。

 這位一直駐守武威的將軍,用僅僅三萬人的軍士加上兩萬青壯,便扛住了超過十五萬西羌和回鶻大軍的兩個月攻擊。

 武威這個地方非常關鍵,它位于嘉峪關防線的最南段,它下面就是蘭州。

 只要敵人把武威給攻克了,那麼便是切斷了嘉峪關和蘭州的聯系,從而給他們的侵打開了一個大口子,可以暢通無阻。

 這麼重要的地方,當然是要派最好的將軍來駐守。

Advertisement

 鄺匯凈便是在這種況下守住了自己的城池。

 也因為如此,他被兵部調到了同德城,率領百戰余生的三萬將士,在后方守護著柳銘淇他們。

 他的作用比起柳銘觀要大多了。

 可柳銘璟不會說,柳銘淇更不會說。

 因此這一趟便讓他跟了來。

 只要這位寧王兄長不要一時興起跟著他們去草原上就行。

 ……

 一路無話。

 在同德城休整了兩天,柳銘淇和柳銘璟便帶著三千銳,踏出了大康的國土。

 放下了揮著的手,回頭的柳銘淇笑著對柳銘璟道,“你看銘觀哥是不是有點婆婆媽媽的?就像是街坊鄰居里面的老好人一樣?”

 “嘿嘿!”

 柳銘璟的視線也從同德城的城池收了回來,“像是這樣的人當皇帝,那我們的日子就會過得更有意思,說不定我還能打仗!”

 “你可就閉吧。”柳銘淇夾了夾馬腹,轉換了話題,“這些草原的駿馬啊,真的是比我們大康的好多了……也不知道我們的馬場,什麼時候才能培育出比這更加優秀的駿馬來!”

 柳銘璟說的東西有些敏,雖然張勤和熊大寶在后面調整隊伍和打理事務,但如果說多了的話,保不準他們能聽到。

 到時候皇帝如果問他們,你說他們是說的好呢,還是不說的好?

 所以柳銘淇不能讓他再說下去了。

 柳銘璟也不是刻意去談論那個話題。

 聽到柳銘淇說的這個,他馬上就嘲笑起了年:“比草原駿馬更好?你別開玩笑了!咱們就算是把西北、北方和東北的駿馬一起來雜,最后得出來的駿馬也比不上純種馬!反倒是會更加矮小一些!這是千百年以來的經驗了,不然我們的騎兵規模為什麼一直發展不上去?”

Advertisement

 他講到了一個關鍵點。

 那就是中原歷來不是養馬的好地方。

 唯一還算好的,也只能是我大漢的時候,那時候掠奪了河套平原之后,很是吊打了敵人百年以上。

 當然大唐也不錯,不過這也多虧了李家本就有蠻族的統,自己就占據了養馬的區域。

 除了這兩個朝代,或者還有朱重八和朱老四這對父子了,才能碾草原部落。

 其余的大部分時候,我們中原王朝還是以步兵為主,以防為主。

 許多人都不曉得,其實我們步兵的巔峰,恰好是許多人看不起的宋朝。

 但有一句說一句,人家宋朝一口氣抗過了巔峰的契丹族、巔峰的真族,還差一點把世間無敵的蒙古族抗過去,這樣的表現,數遍我中華五千年,不算第一也得算前三。

 大康的馬政已經是非常勤的了,建國八十多年來,一共在北方修建了三十多個大大小小的馬場,每年都由兵部、工部一起監管巡查,至有大半的馬場是一直正常運轉的。

 可因為各種原因,培育出來的駿馬仍舊是不如草原上的,最好的一批仍舊只能是買別人的。

 這也造了大康的銳騎兵一直都沒辦法增加數量。

 以前柳銘淇不覺得。

 今天聽到柳銘璟說起來,他忽然就有了主意:“據我看書所知,距離我們最近的貴霜就有很好的戰馬,等到我的商隊越過馬六甲海峽了,我就弄一些過來,說不定會有驚喜。”

 “比草原上的好?”柳銘璟有點不相信。

 “當然!”

 柳銘淇看了看自己騎著的駿馬,說道:“起碼要比它高出一尺左右。”

 亞洲馬多半都不夠高大,如果是按照元朝以后的標準來說,正常的駿馬也就是一米二左右,但從西亞流印度的駿馬后裔,卻能達到一米四甚至是一米五。

Advertisement

 別小看這麼區區的二三十厘米,看上去完全就是不一樣的。

 而且這些馬還非常適應亞洲這邊的環境,拿過來就能雜培育。

 只是柳銘淇不知道這樣雜的后果,會不會也像是之前一樣的會失敗。

 但你一想到歐洲能培養出高達兩米的重型馬來,就會知道只有努力,一切都有可能了!

 “啊!?”

 柳銘璟眼睛都瞪大了,差點把“吹牛”口而出。

 也幸好他知道柳銘淇從來不吹牛,這才生生的忍了下來。

 “我記得你之前說過,貴霜還有我們大康沒有的高品質鐵礦吧?”柳銘璟忽然想起一件事兒,“就是不用那麼復雜理,就能得到高質量的……鋼的鐵礦?”

 “對!”

 柳銘淇點頭道:“非常多,也非常好!”

 頓了頓,年又道:“他們那邊的土地也沃得流油,一年可以種植三次,一塊土地足以養活二十億的人口!”

 “嘖嘖!”

 柳銘璟都開始流口水了,“有機會的話,我率軍給大康打下來,那該是多好的事兒啊!咱們這邊再怎麼災,都沒關系了!”

 “你可做夢了。”柳銘淇哈哈一笑,“不過以后我們的海軍是真的有希把它打下來的,希能在我這一代人就能解決掉吧!”

 “唉!”

 柳銘璟見狀長長的嘆氣,“正常的參軍不行,連帶著坐你的船出去打水戰都不行,我這個宗室子弟啊,真是窩囊!……宗室要是有規定,可以把我給驅逐出宗室子弟行列那就好了!”

 柳銘淇聳聳肩,也不和他多講了。

 反正都是沒希的事兒,說那麼多干什麼?

 要是允許了柳銘璟去貴霜開疆辟土,以后的宗室子弟們怎麼辦?

 能把南詔的這一次爭取到了,就是柳銘璟一輩子的高時刻了。

 到時候多半還得和那些老巨猾又固執的家伙做點易,我為銘璟這家伙的心,還真是多啊!

 ……

 新卷新氣象,跪求多一點訂閱!!

 求老爺們憐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