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五十七章 鐵頭大康!先穩一穩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第五十七章 鐵頭大康!先穩一穩

 說實話,柳銘淇要去西域,雖然一半是因為自己想要見識一下這個綢之路的繁華和異域風,但也有一半是有目的的。

 西域的這些國家,從來都是小國家,沒有一個能統一西域。

 原因有多種多樣。

 民族的不同,各種關系的復雜錯,還有外面勢力的干涉等等。

 就跟老子一樣,九十年代初肢解了一次后,西方覺得還不夠,還想再肢解第二次。

 為什麼?

 不就是國家太大了,人口太多了,資源太富了,就容易締造出強國來嗎?

 沒有一個勢力愿意西域統一后變得更加強大的。

 連大康都一樣。

 未來有一個東亞怪坊,實際上在這個時代的西域附近,也是一樣的。

 西域的十二國,放在歐洲哪一個地方,都能保得自己的安全。

 但它們天生命苦。

 西邊兒是波斯或者大食這種橫掃三個大陸的超級強者,東北又是匈奴、西羌等等超強者,東方還有一個文武雙全的統一王朝,東南一直都是回鶻和吐蕃等等。

 你說說!

 你看看!

 這樣的地獄難度,你換了誰,都是一樣的跪!

 所以在遇到了地下河改道之后,他們迅速的就滅亡了。

 這倒也好,也是免除了之后的無盡憂慮。

 ……

 大家都以為,柳銘淇這麼激進的人,一定會愿意三五年就掃平室韋、回鶻、西羌等國度,讓大康稱霸整個大陸。

 或者說,這不僅僅是大家以為柳銘淇想的,更是大康朝廷許多人的想法。

 其實柳銘淇絕對沒有這麼的激進,但大康的上上下下卻是更加激進!

 他們憋屈了好幾十年,特別是去年被這麼一群國家合起來毆打,簡直是一個奇恥大辱。

 要是沒有實力那還就不用說了,問題現在大康有了充足的實力啊!

Advertisement

 戰馬有了!

 鋼武有了!

 木柄手雷、地獄尾酒、熱氣球有了!

 糧食也馬上就有紅薯撐腰了!

 人口更是不缺。

 你說說,這樣的況下,有幾個人忍得住?

 中原王朝從來就不是那群酸儒聲稱的“以德服人”、“用仁化人”。

 我中華的先祖,從黃土高原走下來,千年下來,為子孫后代積攢下了這麼廣闊的領土,靠的可不是這些。

 只不過我們被各的地勢給阻礙住了,才沒有繼續擴張。

 你仔細去看一看地圖,我們真的是征服了已知的、適宜人生存的地盤,才停止擴張的。

 所以現在大康強大了起來,想要報仇雪恨,那是理所當然。

 柳銘淇都覺得理所當然。

 漢武帝曾經詔曰:“高皇帝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事實上,漢武帝就是這麼做的,曾經兇悍蓋過天下的匈奴,就在他幾十年孜孜不倦的打擊下,分崩離析,再也沒為我們中華的威脅。

 從這一點來說,漢武帝居功甚偉,后世給他一個不算好的“武”的謚號,實在是有些太小人了。

 在有仇必報這方面,柳銘淇是漢武帝的,不過他也深深了解漢武帝的慘痛教訓。

 漢武帝絕對是始皇帝的

 嗯,不用猜測,實際上老劉家全是始皇帝的

 始皇帝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是不惜民力,做了太多的事

 對啊!

 但是這也有原因的。

 始皇帝雄才偉略,深知以后的皇帝可能不會像自己這樣,所以他一個人就想把所有的事給干完了。

 因此才做了那麼多事

 后人們看起來都會覺得他很趕,很急。

 倘若始皇帝不要那麼急,把想要做的事三代來完,那麼大秦的國運再延續二百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Advertisement

 漢朝的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就是看到了始皇帝的教訓,最后靠著三代的努力積累,靠著前面兩位英武的皇帝咬牙含淚當孫子,不斷的蓄積民力,最后才由漢武帝一舉功,雪我漢人百年之恥。

 可是漢武帝為什麼最后得了一個“武”的謚號呢?

 原因就在于他不惜民力,不但把爺爺、父親幾十年的積累全部花得一干二凈不說,還大大的榨了大漢的潛力,為了湊軍費,一系列常凱申都不敢想的魔幻作都弄出來了。

 所以漢朝的最鼎盛時期是他漢武帝締造的。

 但漢朝的由盛到衰的緣由,也是他漢武帝種下的。

 另一位雄主李二曾經講過,“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

 柳銘淇想要避免大康走上漢武帝的老路,就一定要阻止朝廷的人這麼急切的想要滅掉周邊敵人。

 一定要好好的休養生息,先把自己的日子過順了再說。

 你想一下吧!

 同時又要打室韋、又要打西羌、又要打回鶻、又要打倭寇、又要打南詔……你換了漂亮國,他也不敢這麼飄啊。

 特別是大康前幾年才連續遭遇了巨大的災害,去年又遭遇了慘重的兵災侵掠,三五年之能回過氣來都算好的。

 你都沒有修養好,仗著自己的實力強橫就去打,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打仗就是這樣的,沒打你還不覺得有什麼,但一打起來那個消耗簡直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的。

 倭寇當年侵中華之前,他們國家部是什麼樣子?

 頓頓有、餐餐有咖啡、出行有汽車、每年有度假,妥妥的小資生活!

 侵中華三五年之后,他們國家部又是什麼樣子?

 連大米都不能吃,方還出了一本書,介紹哪些昆蟲怎麼烹飪會好吃。

Advertisement

 汽車、自行車什麼的,全部都給融化了,做去支援他們的前線。

 巨大的力下,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憋屈和恐慌之中。

 大康現在有什麼?

 糧食?

 糧食早就用得干干凈凈,就去年許多人都還在吃麩糠粥呢!

 國庫銀子?

 這幾年要不是有“天價度牒”、“加恩令”、“鹽商窩本”等等的榨,要不是籌劃著賣彭州府的上千萬畝田地籌錢,連文武百的俸祿和過年錢都湊不出來!

 然后打造各種軍械,飼養駿馬,軍隊訓練……哪一樣不是花錢如流水的?

 人家漢武帝打仗之前,漢朝是什麼樣子?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間,由于國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災,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太倉里的糧食由于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庫房有余財,京師的錢財有千百萬,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

 這尼瑪能比?

 能比!?

 人家漢武帝只打了一個匈奴啊!

 如今我大康要剛五個國家!……哦,不,現在還得加上一個吐蕃!

 大唐當初不就是和吐蕃拼命的廝殺,最后也趨于衰弱了嗎?

 大宋當初不就是和室韋拼命的廝殺對抗,最后也趨于衰弱的嗎?

 看看!

 大宋、大唐和大漢加起來要剛的,都比不上我大康那麼多!

 大康真是何德何能啊!

 遇到這樣的況,即便柳銘淇是穿越者,也得頭疼。

 柳銘淇現在已經了許多的科技和民生方面的東西出來了。

 饒是如此,依照他的估計,能在二十年之解決掉大部分的敵人,都是大康最大的幸運。

 哦,對了!

 還沒有忘記海上的那一攤子!

Advertisement

 如果海上一開打,那就是面對整個西方世界!

 那個消耗更加的讓人目驚心。

 ……

 故而,凡事都有一個先后順序,有一個輕重緩急。

 依照柳銘淇的規劃,對,最近五年時間里,大康最為重要的就是在國發展生產,大肆發展海貿生意,蓄積各種力量。

 把金錢、糧食、馬匹都準備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至每頓能吃飽。

 然后你再說其它的。

 至于外面,那很顯然就是兩條線走路。

 第一個是把南詔打下來,好好的經營五年之后,再圖謀驃國、邏國等等。

 第二個是在海上,要打造出更多的四桅帆船,然后再把大炮給配置上,從而牢牢的控制住馬六甲海峽。

 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出馬六甲海峽去看一看,至要在印度洋傲游一番,才能知道敵人的深淺,才能以后和他們拼殺。

 一時半刻的失敗并不怕,只要能不斷的進步,并且牢牢控制住馬六甲海峽,那麼大康就立于不敗之地。

 所以在這種明確目標的前提下,柳銘淇要竭力阻止大康去攻打西羌和回鶻,還有吐蕃。

 這些地方現在都很窮。

 以如今的生產力和技條件,也用不了多它們地底的那些資源,屬于打了也是白打的。

 雖然不打他們,可柳銘淇卻不會放任他們發展。

 大康斷絕和他們的商貿往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柳銘淇還得給他們找一點麻煩。

 這在回鶻和西羌西邊的西域諸國,便是一個很好的棋子。

 只要這邊不斷,一向把西域諸國當后花園的西羌和回鶻,一定也會更加的頭疼吧!

 當然了。

 怎麼樣才能激起這些小國家的抵抗緒,那也是需要柳銘淇去努力的。

 能不能功,年不知道。

 但總得要去試一試的,對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