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再次得到康熙書信的時候, 他正在籌備過年。
康熙走了,正月還是得過。
祭祖、祈福、宮宴、賞賜……康熙拍拍屁一走了之,什麼都沒和胤礽說, 只能胤礽自己拿主意。
雖然這些事都可以依照以前的慣例,但祭祖祭天一事,向來是皇帝獨有的權力。哪怕胤礽曾經代替康熙去了無數次, 但那也是康熙下旨。
現在康熙屁的旨意都不給一個,胤礽只能自己給自己下命令,代替康熙去。
胤礽想太皇太后了。
若是太皇太后在, 他皇帝老爹不在京城也沒關系,太皇太后會把一切辦得妥妥當當。皇帝不下旨,太皇太后下令也是一樣。
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能幫佟皇貴妃穩定后宮就已經算很了不起,不能指太多。
胤礽又想胤祉、胤禛和胤祺了。
特別是胤祉和胤禛, 已經封爵的弟弟可以幫他做很多事。
當然, 他最想的是大哥。
如果大哥在, 大哥大概會直接說,“既然汗阿瑪不在,那祭祖祭天什麼的全部等汗阿瑪回來再說。汗阿瑪怪罪, 我幫你擔著”。
嗯, 大哥會直接讓他撂挑子不干。汗阿瑪擺爛,他和大哥也一起擺爛。
雖然他不會真的擺爛,大概率還是會把事都扛起來。但有個人和他一起罵汗阿瑪, 心里也舒坦啊。
胤礽拆開信, 以為康熙會叮囑一些年節的事。
結果康熙全寫自己在海外怎麼(劃掉)玩耍(劃掉)忙碌, 沒有一句話詢問國, 更沒有半句話指點胤礽做事。
倒是胤禔寫的信一半是對“叔叔”的吐槽, 一半是絞盡腦幫胤礽分憂。
胤礽極了。
連他不腦子的大哥都為了他絞盡腦思索國該怎麼辦,汗阿瑪您不愧嗎?
胤礽深深嘆了一口氣,惡狠狠地瞪了康熙的書信一眼。
本著獨郁悶不如眾郁悶的心,胤礽再次把知人全部召集起來,當眾讀了康熙的信。
胤礽希,以此讓康熙回來時尷尬。
他也只能這樣報復康熙了。
阿哥們一個個白眼都翻上了天,仿佛一個個都大哥附;大臣們都在扶額,表疲憊極了。
常寧干道:“皇上還真的以我的名義出訪啊?不會有問題吧?”
胤礽道:“有問題,汗阿瑪自己擔著。”
常寧撇。他就怕皇上甩鍋,讓他背鍋。
但他無法反抗,只能著,太悲哀了。
福全道:“皇上的判斷很有道理。若歐洲太,他們可能對我們發起掠奪的戰爭。到時候無論他們戰勝還是戰敗,能不能緩解他們自己的矛盾,都會給我們大清帶來災難。皇上此舉也是有不得不去的道理。”
胤礽道:“這和汗阿瑪自己去歐洲有關系嗎?汗阿瑪可以讓大哥去調停,甚至可以派我去。”
福全:“……”他難道不知道是這個道理嗎?他只是幫皇上狡辯一下。
吐槽完康熙之后,胤礽就開始分配工作。
胤礽自己要代替康熙在京城主持祭祖祭天工作,比如去天壇禱告、去太皇太后和順治墳前禱告。
其他祖先的陵墓,康熙以前自己可以找借口不去,胤礽卻是不行的。
他便把胤祚、胤祐和胤禩全派了出去,替康熙祭祖。
太子下令讓其他皇子代替康熙祭祖,這在大清歷史上頭一遭。但介于順治死得早,康熙嚴格來說才能算是大清關后第一個長期統治的皇帝,所以什麼規矩都可以從康熙朝來,大臣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懶得說了。
京城中宮宴的準備工作,自然給福全和常寧這兩個宗室老人。
剩下的小阿哥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連剛學沒多久的小胤禵也逃不過。
小胤禵難過極了。
他只是一個剛啟蒙的孩子,為什麼就要承擔這麼重的政務了?他的小腦袋瓜子本沒辦法運轉這麼快!
小胤禵抱住腦袋:“我會早衰,一定會早衰。”
胤祹和胤祥拍著弟弟的肩膀:“習慣就好。太子哥哥和大哥都是這麼過來的。”
小胤禵含著一泡眼淚:“都是汗阿瑪的錯。”
胤祹和胤祥心道,誰不是呢。
還好康熙也大概認為大過年的,自己在歐洲逍遙不太好。
胤礽終于接到了康熙的圣旨——提后宮妃嬪的份位的圣旨。
康熙信中道,他在歐洲手寫圣旨封胤祺為貝子,其他阿哥們年紀尚小,不好封爵,便賞賜他們各自的額娘。
已經封妃的妃嬪加三個月俸祿;有皇子存活的妃嬪們若還未到貴人,一并詔封為貴人;若生有已經出嫁的公主的妃嬪未到貴人,也詔封為貴人;安嬪雖未晉升,但待遇上升到妃嬪。
胤礽猜測,待六弟封爵時,安嬪就能終于升上妃位了。
在原本歷史中,有許多妃嬪這時候應該已經晉升了。
但這一世的康熙太過忙碌,在后宮又無特別想要晉升之人,所以便一直忽視了后宮的份位——原本歷史中幾次低位妃嬪晉升,都是跟著佟皇貴妃、溫僖貴妃、小佟貴妃等來的。
幾個生母份位很低的阿哥們聽到自家額娘晉升的消息,各個眉開眼笑,干活的勁頭都足了不。
特別是胤祐。因為他天生殘疾,帶累出較好、當時也頗為寵的戴佳氏幾乎被打了冷宮,雖有貴人待遇,但一直是庶妃。
現在這戴貴人,終于坐實了。
胤礽見阿哥們很開心,反正康熙也不在宮中,就放阿哥們在過年這幾天休憩時陪著自己的生母。
為了讓妃嬪們別因為康熙不在而寂寞,他又以太后的名義,請了戲班子和模仿外國的話劇社流在京中唱戲演戲。
妃嬪們每日聚在一起笑呵呵,半點沒有因為康熙不在而憂愁。
康熙的策略的確非常厲害。只是后宮晉升了一批低位嬪妃,熱鬧就掩蓋了康熙“南巡”還不帶重臣的不自在。
現在朝中一些大臣又開始想要依附其他阿哥了。
投靠太子是錦上添花,甚至太子這錦上已經不需要花了。
他們倒不是真想謀逆,只是看皇上和太子的態度,對諸位皇子非常好,皇子們將來勢力肯定很大。他們跟著皇子,就和在朝中找更厲害的重臣依附一樣。
而且,后宮低位妃嬪逐漸晉升,年的阿哥們逐漸長大,或許……或許太子將來位置仍舊有變呢?
就算皇上真的很放心太子,不可能猜忌太子。但太子曾經重傷過……對吧?
活不過皇帝的太子比比皆是,小阿哥們也不一定完全沒有機會。
總之,他們先投靠。最低是投靠一個有實權的宗室,最高說不定能撞上一個從龍之功。
因現在留在京城中的小阿哥們都還沒有出宮建府,他們無法直接接到小阿哥們,小阿哥們的母族就各個收到了許多禮。
母族的概念更大。
不是只有父母姐妹兄弟這個小家庭是母族,同一個宗族都能算母族。這麼多人,總會有一兩個打著皇子旗號為非作歹的人。
一時間,胤礽收到許多對外戚的彈劾。
他看著折子上的誅心之語,不由疲憊。
這些彈劾又多是真正正義的憤慨,又有多是試探他對皇子的態度?
或許還有挑撥離間的分吧。
無論殺多人,無論滅多族,只要坐在這個位置上,這些爾虞我詐都不會消失。
前段時間大臣們忙了起來,他耳清凈了不。臨近年節,再多的活都得停下來休息。
康熙不在,胤礽原本準備的一些改革,也只能暫時擱置一旁,等康熙回來商量。
胤礽仍舊很忙,大臣們卻是閑了起來。一閑起來,他們就要斗,還要挑撥他和皇子們斗。
“汗阿瑪,您什麼時候回來。”胤礽看著桌案上的折子,自言自語。
以前康熙在的時候,雖然也無時無刻有算計,但胤礽理這些算計的時候,并不是很疲憊。
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做決定的是康熙的緣故。
胤礽雖給出了意見,但拍板的是康熙,承擔最大責任的也是康熙,胤礽心理力小了許多。而且有康熙為他把關,他就知道自己做的是錯是對。如果兩人意見不統一,還能一起商量。
出謀劃策和做決定是兩回事,他多謀,康熙擅斷。其實擅斷的人遠遠比多謀的人厲害,更能當一個領導者。
胤礽試圖把弟弟們和大臣們都在一起商量。
商量完之后,他心中的力也毫沒有緩解。
因為最終,還是得由他來做決定。現在沒有康熙對他說“好”還是“不好”。
第一世胤礽監國多次,但從未自己在重大事件上做過決定。
第三世胤礽早早參與政務,但哪怕是和大哥出海的時候,所做之事也是提前或者事后稟報康熙,由康熙拍板做決定。
哪怕幾次“突發事件”,其實也無傷大雅,打完之后是留是放棄,也是康熙做決定。
胤礽現在才初次會到做皇帝和做太子的不同。
皇帝的權力,在于“做決定”、在于“承擔責任”。
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皇帝做了決定,整個朝廷就會起來。之后每件事是對是錯,皇帝就要承擔責任。
對權力重的人而言,這樣綱常獨斷大權在握的覺非常令人沉迷。
而像胤礽這樣對責任看得太重的人,就力非常大了。
胤礽很想問康熙,在康熙決定擒拿鰲拜的時候,決定削藩的時候,決定廢除剃發令的時候,決定讓他出海的時候,決定建立大學崇尚新學的時候……在做出無數個很冒險的決定的時候,康熙心中是如何想的。
康熙在承擔巨大力的時候,是如何自我緩解的?總不能是靠著挼他和與大哥斗吧?
胤礽胡思想,想著想著回憶起年,忍不住笑出了聲。
笑完之后,胤礽把弟弟們放出去,讓他們各自領著彈劾自家外戚的折子,去嚴查其中是否有非法之事。
他又發現衛貴人的娘家再次蠢蠢,便讓胤禩管理務府的庫房,好好敲打覺禪家。
胤禩的生母覺禪氏,漢姓衛氏,所以稱衛貴人。
衛貴人是后世難得從文中發現真實姓名的后宮嬪妃,本名“雙姐”。
想想后世清穿文中,良妃總會有非常雅致的名字,什麼琳瑯、婉妮、淑倩、子曦……其實良妃歷史中查的出真實姓名,大可不必隨便編一個(稽)。
康熙在胤礽面前提起后宮嬪妃的時候,偶爾會說們的閨名。
每當胤礽聽到宮里妃嬪們的姓名時,就不由嘆氣。這些名字,清穿文絕對不肯用。
比如后世穿衛雙姐什麼的,名字一出,格都沒了。
現在這位清穿文常客衛貴人衛雙姐得知家里給胤禩拖后,氣得大病一場,甚至想過要不要一死了之,不拖累胤禩。
當惠妃風風火火把這件事告訴胤礽,求太子拿主意的時候,胤礽整個人懵了。
至、至于嗎!
這輩子,汗阿瑪又沒有因為胤禩奪嫡而罵你,你怎麼心態還是崩了!
胤礽趕親自去勸衛雙姐士,希能振作起來。
“衛貴人,胤禩心思細膩,最容易被左右。若沒有你這個生母時時刻刻護著他,和他說心里話,幫他擋住來自覺禪家一些小人的利用,他若是被騙了怎麼辦?”胤礽苦口婆心,“即使惠妃母是胤禩的養母,養母和生母畢竟隔著一層,胤禩還是得讓你來保護。”
惠妃也勸說道:“對對對,我即使想保護八阿哥,他面子薄、子倔,也不肯被我保護。咱們懷胎十月好不容易生下了這些孽障,不好好護著還能怎麼辦?至在他們得罪皇上得罪其他人的時候,咱們得備足東西去道歉啊。你若病了,難道讓我去?我養大了胤禩,難道還要替他磕頭道歉?你可別氣我了。”
衛雙姐士被惠妃逗樂了。
這時候其實不應該笑。
太子和惠妃雙雙來勸解,這麼大的陣仗,本該忐忑極了。
但惠妃這話實在是太好笑,衛貴人實在是沒忍住。
“姐姐,妾只是了風寒,很快就好,很快就好。”衛貴人的神立刻振作起來,“太子殿下,讓您擔憂了。妾絕對會立刻好起來,不讓八阿哥難過。家里的事,您也讓八阿哥放心。妾永遠站在八阿哥這邊,八阿哥可千萬別留手。”
胤礽見被家里親人連番打,讓為家里做事,替家里和八阿哥牽線,一時間氣得鉆了牛角尖的衛貴人終于振作起來,松了一口氣:“這些話,衛貴人還是和八弟親自說吧。”
胤禩攥的拳頭在袖子里,紅著眼眶,道:“額娘。”
衛貴人:“八阿哥……”
慌慌張張坐起來:“八阿哥怎麼來了?八阿哥您不是正在拜謁昭陵嗎?”
惠妃給胤礽使了一個眼,他們倆悄悄離開。
離開之后,惠妃聽著屋里的哭聲,嘆氣道:“還好老大雖然是個孽障,但我不用擔心我娘家給老大拖后。”
因胤禔和胤礽關系極好,惠妃與胤礽關系也非常親近,所以說話就比較隨意。
胤礽笑道:“惠妃母格堅強,您娘家可不敢來找您麻煩。再說了他們要是來煩您,大哥那鞭子,就算我都攔不住。”
惠妃抱怨:“他現在心野得很。小時候還說在京中分府后邀請我去住。現在他去了海外,連封國都不想待。直親王妃還大著肚子,他一不知道陪著,二不知道讓直親王妃回京城,讓我照顧。我這顆心啊,愁得不行。我生他的時候是不是太用勁,把他腦子摔壞了?”
聽到惠妃這口無遮攔的話,胤礽不由扶額:“應該、應該還好。歐洲的事很重要,大哥也是不放心。至于直親王妃不回京……車馬勞頓,京中也寒冷,不如封國溫暖,或許不回來更好一些。”
惠妃嘆氣:“好了好了,不用替他說話,我已經習慣了。”
胤礽苦笑。
惠妃這一聲“習慣”,真是委屈極了。
其實惠妃哪里不知道直親王這麼做自有他的道理?不過是想兒子、想兒媳、想還未出生的孫子孫了。
惠妃回宮之后,胤礽去探了榮妃、德妃和宜妃。
德妃和宜妃還好,還有其他子在邊,雖擔心四阿哥和五阿哥,心里倒也不是很焦急。
榮妃就有些六神無主。
海外路途遙遠,海上風浪危險,遙遠的歐洲也有可能水土不服。榮妃死了太多孩子了,胤祉就是的命。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增加,榮妃晚上甚至做起了噩夢。
穿越後遭遇死亡開局怎麼破? 原主又蠢又作,設局逼婚承恩公嫡長孫, 結果反倒把自己作死了, 薑翎一朝穿越,才睜眼就要被扭送到尼姑庵強製落發出家! 大佬薑翎表示出家是不可能出家的,一輩子都不可能出家。 出家要剃光頭,還要吃素,絕對不行! 可是,大靠山太後被原主急病了,昏迷不醒, 二靠山昭陽長公主被原主蠢哭了,不想管她, 三靠山沈貴妃連看她一眼都不願意…… 明明是一把王炸好牌, 卻被原主打成手裏還剩一張三的局麵, 關鍵時候還得靠自己! -承恩公嫡長孫表示遺玉郡主她空有一副好相貌,卻不學無術,刻薄寡恩, 他寧願單身一輩子也絕不娶這樣的女子為妻。 -後來,當嫡長孫受困於真香定律,想要追妻火葬場時, 大佬薑翎冷笑當年的我你愛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當原本屬于你的道路,已經站上了別人,你該怎麼辦? 李神佑:讓她走,我會飛╮(╯▽╰)╭!!... 類型:架空小說 標簽:公主 天才 甜文 扮豬吃虎 勵志
前世虞玦被親生母親當做玩物送給權貴換取滿門榮耀,清白名聲儘失,卻最終落得被家族遺棄一杯毒酒含恨而終的下場。一朝重生回到十五歲那年,她一改之前隱忍懦弱,該屬於她的,她一寸不讓!
江南第一才女,士族第一家毗陵陸氏女風禾,還未及笄求娶之人已是絡繹不絕。 最終陸氏女嫁與本朝唯一異姓王之子,戰功赫赫也惡名在外殺人如麻的沈南珣。 不少大家士族痛罵陸家失了士族風骨,丟了大家體面,居然與勛貴做親,又說二人婚姻必不會美滿。 上一世,陸風禾憋著一口氣,沒一天快活日子過,把自己熬成了名滿京城的全福夫人。 這一世,生完女兒的陸風禾第一想做的就是和離,不管世人怎麼說,自己快過才重要。 只是,明明要和離的兩個人,怎麼聽說又喜得麟兒千金了。
一場陰謀殃及池魚,無辜的八品小官兒遭受牽連。父親鋃鐺入獄,往昔親戚翻臉無情,上有體弱母親,下有年幼弟弟,原本一門大好的婚事也被退了,妧妧走投無路,終是求上了新接手本案的主審靖國公家世子,大理寺卿裴紹。夜色朦朧,少女雪膚花貌,梨花帶雨,嬌柔地跪在地上,軟語相求。屋中一片死靜,良久良久,裴紹慢條斯理地撥了撥手上的扳指,終是不徐不疾地開了口。證據確鑿,結案了,沒得改了,除非.....他說著眼睛瞟向了那地上的纖弱美人,唇角幾不可見地動了動......有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