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發出無意義的音節以作回應。
商君凜將人抱的更了些。
兩天后,朝廷發布了第一條援助肅北的政令。
京城百姓翹首以盼多日,終于等到這一刻,紛紛打點家中財,看能捐些什麼。
沈郁當然知道捐助的前提是不能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也要防止有員趁機中飽私囊,他和商君凜商量后,決定匿名公開捐贈信息,每一份財的來龍去脈都告知百姓,捐出數額超出一定范圍的,會有員上門拜訪,獲得主人同意后,對外公開捐助者的信息。
后者是專門為商人和一些世家設定的,他們可以選擇借這個機會為自己討一些好名聲,也可選擇默默捐助,朝廷給予兩者的獎賞都是相同的。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巨大且繁瑣的工程,好在商君凜這些年通過科舉選拔了不能用的員,這些人目前職不高,在朝中任職的也不多,多數都還在外調中,正好來辦理此事。
政令快馬加鞭送到各地,朝中設立了專門的監察機構,由丞相和戶部尚書暫時兼任負責人,事急從權,進該機構的員也多是京城員,兩到三人一組,他們會以最快的速度帶著人馬前往大桓各地,督查捐贈相關事宜。
同一時間,朝廷也安排了專門的員向百姓講解捐贈的流程。
因為肅北災,整個大桓浩浩運作起來。
對這次行,所有員都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他們在史書上找不到相似的前例,若是能功,自當為史書上一大創舉,若不能……
嚴錚等最先得到消息的商人是第一批行的人,他們已經提前準備好了資,多是糧食等必須用品,也有不金銀,在朝廷派來的員的見證下,捐了出去。
接下來是世家,幾代人的積累下,他們手里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
普通百姓得了提前科普,能出多力就出多力。
沈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將解決辦法都融進了戲文里,看過《歸春記》的人起碼會對捐贈有一定了解,加上一旁有員看著,極大減了可能出現的問題。
地方員在朝廷派來的人的協同下,捐贈一事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龍衛分散在各地,將各地的消息傳回京城。
肅北。
方大人等人休整一番后,差人開始賑災。
他們帶來的糧食等資暫時夠用,方大人也得了京城的準信,說后續資會進一步送來,讓他不要擔心,得了消息,方大人也敢放開手腳去賑災。
先是救助百姓,方大人命人每日施粥,有手有腳能干活的人聚集起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遇到災,最重要的不止救災這一步,還有災后重建的問題。
肅北地理位置太過重要,災過去若是一蹶不振,對大桓會是一個重要打擊。
部分糧食被方大人勻出來,給肅北軍當軍餉,畢竟朝廷的人來之前,肅北百姓是靠肅北軍的軍餉活下來的。
肅北很大,方大人不顧肅北員的勸阻,帶著朝廷派來的人,開始在周邊行走,救災。
離開肅北最大的城之后,方大人一行人才真正見識到,肅北災況有多嚴重。
路邊隨時都有死的人,糧食顆粒無收,易子而食……說一句人間地獄也不為過。
“都這麼嚴重了,那些人為什麼還說不要?這是不要嗎?等百姓都死絕了他們才會承認災嚴重嗎?”
年紀小一些的員見到這一幕,早就紅了眼。
書里所說或從別人口中聽聞哪有親眼見到震撼,他們住在城中,差點被城中的安寧騙了過去,若不是方大人執意要帶他們出來,他們是不是直到回京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有衫襤褸的半大年見到他們一行人,眼中驟然放出,手腳并用爬過來:“幾位老爺行行好,給點吃的吧。”
心的員下意識去拿食,被方大人喝止:“住手!”
方大人走過來,看著圍上來的災民,皺了皺眉,不顧方才那位員的疑,蹲下來:“你還能走嗎?能的話就跟上來,看到那邊沒有,我們的人在那邊施粥,你堅持走到那邊,就能得到吃的了,不止今天能吃飽,以后都能吃飽。”
前方是一座不大的小城,也是方大人一行的目標,距離此地不遠,若是平時,小半個時辰就能到。
年看了看遠方,又看了看蹲下來個他平視的方大人,眼里半是疑半是掙扎。
方大人點了點頭:“不騙你,我們的人已經到那邊了,你看,那邊是不是有炊煙?”
年再次看過去,恍惚間,仿佛真的見到了寥寥升起的炊煙。
“你看著像個好人,我信你一次。”年臉上盡是臟污,眼中卻不再死氣沉沉,而是有了,那是絕后見到希的人才有的眼神。
方大人強忍著心中的酸:“你要跟上來,跟上來就能活下來了。”
年重重點頭。
方大人站起來,在一旁撿了跟樹枝,遞給年:“這個給你。”
年借著樹枝的支撐,慢慢站起來,目視方大人一行人的背影,緩慢而堅定的一步步跟了上去。
第113章
“大人,為什麼剛才您不讓我給那小孩吃的?”剛剛被喝止的員忍不住回頭。
“別往后看,”方大人的聲音依舊沉穩,“你能救得了他一時,救不了他一世,更何況,你沒看到那些圍上來的災民嗎?救了這一個,剩下的怎麼辦?”
“人又不多……”
“那是你只看到了這些人罷了,你知道我為何讓他們帶糧食在晚上走嗎,因為狠的人是沒有理智的,他們連人都吃,你覺得你拿出了食,能安然無恙走出這個地方?”
方大人不疾不徐的聲音讓這名員背后驚出了一冷汗。
另外一名員走上來,小聲說:“知道你是心,但在不該心的時候心,是會害了大家的。”
“下知錯。”年輕員愧低下頭。
其實他們出發前,方大人就叮囑過,路上遇到討食的人,不要理,是他看那個孩子不大,想到了家中弟弟,一時不忍,差點鑄大錯。
方大人嘆了口氣,他又何嘗忍心,只是他此行的目的是整個肅北,斷不能因小失大。
此行艱難,早在出發前他就知道,可陛下派他來,是對他的信任,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前方的小城是他們的第二個目的地,比起主城,這里的環境更惡劣,但面對這一切,沒有一個員抱怨,他們知道,僅僅是活下來,已經是在這里生活的人付出最大努力的結果了。
前來迎接的員不太面,臉頰消瘦,面也不好,見到他們,眼中亮了亮:“是朝廷派來的賑災員吧,沒想到你們親自來了,快請進,府里東西不多,若有怠慢,還海涵。”
這座小城的府比起主城小了不,布置也很陳舊,方大人看了一圈,竟找不出一件值錢的品來。
簡單寒暄幾句后,方大人直主題:“你們這里的災況怎麼樣,我讓人帶了些資過來,不知道夠不夠用。”
小城的員顯然對這里的況了然于,簡潔明了說了災況。
越聽,方大人眉頭皺的越。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里的災從四月底就開始了,一直到現在,沒下過一滴雨,后來實在是堅持不下去后,府變賣了一切能賣錢的東西,向外面購買了一批糧食,才勉強支撐到現在。
“不是說將肅北軍的軍餉拿出來應急了嗎?”
“大頭都在主城那邊,像我們這些小縣城或者村莊,能得到一些都是上輩子燒高香了,上面給下來的糧食就那麼一點,這麼多人本用不了多久,能走的人都走了,但有能逃到哪里去呢,整個肅北都是一樣的況。”
“沒有人逃到肅北外嗎?”
“這……”小員面難,咬咬牙,繼續道,“本不可能逃到外面去,下有個親戚帶著妻想離開肅北,還未走遠就失去了蹤跡,至今沒有尋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