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87章 姑娘人淡如菊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87章 姑娘人淡如菊

青兒笑地在旁看著,見著一襲大紅綉金邊的花羅紗嫁,細褶收腰的裁剪,勾勒出好的廓。一頭緞似的長發,在半明半昧的屋裡涌著粼閃閃的浪,被兩雙巧手綰新月弄江髻,只在雲鬢邊挑出兩綹青,鬆鬆綽綽地垂至前,奐。

白如新剝鮮菱,濃淡適宜的妝容映得艷,若朝華,黛眉如畫,目點漆,清秀絕倫。釧珠珍雀朝冠是赤金打造,燈火一映,更是燦然生。但是在的容襯托之下,再華錦緞,再富貴的冠,也都顯得黯然失了。

「妹妹當真非塵世中人!」青兒從窗臺上折下黃的花一朵,在面前屈單膝,求道,「某一生之中,從未見過似妹妹這般清麗雅緻的姑娘,當真是人淡如!與其便宜孟瑄,不如便宜某,請接某的一點心意,當是給彼此一個機會~~」

「不要。」何當歸無地說,「新娘子戴花很怪,而且小子已經找到良人了,公子你死了這條心吧。」

「哦~~」青兒捂著口向後倒去,泣聲道,「沒想到乃是這種翻臉無子,昨晚與某還抱抱睡覺,早晨醒了卻不認人!烈日當空,某的自尊被焚……」

「好看雖好看,」何當歸端詳著鏡中人,安靜地微笑說,「只是這紅妝太濃了,我從未搽過這麼紅的胭脂,看上去不像我了。」

薄荷笑道:「新娘子哪個不是紅紅的,小姐這已經是最淡的妝容了,饒是這樣還說太濃艷,那要是請專門的喜娘來梳頭裝扮,小姐可出不了咱們的門兒了。」說著,從匣奩中抓出一把珍珠花蕊的紗堆花來,匝匝地給新娘子的烏髮別了一圈。

Advertisement

何當歸只往鏡中看了一眼就別開臉說:「青兒你去外面瞅瞅有沒有又紅又香的花兒,摘一朵來別在鬢上,比珍珠花有趣兒多了,不拘木芙蓉還是一串香,快撿好的摘了來。」

尋常的新娘子出嫁,人還未上花轎正題,都要得不行了,哪兒還能對自己的妝容發表意見。何當歸雖然完全不記得上次嫁予孟瑄的經歷,不過一想起孟瑄溫和的笑意、璨然的眼眸、及回京路上諸般細心,也就對於住一個新家不抱多忐忑了。

因為孟瑄曾說了,「孟府很大,人也多,從上到下都有照料不過來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有委屈的形,不過清兒你進門一日,我便護你一日,決不讓你覺不適應。等住得久了,自然而然就好了。」當時何當歸聽后稱謝,覺得他真是細心周到,只是不知,孟瑄特意說這樣的話,不是沒有深層含義的……

上罷新妝,何當歸去堂上拜別父母,藍氏又流了一汪眼淚,聶淳安說:「兩家住得近,想找見面的機會很容易。」而藍氏收起眼淚后,也像個尋常的母親那樣,把《千金條律》中嫁人篇的東西背出幾條來,何當歸微微垂首聽著,沒有多數新娘子的,還是一般無二的溫和順從。

藍氏以絹拭淚說:「往後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進了大宅門兒,一言一行有時候都不由己,吃的穿的也不如往常隨意。各家各戶的規矩都不一樣,進了別家的門,就得遵著別家的規矩了。新媳婦進婆家,些委屈是難免的,俗語道,多年媳婦熬婆,多熬幾年就有好日子了。」何當歸斂眉聽著,輕聲答應著。

藍氏總結了自己當年嫁京城何府時的「失敗心得」,執手相看淚眼,諄諄教導兒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半點懈怠都不能有,人不能拿大,一開始要把自己擺在比婆家的丫鬟更低的位置上,因為不論你份高或低,人巧或笨,你都是婆家的新人,一點兒資歷都沒有。這點定要時刻放在心上,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平日里要如履薄冰,要隨和、恭順、溫婉,既不可太呆太沒眼,又不能機靈靈巧過頭了。這裡面的度,都得你自己把握。」

Advertisement

一旁的青兒暗呼,哦!沒想到小逸的呆娘親也有如此闢的話,果然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高,實在是高!

何當歸淡淡笑回道:「我省得的,娘,孟家乃名門族,有十一子,將來就有十一個兒媳婦,其中一定不乏王公府第的千金,甚至皇家之,我如何敢拿大呢。娘放心,我會擺正心態。」

擺正心態還不夠,」藍氏又殷切教育道,「心裡頭不爭不搶,面上也不能做得完全不在意,否則也犯某些人的忌諱。某些侵染俗世事務慣了的人,看見那些個目下無塵的清靈靈孩兒,就覺得不眼,久了心裡就長刺——我說的是面對婆婆的時候,有些婆婆喜歡巧、明練的媳婦,有的卻看上去沉默寡言、實則心算的媳婦,還有的婆婆,偏喜歡呆蠢媳婦,看見兒子媳婦兩人不熱,心中還分外舒坦。」

「變態。」青兒小聲嘀咕,一下被藍氏聽見了,更加著重囑咐兒:「有的人確實這樣,你心裡明白就行,口上可別說。這些你都得看著辦,總之一定要留好第一印象,還要做好面子工夫,婆婆的喜好是怎樣的,你就得裝怎樣的。吃的、穿的、用的、屋裡的陳設,都得合著的意,食葷,你就不宜長素;鮮艷,你就得跟著穿紅著綠,看著俗氣也得這麼穿,要隨大流。」

藍氏知道兒穿慣了青、淺藍的家常,也不戴金銀頭面,所以特特將這一點提出來說。

何當歸面帶笑意,心裡卻想起,昨日孟家的九公子孟琳捎來便箋一封,說孟母曾屬意,讓孟瑄同時迎娶兩名子過門,除之外,還有一個仙草郡主,讓兩人對房「兩頭大」。這種況的「平妻」,律法上也是認可的,是唯一一種民間娶平妻的正當途徑。因為約定俗的條例,不論親家間怎麼定,都是先門為妻,后門為妾,而兩人同時門,算是鑽了律法的空子。第二種正途,就是聖旨賜婚,才能有後來居上的局面。

Advertisement

孟琳信里還告訴何當歸,他七哥嚴詞拒絕了母親,還說「要上郡主府贅去」。只因京城有個茂春郡主的先例,儀賓董永府上后,氣吃癟不說,堂堂七尺男兒還得跟幾個娘氣的面首共分一,生了兒子都不知是誰的,被京中人引為笑柄。所以,孟母聽后心中大不悅,雖然後來勸好了,但心裡只怕還有疙瘩。孟琳讓何當歸「小心在意」。

現在聽母親說什麼「第一印象」很重要,何當歸暗自苦笑道,第一印象已經被七公子賠出去了,不知再靠小事加分,什麼時候能加回分數來。

「第一是婆婆,第二是相公,第三是妯娌,第四是公公,第五是叔叔,次序決不能錯了。」藍氏自己的親驗,是跟公公、叔叔這些人,能避多遠就避多遠。記得當年那會子,多跟何敬先的一堂弟說了兩句話,婆婆就不喜了;公公多誇了兩聲,婆婆的笑容就不自然了。當面並不說什麼,背後可零碎著整人呢。

「行了,藍姨,吉時要到了!」青兒笑著打趣道,「您再擔心再掛心,也不能代替小逸坐花轎。醜媳婦終要見公婆,何況小逸又不醜,這樣的仙兒妹妹,您還怕拿不出手去,那我娘以後都不敢說十八年前生過一個兒了。」

「是呀,娘,」何當歸亦笑道,「兒雖然愚鈍,也懂看人眼的。」

聶淳嚴肅的臉上出罕見的可以稱之為「笑」的表,打岔道:「逸逸是大姑娘了,理好這些,月季你不必擔憂。那孟七公子我曾見過,他人不錯,相信會好好待逸逸,再不行還有我呢。」

堂中人依依惜別,下人來報,燕王妃送了十箱賀禮,給郡主添嫁妝,並附上禮單。青兒一把扯過來看,嗬,大手筆呀,從沒見過面的兒都給一二三四五……略一加,這些綾羅綢緞金銀財寶的賀禮,跟聶淳這個繼父預備的嫁資也不相上下了。

Advertisement

藍氏一面念,一面安排一隊下人,將這一批後續嫁妝妥善運往孟家。這時喜娘匆匆進來,手中拎著紅蓋頭,催道:「不能再晚了,太太有話留待日後再說罷,現在已是吉時了!」

一時,大紅轎子從大門進進來,家裡細樂送出去,青兒照規矩不能跟去,揮手作別。孟瑄騎馬行在前面,幾重規矩和喜娘隔著,雙方並沒有任何正面接,孟瑄盯著轎子瞧了一會兒,只恨不能元神出竅,進轎簾里瞧一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