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95章 寶貝疙瘩孟瑛

《重生之庶女歸來》 第595章 寶貝疙瘩孟瑛

孟瑄見何當歸吃得香甜,於是又剝出半碗晶瑩雪白的粳米來,勸多吃一些,向的好姐妹廖青兒看齊。

何當歸手裡一向不缺余銀,食沒追求過奢華,可對自己也不小氣。不過,雖然過慣了富貴日子,燕窩粥只當做尋常湯水,卻從來都吃不慣白米。從前蟬把關的飲食的調度,一向都是細搭配,有時在市面上買不著留著殼的新稻米,索就讓人驅車去兔兒鎮外的小荒村,蟬自家的田上要去。

糙米與粳米混搭著吃,何當歸的胃口也被養刁了,這幾個月輾轉換了幾個地方住,於米飯上,都吃的不大合意。現在又想起了失蹤的蟬,不擱下筷子,默默發起呆來。

孟瑄不清楚這裡面的緣故,正在挑河鮮的手停下來,笑問:「怎麼了,真只這麼小的飯量?那往後咱們園子的下人可有福了,能跟主子吃同檔次的飯菜了。」言下之意,就是要把飯菜賞給下人去了。

這也是孟家的俗例,打老太太那兒起,都是慣常如此的。譬如午飯時間,老太太房裡一桌子飯菜足夠十個大肚婆婆開懷大吃,可開餐時,趕巧媳婦孫都不能奉陪,一位老人家本吃不了多。用上幾筷子,就撿其中最可口的幾樣菜,給最惦記的幾名孫子孫兒送去。

老太太捧在手心裡疼的,除了嫡長孫孟瑛,再有,就是二孫孟婉與三孫孟雪,都是老太太手把手親自帶大的。

孟瑄因為是不紅裝武裝,四五歲時就騎馬箭去了,不像孟瑛那樣在幃廝混。且孟瑛由於年齡關係,比長兄孟賢小十三歲,孩子一樣的秉,故而連大嫂子商氏那些婦人都不避諱,一起居玩笑都極自在。

Advertisement

有句話做,親生的不如親養的,是很有道理的,孟瑛這個小霸王,在老太太心裡的地位,比其他幾個弟兄加起來分量還重,連孟瑄這個最出的孫兒,也沒孟瑛那麼寶貝疙瘩。

所以,這種被老太太「餐中賞菜」的待遇,男孩子中,得的最多的就是孟瑛,孟瑄可能也有一些被老太太想到的時候,只是人不常住家裡所以錯過了恩典。

三位小姐裡面,洪姨娘生的大兒孟靜,出世之後,被相士批了個八字衝撞蘇夫人,說巧不巧,彼時還趕上蘇夫人纏綿病榻。於是,不等蘇夫人說什麼,一向敬重的洪姨娘,二話沒有,直接就把自己剛滿月的親生兒送去了家廟。後來,蘇夫人病好之後也過意不去的,為了一人的病,生生就人家母分離了。所以蘇夫人做主,把喪母的小四公子孟藻,做主過給洪姨娘,讓這二人,一個庶子一個姨娘,搭夥兒做了母子。

洪姨娘自從進孟家門之後,事事以蘇夫人馬首是瞻,跟其他幾名貴妾分庭抗禮,蘇夫人也支洪姨娘的,待多好是家裡有目共睹的。

於是乎,去了一個滿月的兒,來了一個一歲大的兒子,洪姨娘還是賺到了。四公子孟藻雖然不是親生,可一則孟藻的娘死法不好,在家裡連提起都是忌;二則一歲小兒狗屁不通,誰對他好,他就親近誰,人之天使然也。洪姨娘生完一個兒就再沒喜訊了,從孟藻一歲時就開始心灌溉,一氣兒養到十七歲上,和親生也沒多大差別了。

八年過去后,又有相士批道,流年不利的那個時候過去了,大小姐孟靜的八字非但不克蘇夫人,還是一個旺夫命,將來說不準嫁的極好,於娘家也有助益,蘇夫人聽后歡喜。於是乎,在廟裡住到八歲的孟靜,被一頂青幔小轎從城西家廟,抬回城南孟府,重新做回大小姐。

Advertisement

這一段經歷,跟何當歸也有點同病相憐的意思,不同的是,何當歸被送去農莊,純屬野生放養、勞改造,不羅府不管不問,連親娘也怕閑言閑語,沒有探一回。而人家孟大小姐,父母都是齊全健在的,雖然是庶出,份上並沒有一瑕疵;雖然送廟的真實原因,是八字衝撞了嫡母,往重了說就「不孝」,可蘇夫人不忍心小小年紀背上這樣的包袱,故而對外宣稱,孟靜與佛有緣,在廟裡茹素念經是為長輩祈福,全了的孝名。

而且蘇夫人很會做人,也不吝惜銀子。家裡二小姐孟婉、三小姐孟雪的吃穿用度,廟裡的大小姐一分不差,賬房每月單做出一個本子給蘇夫人等過目,賬面上三名小姐的對比一目了然,乾淨漂亮,說出去給外人聽,這事辦得也著漂亮;家裡給小姐們請了什麼樣的師傅嬤嬤調教,廟裡照送不誤,有時是三人共用一師,有時就家裡面用一批,廟裡另用一批,孟靜一對一教學,反而比家裡兩個妹妹更VIP了。

那些師傅中不乏束脩很高的,一年的圍棋學下來,價目貴得人咂舌,三百兩都是往了說,而且讀書人的事兒,是錢能說清楚的嗎?你沒有關係門路打底子,五百兩七百兩還請不來呢。這些年,給孟靜單請師傅、教習嬤嬤的開銷,拿算盤一撥,都快上兩千兩銀子了。而一個公侯府第庶出兒的嫁妝,大約也就是這個數。

所以洪姨娘雖然不能常常見到兒,起因還是蘇夫人的病,但洪姨娘心裡又無法不激蘇夫人人沒話說,兩個字,公道。

八歲的大小姐孟靜,在家廟裡一手學琴棋書畫、紅烹飪,一手抄佛經、抓念珠,真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送其進廟宇庵觀。青幔小轎四平八穩地抬進孟府,堂上拜見嫡母,蘇夫人執手一看,嗬!莫非是廟裡的水土養人不?才一個八歲小人兒,瞧這眉眼,瞧這氣度,竟把兩個跟年歲相差不多的妹妹比下去一大截!三個小姑娘站一起,就好似一個小姐配倆丫鬟!

Advertisement

不過,八年的佛經也開解不了孟靜的心結,記恨生母洪姨娘打小兒就為前程拋棄了自己,水不兒一口,全了四哥孟藻。所以無論人前還是人後,孟靜都只管洪姨娘「洪姨娘」,只認蘇夫人為母,「娘、母親、娘」得極是順口,又是個極伶俐乖巧的甜丫頭。蘇夫人自然歡喜,疼長如同親生,而洪姨娘心裡是個什麼滋味兒,就只有自己暗地裡消化了。

另一方面,老太太沒親手帶過這個大孫孟靜,擱在心坎上疼的除了孟瑛,再就是孟婉、孟雪,能老太太「餐中賞菜」的高級待遇。

可莫小看了那一兩盤被老太太嘗過幾口的菜,這在孟家是最大的恩典。往大了說,就看昔日三國,曹把降將關羽帶回許都,對關羽的忠義和武藝都非常心儀,所以曹連吃個飯喝個酒,心裡都掂著關羽,菜饌酒只要嘗過味道好的,立馬趁熱,讓人跑幾條街送到關羽府上去。惹得諸將羨慕嫉妒恨:丞相忒偏心了,俺們跟他拼死拼活十幾年,忠心勝過關羽百倍,可半回這樣的待遇都沒過!

老太太桌上的菜饌,除了孟瑛、孟婉、孟雪,偶爾還有八公子孟揚、九公子孟琳,及往下的幾個年輕子弟,有榮耀得過兩三次,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吃。老太太這邊,最好的菜被瓜分之後,下剩的十幾樣,老太太通常都賞給幾名近丫頭吃,然後端去小廚房,再排三六九等,依然有得分。只要能分上主子賞飯的,都算是得臉之人了。

老太太不去家廟住的時候,蘇夫人都得陪老太太吃,克盡媳婦本分。然而老太太前腳一去廟裡,後腳的工夫,蘇夫人在孟府就一枝獨秀了。老大老二老四的妻妾,都得過來陪吃飯,而且角一轉換,蘇夫人的「餐中賞菜」變府中最大的恩典。

Advertisement

不在家住的孟瑄依然沒份兒,排名第一的是孟靜,其次是孟瑛、孟琳、孟瑜這幾名嫡子,不管他們生活多麼富貴,當親娘的總是生怕兒子吃不飽飯。

這就是孟府的賞飯俗例,跟正常的例飯不衝突,十一房子弟並三名小姐,各有定數上的例飯,據嫡庶、排行等略有區別。各個院落也有各自的小廚房,定數里不夠吃的,再自掏銀子採買了食材去做,孟府的三個側門都有小型的早市,生鮮魚菜蔬瓜果應有盡有,非常熱鬧,深主子奴才的廣泛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