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淬火痕跡明顯,馬氏完整,可以肯定,失火時鎖是上的。」我看了一眼,張口說道。
「你說什麼?馬什麼?」葉茜邁著小碎步走了過來。
「對啊,龍哥,你說的我怎麼沒有聽說過?」郭濤也在一旁好奇地問道。
「這個只是學上的稱呼,我一說你肯定明白,不過某些人就不一定了!」我一把將郭濤的肩膀摟住,佯裝要避開葉茜解釋這個問題。
「司元龍,要不要這麼小氣?」葉茜在我邊跺著腳說道。
可能是因為我們對現場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它不是案件,所以我的心也好了許多,張口回道:「我就是這麼小氣,怎麼著?」
「那塊『手工巧克力』我買的時候是剛剛加工出來的,本來想一回來就給你的,我哪裡知道我忘記了,直接過了期?大不了回頭再補一個給你,至於麼!」葉茜就是一個倔強的霸王花,平時想讓放低姿態跟我解釋這麼多,門都沒有。正所謂一降一,也只有著的小辮子,才會如此乖乖聽話。
「得了,我也大人不記小人過,就給你解釋解釋這裡面的緣由。」說著,我把鎖的桿和金屬銷分離開來,因為火燒,鎖表面的漆面已經被完全剝離,只剩下最為原始的金屬。
「你們有沒有什麼發現?」我問道。
「鎖桿上有兩種不一樣的!」葉茜搶著說道。
「對,這就是最好的證明,要想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況,必須要先給你們解釋另外一個知識。」
「什麼知識?」葉茜來了興趣。
「鍛造!」我很有深度地說出了兩個詞。
「快點說啊。」
我把那呈「L」形鎖桿放在地上,然後蹲了下來解釋道:「我們都曾經看過電影裡面的鑄劍師鑄劍的場景。」
「嗯。」郭濤跟葉茜作一致地點了點頭。
「鑄劍師先是把鋼鐵放在爐火中煅燒,然後再用鎚子使勁地敲打,等劍型以後,再把燒紅的劍快速地放準備好的冷水中冷卻,最後再拋,一把普通的劍就做好了。」
「嗯,現在的鍛造師還是沿用這種手法。」郭濤補充了一句。
「注意,我剛才說的只是一般程序,劍也有品質之分,上好的劍可以削鐵如泥,吹斷髮,差的劍連木頭都砍不斷,同樣的鍛造程序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異?」
「為什麼?」葉茜雙手撐著下問道,郭濤也聽得是聚會神。
「這就是我要說的重點。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電影里很多鑄劍高手傾其一生,最終只能鑄得一把絕世好劍,雖然電影的表達方式有些誇張,但這也不無道理。下面我就跟你們說說這裡面的真實原因。」
「龍哥,您就別賣關子了,求科普啊!」郭濤一臉崇拜地對我說道。
「好,那我就直接進重點。被鍛造的合金劍在爐火中煅燒,當溫度高於七百二十七度時,合金劍上會形穩定的『奧氏』組織,『奧氏』沒有磁,有了這種組織,被鍛造的劍就不會吸附細小的顆粒,這樣可以保證純度。我們都知道,如果劍摻雜的雜質太多,很容易斷裂。」
「『奧氏』的可塑好,是絕大多數鋼種在高溫下進行力加工時所要求的組織。鑄劍師敲打燒紅的劍,其實就是一個提純和塑形的過程,只有反覆地敲打,不斷地提純,才能得到一把純凈的劍。」
我歇了一口氣,接著說道:「劍敲好后,下面的一步就是把它放置在事前準備好的中,這種多為鹼水或者鹽水,當然白水也行,就是效果要差一點。我們把這個過程作淬火。」
「在淬火的過程中,急速冷卻的『奧氏』便會形『馬氏』,『馬氏』其實是黑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和韌,理表現為黑褐。」
「在鑄劍的過程中反覆不斷地重複這個程序,最終絕對可以得到一把絕世好劍。當然我說的只是整個工藝的流程,鑄劍大師日積月累的經驗,也是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我很有自豪地把上面一段話說完。
「嗯,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這個跟案件有什麼關係?」葉茜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怎麼會沒有關係?敢我剛才說了半天,你全當笑話聽了?」我有些懷疑葉茜的智商。
「反正我是沒明白,你明白了嗎?」葉茜轉頭問向郭濤。
「明白了一點。」郭濤有些害地說道。
「被你們兩個給打敗了,你們剛才不也看見了嘛!」我指著鎖的桿,「桿外部分與有明顯的差異,外部分明顯較淺。火災發生時門是由銷著的,當溫度達到一定高度時,消防隊員用水滅火,使銷溫度瞬間降低,與鑄劍淬火程序相同。銷外部分位於節,雖然經過高溫,但滅火時由於外層銷的保護未到水的噴灑或到的噴灑較,從而沒有形淬火,所以沒形黑的馬氏組織,因此有差異。有了這種差異不就正好說明發生火災時鎖是從裡面上的嗎?如果這起火災是起案件,除非嫌疑人會像孫悟空一樣變蒼蠅飛出去,否則他肯定也只能被燒死在裡面。」
「哦!明白了!」葉茜這才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小龍,過來把著火點分析出來!」明哥拋給我一個任務。他幹了那麼多年的刑事技,而且還是我父親的得意門生,在火災現場找著火點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他不會看不出來,目的很明確,他是在考驗我。
在火災現場,大火幾乎毀掉了全部的證,我們知的指紋(由汗、油脂等分組)在高溫下,汗會蒸發,油脂會融化,所以指紋不會存在。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的火災現場,消防兵會到場救火,足跡在水槍的衝擊下也基本上會消失殆盡。
沒了指紋和足跡,痕跡檢驗員是不是在火災現場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呢?其實不然,其中判斷著火點就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著火點」也「起火點」,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就是犯罪分子選擇縱火或者火災最先起火的地方,也是質最早燃燒的地點。判斷好這個點,以它為圓心找尋相關的證或者提取有價值的檢材回去化驗即可。
舉個例子可能會更加直觀,假如這個案子是縱火,那在著火點或許會留下助燃(酒、汽油等),也有可能會留下打火機的防風帽等等,這樣對整個案件的定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那有人要問了,汽油什麼的不都燒沒了嗎,怎麼還可以找到?其實凡事不是絕對的,因為汽油分子很小,在嫌疑人傾倒的一瞬間會很快地滲至地表以下,這樣還是可以提取到微量的汽油分子。當然況還要對待。
而這起案件的地面就直接是泥土地,連個水泥地面都沒有打,很顯然,在這個地面上要想提取到助燃一點都不難,至對於老賢來說,是小菜一碟。
既然我們知道了找著火點的特殊用,那麼怎麼在黑黢黢的一堆廢渣中找哪個是著火點呢?只要你懂得了竅門,其實很簡單。一般在燃燒時,會冒出大量的黑煙霧,它們其實是一些煙灰的固顆粒(特殊的化學製品除外)。氣在高溫下會膨脹併產生熱對流,到熱氣流膨脹的影響,煙塵顆粒向上漂浮,最終黏附在牆頂之上,所以一般室火災現場的著火點上方的煙塵厚度比較厚,燃燒得也最為厲害。
通過觀察,我很快找到了這起現場的著火點。
「著火點竟然在的正上方?」明哥剛才只顧跟胡主任敘舊,這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燒得黑黢黢的屋。
「怎麼了,明哥?」我有些不解地問道。
「這不符合常理,如果是放火自殺,或者意外著火導致人死亡,著火點不會在死者的正上方,通常會有偏差。」
「你的意思是說,有人直接在上放了助燃,然後焚?」我猜到了明哥的意思。
「很有這個可能!」明哥點了點頭。
「可是著火時鎖是鎖上的啊,如果是縱火,嫌疑人是怎麼出去的?」我剛才還在為我的「鑄劍理論」沾沾自喜,可現在完全被明哥給推翻,我多有點疑問。
「像那種銷鎖,從外面上鎖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明哥直截了當地否定了我的結論。
「難道是案件?」葉茜瞪大了眼睛。
「不行,這件事非同小可,一定要做解剖!」明哥皺起了眉頭。
剛才我們之間那種輕鬆的氛圍也漸漸變得張起來。
「胡主任,通知派出所保護現場,我們要把拉到殯儀館。」
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會有詭異的案件發生。生意最好的包子鋪,它的包子餡卻是用人肉做的。地段紅火的豪宅,牆上汩汩流出鮮血。大學裡死去的美女校花,每逢忌日必會帶走一人。醫院7號樓殭屍嬰兒的傳說,又是否確有其事?中國最後一個仵作,用傳承了三千年的驗屍手法,帶你直擊命案現場:世間本無鬼,妙手雪冤屈。連環殺人魔,性癮者,吸血癥,姦屍癖,妖瞳人群,公安廳奇案通通大解密!
秦始皇的棺材,叫做龍棺。 本來,所有抬龍棺的人都該被殉葬。但是我的先祖,他竟然逃了出來。 長生不老藥真的是只是一個傳說嗎?那麼徐福東渡之后,又去了哪里? 我的先祖,就是唯一知道秦始皇陵秘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