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三十一章 來不及了

《紹宋》 第三十一章 來不及了

 “是。”張浚也本能駐足,卻是怔了一下后即刻重重頷首,然后嚴肅拱手相對。“家,臣家大恩,實在是想為家分憂。”

 趙玖一時嘆氣:“朕信你是一片赤誠,也知道這些日子讓你憋屈了不……但德遠,你也該知道朕最擔心什麼。”

 “非得旨意,臣絕不干涉關西戰事。”張浚嚴肅以對。“只是為家安蜀,聊盡為臣之道。”

 趙玖沉默了一下,明顯有些猶豫……且說,以這位趙家的低端歷史水平,自然是不知道他這位心腹要員歷史上的那些輝煌戰績,這一點從他一開始差點把人家當此時的淮東守臣張伯英就可一見端倪。

 不過,出于某種偏見和本能,他對文臣喜歡干涉戰事,然后引起嚴重后果倒是格外警醒。

 然而,話還得說回來,只是沒有戰事的蜀,去監督財政改革,然后看住散關,再給關西和南輸送資,卻也沒必要要求什麼‘知兵’不‘知兵’的。

 真要認真去算,自李綱以下,不也就宗澤和陳規算是‘知兵’的奇葩種嗎?

 “家。”張浚似乎是算準了趙家心思,及時懇切再言。“眼下局面,蜀總得去人,若論知兵……宗留守知兵,但東京更重;陳兵部知兵,南戍衛也離不開他;至于臣,固然不知兵,但換別人便知兵嗎?而若不以軍事為斷,臣本是蜀人,自當此任。”

 趙玖緩緩頷首。

 其實,如果不干涉軍事,那張浚何止是蜀人這一個明顯長

 作為他趙家的第一心腹,還有史中丞的資歷,通過后勤調度強化中樞對關西諸將的控制,張浚本是出人選。

 除此之外,若以立場來說,抗金二字對于關西、蜀那邊來講,依然是有些模糊的,而無論如何,張浚在這件事的立場都是超出絕大多數人的,讓他去蜀,最起碼能將家的嚴肅立場傳達出去。

Advertisement

 實際上,這也是張浚今日聽說蜀中幾嚴肅消息后,便即刻來面圣的最大信心來源……說到底,蜀中缺一個人,而如果要往蜀中派一個重臣,誰又比他張浚更合適呢?

 李綱、宗澤更合適,但他們的位置更重要。

 諸葛亮嗎?

 趙家來南好幾個月了,也沒找到啊。

 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胡閎休,這個戰略戰水平也是有的,卻還是個拎不起公私的人,怪不得他岳父一直被貶斥到江南西路都沒舉薦他。

 而且就算是胡閎休有大謀略,那也不可能讓一個剛剛通過殿試轉了文資序的八品編修去四川當轉運使吧?

 胡閎休頂頭上司劉子羽去了,都是要引起蜀中不安的。

 而細細思來,這件事最大一個問題,其實在于蜀中一,一旦放一個人進去,權柄未免過大……除非局勢危急,正常的天子都不該將天然有封閉的蜀中給托付出去。

 然而,趙家駐足著南的熙熙攘攘,思前想后,卻似乎并沒有想到這一點,最后反而干脆扭頭相對:“你要做蜀中四路轉運使?”

 “五路!”張浚咬牙相對。“不讓臣兼關西熙河路的話,茶馬互市便難行……”

 趙家想了一下地圖,也是無話可說,便微微頷首,然后蹙眉再問:“不管如何,以眼下局勢,總要有個知兵的做輔助,趙開理財,誰來替你參贊軍務?”

 “臣冒昧,請赦折彥質。”

 “折家將?”趙玖又是稍顯恍惚。“人在何?”

 “他是折可適之子,人在昌化軍。”張浚正以對,眼見著家一時不解,復又即刻解釋了一下。“瓊州南面,亦是大宋最南端,天涯海角……他是當年靖康中負責防黃河,結果兵馬聞得金人大舉渡河,直接潰散,為此獲罪貶謫。”

Advertisement

 “也罷。”趙玖也只是隨口一問,卻是隨即轉到了一個嚴肅話題上。“你走后,史中丞誰來做?”

 聽到這話,閻孝忠、陳規、楊沂中恨不能立即塞了耳朵,畢竟嘛,這三個人,雖然一個科舉進士出,一個科舉明法科出,一個將門武臣出,卻都懂得最起碼的規矩。

 而很顯然,張浚跟趙家是不懂規矩的,所以張德遠猶豫了一下,居然直接開口薦人了:“臣以為,若論資歷、名,新任工部尚書呂頤浩最佳,但胡明仲似乎更妥帖。”

 趙玖聞言緩緩頷首:“那就去吧!盡快準備,速速,明日政事堂通過后便出發……好生替朕看好蜀中,便是一份功勛。”

 張浚拱手而拜,待抬起頭來,卻又眼圈微紅:“家對臣信重,臣沒齒難忘,唯家保重。”

 趙玖百無聊賴,只能揮手:“說的跟生離死別一般……你若覺得恩,且替朕辦件事。”

 張浚趕肅容相侯。

 “待會去躺都省,替朕找下汪相公,告訴他,那個萬俟卨最合適去招安鐘相。”趙玖隨口言道。

 而張浚聞言微微一怔,卻又嚴肅相對:“家,臣雖不知兵,卻也曉得鐘相此人是荊湖心腹大患,不可輕縱!”

 就在這時,陳規也趕上前拱手相對:“家,臣亦是此意……剛剛那胡閎休雖然小節有虧,但所言不無道理。”

 “家。”閻孝忠也立即上前昂首來勸。“陳兵部是真正知兵之人,又是荊湖過來的,知曉鐘相底細……家務必信之。”

 三位重臣一起出言,只有楊沂中在旁保持了沉默。

 而趙玖見到如此,卻是仰天一嘆:“你們以為朕是真不知道鐘相是心腹大患,還是真不知道萬俟卨此人只是在迎奉朕?”

Advertisement

 張浚、閻孝忠本能看向了知兵的陳規,而陳規也是滿腹方略的樣子。

 “來不及了,也沒必要。”眼看著前并無旁人,趙玖卻是微微嘆氣,不等陳規出演便干脆說了實話。“眼下,天下各暫時安定,只有兩一明一暗的反賊最為明顯,一個是尚未正式舉旗的庭湖鐘相,一個贛南廣北五嶺一帶的苗……后者不必說,占據山地,素來就有造反的傳統,一旦清剿必定要集合東南兵馬,然后遷延日久;而前者也有庭大湖做倚仗,非修戰船、大兵不能剿除。但是,朕問你們,集中兵馬剿到一半,金人復至又如何?”

 陳規當即一滯。

 “還有,之前為何象為何如此之多,還不是金人大舉侵,前方一敗涂地,所以潰兵橫行,軍賊四起?”趙玖繼續正緩緩言道。“而今日為何又看起來暫時安定?這其中固然是朕在淮上攔住了金人,將一些野心之輩堵在了京東兩路的緣故,也是前線幾次小勝,讓兵又對中樞起了畏懼之心,但歸到底,其實還是金人全退的緣故……”

 陳規等人俱皆嚴肅頷首。

 “所以,若金人再來,不要說鐘相和南方五嶺了,便是東南也要象再起!甚至關西潰兵若再蜀,連蜀也要起子……”趙家苦笑攤手。“這才是朕不敢去剿滅鐘相的緣故;也是朕上來便同意德遠蜀的緣故;更是朕明知道眼下將臣工們迫的如此之,南萬事倉促,各種安排都非是長遠之計,卻還是一如既往佯作不知的真正緣故……因為朕認定了,過不了多久,金人便會卷土重來!”

 幾人愈發嚴肅,最后還是陳規正相對:“敢問家,家覺得金人到底什麼時候會再發兵來攻?”

Advertisement

 “誰知道呢?”蟬鳴聲中,趙面無表,負手天相對。“這就得問問金國皇帝和那幾個姓完的權臣了……反正比我們想的要快!”

 “粘罕!”

 盛夏蟬鳴不斷。

 金國燕京,行臺尚書省中,因金國國主、都極烈、都元帥完吳乞買遠與其余幾位極烈遠在會寧府,卻是忽魯極烈、完阿骨打長子完斡本居左,移賚極烈完宗翰居右,二人并坐上位。

 然后,正在燕軍的宗室大臣、諸族大將,則各自坐于左右,地位懸殊明顯。

 但是,議事剛剛開始,眾人便驟然聽到有人出言直呼上首移賚極烈名字,也是紛紛循聲去,卻又各自恍然。

 原來,出言呼喊完粘罕的人,正是盛夏時分還坐在一個極厚墊上的完

 所謂金太祖完打骨打四子是也。

 “粘罕!”

 完歪著屁,捻須冷笑相對。“你今日當著燕京上下的面,跟俺說清楚,到底要不要合兵一起去攻南?!”

 完粘罕今年都快五十歲了,比完大了快二十歲,被如此當面質詢,自然是氣急敗壞,但眼瞅著側完斡本面無表,只是低頭喝茶,卻竟然忍了下來,只是緩緩相對:

 “兀,都說了,西面也很重要,西夏在那里、宋人關西五路在那里,便草原上的蒙兀人也要我們西路軍對付,何況還有耶律大石狀況不明……這麼多事,怎麼能為了你一個小孩子家的屁便棄之不顧呢?”

 行臺尚書省之中,哄笑聲剛剛起來便戛然而止,因為完直接站起來拔出了刀子。

 PS:謝第五十五萌,躍馬天山,這是一位大佬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