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面面相覷,一度向前一步的呼延通也沉默著收回了腳,不敢再有言語。
而見到眾人無言,視野越來越明亮的堂前,趙家不喟然:“你們沒有話,朕還有一點,剛剛呂相公做了白臉來強調軍紀軍法,現在朕總要說一些許諾封賞的,否則誰人又憑什麼來拼命?唯獨朕自問當政十年,說的話、許的諾,還是值些錢的……你們聽著就好。”
眾人神一振。
“忽兒札胡思?”出乎意料,但也在理之中,趙玖先喊了前一人。
“小王在。”忽兒札胡思一個哆嗦,在自己兒子的推搡下趕拱手而出,語調怪異,但姿態極為謙卑。
“對你朕有兩個言語。”趙玖平靜以對。“一來,你部大約占此戰全軍十分之一,此戰后的戰利品,無論是戰場收集的甲胄軍械,還是真定府打下后的金軍庫存,都有你們西蒙古十一之數;二來,只要此戰你們西蒙古不落后于人,朕向你保證,只要大宋還有余力,都會確保西蒙古王世代出于克烈部,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你不必為后代不能守業而憂慮。”
忽兒札胡思也不知道有沒有想清楚其中利害,又來不來得及權衡妥當,但當此之時,又能說些什麼,自然是拱手謝恩。
倒是后長子里聽到此言,知這種堂堂天子當眾宣告的政治承諾有多重,更兼之前私下君臣許諾在先,相互映照,卻是按捺不住,當場隨之出列謝恩,以作表態。
趙玖越過這對父子,看向了耶律余睹:“耶律將軍!”
“外臣在。”耶律余睹的表現就冷靜多了。
“多余的話,朕不講了……此戰后,你部與營軍同等待遇……至于耶律將軍本人,若歸西遼,朕必定親自舉薦你做北院大王,來執掌河西;若不愿歸西遼,郡王之位還是有的,殄滅真后,想歸家鄉也無妨,斷不會讓你有所憾。”
耶律余睹微微拱手,平靜謝恩,似乎早有相關思慮。
“兩家援軍之后,剩下的我就不一一說明了。”趙家在座中轉過頭來,盯著剩下滿院子營軍,依然平靜。“大約分兩層意思,你們回去后,今日渡河前可以說給全軍來聽……”
牛細雨中,院一時安靜到連一針落下都能聽到一般。
“下面一層,也是最基本一層,若此次北伐得勝,除基本軍功計量外,朕將統一在河東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燕山路、大同路軍功授田。田從哪里來?凡五路地方,統一度田,統一計量人口,無論貧賤貴富,均田而授!而營士卒,天然雙份授田……可以一邊繼續吃餉當兵,一邊將田產租出去……傷殘者四份,戰死者六份,軍功另計,軍也有階級加,便是民夫想留在河北的,也可以額外多領半份。換言之,梅花韓氏的駙馬回到相州,趙相公本人回到聞喜,也沒有軍中一個民夫分到的田多。”
呂頤浩以下,所有人一聲不吭……這種事,懂得人不敢吭聲,不懂得只當是加賞,更沒必要吭聲。
“上面一層,是對軍的……北伐后,統領以上,皆進爵一級;統制以上,退伍可公閣;實際統軍副都統,但有軍功,皆可考慮加節;都統與已持節者,皆可論軍功至封賜郡王!”說到這里,趙玖在中瞥了曲端一眼,卻又轉而停在了韓世忠上。“當然,立有殊勛者,可進親王……別人不知道,但韓世忠為秦王,岳飛為魏王,李彥仙為晉王,吳玠為韓王,張俊為齊王,張榮為魯王、馬擴為邢王,這七個親王,朕是早就已經定下來的,此時直接說來也無妨。”
韓世忠三人一時驚慌,匆忙就要謝恩,而韓李二人倒也罷了,吳玠幾乎有些恍惚。
趙玖本沒有理會三人的下拜,只是回頭示意,而得到示意后,侍省押班邵章即刻引兩名班直上前來到愈發措手不及的吳玠跟前,然后兩名班直扯開手中之,卻果然是一面規制與其余五人類似的大纛纛面。
上書‘指揮若定’四個大字。
“這是給晉卿的,拿著吧。”趙玖語氣平淡。“此次北伐前就給你準備好了……拖到此時才給你,不免又顯得委屈了些。”
“臣五俱……”吳玠幾乎要哭出來了。
“不要這個樣子,不然朕都不好意思往下說了。”趙玖看著幾人,一時慨。“朕臨陣賞賜、許諾,一則是你們幾人的功勛擺在這里,反正不了的;二則,朕也是想提醒你們,大宋朝已經很多投降的親王了,不要再多了……真遇到萬一之時,還請你們以作則,馬革裹尸。”
眾將復又凜然起來。
且說,此時細雨雖在,天卻明顯明朗起來,已經滿頭漉漉的兀知不能再拖,便直接呼喊太師奴直接上來殺俘祭旗,后者不敢怠慢,匆匆將貝言親自推上。
而兀看到只有一人,而且被捆縛堵,心知有異,卻已經無法聲張,只是催促不停。
太師奴也想早些置,便著四名甲士將這貝言死死按住,然后親自拎起一把大斧,只一斧便將對方首級砍了下來,一時濺三尺。
貝言既死,本該發兵,但不知為何,立在泊中的兀總還是有些言語存于腹中,不吐不快。
“最后一句話!”
隨著拔離速試探看來,完兀微微閉目,卻又猛地睜開眼睛,放聲嘶吼。“俺知道你們中有人心里還是免不了怯懦,免不了不解,總是覺得這大金國萬里之盛,有的是退路,為何一定要在這里打?為何一定要打?!”
“不能避一避,躲一躲,耗一耗嗎?不能去河間,去燕京嗎?”
“其實能有什麼道理呢?無外乎就是靖康以來的汗深仇,宋人不會放過俺們罷了!真定之后是河間,河間之后是燕京,燕京之后是遼,遼之后是黃龍府,你們以為直搗黃龍是虛話嗎?對面的趙宋家何時說過虛話?!他們必然會一路追到白山黑水的!”
“所以,金國雖大,卻早已經沒有了退路!而今日一旦退卻,一旦避戰,便再無法收拾了!”
話到最后,兀幾乎算是仰天嘶吼了,金軍諸將也都徹底無聲。
“速速歸營,準備出兵布陣!”拔離速不失時機,咬牙下令。
“這個時候,本不該再廢話,但朕心知肚明,有些道理,所有人本應該都心知肚明的,可實際上,你不說出來,還是會有人稀里糊涂不清楚,或者裝作不清楚。”獲鹿縣大堂前,牛細雨中,趙玖居然回憶起了當年往事。“諸卿,朕當年淮上潁口見張俊張伯英,對他說,朕若無他,早就是金兵餌料,他若無朕,也不過是路邊敗犬,朕與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今日相隔十載,其實沒有本質不同,只不過營更大了,兵更多了,將更廣了而已,但咱們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朕無諸卿,縱有萬般志氣,不過一棧上魚,諸卿無朕,縱然豪杰天生,也不過是田野狼獾……希咱們君臣,能真真共一番大業,不負十年辛苦!”
言至此,滿院寂靜之中,隨著已經被打袖的趙家一揮手,侍省押班邵章居然從后面堂中親手端來一案板,板上一壺‘藍橋風月’,卻又只有一個空杯。
“這酒不是給你們的。”
趙玖從邵章那里接過了壺杯,就在座中自斟了一杯,然后一飲而盡,方才出言。“是朕自用的,因為從現在開始,朕便已經是閑人一個了……十年之功,能有幾分效顯現,已經不在朕了,而在諸卿!朕今日當持此酒,觀諸卿定國家興衰!發兵吧!”
韓世忠以下,即刻轟然應聲,繼而各自散去。
就這樣,天將明,依然是那種完全可以無視的牛細雨之下,用過熱餐的兩軍各部,開始按照原計劃出營列陣。
其中,金軍果然以獲鹿縣城西南、太平河對岸的那塊高地為核心,大舉布置。隔河遙遙可見數名萬戶的旗幟在高地上微微飄揚,其實包括都統完奔睹,而高地前挨著石橋的小坡上,與左右兩側也有集布置。至于宋軍這里,除了李彥仙、吳玠、酈瓊在高地-石橋正對面大舉列陣時,韓世忠也迅速帶領本部營左軍在沿河鋪陳的黨項、契丹、蒙古輕騎遮護下,向更西南方向的太平河上游進。
雙方夜間放出的哨騎,此時隨著大軍沿河鋪陳,早已經無法立足。隨即,宋軍與金軍都嘗試升起熱氣球,但是這個時候,看似不起眼的雨水威力就已經顯現出來,雙方的熱氣球勉強燃起,卻很快隨著雨水打沉悶難高。
這種況下,金軍占據高地,明顯有更好的視野優勢,而無論是高地-石橋正后方的李彥仙還是吳玠、酈瓊,又或者是高地-石橋下游獲鹿城大寨外鋪陳候命的趙玖、呂頤浩、王彥、楊沂中,全都只能靠遠鏡來作窺探,卻本不可能窺到既有營寨在側面遮護,同時還有高地阻擋的高地后方洼地中的金軍布置……僅僅從這個角度而言,石橋那里的高地就必須要掌控。
大約出營足足一整個時辰后,韓世忠部方才越過輕騎掩護,亮出那面‘天下無雙’的大纛,然后在昨日偵查后預定的地方大面積架設浮橋,并以旗語迅速傳遞向石橋方向打出旗號,數萬輕騎也開始鋪設浮橋,以作必要之需。
而幾乎是宋軍剛一作,太平河東南一側的金軍便立即察覺到了向。
此時尚未開戰,指揮通暢,高地上與高地周邊的金軍高層明顯有些匯集和討論,靠近上游的側翼也有相對反應,似乎是準備分出對應兵馬,將韓世忠部營左軍堵塞在河邊之意。
但也就是這個時候,‘指揮若定’的嶄新大纛下,一聲長長號角忽然吹響,旋即,前軍李彥仙鼓聲響起。
就在石橋跟前候命的王德一面下令部屬自兩側架設簡易浮橋,一面以次子王順為前衛,長子王琪率幾十騎為后衛,然后字面意義上的一馬當先,親自從石橋上馳馬而過。
太平河對岸金軍無數,于細雨中遙見王字大旗當先過河,一開始還以為是雨水影響視線,看差了旗幟大小和字跡,便是高地之前,呼延通固守的石橋旁小坡上,金軍宿將阿里所統一部數千步騎,也一時猶疑不信。
但很快,便由不得他們不信了。
王德父子三人既然只率幾十騎馳馬過橋,來到小坡陣前,停馬稍駐,王德便親自放聲呼喊:“王夜叉在此!乃公自靖康以來,凡十余年,與爾等戰百余陣,皆如篩糠磨面一般,今日可還有一兩個不怕死的金狗嗎?”
意識到是一名節度使、副都統幾乎孤軍到前,小坡上負責堵塞石橋的金軍非但沒有被驚嚇到,反而上下齊齊大喜,最近一名猛安不等誰來下令,也不與其他幾個猛安打招呼,明顯存著搶功之心,乃是直接引親衛馳馬出陣迎上。
雙方須臾便接近到相隔數十步的距離,然而王德卻并不馳馬相迎,反而自馬側油布下出一張真樣式的弓來,只是抬手一,便正中對方面甲眼窩,將這名猛安落馬下。
隨即,鼓聲隆隆之中,其人收弓在鞍,持矛催馬,大吼向前,以堂堂一鎮節度之尊,率兩子殺散這十余騎親衛,然后片刻不停,引石橋上跟來的本部小步騎直接沖石橋前的小坡敵陣。
這是字面意義上的大將當先,沖鋒陷陣。
王德乃是名十余年的持節大將,父子三人一起先發沖陣中,其本部追隨日久,自然士氣大振,石橋上爭先爭先進不提,便是正在鋪設浮橋的地方,其部屬也都按捺不住,居然有人直接趟水向前。
小坡主將阿里此時不在本部軍中,他之前得知韓世忠親率本部自上游分兵來渡,收到完奔睹召喚,便折往高地上而來,好與幾名萬戶商議對策,努力調整陣型,此時卻正好是在高地對著石橋的半途坡面之中。
而這名真宿將,遙遙看到王字大旗一馬當先,直自家陣中,引得石橋正面宋軍爭先恐后,沖自己陣腳,非但不怒,反而環顧左右,含笑出言:
“王夜叉堂堂節度使,竟然親自沖鋒陷陣,我一個老卒,還在這里裝什麼樣子?”
言罷,其人不待左右回復,也不再去高地上軍議,而是直接調轉馬頭,拉下面甲,然后高高舉起一只騎兵錘,不急不緩,引著自家將旗朝小坡自家陣地折返回來。前方、周邊,原本一時不知所措的下屬本部,但凡看到這一幕,不分騎步,紛紛轉向搶在阿里前,直沖王字大旗。
PS:謝安娜累了QAQ、blackmoon413兩位大佬的再度上萌,謝云竹之歌、夏侯寧遠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