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一百兩,並些尋常首飾,算作嫁妝,已是極為厚。
邊的四個大丫鬟,硃砂最不起眼,柳黃敦厚老實,也不打眼。如今年歲都到了該放出去配人的時候,可謝姝寧手頭並沒有看好的合適人選。近日來,事一波接一波,總也沒有個平息的時候,的心思,便沒怎麼擱在這些事上。
因而索將這幾個丫頭的契也都一一取了出來,還給了們,又讓人去府消了籍。
這般一來,哪裏還有願意留下的人,能重獲自由,又可得大筆賞錢,誰不願意走。
瀟湘館里頓時忙得熱火朝天起來,以硃砂柳黃為首,兩日時間,便去了一大半的人。謝姝寧亦問了玉紫是留還是走。圖蘭必然是要一直都跟著的,玉紫卻還有的選。
然而玉紫聞言只搖頭道:「奴婢只想跟著小姐。」
也到了年紀該嫁人了,但一早就想好,這輩子也不嫁人。生得貌,酷似生母,卻自家境貧寒,生活困頓。父親是個賭,日日流連廝混於賭坊,贏錢了喝酒,輸了也喝酒,喝醉了就回家來手打們母。
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過了多久,再後來,母親被他典給了人家做妾,換了他的賭資。
猶記得母親聲聲泣的哭喊聲,記得那天深夜自己了家中僅剩的幾個銅,穿著單薄的破絮夾襖,推開家門照著母親的叮嚀倉皇逃進冷風中時,摔的那幾跤……
不願意嫁人。
如若離開了謝姝寧,一個姑娘家,就算手中帶著小姐三賞賜的大筆銀子,孤一人,也難以護住,更不必說,無意嫁人。
故而反覆強調:「奴婢這輩子只想跟著小姐。」
這話卓媽媽聽見了,還當是起了旁的心思,兼之貌,妄圖將來能在小姐出閣后在姑爺家佔得一席之地,當即便悄悄將帶到了下頭去痛斥了一頓。誰知玉紫心裏藏著的事,竟同想的截然不同。
知道是因為年時的事,落下了心病,不敢嫁也不想嫁,更不說給人做妾,是萬萬不會願意的。
卓媽媽深深嘆了一口氣,自責不已。
玉紫便這樣留下了。
不出幾日,瀟湘館里的人便只剩下了寥寥幾個。
靜不小,但因是謝姝寧自己院子裏的事,又是私下裏行的事,長房雖有所耳聞,但也沒人好意思過來手管教。
明年也該及笄了,長房諸人也不便借口還只是個孩子不懂事,將手長長地過來,干涉三房的事。
可等到謝姝寧開始著手收拾正房的人手時,長房的大太太王氏,可算是忍不得了。
在謝姝寧手裏吃過虧,這回便學聰明了,並不敢仗著長輩份過來訓斥謝姝寧胡鬧,只立即便跑去了梅花塢見長房老太太,同老太太添油加醋地道:「六弟跟六弟妹都不在府里,阿蠻那孩子一人獨大,如今儘是胡鬧,好端端的,將府里的人都放出去了泰半,這什麼模樣?不知的,還當是咱們謝家不日便要垮了,竟連幾個下人,也養不起了。」
長房老太太捻著佛珠沒大理會,「一沒殺人放火,二沒打罵頂撞長輩,不過是打發了幾個下人出去,又不是將他們給打殺了,你管做什麼。」
「母親,這到底事關謝家的面……」大太太絞著手中帕子。
老太太掀了掀眼皮,淡淡看一眼,道:「那你就去管管。」
說這話時,老太太並沒將大太太的話太當回事,說不了幾句便將大太太給打發了下去。
大太太得不到的助力,又見漫不經心的,自己回房后斟酌再三,生怕再不慎中了謝姝寧那些「下三濫」的招,心裏罵著,腳步卻始終未曾邁開。
又過一日,三房的靜更大了。
大太太聽聞謝姝寧拿著大把銀子當起了散財,頓時大驚失,只當是自家的銀錢被人給敗了,當下心疼得面都泛起了青白,慌慌張張就穿著披風跑去了梅花塢,又將這事同長房老太太說了一回,一面痛心疾首地道:「六弟跟六弟妹回來了,瞧見家都被阿蠻那丫頭給敗了,可不得氣病了!再大的家業,也不住不拿銀子當回事呀!」
「這是花了多銀子,放走了多人,竟能你三番五次地來尋我說道?」長房老太太蹙起了眉頭,老臉一沉。
大太太幾乎要將手中的帕子都個碎了,心疼地道:「母親不知,如今三房都快空了!您若不信,且派個人去三房瞧瞧,這就快連掃雪的婆子也沒了!」
長房老太太聽說得真切,一副心都要碎了的模樣,又素來知道心疼銀子,不覺就信了幾分,果真立即使人去了趟三房。
沒一會,被打發去三房的丫鬟就急匆匆地回來了。
又是艷羨又是驚訝地道:「老太太,八小姐好大的手筆,三房那領錢的人都排了長隊呢!」
老太太面不虞:「人人有份?」
「三房的人說,想要走的,都有。而且還不要贖的銀子,便舍了契書歸還。」
老太太驚著了,不由得拔高了音量:「這是想做什麼?」
大太太在一旁酸溜溜地道:「怕是六弟妹將阿蠻給慣壞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哪裏能管家。」
「去把給我喚來。」老太太不悅,「就算是胡鬧也得有個度!」
大太太就高高興興地指了人讓去三房傳謝姝寧來。
誰知,人回來了,卻沒能將謝姝寧給一併帶回來。
老太太怒上心頭:「這是不將我放在眼裏了?」
一旁的大太太不停鼓吹:「三房沒有長輩,便張狂起來了,這樣的子,如何能?」
老太太氣得厲害,手指哆嗦著,將腕上套著的黑檀木佛珠摘下來往炕幾上重重一扣。
屋外大雪紛飛,雪粒子撲簌簌擊打著窗欞。
暖如仲春的屋子裏,一片寂靜。
老太太沉著臉,一個字也不說。
大太太一時間猜不的心思,又知有些話點到即止,不可翻來覆去地多說,便也噤了聲不說話,
幾個丫鬟,就更是噤若寒蟬,連眼睫也不敢隨意一下。
忽然,外頭響起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似有人冒著風雪在梅花塢正房外的廡廊下疾奔。
老太太茹素念佛,喜歡清靜,平日裏無人斷斷無人趕在這喧嘩打鬧,連走間都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安靜。這會屋外的腳步聲卻像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急雨,越近越響。
長房老太太鐵青著一張臉,斥道:「還不快去瞧瞧,是哪個沒分寸的在外頭!」
「快去快去!」大太太連忙指了個人出去。
沒等走至門外,已有人聲在外頭響起,道:「老太太,惠州有信來了。」
長房老太太聞言一怔,旋即吩咐下去:「拿進來。」
厚厚的棉簾子就伴隨著話音被起了一角,進來個穿青綠冬服的丫鬟,手中握著一封信。
歷經數千里地,迎著一路的風霜雨雪,這封信被遞到老太太手中時,還帶著凜冬的寒意,但很快就被滿室馥郁的暖意給消融了。
老太太看一眼大太太,道:「你先回去吧。」
大太太心生不悅,況且謝姝寧的事老太太也沒個定論,遲遲疑疑了好一會,方才告退。
老太太這才將信置於炕幾上,撕開了口子,將裏頭的信取了出來。
信不算長,卻也不短,一共三張。
老太太認得,這是謝元茂的字跡,富態的面龐上出凝重的神來,拾起一張紙先細細看了起來。
好端端的,怎地突然給來了信?
老太太想不明白。
信的開頭,只是些問候之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老太太瞇起了雙目,耐著子繼續往下看去。
看到信上說,先前有賊人溜進謝元茂的宅子,在井水中下了葯迷倒了府眾人,傷了謝元茂的后又擄走了宋氏時,老太太的雙手不自地發起抖來。
「嘩啦」一下將最後一紙信抓在了手中,埋頭細看,見信中謝元茂言道,他已施以重金懸賞,惠州城兵日夜巡查,卻依舊不見宋氏,老太太的一顆心瞬間被揪了起來。
信中還道,他憂心忡忡之際,轉念想到這件事會不會本就是宋氏一手策劃下的謀。
因陳氏懷孕之事,他知道自己原在多年前就被宋氏悄悄下了絕育之葯,終不能再有子嗣,二人大吵一架,隨後不多時,便發生了這樣的事。且同宋氏一道不見的還有鹿孔冬至一行人,皆是跟著宋氏一道去惠州的人,同樣至今不見蹤影,不得不人疑心。
老太太看到這裏,額角青筋已是突突直跳。
信末,謝元茂哭訴自己今後恐廢人,言若事真是他揣測的那般,宋氏便極有可能會回京都來尋兒,懇求老太太率先制住謝姝寧跟謝翊兄妹二人,莫宋氏毒婦謀得逞。
老太太看著,只覺心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