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生於望族 第206章 花朝邀約

《生於望族》 第206章 花朝邀約

時間轉眼便到了二月初二,這一日乃是太子大婚的吉日。因是杜淵如出嫁,蔣氏向於老夫人彙報時,文怡也留心聽了半天。

雖然因爲北疆軍告急,以及災剛剛緩和等緣故,太子屬意一切儀式從簡,但畢竟是一國儲君大婚,再簡也是有限的,該有的程序不可能有所刪減,否則豈不是貽笑大方?

從正月末開始,皇宮便開始忙碌起來,宮使早早去了東侯府,打點太子妃宮事宜,而東侯府也從三天前開始便閉門謝客,專心爲嫡長杜淵如出嫁事宜做準備了。禮部員事前已經在京城裡看好方向,太子妃從孃家出來後,輦該走哪條道,從哪裡轉彎,在哪裡停頓,從哪個門進皇宮,進宮後又走哪條路,太子妃在什麼地方下輦,除此之外,還有太子與太子妃需在哪個宮殿行大禮,在哪個宮殿向皇帝皇后以及太后見禮,宮宴要開在何,參加的都有什麼人,要向新人行何種規格的禮,等等等等,都已規劃妥當。

二月初一那日,全京城開始清掃道路,工部員帶人將從東侯府到皇宮大門之間的這段路反覆灑掃乾淨,並鋪墊上一層薄薄的新土,同時五城兵馬司的人手持長鞭,配合著工部的行鳴示,開始攆逐閒人。待清道完畢,禮部的員又接應著,四安排人手巡視關防,擋圍幕。等到初二清晨時,整個京城已是一片靜悄悄的,宮裡宮外、軍侍衛、禮部、工部、太常寺、祿寺、太僕寺、鴻臚寺以及宮二十四衙門,還有各家員勳貴、命婦眷等等,據已嚴陣以待,只等吉時了。

顧家大老爺爲禮部侍郎,自然是要參與其中的了。一連三夜,他都沒能回家睡一覺,連帶的蔣氏也擔心不已,但說起丈夫能參與如此榮耀的一件大事,又覺得臉上有,不停地在婆母於老夫人面前重複自己從丈夫那裡聽來的儀式點滴。

Advertisement

於老夫人雖經過的事多,但這樣的盛事確未曾見過,倒也聽得津津有味,還道:“這東侯家的千金真是天大的福氣,象這樣,正經從皇宮正門迎進去的太子正妃,已經整整六十三年未曾有過了。上一位有此殊榮的,還是先帝的生母,太宗皇帝還是太子時迎娶的元配太子妃,後來追封爲孝德莊皇后的那一位,只是那位在生下先帝三年後,又生了已故的老康王,不久便薨了,竟連在皇宮正殿皇后金冊的命都沒有太宗皇帝一直到登基,也不曾再迎一位新的太子妃進門,還是朝臣再三叩請,方纔鬆口將潛邸時的良娣扶正爲後。再後來,先帝的太子妃,也是沒當上皇后就薨了,當今太后是先帝繼位後方迎進中宮的,沒做過太子妃。而當今聖上雖是正宮嫡出,卻遲遲未能封太子,故而皇后娘娘也不曾做過太子妃,是在先帝駕崩後,經過一場局,直接隨著聖上進宮登位的。這麼算起來,杜家千金,還是六十多年來頭一位從皇宮正門被迎進去的太子正妃呢只是不知道……”頓了頓,沒再說下去。

文怡皺了皺眉頭,心想難道的意思是,不知道杜淵如是否有那個福氣,可以順利地坐穩太子妃寶座,又在太子登基後正位中宮嗎?文怡心裡有些不大高興,只要今天一過,杜淵如便是太子的妻子,一生榮寵俱與太子惜惜相關,太子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做出犧牲妻子與妻族,扶植舅家的事來,而只要鄭家不再出妖蛾子,杜淵如的太子妃之位又怎會不穩?據所知,杜淵如很好,一年到頭幾乎沒生過一次病,東侯夫人又事小心,絕不會坐視親有變故的。就算東侯一家離了京,還有滬國公府在呢。

Advertisement

不管如何,於老夫人說這種話,若是沒傳出去還好,傳出去了,又是一場風波。

文嫺似乎也想到這一點的,臉蒼白地看向祖母,言又止,手裡的帕子都快絞布條了。文慧則是皺皺眉頭,瞟了祖母一眼,然後撇了撇,卻沒說什麼。文娟似乎沒聽出有什麼不妥,文雅出一個嘲諷的笑容,但很快就消失了。

蔣氏倒是三番四次地看向婆母,躊躇不決。

大概於老夫人也有些後悔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清咳一聲,便擡手額角,閉眼道:“我累了,你們且散了吧,午飯各自在屋裡吃就好,待晚上再過來陪我說話。”然後往後的引枕一靠,“如意,過來給我捶

“是,老太太。”如意聲應了,取了人錘過來,看了蔣氏等人一眼,蔣氏一個激靈,忙笑著招呼一衆小輩們行禮離開了。只是實在很想再繼續先前的話題,便把文慧與文怡都到了自己屋裡,又講開了。文嫺則悶悶地帶著文娟回房去,文雅自去尋其生母不提。

文怡就這樣又聽了半天的太子大婚禮儀事項,直到臨近傍晚,外頭有人進來向蔣氏回話,方纔

在回房的路上,文慧眼中還帶著幾分羨慕,說起杜淵如進宮坐的是什麼樣的車輦,戴的是什麼首飾,穿的是什麼裳,今後又會如何人尊崇,但文怡心裡,卻只記得了一個“繁”字。

簡化的大婚儀式,已經如此繁雜了,若是正常的,又會繁重到什麼地步?這還只是大婚,等於日後每逢年節,或是朝廷有大典時,爲儲妃的杜淵如又要如何應對?怪不得大伯祖母於老夫人會質疑杜淵如是否有福氣坐上皇后寶座呢,這樣的日子,便是再好,又能支撐多久?怪不得總聽說那些宮裡的貴人,還有各府王妃郡主總是生病了……

Advertisement

文怡心中有個念頭:其實嫁的夫婿份不顯,也是有好的……

太子的大婚結束了,期間除了出過一點小事故,諸如香爐燈的鏈子斷了,或是彩旗被風颳破,又或是軍儀仗的座騎被人發現出了問題,不過幸好發現得早,及時換上了好馬等等,整個儀式完得很順利。鄭家很安份,東平王府很安份,東侯府與滬國公府也很平靜,甚至在大婚結束後的第二天,東平王府便派人上鄭家商議婚禮的事了。至於那位太子良娣以及一干孺子,則是在禮部安排的日子裡,悄悄乘轎進了宮,除去林良娣還有一個小小的儀式,並得到向太后、皇帝與皇后晉見的殊榮外,其餘人等,不過是安份在東宮的小偏院裡住下罷了。新上任的太子殿下,是個勤於政事遠勝過後院樂的人,太子妃持事又正,因此大婚十天後,太子也不過是在太子妃那裡連著宿了三日,又在林良娣宿了一日,其餘人等,竟是一個也沒臨幸過。

曾有員上書勸太子重視子嗣,卻被皇帝罵了回來,嫌他多管閒事。後來有人告發說他是其中一位孺子的伯父,上書是有私心的,於是他就被徹底嫌棄了,遠遠地打發到偏遠之地做,那位孺子更是未得寵便失了寵。

接著就有小道消息說,皇帝與太子都希能先得一位嫡出的皇孫,因此後者纔沒去找其他侍妾,即使是林良娣那裡,事後也是賜了藥的。

這消息傳出來的時間有些微妙,因爲鄭家正好在近日將長年養在老家的一個十四歲大的庶接了回來,還請了宮裡出來的嬤嬤教導。只是沒過兩日,便傳出消息,說皇后娘娘親自召了鄭家的這名庶進宮接見,十分喜歡,當即便將指婚給了孃家姚氏的一箇中了舉人的偏支子弟。鄭家庶出宮還家後不久,便有宮中使者送來了鄭貴妃娘娘爲添妝的首飾。

Advertisement

鄭家無奈應下了婚事,專心先辦起長的婚禮來,同時送信給正準備上京的家人,讓他們不必再帶上其他庶了。有些事,先不必忙著做,日後再做圖謀也是可以的。

這些小道消息雖然都是勳貴高門之家的私,但不知何故,居然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有些曉事的人家,便在懷疑這是有人在背後算計鄭家,不然,爲何他們纔有了作,立時就傳得衆人皆知了?只是宮裡的反應,又人不得不多想,也許這算計鄭家的,正是皇家?

皇上可是對鄭家有所不滿了?鄭家雖是太子舅家,但手裡已經有了軍權,心卻越來越大了,如今又要與東平王府聯姻,皇帝對東平王府的不滿誰都看在眼裡,說不定皇帝心中已經開始防備鄭太尉了吧?在這種時候,鄭太尉還企圖送東宮爲妾,簡直就是怒聖之舉

也有人說,這是皇家做給東侯府與滬國公府看的,畢竟北疆告急,如今能在北邊打勝仗的將領,就只有他們這一系的人馬了。

這種猜測才一傳開,便頓時引發了京城外的一陣小驚慌。莫非北邊真要開戰了?

不過這陣小驚慌並沒有持續太久。二月十五,正值花神節,皇后娘娘在宮中開起了賞花會,宣各家王府、勳貴眷及命婦宮參加,到了第二日,又有幾家王府在各自的花園裡籌辦起賞花會,四派帖子請客,儼然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氣象。

侍郎府中,文嫺、文慧與文怡都到了路王府小郡君朱暖的邀請。

文嫺在多日之後終於接到了來自路王府的帖子,頓時鬆了一大口氣,暗暗心喜不已,告訴自己之前的一切擔憂都是多餘的,其實是因爲要過年了,路王府事多,沒顧得上罷了。由於太開心了,連文娟因爲沒收到帖子而生氣都沒注意到。

文怡倒是很平靜,專心看了看帖子上的容,擡頭看向前來送帖子的婆子,問了幾句話,得知阮家姐妹、龍家、查家以及李家的小姐都到了邀請,心裡倒是十分歡喜,又有機會再與朋友們見面了

文慧卻盯著那帖子發了一會兒呆,方纔板著臉看向那婆子,問:“鄭家小姐可有收到帖子?”

那婆子微笑答道:“是,鄭家兩位小姐都在京城呢,小郡君都送了帖子去。”

這話一出,不但文慧,連文嫺、文怡,還有於老夫人、蔣氏、文娟文雅以及蔣瑤等人,都愣住了,接著其他人便立時將目投向了文慧。

那婆子這時卻又添了幾句:“還有東平王府的世子,以及柳尚書家的爺小姐們,全都得了帖子呢小的剛剛從柳尚書家裡來,柳夫人還說,幾位爺、小姐是必去的”

衆人的臉更微妙了。

文怡輕輕咳了一聲,悄悄拉了拉蔣氏的袖子。蔣氏這才醒過神來,勉強出一個笑,賞了那婆子一個厚厚的賞封,吩咐古嬤嬤把人送走了,然後回過頭來,有些手足無措地對於老夫人道:“婆婆……賞花會那天……不如讓慧兒告病吧?”

“不行”於老夫人斷然否決了的提議,“你沒聽見麼?柳家的人那日也要去前些日子我們才送了信去柳家,說六丫頭已經好全了,可以開始籌備定婚的事了,若是這時候讓告病,柳家會怎麼想?”

蔣氏眼圈一紅,看向兒,幾乎要掉下淚來。何嘗希兒錯過這次賞花會呢?自從兒被足,盼著兒能出門際,不知盼了多久,只是……若東平王世子與鄭麗君等人都要參加,那兒還真不如不去的好雖然有可能引起柳家誤會,但那好歹也是親戚,只要過後想法子解釋一下,還是可行的。

文怡瞥了文慧一眼,小聲道:“六姐姐怎麼想?其實……路王府花園大得很,姐姐只需要與我們一起走,不要上前與其他人打招呼,要避開也不難。”

文嫺則言又止,猶豫了好一會兒才說:“方纔沒回絕,到了那天才說不去……好象太失禮了些,會不會得罪路王府?六妹妹還是去吧,安安靜靜地與我們在一,別惹事就行了。”

文慧瞥一眼,出一個冷笑:“不勞五姐姐心,我自有分寸”接著便站起,走到於老夫人面前,鄭重一禮道:“祖母,請您讓孫兒去吧,孫兒已經改過了,斷不會做出讓顧家蒙的事來。孫兒可以發誓,若此行再犯錯,便任憑祖母置”頓了頓,又放段:“祖母,都是親戚,將來我與各自嫁了人,還是有再相見的一日,難道還能避一輩子麼?倒不如拋開顧慮,大大方方相見好了。總不能當著衆人的面跟我吵鬧吧?”

蔣氏激得連連抹淚,於老夫人猶豫了好一陣子,方纔點了點頭:“好吧,那你……好自爲之”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