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生於望族 第238章 集思廣益

《生於望族》 第238章 集思廣益

盧老夫人吃了一驚,不敢置信地瞪著文怡。

文怡臉微微一紅,卻沒移開目,眼神反倒越來越堅定了:“就這麼辦吧!祖母與我這兩天都在愁什麼呢?既愁柳大哥出征後,他家裡沒主人照看,便三姑母家裡佔了便宜去,又愁柳大哥走後,若有個好歹,康王世子便要仗勢我另嫁。眼下柳大哥還沒走呢,倒不如趁著還有幾日功夫,趕把婚事辦了。孫兒嫁了過去,既能看顧柳大哥家中,也不怕那康王世子敢再心生妄想了!孫兒相信以柳大哥的本領,一定能平安歸來的,只是擔心有人會在暗地裡算計。只要孫兒自己斷了那人的念頭,柳大哥也不必擔心在對敵之際,還有人在背後捅刀子了!”著祖母,目中帶了幾分哀求:“祖母,孫兒知道這麼做是太過倉促了,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法子能一勞永逸呢?”

盧老夫人長長地吁了口氣,想了想,嘆道:“我方纔說可惜沒隨你們一道進京,替你們把婚事早早辦好了,並不是指東行出征在即,時日太短不好籌備婚禮,而是指……若你們一早就完了婚,那康王世子就不會在背地裡做這許多事,東行或許也就不必去打仗了。原是後悔當日一念之差……其實我雖弱,比起你大伯祖母,倒也沒壞到哪裡去,都能順順利利熬到京城,我爲何不能?至於那幾個孩子,加起來也比不上你一個重要……這不過是我老太婆對自己的幾句抱怨罷了,並不是想要把你趕嫁出去。”拍了拍文怡的手背,語重心長地說:“祖母就只有你一個孫兒,從小兒養了這麼大,早想過無數次,你出嫁時會是什麼樣子……若不是怨長房行事拖拉,心又不誠。我也不至於拋下家裡早就給你預備好的那些什,只帶著細上京爲你送嫁了。可饒是如此,這幾天功夫,也著實太倉促了,哪裡能預備妥當?若你的婚禮事事都不周全,豈不是祖母后悔一輩子?”

Advertisement

文怡心下微酸。強忍住溢眶而出的淚水,伏到盧老夫人懷中。哽咽道:“孫兒又何嘗想這麼早便離開祖母……只是,那康王世子人太甚,而太子又站在他那邊……太子乃是國之儲君,如今皇上不好,大半政事都給了太子。孫兒不過一介弱,長房雖是高,卻是靠不住的,柳大哥又才得了從五品的武職,若那康王世子一再相。我們如何能擋?孫兒寧死也不要嫁給那等邪之輩,況且孫兒與柳大哥又已有婚約,怎能背信棄義呢?衡量之下,只要將來能與柳大哥平平安安地過一輩子,出嫁之日的一時風,孫兒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盧老夫人眉頭皺。心中猶豫萬分。孫兒的想法也有道理,也更希兒孫婿將來能和和、平平安安的,若只求孩子出嫁時風無限,卻誤了日後的幸福,無異於捨本逐末。只是,孫兒若在這時候出嫁,萬一日後柳東行有個好歹……豈不是連個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了?難道要兒跟自己一樣。青春守寡麼?!自己還有兒子,可孫兒……這幾日的功夫,能否誕下子嗣,還不知道呢!

看向文怡,心中搖擺不定。

文怡看著,有些明白的顧慮了,慘笑道:“祖母,孫兒不要臉地說一句……若是柳大哥死了,孫兒也不會嫁給別人的……早早嫁了,孫兒好歹還是他的人,不然……豈不是要白擔著一個名頭,卻連他的什麼人都不是?”

盧老夫人聽得眼圈都紅了:“孽障!這屋裡只有祖母與你,何必念著那些規矩禮數?!”

文怡搖搖頭:“不是爲了規矩禮數,這原是孫兒的真心話……祖母可記得孫兒的那個夢?孫兒本來就註定了要嫁給他的,他與我,原是夙世的姻緣。孫兒心裡……便只有他了!若換了別人,這輩子都不會快活……”

Advertisement

盧老夫人眼眶一熱,閉上了眼,半晌才道:“罷了……罷了……”深深了兩口氣,面和緩下來:“在你的夢裡,他是平安回來的,後來還高升了,想來這回出征,他也會平安歸來……早辦晚辦都是要辦的,早些辦了……也了卻了祖母的一樁心事。”

文怡見雖淡然,眉間卻有幾分戚容,不由得心下大痛,深知這個決定會讓祖母難過,只是……實在不願意再把這件事拖下去了。

就如同李春熙說的那樣,在自己的婚事上,顧慮太多了,先是顧慮禮數與族人面,不敢催促長房早日爲自己辦好定婚禮;接著又是顧慮時間太過倉促,完全沒想過自己其實可以提前嫁給柳東行;然後又是顧慮康王世子會仗著太子的權勢威,便想到要求助於太子妃杜淵如;而現在,又要顧慮太子妃是否會被自己連累,太子責怪,而選擇另找一居之所……

其實這所有的顧慮,本就不值一提。會顧慮長房的臉面與族人份,長房卻沒幾個人在乎;婚禮籌備的時間太短,卻可以一切從簡;只要自己嫁了人,就不必刻意避開康王世子,自然也就不會連累杜淵如了,太子更是不會將有夫之婦指婚給堂兄弟。只需要一個婚禮,所有的問題都會解決。還在這裡猶豫什麼呢?!

就是因爲一再猶豫,纔會爲人所趁的!

文怡擡頭看向盧老夫人,勉強出一個笑:“祖母不必擔心,婚禮只需保證三書六禮齊全就行了,一切從簡,孫兒也不在意。等到……”臉又是一紅,“等到柳大哥出征後,二哥哥也得了,要上任去了,孫兒便把祖母接過去一起住。您不是說,要在京城多住幾個月麼?等柳大哥平安回來了,讓我們也能在您跟前好好盡孝。”

Advertisement

盧老夫人輕輕的頭髮,嘆了口氣,便直起來。神一肅:“好了,既然已經決定了要辦婚事,咱們就趕拿出個章程來,這可沒幾日功夫了。東行多早晚才能從營裡回來呢?”

文怡站起,想了想,道:“給乾孃家裡送信吧。把請回來。侄兒羅大哥,與柳大哥是知好友。有什麼事,羅大哥知道了,柳大哥也就知道了。羅家商行又素來路子廣,說不定能有辦法幫咱們把東西都籌備齊全呢!”

盧老夫人立時便點了頭:“就這麼辦。銀子我也帶來了,一千兩辦婚事就儘夠了,剩下的銀票給你箱底。婚事可以從簡,陪嫁卻不能含糊,咱們不圖外頭風裡卻要足夠厚才行。你也別勸我了……”見文怡開口想說話。便提前一步攔了下來,“不能看著你風大嫁,祖母已是懊悔不已,其他事你就別跟我爭了。我在老家不愁吃穿,至於你十七弟,他還有族產呢!足夠他一輩子吃穿不愁了!”

文怡張張。還是閉上了。陪嫁多,就看祖母的意思吧,若是將來老人家和弟弟日子過得手了,難道自己還會袖手旁觀麼?

既定,盧老夫人便趕派人去把羅四太太與李太太都請了回來,又讓人給聶珩與羅明敏捎信,天黑不久。衆人便都聚集齊全了。羅四太太第一個笑道:“老太太真是雷厲風行,我跟孩子還沒到家呢,就得了消息,這卻是喜事,哪怕時間倉促些,也要辦得周全纔好。”

李太太看了文怡一眼,暗暗嘆了口氣,面上卻還是著笑容:“這樣也好,九丫頭的婚事一拖再拖,早早辦了,也省得夜長夢多。只是柳家那邊還不知道如何呢,柳家大公子知道了麼?”

Advertisement

聶珩一雙眼睛只盯著羅明敏瞧:“他知道麼?還不知道吧?”臉有些不大好看。

羅明敏鼻子,回答了他的問題:“他眼下還不知道,但明日必然知曉。朝廷定了四月初五大軍開拔,初四就要集結了,從初一開始,將士們都會回家與親人團聚三天。昨日那事傳到營裡,東行已經討了假,明日便會提前回城置家務,是兵部那邊特地批的條子。他在營裡幹得不錯,頗得上司賞識,若想討幾日假辦婚事,想來是不難的,便是軍中,也只會有好話,說不定還能請得幾位有名的大將前來撐場面呢。”

文怡聞言心下一定,便低下頭靜立一旁,並不說話。

盧老夫人替開了口:“這就好辦了。想來東行是不會反對的?如今難就難在婚禮要用的一應傢什夥兒,都還不曾採買齊全,不知有什麼辦法,能湊齊了,只要不缺了禮數,便是糙些也是不妨事的。”

羅四太太道:“我們家鋪子的掌櫃素來是個能幹的,這事兒想來他能辦到?”轉向羅明敏,“我記得前些時候,是誰家要嫁兒,卻要延期來著?那些婚嫁用的什想來一時用不上了。”

羅明敏道:“是京兆府陸長丞的一個侄兒,因他要在一個月裡把兩個兒嫁出去,家裡忙不過來,只能專心籌備嫡長的婚事,庶的陪嫁便是到咱們商行裡辦的。才辦好了,他家庶的婆家卻有位長輩沒了,婚事要拖到一年後。等到一年後,許多東西不得又要重新置辦了,不如就先拿了來用。如今那些什就放在庫房裡,從花轎到子孫桶等都是齊全的,就是別人訂的東西,婚事又是有了波折的,未免有些不吉利。”

文怡心裡想,若說婚事有波折,又有誰能跟自己相比?也不知道是誰更不吉利一些。

在這裡默想,那邊廂盧老夫人已經發話了:“論婚事上頭的波折,咱們九丫頭也不輸,況且東西又不是用過的,只要東西好,便是別人訂的也無所謂,就怕他家又要討了去。”

羅明敏笑道:“東西都是上好的,咱們家的商行頭一回替家辦喜事,掌櫃格外用心呢!只可惜他家挑剔咱們給庶辦的東西太貴重了,不但不肯付尾款,連定銀都要討回去呢。既如此,咱們索就應了他,正好把東西給顧九妹子使!”又向文怡眨了眨眼睛:“說來倒巧了,因他家庶要嫁的人,正好也是個,雖然只是七品,不過商行備的一應什倒是正好應景了,只可惜品階不對……對了,還缺了一套冠霞帔。”他神間有幾分懊惱,“這是陸家自己備的,那東西可不是幾天功夫能趕出來的。”

衆人聽了這話,都有些發愁。婚嫁禮儀,別的東西都可以將就,或借或買都行,但婚服卻是最要的,必得合纔好,否則就要鬧了笑話。加上柳東行如今是個,做裳時,不得還要考慮到品階問題。這下連文良都忍不住道:“這幾日功夫,上哪兒找冠霞帔去?要不……跟長房說一聲,五妹妹必然已經備下了一套,離出嫁還有些日子,再做一套也來得及的,請裳先借九妹妹使,行麼?”

文怡卻是苦笑著說:“五姐姐斷不會答應的……而且這種事……不管拒不拒絕,只要我們六房開了口,能記恨我一輩子,何苦去招?”想了想,“大紅的通袖袍子,我還是有的,往上頭繡些吉祥花樣兒就行,幾日功夫,也足夠了。”

聶珩卻忽然開口問:“柳兄如今是正經從五品的武,不知可向朝廷請封了誥命?”

羅明敏一拍大:“是了!當日他得了職,便已遞了摺子請封,只是當時他走得急,便囑咐我一旦得了信就通知他。只是如今禮部忙得那樣,他人又不在,自然是丟在一邊沒人管的,我正想著是不是要託人疏通一下呢。當日他請封時,便明說了是有未婚妻那一份的,若是服霞帔都下來了,他穿著服娶親,豈不比喜服更鮮幾分?”

羅四太太笑道:“既有大紅通袖袍子,配上霞帔,也不錯了,至於冠,京裡多的是金珠鋪子,一年到頭也不給人做這些東西,尋一家手藝好的,買下來就是了。”

衆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竟將婚禮要用的東西都商議妥當了,雖然有些倉促,東西也許略糙幾分,但應該有的,一件都不缺。只是擔心一樣:朝廷不知幾時纔會賜下屬於柳東行的那一份服與霞帔來。

文怡見狀,心下一,想起了一個人來。(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