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見段可只是低頭流淚,半日不說話,以爲心中猶豫,便再勸道:“二伯母是你親姑姑,你又在邊養了一年多,平日裡甚得歡心。即便偶爾闖了禍,惹得二伯母生氣了,也仍舊將你帶在邊教導,可見對你有多關心。段妹妹,你心裡若對自己的婚事有什麼想法,與其每次都回絕二伯母的提議,倒不如主告訴,你到底想要嫁個什麼樣的人家。雖說你一個孩兒不好提這個,但你們姑侄乃是至親,沒那麼多忌諱。”
段可咬了咬脣,眉間出倔強之,仍舊不說話。
文怡皺了皺眉,想起前世與自己到底好一場,若不是不希不再落得前世那樣悽慘的下場,自己也用不著這樣苦口婆心了,但瞧的模樣,似乎已經認定了二伯母段氏不會爲著想,這人要怎麼勸呢?文怡只得略強了些:“段妹妹,有件事你要想清楚,五姐姐再過不到十日,便要嫁柳家了。無論是柳家還是顧家,都不會改變主意的幾家彼此有親,算起來都是親戚,你與五姐姐又是表姐妹,難道不盼著好麼?”
段可臉一白,驚惶地看向文怡,脣微微發抖。
文怡見害怕,想來也聽出自己話中的警告之意了,便放緩了神:“你別怕,京裡也有不好人家,比不得柳家、萬家,卻也不是小門小戶可比的。你只管將自己的想法與二伯母說了,定會爲你辦妥當。”
段可咬咬脣,低下頭飛快地小聲道:“妹妹明白了,多謝姐姐指點……”說罷屈膝一禮,卻是頭也不回地走了。小慄慌忙跟上,還有含怨的目掃了文怡一眼。
文怡有些哭笑不得,站在原地平心靜氣,過了一會兒方纔走進院子。
段氏坐在正堂,板著臉,正聽玉蛾回稟文嫺嫁妝箱子打了兩個的事,見了文怡進來,臉上立時掛起了笑容:“九姑來了?這兩日忙得很,竟不出空來與你說話,你如今也是當家了,嫁了人,倒出落得比從前更好。”
文怡微微紅了臉,行禮道:“二伯母謬讚了。您日理萬機,侄兒不好意思打攪。”兩人坐下,丫頭上了茶,又寒暄幾句,文怡便問:“方纔進門時,瞧見可妹妹哭著跑了出去,差點兒撞上我,問怎麼了,卻是因族人給說了一門不大如意的親事,心裡害怕。我勸,有什麼想法,只管跟二伯母坦白說,但瞧的模樣,似乎並不明白。”
段氏嘆了口氣,臉上的笑容也收了起來:“那門親事確實不好,別說可那孩子了,就連我聽著,也覺得不象話。問了來送信的人,說是伯母孃家親戚牽的線,若是可在京裡找不到好人家,那邊就沒法推了。我做姑姑的,便是再心疼侄兒,也不好跟孃家人擰著幹,畢竟我已經是出嫁的人了。”
文怡心中一,擡眼向去:“這麼說,二伯母也不贊那門親事了?”
段氏苦笑:“當然是不贊的,但我找的人家,那丫頭卻一個都不肯應,又怎麼好拖著不許孃家人給說親?”說到這裡,便有些咬牙切齒,“可那丫頭,天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眼睛只盯那些面的人家嫡出的爺去了,怎麼就不想想自個兒是什麼家世?我們顧家世代書香,族裡又出了好幾個,都不敢說一定能攀得上那樣的人家,你五姐姐能嫁給寧哥兒,已經是柳姑老爺看在三姑太太的面上了,更何況是段家的兒?九丫頭,你是出了閣的,這些話我也不怕跟你說。我知道自己孃家是什麼份,可當年我嫁給你二伯父時,段家的面還在呢如今,連康王府都沒有了,段家又算得了哪蔥?便是萬太太的兄弟,也是我好說歹說,纔給可爭來的,偏那丫頭不識好歹,枉費了我的一片苦心”說罷眼圈一紅,便拿帕子去眼。
文怡見狀,也不好說什麼,低頭捧著茶碗小啜,過了一會兒,見略平靜些了,方纔放下茶碗,道:“我聽人說,先前有來給段妹妹說了一門親?”
段氏乾淚痕,點了點頭:“皇商區家的大爺,今年十八歲了,雖說是二房生的,卻是獨苗苗,自讀過兩年書,還跟區老爺歷練了幾年,聽說人很能幹,區老爺還把家裡的兩個鋪子都給他打理。只是這區爺模樣長得平常些,又偏要娶個模樣好家世也好的妻子,因此婚事一直沒定下來。那一日我帶可去柳家,路上遇見貴人出行,馬車停了一下,可掀起簾子要看外頭的景緻,被我攔住了,但只那一小會兒,就那區爺瞧見了模樣,打聽得是咱們家的親戚,特特遣了過來提親。我那時忙著你大哥哥的婚事,一時也沒顧得上,便那留下了帖子,回頭得了空才人去打聽,覺得還不錯,本想著要應下的,可不知打哪裡聽到了傳言,又跑過來哭如今我是心都灰了,做得再多,也討不了好,若真個鐵了心,要跟我這姑姑作對,我也不想再爲心了”
文怡忙問:“段妹妹都聽到了什麼傳言?興許那區爺也有不如意呢?”
段氏哂道:“能有什麼不如意?外頭都傳說這區大四肢健全,高壯,人也明,做生意極有天賦,也沒什麼惡習。不過是因爲區太太又有了孕,有傳言說要生嫡子了,區大爺再不能承繼家業罷了。可區太太都快四十歲了,先前已連生了三個兒,這一胎是男是還不知道呢,便是真生了嫡子又如何?區大爺已經年,才十八歲,就已經管了兩個鋪子,將來便是分家出去,也不愁沒有營生,況且他本是庶出,又是商家出,若可嫁過去,有顧家在後頭撐著,不怕他仗著財勢欺負可。若果真無法繼承皇商的名頭,反倒是件好事呢。誰知道那丫頭是怎麼想的?”頓了頓,低了聲音對文怡道:“九丫頭,二伯母也不瞞你,若不是你二伯父打算要做了,你大伯父又是這樣的份,我還想把十丫頭嫁過去呢。你說,我對這侄兒還不夠好麼?”
文怡乾笑。二伯母對可確實不錯了,這門婚事若真如所言,確實沒什麼不好的地方,那人雖是庶出,卻也是明能幹又有家底的,除了出,並無可詬病的地方。而文怡本對所謂的家業繼承權也沒有想法,當初柳東行幾乎是一窮二白,都願意許婚,更何況這區家大對段可還有傾慕之心?
想到這裡,文怡便勸段氏:“二伯母可曾將這些話告訴段妹妹?侄兒瞧對這裡頭的實似乎瞭解不清,關於那區爺的傳聞,也是聽沈家小姐說的,想那沈家小姐不過深閨弱,又能知道多外頭的事?興許有所誤會呢?”
段氏皺了皺眉:“區家做的是綢緞生意,區大爺跟京裡不宦人家都有往來,沈家人知道也不出奇,但沈家是做的,沈小姐又是嫡長,自然看不上他。我倒不知道可是從那裡聽說的,本來還想把區家的事細細說來,偏可一聽見我有意應承,便哭個不停,我被哭煩了,竟沒顧得上說明。若真是誤會,倒也怪不得無論我好說歹說,都不肯答應呢。”說到這裡,又有些生氣:“這丫頭真是不省心便是真個嫌棄人家是庶出,也要聽完我的話再哭不遲庶出怎麼了?只要能幹,未必比嫡出的差更何況,若這區大爺果真是嫡出的,區太太還未必願意遣上門提親呢”
段氏沉下臉,侍立在旁的玉蛾大氣都不敢出,這時,玉蜓從門外進來,行了一禮:“太太,方纔送去給五小姐的補湯,又被五小姐退回來了……”段氏猛地一拍茶幾:“不喝就算了天天送去,天天退還,難不我在補湯裡下了藥,想要毒死不?一個兩個都不省心,便是**碎了心,又有誰念我的好?”
玉蜓嚇了一跳,目閃爍:“太太……”玉蛾上前一步:“太太別生氣,興許是天太熱,五小姐沒有胃口。奴婢去跟老太太屋裡的如意姑娘提一提,讓去勸五小姐吧?”
“不必了”段氏冷哼,“五小姐如今是客,再有幾日就出嫁了,我何苦在這時候讓不痛快?如今金貴著呢,只怕老太太屋裡的姑娘也勸不”
玉蛾玉蜓都不敢再說什麼,文怡見場面有些尷尬,便乾笑著起尋了個藉口,辭而去。
一邊往外走,心裡還一邊在疑,段氏與文嫺這是怎麼了?從前在顧莊時,們明明還相得很融洽的?有心要問問文嫺,但又想起文嫺的脾氣,便是問也問不出來的,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想來繼母繼之間,多會有些矛盾吧?
文怡住一個路過的丫頭,問可如今在什麼地方,得知剛剛去了文嫺,心道一聲好巧,便轉向文嫺的院子。
院子裡靜悄悄的,蔣瑤與文娟似乎都不在,只有三兩個丫頭在樹蔭底下打磕睡,屋裡也不見有人影。文怡帶著丫頭一路走過穿堂,看見侍棋帶著兩個小丫頭在那裡做針線,擡頭看見,便起行禮問好。
文怡笑問:“你怎麼在這裡?”侍棋道:“這裡比院子裡涼快,又有風。奴婢正要趕著做幾個荷包,便在這裡做了。”文怡又問:“五姐姐呢?”侍棋答道:“在屋裡呢,表小姐來了好一會兒,正在說話。侍琴和秋水在屋裡侍候著。”
文怡見做的針線是個紅蓋頭,上頭繡著鴛鴦,不算華麗,卻極緻,再看臉上帶著紅暈,便猜想這是給自己做的。文嫺的丫頭,除了侍琴要陪嫁外,其他都是新補上去的,幾個舊的都要配人了。
文怡留了丫頭在這裡陪侍棋等人說話,自己獨自沿著抄手遊廊到後院屋裡去尋文嫺,才走到窗下,便聽見屋裡文嫺在說話:“……妹妹不必再說了,我知道你是爲了我好,但這門親事都定下了,我又能說什麼呢?柳表弟與六妹妹自青梅竹馬,誼深厚,我是早就知道的,但他不願娶六妹妹,難道我還能他?婚姻之事,乃父母之命,妁之言,豈是我做孩兒的能議論的?再說,如今即將與柳表弟親的是我,我雖心裡有些委屈,卻也不會違逆父母之命,將來過了門,只要做好本份,想來他也會給我一份敬重的。世上的夫妻,有幾對是親前便相識相知的?我能嫁給一個知知底的人,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了。”
文怡聽到這話,心裡不由得唸了一句佛,接著又有些氣惱:可到底說了什麼,纔會引出文嫺這番話來?
只聽得可用略帶驚惶無措的聲音道:“五姐姐,我並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聽到別人的議論,心裡爲姐姐到委屈而已……”
文嫺輕笑一聲:“我知道,好妹妹,這些日子以來,就只有你願意陪著我,開解我,我心裡念你的,不會想歪的。”
可略沉默一會兒,方纔道:“姐姐既已經有了主意,妹妹也不好多說了,只是心裡仍舊擔心……柳家雖然是主向姐姐提親的,但這未必是柳表哥的意思,不然也就不會病了一場。昨日……他雖說是當著衆人的面暈倒了,大家都說是因爲他子虛弱的緣故,但只瞧他後來觀禮時的氣,就知道……當時爲著他暈倒了,衆人都沒再提起六姐姐,焉知他這不是故意爲之?六姐姐又不在,他寧可引得柳太太擔心,也要暈倒,姐姐妹妹如何不擔心?更何況,我那日從柳家大小姐那裡聽說了一些事……”
文嫺似乎有些張:“什麼事?”
“說是……柳表哥在家裡,把從前侍候他的丫頭都攆了,換了幾個新挑的,個個都長得有幾分象六姐姐,長得最象的兩個還被收了房,這兩個丫頭都是刁鑽子,還在柳表哥面前進讒言,說若不是爲了姐姐,六姐姐早就跟他定親了……”
咣噹——屋裡似乎有人打碎了杯子。屋外,文怡地握住了拳頭,心中有個念頭破土出——
可還在哭泣:“五姐姐,爲何你我姐妹都是這般命苦?我被親人相,要嫁給不堪之人,你的未婚夫婿,又這般待你……”。
| |
章節報錯
盛皎月頂替哥哥的身份,不得已入了東宮成為太子伴讀,為家族興盛而勤恩討好太子衛璟明昭四年,衛璟順利登基。盛家作為七皇子的鼎力支持者,自然沒有好下場。而盛皎月在背叛太子且被他發現女兒身之後,被這位年輕記仇的新帝於深宮,日日受辱。僥倖重生,盛皎月不願同上輩子那樣討好太子殿下,也不再去他面前惹他的厭惡。她只想過上不被拘束的生活。後來,盛皎月尋了個機會在京城死遁,跑到了江南。江南山好水好,人傑地靈。盛皎月覓得良婿喜結良緣的前夕,小院忽然被凜冽肅殺的黑甲軍圍了個水洩不通。男人滿身塵囂從夜色裡走出,通紅的眼底藏著殺氣騰騰的狠戾,他掐著她的腕骨,咬牙切齒地冷笑:“盛大人,可真讓朕好找啊。”
這時候,秦家還在,李兆還沒跟她定親,皇帝還沒有下旨誅殺父兄。這時候,太子還沒及冠。秦歆盤算著要想方設法抱住太子的大腿,幫他登上皇位,然后當個厲害的女將軍,遠離李兆跟秦若蓮這對渣男賤女。可太子卻說,“孤覺得咱們之間,缺乏有效的契約。萬一哪一天…
因為吞了丹辰星君的一截金身,玄英成為了九重天上唯一一個無功德無修為的仙,也因此欠下了丹辰星君一個天大的人情!千年后,丹辰蒙難,還人情的機會來了, 玄英身披馬甲義無反顧下界還債, 不曾想又亂入了另一位馬甲大仙青提帝君的的劫難,一時間劫劫相扣, 人情債沒還上利息還越滾越多,玄英無法,只好以命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