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子的私心,家國天下,都比不得眼前這人的健康長壽。
只願丈夫康康健健,一家人團團圓圓……
在妻子的心照料下,曹顒的一日日轉好。
加上在曹項到達當日,曹顒便打發張義回京,也就不用擔心京城眾人太牽掛自己。
曹項在盛京沒閑著,他到了就聽說了堂兄在福陵前炸橋毀路之事,驚駭不已。
就是尋常百姓人家,祖先墓地都是要地,更不要說皇室,這裏葬的又是開國太祖皇帝。
加上民俗,習慣尋脈點,如此一來,也可以說福陵的位置於龍脈上或者龍脈左近。
如此一來,堂兄行事的後果就更嚴重。
等初瑜來了,堂兄有人照顧,曹項就私下裏同伊都立提及此事,並且親自去了福陵。
到了那邊,他就曉得兄長選擇炸橋泄洪的原因。
實在是福陵前水路上修建的橋樑太多,幾百丈的地方,就有五座石橋,除了中間的是獨孔橋之外,其他四個是五孔石橋。
待水位上漲時,水流瀉不下去,堵塞在此,漫出河道,就要水淹皇陵。
曹項回城后,就悄悄地查了地方志,記下福陵與河道的距離,還有五座石橋的相關形。
加上從伊都立那裏得到的六月三十日晚暴雨時的水位數據,曹項以兄長的口吻,擬了一篇言辭懇切的請罪摺子。
待見到堂兄神好些,已經能下床行走,他就背著堂嫂,將這摺子遞給堂兄。
曹顒看到摺子,才想起自己疏忽了此事。
不管當時炸橋時有多無奈,事後上請罪摺子,才能免除後患。否則的話,對景發作起來,就是「大不敬」之罪。
曹顒額頭,一下子滲出冷汗。
雖說他領了旨意,在盛京防洪之事上,可以便宜行事,可關係到皇陵,還是比較敏。
即便雍正朝沒事,等到乾隆上位,旁人攻訐曹家時,這就是一條小尾,誰都能一。
曹顒拿著摺子,嘆了一口氣,道:「幸好四弟細心,否則我就了曹家罪人……」說到這裏,欣地著曹項:「四弟能想到防患於未然,絕了旁人攻訐之口,到底是大了……」
一幅我家有子初長的模樣。
曹項見狀,哭笑不得道:「大哥,我都將三十的人,不是大人,難事是孩子不?」
話雖如此,他的心裏不無。
對東府幾兄弟來說,這位大堂兄確實當得起「長兄如父」四字。
因京城的聖旨,是允曹顒回京休養的。
所以等初瑜到了數日後,曹顒一行開始準備返京。
曹顒就福陵之事的請罪摺子,已經遞迴京城。沒等到摺子批複,就等到恆生與張義的信。
恆生在信中說了汗王妃薨,自己遞摺子居喪守制之事;張義則說了曹府的近況,老太太還不知道曹顒生病之事,家中有大姑娘料理家務,太平安好。
「恆生要守制?」初瑜聽了,憂心不已:「怎麼好好的,三格格就沒了……」
雖與顯王府三格格不太,可畢竟年齡相差不多,早年也是見過的。
同天佑相比,更放心不下恆生。
即便偶爾能過來曹府,到底有所顧忌,多數的時候恆生還是一個人守著個王府。
那邊雖富麗堂皇,到底了人氣,太過冷清。
初瑜還想著,恆生早點親,延下脈,王府就會漸漸熱了起來。
沒想到還差數月就到婚期,又趕上守制,親事又要拖上三年。
曹顒這邊,卻是樂意見他們晚婚。
先前因是聖旨指婚,婚期都是務府定的,他也說不上話。
可三公主今年才十五,實在小了些。宗室貴,生慣養,子比尋常子還弱,死在產關的不是一個兩個。
延遲婚,對兩個孩子沒有壞。
只是郡王府開始為汗王妃的喪事弔祭的話,那恆生與顯王府的關係就要公之於眾。
恆生年歲在那裏擺著,沒人會說恆生什麼。
八會將此事歸罪在十六阿哥與曹顒上,而且大頭還不是曹顒,當是十六阿哥。
早在恆生得了冊封后,十六阿哥就對曹顒提過此事。
對於那些產育了嫡子的顯王府格格,十六阿哥不無愧疚,只是為了兒,他也只能***道了……
*
二合一,補昨天的。
淚奔,小九就像驢,***就像驢前面的胡蘿蔔,一日也不能懈怠。掉到第八了,大家有保底***沒投的,幫幫忙吧。
現代人穿越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身上,有金手指,也有劍眉一軒或者仰天狂笑的幼稚舉動,更有動輒誅人九族的白癡行為;隻是憑藉著對曆史的瞭解和自己的思路來改造大明。本書內容儘量貼近曆史,不適合喜歡小白文的新人閱讀。
鑽石王老五李辰安穿越至寧國成了被趕出家門的棄子!這身世實在有些悲劇:三歲啟蒙至十一歲尚不能背下三字經。後學武三年依舊不得其門!文不成武不就遂放棄,再經商,...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淵在位,未來威震四方的大唐剛剛建立,風雨飄雨。薛朗,一個現代青年穿越到此時的唐朝,生存是個大問題。 從孤身一人到安居樂業,這是一個男人的勵志史。 PS:想看王霸之氣一發,古人五體投地拜服的基本可以止步,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不管在哪里,能做的只是努力。本文主生活流。再P個S:略有存稿,放心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