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回到大明當才子 第143章 天啟大爆炸

《回到大明當才子》 第143章 天啟大爆炸

(PS:七月半過節,所以今天只有一章,求月票和周一推薦票。)

「百姓們,北京城裏的百姓們,現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向你們宣佈!五月初六之前,京師將有大難發生,為了你們的安全著想,最好帶著你們的父母妻兒暫時離開京城,到了五月初七再回京城!百姓們,北京城裏的父老鄉親們……!」

從天啟六年四月二十八的早上開始,北京城的主要街道上先後都出現了這麼一個相當荒誕的景,一個戴著木枷穿著囚的青年男子,領著群結隊的戴著尖頂木帽的東廠番役和穿著飛魚服的鎮司錦衛,在大街小巷中大肆宣揚末日來臨論,鼓城中百姓居民暫時離開京城,到外地避難。而這個長得人模狗樣的青年男子,不用說就是咱們的張大爺再兼大明第一影帝張狗了,同時為了收買人心和建立自己民如子的高大形象,咱們的張影帝可謂是拿出十二分的神,站在街上耐心解釋宣傳,深民家問做秀,勸說百姓撤離,縱然遭到辱罵拒絕和冷嘲熱諷也毫無怨言,依然我行我素。

和張大爺預料的一樣,他這番努力收效甚微,只有極數的員百姓選擇撤離京城,絕大部分的軍民百姓都對張大爺的宣傳將信將疑,持懷疑觀態度,這其中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北京城是消費型城市,百姓收主要來自商業收和服務收,商業和服務收又主要來自每天不斷的積累,一旦中斷,勢必會造重大損失,眼下端午佳節在即,正是商業和服務業賺取利潤的一個小黃金期,又有那些店鋪和小商小販又怎麼捨得輕易放棄?第二原因則更要命,張大爺無法告訴別人自己是來自三百多年後,所以知道五月初六京城肯定要發生世界災難史上三大迷案之一的天啟大炸,只能用大明祖託夢給自己的迷信手法宣傳,說服力自然又要大打折扣。所以張大爺的隊伍頂著烈日在街道上宣傳了一個上午,卻只有不到十戶普通百姓相信張大爺的話,準備帶著家眷暫時離開京城。

Advertisement

百姓們不相信也就算了,張大爺對此早有心理準備,關鍵是幫著張大爺搞宣傳的東廠番役和鎮司錦衛也大多不相信,如果不是東廠現在的掌權人宋金、肖傳和鎮司正副指揮使田爾耕和崔應元都是張大爺的鐵桿盟友,這些東廠番役和錦衛只怕早就怪話連天又抗議反對了,但饒是如此,這些番役和錦衛還是牢滿腹,有氣無力的懶耍,出工不出力。張大爺看在眼裏,也不追究,只是吩咐道:「大家都累了,都先回家吃飯休息吧,過了午時再來這裏集合。」

「多謝張大人。」東廠番役和錦衛大聲歡呼,眨眼間就一鬨而散。張大爺則在押解自己的幾個鎮司獄卒陪同下,上到附近酒樓吃飯,準備也休息一會繼續宣傳,在酒樓上坐定,好酒菜剛剛吃完,一大群張大爺的人就走了進來,一聲不吭的坐到張大爺的對面。張大爺定睛一看,卻見來人竟然是本應該率領軍隊駐紮在城外校場的滿桂、黑雲龍和吳六奇等武將,除此之外還有徐啟、薄玨、盧象升、劉若宰和余煌等人,看模樣,這夥人應該是約好了來找張大爺麻煩的。

「張大人,你這是何必呢?」徐啟首先說道:「你飽讀經書,難道不知道鬼神之說,虛無飄渺?你為了一個夢,竟然抬著棺材到太廟死諫也就算了,現在還帶著東廠和鎮司的人在街上勸說百姓撤離京城,為朝野笑柄,你到底還算執迷不悟到什麼地步?收手吧,現在收手,有九千歲保著你,我們也全力替你開,皇上肯定不會重辦你,再這麼下去,我們和九千歲也沒辦法保你了。」

「是啊,三弟,收手吧。」劉若宰也勸說道:「就在今天早上,又有三十多名員上表彈劾你妖言眾,撥民心,要求皇上制止你的宣傳,把你重新關押,從重問罪!」

Advertisement

「怎麼?你們也不相信我?」張大爺苦笑著問道。徐啟和余煌等人一起點頭,都表示自己不會相信這些鬼神之語,滿桂和黑雲龍等武將則悶聲悶氣的說道:「張兄弟,你用兵如神,在戰場上我們都服你!可是你這次也太神了——十天之,京師縞素?這樣的話說出去誰信?所以我們認為,你最好還是聽徐大人的話收手,我們也上表兵部全力保你。」

「不信也沒辦法,我只能用事實讓你們相信,我在大事上從不開玩笑。」張大爺苦笑著搖頭,又說道:「滿大哥,黑大哥,你們可以不相信我的話,可是我希你們能按著我的話去辦,在這幾天時間裏,你們的軍隊不能放縱,要象戰時一樣隨時侯命,災難一旦發生,我就要向皇上請旨,允許你們的軍隊城參與賑災,搶救災百姓,維持京城次序。」

「張兄弟,如果京城真有災難發生,我們肯定會這麼做。可是你就憑一個夢,就……。」滿桂還想勸說張大爺收手。可就在這個時候,酒樓外面的街道上忽然響起百姓的驚,「天哪!那是什麼,你們快看天上!快看天上!」

「徵兆來了!」張大爺一躍而起,衝到樓外走廊上查看況,滿桂和徐啟等人也將信將疑的跟著沖了過來,可是一看之下,徐啟等人不由目瞪口呆——剛才還萬里無雲、艷高照的天上,不知何時在京城的東北角出現了一條細長的巨大雲氣,形似旗幟,又似關刀,其純白,天上無風,雲氣卻由東北飛快衝向西南,只在片刻之間,天空之中就形了一條不見頭尾的白雲巨龍,橫天際,彷彿將天空斜著劈了兩半!

「這到底是不是天啟大炸的徵兆?」張大爺仔細回憶自己的自然科學知識,但很可惜的事,張大爺之所以能夠記得天啟大炸的時間,是因為大炸發生的時間恰好是天啟六年端午節的第二天,印象深刻不會記錯,但是天啟大炸發生前都有那些徵兆,張大爺早就退還給《飛碟探索》和《奧》之類的科普雜誌編輯了,自然無法斷定這到底是不是傳說中的天啟大炸徵兆。倒是滿桂和黑雲龍一幫子人大起來,「那是什麼怪雲彩?太怪了!難道張兄弟說的是真的,京城真的會有大災難?」

Advertisement

「不對,天象變化十分正常,雲氣變幻更是常見,這只是巧合。」大明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的徐啟大聲反駁,說什麼都不相信這是什麼災變前兆。可就在這時候,天上的雲氣又有了變化,先是由白,又由紅了紫,久久不散。看到這裏,就連徐啟都傻了眼睛了,喃喃道:「這是什麼怪雲氣?我活了六十多歲了,怎麼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怪雲氣?」

「難道是地震雲?薄玨,你馬上去一趟欽天監,看看地議是不是有反應?京城東北角是不是發生了無法直接察覺的小地(地震)?」張大爺來了神,開始以親歷人的份鑽研天啟大炸是否有地震有關。薄玨則先是一楞,然後又莫名其妙的反問道:「地儀?張大人你是說張衡先生髮明的地儀嗎?那玩意已經失傳一千多年了,欽天監上那來的地儀?」

「該死,可惜。」張大爺懊惱的一拳砸在酒樓的憑街木欄上,無比憾錯過直接了解天啟大炸真相的機會。而街上的人流早已經了套,無數百姓大喊,「是真的!張探花說的是真的,京城會有大災難,快跑啊!」一呼百應,本來就開始慌的人群更加混,哭聲和喊聲衝天而起,無數的百姓在街道上沒頭蒼蠅一樣竄,自相踐踏。張大爺見勢不妙,趕向樓下暗中保護自己的陳劍煌等人道:「陳劍煌,把你的人派出去,五城兵馬司的軍隊全部上街,維持次序!還有,把東廠番役和錦衛都回來集中,組織百姓離開京城!」

「張兄弟,要不你現在向皇上請旨,讓我們的軍隊也進城幫忙維持次序吧?」滿桂問道。張大爺搖頭,飛快道:「現在不行,現在災禍還沒有發生,五城兵馬司還鎮得住京城的局面,皇上是不會允許你們外軍進京城的。你們先回去做好準備,注意自己的安全。還有,盧象升和吳六奇你們兩位武林高手,上次我請你們研創刺刀的刀法,得抓時間研究出來,等這件事過了,我就得開始著手創建新軍了,到時候可別連訓練刺刀戰的刀法都沒有!徐大人,薄玨,你們要保護好皇家科學院裏面的研究材和新式火槍,千萬不能在混失,但更得小心你們自己的安全……!」

Advertisement

匆匆向事實上的狗員安排好任務,回去吃飯的錦衛和東廠番役已經陸續的返回原地集中,和上午不同,這一次有異兆為證,東廠番役和錦衛對張大爺的信心明顯要充足許多,態度也更加敬畏,在張大爺的率領下重新開始組織京城百姓撤退。而京城百姓看到天上那道雲彩太過怪異——很可能是地震雲,又聽到錦衛和東廠番役的宣傳,更是人心惶惶,各條街道都開始出現居民百姓扶老攜撤離京城的景象,被魏忠賢間接控制的五城兵馬司軍隊也全面發起來,進駐各條街道維持次序,嚴防居心不良的人趁火打劫。

四月二十八出現的雲氣異象,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時辰便即消失(出自《天變邸抄》記載),對京城百姓的震撼雖大,影響力卻還是相當有限,除了極度迷信膽小的百姓主離開京城避難外,更多的人還是持觀態度,對京師是否將要發生大難仍然是將信將疑。支持朱由檢的員和張大爺的政敵們更是公然囂,「天道變易不常,豈可拘執?雲氣偶然變幻,實屬常事,豈可因小變而輕廢京師?」不僅勸說百姓不要離開京城,還把本已經在魏忠賢勸說下搖的明熹宗給罵得不敢彈,沒有選擇帶著皇宮后妃暫時離開京城避難。

有人要說了,既然張大爺明知道天啟大炸影響的只是京城西南角的王恭廠一帶,那麼張大爺為什麼不讓軍隊把王恭廠一帶的百姓強行遷移,為什麼還要勞師眾的員京城全城撤離?答案很簡單,第一,張大爺沒那麼大的權力,也沒辦法說服朝廷上那幫被八文洗腦的員同意。第二,張大爺要樹立自己的形象,所以明知道只要撤走王恭廠一帶的百姓就行,張大爺還是堅持勞民傷財員全城撤退——不管天啟大炸的波及有多大,那些避難到城外的百姓回到城裏,肯定也只有對張大爺頂禮拜和敬畏激萬分的份。第三嘛,當然是張大爺不想讓人懷疑他早就知道天啟大炸的前後過程了。

上天很眷顧張大爺,就在京城民百姓還在對張大爺的話將信將疑的時候,異象接二連三襲來。五月初一壬寅日,天將明未明時,厚載門(今地安門)火神廟有火球滾出,當著無數路人的面騰空飛起,消失在天空之中(出自《明史》記載)。五月初二夜,鬼火見於前門之樓角,青熒熒如數百螢火,俄而合併,大如車。五月初三日,怪異雲氣又見於東北方,形如絛條,其紅赤。初四日,雲氣又見,形類如意,其烏黑(以上出自《天變邸抄》記載)。諸種怪異,屢見不絕,種種奇異雲象、火、螢和異聲,連日不斷,京師大恐!

這麼多的怪異景象出現,就算是再頑固的人也開始搖了,京師民百姓紛紛出逃避難自不用說,就連明熹宗都在五月初四這天下旨除去張大上木枷,又將張大爺召進皇宮,當面向張大爺問道:「張卿,朕現在就下旨罰信王,還來不及不?如果朕現在把信王貶為庶民,發往邊關永遠圈,上天能不能不再降災禍於京師?」說到這裏,明熹宗的口氣都已經帶上了懇求,「由檢他已經跪到太廟向祖宗請罪一天一夜了,他已經知道錯了。張卿,朕就這麼一個弟弟,你總不能讓朕殺了他吧?」

「皇上,微臣認為已經來不及了。」同樣被怪異前兆嚇破了膽子的張大爺痛苦搖頭,「上天降災,非人力所能挽回,逆天行事,只能自取滅亡。微臣認為,現在只有儘可能讓京城百姓轉移到城外,等到災難過後再行回城,這樣損失也許還能小一些。」

「真的不能挽回了?」明熹宗失問道。張大爺苦笑說道:「皇上,如果微臣能夠挽回,為了京城子民,也為了大明百姓,微臣那怕碎骨也在所在惜,可是微臣能力再大,也沒辦法阻止這天降大難啊。」說罷,張大爺又好心建議道:「皇上,微臣認為你最好還是暫時離開京城,等過了五月初六再回京城,以免災禍波及。還有,請皇上把京師三大營的軍隊也員起來,維持次序組織百姓出城,準備搶救災百姓,同時做好準備,以免大災之後刁民乘鬧事。」

魏忠賢也在旁邊幫腔勸說,明熹宗則沉默良久,半晌才站起來說道:「好吧,傳旨,朕和皇后嬪妃暫時移居西山,忠賢隨駕,田爾耕率領宮中侍衛護駕。京師三大營,由張卿你暫時掌管,組織百姓撤離京城。」

明熹宗糊塗了一輩子,這次總算做出了一個正確選擇,把京師三大營的軍隊暫時給張大爺后,京城百姓的撤離頓時順利了許多。天啟六年端午節這天,至的京城百姓都在軍隊的組織下撤出了北京城,一些打算乘打劫的流氓地也被堅決鎮,人頭掛到京師各大城門示眾,警示後來者,只有一兩的百姓和迂腐員堅決不肯相信會有大難降臨,留在城中繼續生活。對於這些人,張大爺連理都懶得理會他們,只是指揮軍隊嚴看守大小街道,維持治安和次序,等待炸降臨。

北京城有史以來最為冷清的端午節在京師百姓提心弔膽中過去,天啟大炸發生的日子也在張大爺的張等待中來臨。

公元一六二六年,大明天啟六年五月初六,天空晴朗,萬里無雲,巳時正,東北方向傳來一聲悶雷似的轟響,隆隆的聲音漸漸向西南移。突然一聲巨響,王恭廠方圓十幾里頓時湧起漫天的灰土,接著天便昏暗下來,不一會兒就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大地猛烈震撼,無數房屋轟然傾倒,許多大樹連拔起。其時天若崩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若、若五、若靈芝狀的煙氣衝天而起,經久方散。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近四里,周圍十三里,上萬間房屋化為齏

炸聲音之大,就連遠在西山的明熹宗一行都聽得清清楚楚,不待他們的驚魂落定,王恭廠又是一聲轟鳴,地面突然迸裂,出現兩個十幾丈深的大坑。只見從坑中升起一煙雲,飄飄然向東北方向滾滾而去。石駙馬大街上有數千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擲出順承門外。西安門一帶,米粒大小的鐵渣在空中飛舞濺落。象來街的皇家象苑,象房全部傾倒,群大象驚而出,狂奔四方。長安街和德勝門一帶,不時從空中落下人頭,有的僅剩眉和鼻子。雲境,居然飛來二十餘棵大樹,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死傷的人無論男,許多人都是赤帽鞋凌空飛舞,大都飄往數十裏外的西山,落到西山昌平州教場,服,首飾、銀錢、皿雨點落下,無所不有。

「傳旨。」遙著被灰塵籠罩的京城和近雨點般落下的諸般雜,明熹宗抖了許久,才從蒼白的里吐出一句話,「命張好古查抄信王府,信王朱由檢貶為庶民,發往甘肅,永遠圈。」(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