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高摟會意,也是附和道:「在來的時候,奴婢們的乾爹唐公公就已經說了,張將軍和李將軍現在都是朝廷的人了,他們的士兵也是大明的將士們,要奴婢們拜託你對他們一視同仁——這個問題,中丞是不是再考慮一下?」
「高公公,中丞大人可沒有其他意思,只是覺得張將軍和李將軍悉賊的況……。」洪承疇的左右手杜文煥有些不服氣,剛想反駁。不曾想楊戈馬上打斷道:「對了,杜將軍,乾爹還說過一件事,這次要核對一下你的軍隊『實際』士兵人數,也好人數發放軍餉和戰功賞賜,還有補充前幾個月拖欠的軍餉——呆會有空,能不能把你的軍隊士卒數字重新統計一下?」
「啊?!」杜文煥徹底傻了眼睛,腦海里也浮現出了這麼一個景——白花花的銀子一錠錠全部長上了翅膀,飛得離自己越來越遠!後悔自己不該胡之餘,杜文煥趕改口說道:「兩位公公說得對,李將軍和張將軍的軍隊都很累了,需要時間休整,實在不適合駐紮在益門鎮這樣的阻擊賊突圍最前線——要不這樣吧,末將向中丞大人求個,讓末將率軍駐紮在這裡怎麼樣?」
「哈——。」聽到這裡,李自和張獻忠忍不住一起笑出聲來。不懷好意的洪承疇則象斗敗了的公一樣,垂頭喪氣的說道:「那好吧,杜將軍你率領兩千軍隊駐紮在益門鎮,監視賊靜,謹防賊連夜突圍。張將軍和李將軍,就請駐紮到清姜河口去,讓你們的軍隊好生休整一下,以備再戰。」
「張大人還真沒騙我們,這兩個沒卵蛋的小太監還真管用。」李自和張獻忠互相對視一眼,眉開眼笑之餘,也更加堅定了在正規兵中好好廝混的決心——畢竟,那個小白臉的張大人顯然不想讓自己們當宋江,是真心實意把自己們當了正規軍對待。
………………
先不說李自和張獻忠在北邊慶幸自己們投降張大爺的正確選擇,單說高迎祥和羅汝才等賊灰頭土臉的回到大散關一帶后,卻驚訝的發現早上才和自己們分道揚鑣的王自用、吳延貴等賊頭軍隊,也拖戈倒旗的回到了已經被搗毀的大散關附近。互派使者仔細一問,高迎祥和羅汝才等賊頭這才知道,原來以王自用和吳延貴為首的賊軍隊南下之後,也遭到了駐紮在縣的白桿兵和明軍漢中參將趙遠軍的堅決阻擊,最為擅長山地作戰的白桿兵沒有選擇利用縣城牆死守,而是主出擊在嘉陵江源頭一帶與王自用等賊頭大軍展開野戰,結果因為山道狹窄賊軍隊的人數優勢無法發揮,被先士卒的秦良玉母子打得丟盔卸甲,屁滾尿流,中號賊頭陳大頭也在軍中被白桿兵勾倒,槍死,賊敗兵不得不退回大散關重新整理隊伍。
「我就說了,往南邊去沒什麼好下場,秦良玉那個老婊子的白桿兵,是那麼好對付的麼?」聽完信使的回報,羅汝才幸災樂禍的大笑一聲,又對眾賊頭說道:「各位大王,大家都不用急,我們今天雖然吃了敗仗,但沒關係,狗的軍隊也損失不小,我們還有兵力優勢,北面的地形又開闊,有利於我們突圍,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勇當先,明天就一定能殺出小狗的包圍圈。」
眾賊頭個個垂頭喪氣,大都不肯作聲,只有數幾個賊頭附和,高迎祥則沉著向范文程問道:「范先生,你點子多,戰場經驗也多。我打算明天把軍隊分為兩,一走益門鎮這條路正面突圍,一走神沙河這條路向西北突圍,讓小狗的軍隊顧此失彼,至讓他們被迫分兵,更有利於我們的軍隊發揮兵力優勢,你覺得怎麼樣?」
「闖王高明,學生也是這麼想的。」范文程也很贊高迎祥的計劃,又補充道:「不過我認為,為了把握更大一些,我們應該在張獻忠和李自上下點功夫,如果能夠說服他們棄暗投明,重歸我軍,那我們突圍基本上就有十把握了。」
「那兩個叛徒已經給小狗當了狗,還會再回來嗎?」羅汝才疑問道。范文程一笑,說道:「李自和張獻忠都是聰明人,不會不防著張小狗把他們當宋江用的,只要對他們說明厲害,再給他們足夠的好,把他們爭取回來,還是有很大希的。闖王,你不用生氣,其實你的闖將,現在的用比以前更大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到了戰場上,你的闖將忽然在蠻子軍隊的背後上一刀,會是什麼樣的況?」(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沒有係統,沒有老爺爺,沒有推土機,沒有集郵癖,隻有一個小職員,無財無權無勢,一步步的在三國各路牛人間披荊斬棘!梟雄還是英雄,美女還是江山,陰謀還是陽謀,王道還是霸道?慢慢一路走三國,你會發現其實曹操沒做獻刀,劉備不光會哭,孫權平衡有術,一起來會一會呂布關羽的武藝,順便看看大小喬的呆萌……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
1.因為從小寄人籬下,陳黛薇十分擅長察言觀色投其所好。所以在她身邊無論長輩還是同齡人,沒一個不喜歡她。所有人里,只有陳雪澤對她免疫。她至今記得“綠茶”這個概念剛
特種教官袁尚穿越三國,成為袁紹的廢物兒子。郭嘉:“論及謀略,我不及袁尚多矣。”諸葛亮苦笑:“世間真龍,唯袁尚一人,我算什麼臥龍,臥蟲差不多。”曹操無奈感慨:“我一生不弱袁紹,卻輸給袁紹的兒子。生子,當如袁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