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二百一十章 還有這樣的怪胎? (今日更新完畢)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二百一十章 還有這樣的怪胎? (今日更新完畢)

 臨時陳列廳那邊的紛紛攘攘,已經跟向南沒有關系了。

 在賽事負責人宣布比賽時間結束的時候,他便立刻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轉便離開了臨時陳列廳,之后的事,將會有長安博館的工作人員來接手理,已經用不著他來心了。

 此刻,向南正待在長安博館古書畫修復中心的修復室里,繼續修復昨天沒有修復完的那幅《忠柏圖》。

 而趙波和老俞兩個人,也依舊在勤勤懇懇地修復著那本古籍。

 花了差不多兩天的時間,這兩人也終于將這本古籍的書頁全部拆開洗凈,下一步就該修補書頁了。

 老俞坐在修復室窗口邊新安裝的爐灶旁,一邊拿著大勺子在鍋里攪和著,一邊忍不住贊嘆道:

 “向南啊,要不是你研究出了這個向氏‘珠聯璧合’,并且公開了這項修復技的話,估計我和趙波兩個人想要修復這本古籍,沒個一兩個月的時間,那是想都不要用,現在說不定還在為挑選補紙而頭疼呢。”

 項元汴的《忠柏圖》,實際上昨天就已經修復得差不多了,今天向南過來,也是為了給修復好的畫芯重新裝裱一遍。

 俗話說:“三分畫心,七分畫裱”。

 好的裝裱,不僅能給作品帶來保護作用,而且還能增加視覺上的效果。

 如今在書畫熱、收藏熱的推下,裝裱業發展得也十分迅速,很多畫室、畫店都開始使用起了裝裱機,15分鐘就可以裱一張畫。

 但實際上,裝裱機只能干“活兒”,對于那些要求較高、難度較大的珍貴古字畫,還是要依靠手工來裝裱。

 向南對于裝裱自然是輕車路,手到擒來,但即便是如此,他也是做得小心翼翼,一不茍。

Advertisement

 此刻聽到老俞的話后,也只好停下手來,朝他微微一笑,說道:“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我是站在了前輩古人們的肩膀上,才能取得了那麼一點點小小的績,實在是不足掛齒。”

 “聽聽,聽聽!”

 老俞里“嘖嘖”有聲,對站在一邊不斷往鍋里面投放材料和碎紙的趙波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啊,像向南這麼謙遜有禮的人不多了,一個個的,都浮躁得想上天。”

 “就我家那個小子,才讀高中呢,要是那次測驗考了個好分數,那是尾都要翹上天。”

 老俞雖然話里是埋汰兒子,可臉上那頗為得意的表卻是無地出賣了他,“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被保送水木大學,或者京城大學了呢!”

 趙波往鍋里投完了所有材料,這才嘿然一笑,說道:“老俞,你兒子是很厲害,就算不保送,也肯定考得上。”

 “這事誰能說得準?得考了才知道啊!”

 老俞說著說著,自個兒就樂得合不攏了。

 向南沒再搭話,繼續埋頭認真做自己的事。

 說實話,這種環境他也著,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聽著別人談著開心的事

 也好。

 ……

 在長安博館古陶瓷修復中心的大會議室里,首屆華夏古陶瓷修復技藝大比的十名專家評審,圍著寬大的會議桌坐了一排。

 他們就如同大公司的面試一樣,等待著用挑剔刻薄的眼,去審視那些在這次比賽之中,被修復的古陶瓷

 “來來來,趕的,先將向南修復的那件古陶瓷拿來看看!”

 大家剛一坐定,陜省文局的老領導、古陶瓷修復專家梁民鍇就忍不住嚷嚷了起來。

 他實在是太好奇了,這個年紀輕輕的小伙子,看模樣就像個在校大學生,可他不但是古書畫修復國家級專家,而且在古陶瓷修復理論知識方面,竟然也有相當的積累。

Advertisement

 那麼,向南在古陶瓷修復的實際作方面,會不會也給他一個驚喜呢?

 如果向南在手能力方面依舊表現出,哪怕在這次比賽中拿不到名次,梁民鍇也決定找向南談一談,看看能不能將他收門下。

 要知道,他梁民鍇在國的古陶瓷修復屆里,也是大名鼎鼎的一號人,雖然不前三,那至也能排到前五之列。

 經他之手修復的國寶級文,沒有一百件那也有七八十件之多。

 如今,他帶的徒弟,也有不為了省級文修復專家,為當地文修復界的中流砥柱。

 因此,在他看來,他愿意收向南做學生,而且很有可能是他最后一個學生,向南哪怕是古書畫修復專家,那也應該不會拒絕的。

 畢竟,他梁民鍇的份和年齡擺在這兒,向南即便是專家,在他面前那也是個小字輩。

 當然,收不收向南做學生,這還得看了向南修復的古陶瓷再說。

 如果向南僅僅只是理論強悍,實踐水平一塌糊涂,那收他做學生一事,就當他沒想過這回事好了。

 “梁老,不用心急,這次比賽修復的古陶瓷,還在路上呢。”

 坐在最角落的魯立軍笑呵呵地說道,“而且,向南是排在1號的,就算是按照順序來,他修復的古陶瓷,也會第一個送到這里來的。”

 “哦,我倒是給忘了,這小子就排第一個。”

 梁民鍇聽了之后,樂呵呵地點了點頭,將子往寬大的椅背上一靠,笑道,“,那就再等等,好飯不怕晚嘛。”

 梁民鍇和魯立軍這一番對話,頓時也引起了其他專家評審們的關注,有些不關心其他行業的專家聽得一腦袋漿糊,轉頭便問魯立軍:“小魯啊,這向南是什麼來頭?哪位專家的徒弟?”

Advertisement

 “他古陶瓷修復跟誰學的,我可不知道,不過他古書畫修復的老師我倒真知道。”

 魯立軍閑著也是閑著,干脆就給不清楚的專家們“科普”起來,“他古書畫修復是跟金陵大學的孫福民教授學的。”

 “說古陶瓷修復呢,你說什麼古書畫?”發問的那位老專家一臉不高興。

 “何老,我可沒打岔啊,這向南,今年21歲,金陵大學大四學生,古書畫修復國家級專家!”

 魯立軍跟背書似的,一口氣說了一串,接著,他又繼續說道,“向南的事跡很多,我就不說了,不過他這次卻跑來參加了古陶瓷修復技藝大比,而且還在第一的理論知識考核里,拿到了第一!”

 “嘶~”

 問話的那位何老倒吸了一口冷氣,不由得口而出:“還有這樣的怪胎?”

 21歲的國家級專家,而且在古陶瓷修復的理論知識考核里,打敗了一大群四五十歲的資深修復師,這,這還是人嗎?

 其他專家評審,不管是知道向南的,還是不知道向南的,聽了這話,都忍不住點了點頭,心有戚戚焉。

 這特麼就是個怪胎啊,還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怪胎!

 一位年紀和何老差不多大的專家評審笑呵呵地說道:

 “這沒什麼,老何啊,你要是知道他還研究出了一種修復技,跟已經失傳了的古籍修復京派絕技‘珠聯璧合’效果一樣,而且還被命名為向氏‘珠聯璧合’的話,估計更要罵娘了!”

 “這特麼……”

 老何都差點口了,21歲就研究出了修復技,而且還以他的姓氏命名了?

 這讓我們這些在文修復界里鉆研了幾十年的老古董,何以堪?

 轉念一想,老何頓時就心平氣和起來了:

 向南那是在古書畫修復界里大出風頭,咱是在古陶瓷修復界,這是兩個行業,不一樣的。

 古陶瓷修復,可是文修復里面要求相當高的一門技,比古書畫修復難多了。

 向南雖然在理論知識考核里拿了第一,實踐作還不知道是什麼水平呢。

 看看再說!

 老何看了看靠在椅子上,正在閉目養神的梁民鍇,有些暗地想道:

 “說不定,向南在古陶瓷修復實踐作上,就像我小孫子經常說的那樣,是個‘戰五渣’也不一定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