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二百四十九章 做事太毛躁了(更新完畢)

《我為國家修文物》 第二百四十九章 做事太毛躁了(更新完畢)

 “向南?向南!”

 中年人先是一愣,接著記起來了,難怪剛開始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很眼,原來他是向南!

 前一段時間,電視里、報紙上,到都是這個向南的新聞報道,能不眼嗎?

 更何況,他還是文修復界里的“明星修復師”——

 21歲的古書畫修復國家級專家,首屆華夏古陶瓷修復技藝大比一等獎得主!

 雙類別文修復人才啊!

 都是同一個行業里的人,誰要是連向南都不認識,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文修復界里混。

 “原來是向專家,歡迎歡迎!”

 中年人熱出雙手,地握住了向南的手,一臉贊嘆地說道,

 “向專家真是年輕有為啊,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古書畫修復國家級專家了,再過幾個月,也許就是古書畫、古陶瓷雙料專家了,這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國獨一份啊!”

 向南不回了手,淡笑道:“姚先生過獎了。”

 “這是我大伯,姚齊鳴,也是‘博古軒’的大老板。”

 姚嘉瑩簡單介紹了一句,又轉頭對姚齊鳴說道,“大伯,我和向南還有點事,就先上樓去了。”

 “去吧,去吧!這里有我看著呢。”

 姚齊鳴連連點頭,又對向南說道,

 “向專家既然來了,就多坐一會兒,晚上賞個臉一起吃個飯,咱們都是金陵人,而且都是搞文修復的,就應該多多親近嘛。”

 向南婉拒道:“姚老板客氣了,我今天剛剛到家,下次再說吧。”

 “那一會兒再看況,再看況!”

 姚齊鳴哈哈一笑,也不再多說什麼。

 等姚嘉瑩帶著向南上樓之后,姚齊鳴這才坐在椅子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Advertisement

 向南,這可是個績優

 沒想到自己的侄姚嘉瑩,都能把他給帶到店里面來了。

 他來自家店里,能有什麼事?

 自家人自家知,姚嘉瑩一向子清冷,又因為天賦過人,一向眼高得很,二十多歲了,都還沒談過呢。

 如今看對這向南的態度,似乎跟對別的男生有些不一樣。

 這男未婚,未嫁……看來這是有戲啊!

 ……

 向南可不知道這位姚老板的想法,此刻他跟在姚嘉瑩的后,來到了“博古軒”的二樓。

 樓梯口正對著的,是一個不大的會客廳,里面擺放著幾張真皮沙發,中間則是一個茶藝桌。

 想來,這里應該是老顧客來了之后,談生意的地方。

 在會客廳隔壁,有兩個房間,不過門都關著,看不到里面的場景。

 不過,稍微一想就能知道,這其中一間應該是儲藏間,另一間則應該是修復室。

 姚嘉瑩帶著向南來到會客廳后,便停了下來,對向南說道:

 “你先坐一會兒,我去把那件殘損的紫砂壺拿來。”

 “好。”

 向南點了點頭,便自顧自地在沙發上坐了下來。

 過了沒多久,姚嘉瑩就從隔壁出來了,手里捧著一個不大的檀木盒子。

 將盒子放在茶幾上,往向南面前輕輕一推,輕聲說道:

 “就在這里了,你先看看況。”

 “嗯。”

 向南手將這個檀木盒子移到面前來,然后將蓋子慢慢打開——

 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件已經裂了七八片的紫砂壺。

 跟之前姚嘉瑩描述的差不多,這是一件現代工藝品。

 紫砂壺,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間,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蘇省宜興丁蜀鎮。

 紫砂壺是用于泡茶、煮茶的。

Advertisement

 用紫砂陶土燒制而的紫砂陶茶,是舉世公認的質地最好的茶,既不奪茶香氣又無湯氣,“泡茶香味皆蘊”,“暑月夜宿不餿”。

 紫砂壺的外形有很多種變化,比如壺、花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等等,紫砂壺的可塑強,就決定了可以把紫砂壺制作你想做的任何形狀。

 由于紫砂壺有極高的藝價值和實用價值,近年來,紫砂市場行不斷看漲。

 在拍賣市場上,自近代紫砂大師顧先生的作品“相明石瓢壺”,在2010年以1232萬元的價格之后,紫砂壺無疑為近年來藝收藏市場的一大亮點。

 到目前為止,顧大師制作的紫砂壺超過千萬元價的已有8件,價格最高的“提璧組壺”(共計11件),價更是高達1782.5萬元。

 紫砂壺收藏熱度升溫,大師作品價格不斷攀升,甚至出現百萬元難求一把大師壺的局面。

 一些當代紫砂藝人的作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已經超過了很多明清時期的老壺。

 “客戶除了要求用金繕修復工藝來修復以外,還有什麼別的要求嗎?”

 向南細細地察看了一遍這把紫砂壺的碎片,并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況,這才抬起頭來,看著坐在左手邊的姚嘉瑩,問道,“比如說,要不要鋦瓷?”

 鋦瓷是我國一項傳統的修補技藝。

 鋦,是指用一種彎曲的,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釘,將有裂接補起來。

 中國有句古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活”,說的就是這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

 與傳統鋦瓷技藝不同,金繕修復工藝則是不需要在上打孔、做,而是用生漆做粘合,將破損的修補完整,最后在修補的部位涂抹金,使缺失更為明顯。

Advertisement

 如今,在華夏國,經常有修復師會將鋦瓷工藝與金繕工藝結合在一起,以揚長避短。

 “這個……他沒有特別代。”

 聽到向南的問話后,姚嘉瑩明顯愣了一下。

 你還會鋦瓷?

 鋦瓷工藝的要求,可比金繕修復工藝要難掌握得多了。

 因為陶瓷的厚度不同,在鋦瓷工藝中,如何把握好打孔深淺就了關鍵。

 力度掌握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將孔打穿,損壞

 再一個,鋦瓷工藝在陶瓷上打孔,從本質上來講,也是對了二次傷害,一般況下,文修復師是不會采用這種修復手法的。

 當然了,現代紫砂壺,價格再貴,也不是古董文,最多也就是有收藏價值罷了。

 見姚嘉瑩對客戶的需求不清不楚,向南的臉一下子嚴肅了起來:

 “去問清楚。”

 紫砂壺原本的用就是泡茶的,如果這位客戶只是拿它當泡茶的來使用,那就必須要鋦瓷。

 如果單純使用金繕修復工藝來修復這把紫砂壺,等到客戶拿回去之后,用熱水一泡,金漆粘合部分很有可能就會破損。

 如果真是這樣,那豈不是壞了名聲?

 連客戶拿這紫砂壺做什麼用途都不問清楚,這姑娘的做事態度,真是——

 太躁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