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10.俞大娘巨舟

《大唐官》 10.俞大娘巨舟

那幾名大堤郎發出陣陣驚,明懷義則繼續嘔著,看起來直要把膽水都傾瀉出來。

這時多虧名郎機敏,知道這位魁梧的軍將是暈船,便從食店裡給明懷義端來了份秋葵,外加份腌漬過的葫蘆苗,明懷義哇哇著,還在那裡天暈地轉的,喊什麼我決死不能吃東西。

這下郎們笑起來,說上了戰陣連刀槍箭矢都不怕,卻害怕吃菜苗起來了。

明家的兩位兄弟將他給死死夾住,強制地把他的脖子給仰起,撬開了郎們才把菜苗給塞下去。

接著明懷義好了些,弓著背,坐在大堤邊沿上,滔滔長江自堤下而過,一雙長垂著,瑟瑟發抖好一會兒,才慢慢復原。

臨行前,明懷義勉強立在大堤食店前,花錢買了不葵菜和葫蘆苗,儲備起來,以迎戰接下來的航程。

半日休憩結束后,張熙立在頭船,發了數炮,以炮聲為訊號,三軍將士紛紛離大堤,又沿著石梯,魚貫而下登船。

繞過襄,漢水轉而往南的走向,沿路河岸兩側,繼續是高高的大堤,堤上樓宇邸肆、朱門豪宅鱗次櫛比,堤后則是平整的田疇,南貨、北貨、川貨是應有盡有,連興元府的各類草藥,在這裡都有出售,船隊在其間穿行,取得補給極為方便。

最終,東周楚國舊都所在的宜城縣,迎面駛來一長隊極為龐大的船隊,是劈波斬浪,尤其打頭的大船,足有興元千斛船的數倍大小,桅桿上的方帆上,用朱墨寫著個巨型的「俞」字,在風中不斷轉

「阿兄,這船是什麼來頭?」眼見兩支船隊相對而行,距離不過一二里,迫的明家兄弟,急忙搖口中含著把葫蘆苗,臉發青的明懷義,詢問他說。

Advertisement

明懷義暈暈乎乎的,抬眼去,只看到那「俞」字大船的船頭,在波濤起伏下,就像座過來的山般,驚懼下「嘔」一聲,葫蘆苗頓時隨風飄軀則再度趴在船舷上,是飛流直下。

「是俞大娘家的船,下碇......」倒是張熙穩穩站在船頭,舉手喊到。

「哦!」整艘船上的水手全部停下長篙,船舷兩側的竹捆也拖著淅淅瀝瀝的水被繩索吊起,接著所有船隊一艘接著一艘,將石碇沉下水中,停泊在宜城大堤邊側。

此刻,張熙所在頭船的水手和士卒們才看到,那「俞」字大船上,站著位穿半臂衫、梳男子髮髻的婦人,是英姿颯爽,襆頭在江風中飛舞著,當居高臨下,見甲板上正嘔吐前屈的明懷義,便大笑起來,喝問道:

「居然如此弱,你是興元府的步軍吧!」

明懷義翻著眼白,虛弱而沒好氣地仰著這位。

想必便是所謂的俞大娘了。

俞大娘,於荊南、山南東道、鄂岳直至江南東西道,都是赫赫有名的人,沒錯的,可卻擁有支龐大的船隊,南至江南西道,北到淮南維揚,是原本的商貿路線,俗語說江中的船要遵循「水不載萬」的規矩,及載重量不能超過一萬石,俞大娘的座船便特意造了九千石,相比較下,興元府到襄,於漢水上行駛的舟船,大多隻不過千石左右,即所謂的「千斛船」,和俞大娘的船隻比起來,當真是小巫見大巫。

可自從淮西吳誠用江賊截斷江運后,俞大娘的生意損頗多,於是在蕭乂的牽線搭橋下,先前便和高岳取得聯絡,豪爽地答應:只要高中郎願意征討淮西蔡賊,我在江陵府所有大小船隻,悉聽調遣。

Advertisement

於是此刻,俞大娘便引船隊,自江陵府來此,讓定武、義寧、保大三軍將士換乘的大船,趕赴鄂岳鎮。

「哦,這船還真是巨大!」出乎意料的是,登上了俞大娘的船,明懷義居然不再暈了,居然還能爬上船首高樓,憑高下,發出如此慨。

俞大娘笑起來,就告訴他說:「因這是九千石的船,船越大,行得便穩當。」

聽到這話,明懷義回頭看去,只見這座船上竟然還有一排排用木架隔開的苗圃、畜欄,裡面不但種植著蔬菜瓜果,還豢養著豬羊。

「我的船,有水手數百,他們的養生送死婚嫁迎娶,都可在船艙辦。」俞大娘驕傲地將雙手叉在前,對明懷義說,「原來淮西吳誠猖獗前,我的船一年當中隨著信,沿長江、淮水只往來一回,販運貨,獲利便能過億。可現在卻減了過半,以至子弟們跟著我,我卻讓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有何面目立於這世上?所以當高中郎說聖主決意進剿吳誠時,我就知道,哪怕傾家產,也得幫軍功。」

明懷義心中不由得暗自敬佩這巾幗來,且他和之間也有共,當初我不也是為了整個妹輕蕃落不被欺辱,才顛沛流離,最終投了阿爹的帳下嗎?

這會俞大娘斜著瞟了明懷義一眼,想起方才他在船隻上孱弱的模樣,就沒好氣接著發問說:「如何,馬上軍和淮西騾子軍作戰,你這樣的,到底行不行?」

於是明懷義的小暴脾氣頓時上來了,「你也就是在這江面上逞能,看過雪山嗎?那年俺隨阿爹征討西蕃,蕃賊騎著馬跑,俺們就吃著雪在後面追,追了一千多里才把他們腦袋全砍下;看過南詔那邊的水嗎?什麼船都不能在那裡浮起來,只有牛皮能,俺們渡河時是用吹的牛皮筏,然後俺就騎著馬立在牛皮上,像樹葉那般飄過去的,那河不得了,全是山字形的巨浪,可上了岸連都沒被打。見過......」就在明懷義繼續饒舌時,江面上又有陣陣鼓點傳來。

Advertisement

旗幟下,水手們都歡欣鼓舞,指著南面水域,喊道:「是江陵府的軍戰船,也過來了!」

俞大娘用手搭在眉梢上,「然也,是荊南的飛船——我們也啟碇出發!」

,一艘艘豎著紅旗的戰船閃電般而過,它們全是自西荊水方向而來,每艘船的船舷,都各有兩個車,翻如飛:這是曹王皋在荊南節度使任上的發明,現在樊澤繼任后,更是擴大的飛船的規模。

荊南的飛船上,除去載運自劍南而來的步卒外,本還肩負著護送各軍隊,穿過淮西江賊控制區,輸送其至京口的職責,帶頭的為伊慎、王鍔兩員大將。

「祭婆,出發。」俞大娘將手一揮,威風凜凜地說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