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畢后,高岳便在撞命郎衛隊的扈從下,攜鼓吹和貔貅戰旗,前進到距汝南城北僅三里地的天中山,覘候城形勢。
天中山,山下面為石,其上是土林,有一條荊河流出,注到汝南城北大堤下的護城河裡。
當高岳的旗幟出現在天中山上,城蔡兵無不震,吳便在一群將校簇擁下,也登上城東北角的子城,和高岳幾乎對。
不過因距離數里,兩人也不會有什麼陣前談的可能。
倒是天中山到汝南北堤間的荊河兩岸,軍前哨部隊和蔡兵的手異常激烈。
高岳能俯瞰到,對面約有千餘蔡兵,在其城北大堤上構築一所木砦,而後又於更東的鵝鴨湖構筑前后兩木砦,又環繞雙重土堤和木柵作為防護,自里彈弓弩,急如雨下。
而其對面百步開外,己方定武軍的兩個將步卒也異常勇敢,將各車輛推在前面,掘土同樣為長垣環繞,小旗搖,各車銃手幢隊點放的白煙星星點點,銃聲響徹方圓數里,在硝煙的掩護下,高岳瞅見數隊輕裝的投彈手,舉著用竹子、葦草編織的盾牌,抵近到了城北大堤前,便不斷往上拋擲鐵火彈,但堤壩實在太高了,足有四丈,那鐵火彈本扔不到蔡賊的營砦里去,在半腰上便不斷滾落下來,炸的火焰和煙霧陣陣升騰在高岳的眼中。
不久,定武軍對城北大堤的滲攻擊失敗了:那群投彈手拖著傷死的同伴,從濃煙里嘈雜著鑽出來,退了己方的土堤后。
而北堤和淮西營砦卻巍然依舊。
蔡逢元和郭再貞,來到天中山頂,高岳指著汝南城詢問他倆,攻城的部署若何,又有什麼困難。
兩人坦承說,這汝南又懸瓠城,地形實在太易守難攻:城基四面都有護城河和湖泊,且外有堤堰和土壘,再外面又是汝水等河川環繞,整座城池比四面的河川湖泊都要高,也即是說我們的步卒很難越過去,攻城械也非常難自下而上打到城牆。
所以暫時的部署是,集中定武軍和義寧軍銳,再配合練水駐屯的於頔軍的策應,準備先攻下汝南西城,然後再攻下東城,最後奪占子城,擒殺吳。
高岳頷首,也嘆口氣說:
「既然懸瓠城地勢比四面的河川都要高,那麼築堰水攻的戰也本不可行了。」
「不可行。」蔡逢元和郭再貞也附和高岳。
於是高岳繼續細心觀察汝南城周圍很長時間,直到傍晚才下了天中山。
回到帳幕後,各路的軍也匯聚而來。
都是挫的消息。
於頔駐屯在宜春,指揮軍隊對汝南城西發起進攻,結果在斷濟河阻:同樣的,蔡兵在河對岸高地里也修起所砦柵,於頔的兵馬涉水時遭到集箭矢阻擊,頗有死傷,敗退了回來。
斷濟河的河口不取得,於頔本沒法和定武、義寧軍的戰線聯上,對汝南西城的奪取自然也無從談起。
城北三角湖和十家湖裡,神策、神威及宣武軍今日也和蔡兵發生搏戰:三百蔡兵騎乘騾子,忽然打開砦門殺出,奇襲了軍運糧的隊伍,奪走許多人夫,劉昌、王沛領騎兵殺出,雙方混戰一場,接著蔡兵沿兩片湖泊中間地帶退回,劉昌勇追,因地形過於狹窄,遭其他蔡兵乘小船切斷歸路,也損失些兵馬,雙方各自罷戰歸營。
至於城南,蔡兵同樣依託南湖、柴潭、西湖的營砦和堤壩,擊退軍多次進攻。
城東,蔡兵索掘開鴻池陂,任由陂水四溢數十里,所經皆化為沼澤泥濘:自這面來的徐泗部,即定武的獨立騾子營,被水所阻,只能而興嘆。
燭火下,高岳著汝南城的地形圖,思索著各面的戰事,不斷在心中推算著攻城方案。
最後他並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便長吁口氣,召來幾位傳令司,「城東既然全被鴻池陂所淹沒,那麼就讓徐泗、蘇浦、李愬這支兵馬,繞到城南和嚴震武昌軍和李憲、周子平的部眾會合。」
翌日杜黃裳趕來,面沉重地告訴他消息:
朝堂里請求罷戰的聲音這段時間又湧起,很多臣僚都認為,既然吳誠已死,淮西又願意出申州和州,那便等於是完全降服,朝廷也得給對方留條自新的退路,且國庫庫如今為支用軍費,也已十去其七,這場戰事便至此為止,何必強求畢功於一役呢?
「荒謬!」高岳大怒。
「朝中甚至有人說......」
「遵素但言無妨。」
「史臺那裡有人彈劾,說逸崧你再打下去,怕是要重蹈當年諸葛恪覆轍。」
「誰人?」
「侍史穆贊他們。」
高岳冷哼聲,又問皇帝如何說。
「聖主倒是態度堅定,說馬上哪怕倒騰盡大盈瓊林,也支持我們征討下去,可聖主也說,期限便是五月,五月若是汝南城還奪取不下來,那便被了。」杜黃裳說到。
這次皇帝倒是堅定得很,畢竟有「封禪泰山」的蘿蔔催著這位永不言棄。
可皇帝的極限,也是到四五月,滿打滿算也只剩三個月了。
若真的在汝南城下功虧一簣,我這次征伐便本談不上完,怕是回朝後的話語權也會遭到攻訐。
杜黃裳此刻上前,著桌案上的地圖,便建言說:不妨我們也壘起五丈高的土山,再運攻城的大銅炮上去,自遠平汝南的城牆?
「這樣就算僥倖將其城垣垮一段,但步兵卻依舊為高堤湖泊所阻,和械都伴隨不過去,那麼吳讓守兵隨時修補,我們還是打不開缺口,無法佔領城池。」高岳表示杜黃裳的方案,他先前考慮過了,但並不可行。
杜黃裳便問那該如何。
高岳說遵素,現在的態勢更要你我沉得住氣,且等伊慎和王鍔的飛船來,戰局或許便有轉機。
杜黃裳點頭,表示同意。
結果第二天的夜晚,一群傳令兵氣急敗壞地帳幕,告訴高岳個駭人消息:
「汲公,那宣武軍的兵馬使劉逸淮,就在黃昏時分,忽然又拔營退走了,在汝南城東北,留出好大個陣勢缺口!」
「混賬!這到底(他麻麻的)是朝廷的軍,還是和蔡賊一樣的汴賊?」高岳拍案而起,怒氣滿塞膛。
陸遠魂穿三國,成為廬江第一紈绔,江山美人,全都要!匡扶漢室?選擇明主?扯什麼淡!陸某不是這封建王朝的奴才,更不是來給你打工的!曹操:天下英雄,唯將軍與操爾!曹某懂你,絕色美人嘛!孫策:尚香,委屈你了,記得跟二喬搞好關系……怎麼還有貂蟬?劉備:二弟,趕緊編草鞋,三弟你吆喝吆喝,喂喂,別走啊,主公要來了!劉協:禪讓制嗎……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