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15.得欽望安南

《大唐官》 15.得欽望安南

欽江和龍門江的會合地,皮黝黑的韋馱天,先是躍下了水,他本就是崑崙奴,對海有著天生的悉,然後他索出一條平緩的上岸通道,就對著高大的牙船招手。

隨後高岳握著象徵征伐的雲浮劍,風著他紫的袍衫,口中嚼著顆蔗糖丸,自牙船而下,換乘坐在一艘輕船上,十多位大將、軍吏和幕僚都圍在他旁。

至岸還有二十步時,高岳一個箭步躍下,浪花漫到他的膝蓋,隨後他在許多將士子弟並肩一道,在震天的喝彩聲里,親自徒步涉水,直到登上了欽州的土地。

明懷義也跟阿爹躍下,結果翻沉到海水裡,被兩位弟弟及其他人拉上了岸。

「沾上水,就沒得好,沒得好!」明懷義憤怒大喊著,然後又心疼自己攜帶的蔗糖丸,被水給沖壞。

大軍到欽州城下,發覺這座城市的城隍、牆垣、公廨全都毀壞不修,市集廟宇滿是荒草,便知道王朝在這些州已很難維繫正常的秩序,於是高岳下令,環繞城池,安營紮寨:武毅左中右三軍各自築壘,鎮海軍和白水郎則環繞龍門江灣設營,三分之二人集合於岸邊,還留三分之一於船隻上警備。

之前高岳又讓嶺南平波軍和浙東鎮海軍,依次留小部分軍力,暫時駐屯在廉州合浦、雷州、江一線海岸,負責糧秣給養的運輸安全。

登上殘缺的欽州敵臺,高岳眺背後的大海,又看著龍門江兩側的高山峻嶺、重重林,便問平波軍虞侯張舟:「由此去州安南府路程如何?」

張舟就說,乘船揚帆,順風的話只需要一天,就能進州境

「陸路呢?」

張舟回答,從欽州西南角,既可翻山西原左右江的蠻聚落地界,還可行隘道安南北境。

Advertisement

高岳點頭慨嘆說,「如此欽州廉州,真可算是連通安南的『海之門』啊!」這時他親手取出錦圖,指著南面的海洋,對邊人說:「平西原黃蠻不過是此次征伐的一個目標,還有一個,就是在平蠻后從欽州出海,至安南都護府,驅逐盤踞在彼的蠻夷,恢復我唐的衛戍。」

之前陸贄提醒過,安南、西原造反的俚僚,明顯有南詔於背後支持。

雖然南詔現在臣服於唐,可它也清楚,唐在北面,有兩條軍事路線可以對其進行打擊,一條是巂州的清溪路,還是一條是戎州的石門路,可除此外唐朝還有條軍事路線,那便是安南和滇池間的「步頭路」:唐天寶年間,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曾命開闢一條通道,即自安寧城(今雲南省安寧市)出發,沿著紅河,直達安南都護府。

唐和南詔的戰爭先後發三次,安南的唐軍也三次利用步頭路出擊,配合其他兩路,南北夾攻南詔,雖然最後整戰局失敗,可此路也給南詔以極大的震怖,故而安史之后,南詔也和西蕃一樣,積極向滇池以東拓展勢力,目標便是覬覦安南,想免除自己腹背的威脅,到了現在雖不明戰,但卻始終暗地支持嶺南、安南的俚僚叛黨。

可高岳不允許這種況發生。

因為安南,自古以來就是我天朝不可分割的領土。

對於邊疆的形勢而言,安南在富饒的紅河農業區上,又是嶺南東西道的門戶所在,安南州如失,整個嶺南的堂奧等於開;另外對於高岳的大計來說,安南的州港自古以來便是南洋諸國的朝貢海路所在,從州港出發,近者三五百里,遠者上萬里,可乘船抵達不同國度,若失卻此地,天朝對海洋的探索門路便等於轟然闔上。

Advertisement

歷史上正是唐朝對安南置不慎,引起其西北方向南詔的大肆侵攻,致使安南淪喪,南詔便藉此為跳板,把兵火延燒肆到邕管、容管一帶,嶺南的生產和秩序遭到極大破壞,天下震不已。後來高駢領軍前來,大敗南詔,復安南,設立靜海軍節度使,心有餘悸的唐王朝,為防備南詔再度進犯邕管,並借桂管之路威脅地,便調徐泗武寧軍南下,戍守桂林(這也足見唐王朝在嶺南威信大喪,無法調集土軍了),並許以種種承諾,結果最終在咸通九年(869),鎮守桂林足足六年的一支武寧軍的戍卒始終無法歸鄉,在得到家人來信,知曉唐廷「軍帑匱乏,難以發兵,且留舊戍一年」的實后,憤起殺死都頭,接著獨走返鄉,並推糧料判龐勛為首,至江淮倒戈反唐,唐朝耗盡最後一點力量將其撲滅。然後過了五年,王仙芝和黃巢的字頭,登上了歷史舞臺......

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那麼桂林的禍又是基於何?很顯然是安南。

所以不管從那條理由來說,這次重複安南絕對是在高岳的軍事計劃的。

就在剿滅西原黃蠻后。

此時,在容管城西側的群山峽谷里,震天的大鼓聲被敲響了——銅鑄的大鼓,是俚僚族群權力和威的象徵,很快整個郁林州的黃蠻,共四五萬壯男丁,在聽到鼓聲后,便知道是大帥召集他們的都老前去議事了,商議這場戰爭該如何打的問題。

營寨的高門前,西原黃的俚帥黃卿,鎧甲上蒙著花練布,站在群的都老前,說到:聽說唐家的援軍到來。

不過這時,絕大部分的黃蠻都認為,唐家的援軍是從湖南來的。

Advertisement

因高岳先前寫信給湖南觀察使李巽,不但讓他在邵、永、道三州增固城防,還他指令三州的刺史募壯勇團結,營造聲勢,此舉非但是為了保護嶺南西道通往地的門戶,且是為了迷卿,為自己主力自欽州登陸創造條件。

由是大部分王、都老的答覆都是:

「有戎王在桂管,可安枕無憂。」

王,便是黃卿的宗弟黃度。

卿起事來,自任為南天大元帥、中越王,封其兄黃功為副元帥、鎮南王,其子黃昌沔為桂南王,還有什麼越南王、南海王、拓南王等等,不一而足,大小足有上百。

只有黃昌沔憂心忡忡,說假如唐軍在欽州自海上登岸,而後越欽州北的橫山,便可斷邕、賓兩州,我們就腹背敵,很難退回西原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