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19.鐵騎如雲集

《大唐官》 19.鐵騎如雲集

陷塘西的山坡上,高岳以手指麾:「敵人若以蠻牌往前,我軍則以長矟對之;若敵人以長鑹居前,我軍則以炮銃擾之;再以重甲戰士,環復接戰鋒,消耗敵人鬥志力。」

此刻,太慢慢升起,整個陷塘的戰場縱橫各有十幾里,四面都環繞封閉如城牆的山峰和溪,唐軍一萬數千,分為左中右,列犄角拒戰的陣勢;黃蠻兵四萬,則分為前中后三陣,每陣相距半里之地,用斥候傳遞主帥消息。

武毅軍的戰士,著鎖子連環甲,外蒙黑棉布罩袍,去如同烏雲滿崗。

蠻的第一陣,全是百戰銳,持綿的蠻牌(藤盾),其後則是數不清的長鑹和梭鏢,統一著赭紅的桂布戰袍,矮小靈活,面目猙獰,之若赤炎卷地。

蠻的陣后,黃卿命各大王的子弟妻,吶喊著將的大銅鼓給懸起,接著用金銀制就的鼓槌擊響,雄壯沉厚的鼓聲,即刻震撼著整個陷塘的戰場。

「杜佑的追兵怕就在我後,此戰有進無退,有敵無我,殺盡眼前唐兵,重奪崑崙關,重奪邕管城!」

接著黃卿的怒吼,就被唐軍陣地前沿虎踞炮的嘶吼聲給掩蓋下去。

武毅軍的神雷銃手,按照錯棋盤式的位置,四人一組,排了「極限速」的隊型:一人半跪在前架起短鏜,握銃發,一人於其後替手遞送新銃,一人用搠杖清理髮過的火銃膛,還有一人裝葯塞彈丸,四人共三支火銃,兩支番裝填擊發,還有一支在側備用。

對壘線上,武毅各軍都有數百火銃番速,銃口的煙火先是一點點,接著霹靂聲越來越強烈,煙火聯結為了煙霧,瀰漫翻湧。

麻麻手持長鑹往前走的蠻士兵,被水潑般的虎踞炮和神雷銃的彈丸擊中,尖利的鑹頭被擊飛,長桿被擊斷,軀被打中往後仰、翻滾,死傷者噴濺鮮,冒出鉛丸的青煙倒下,其餘人咬著牙,繼續往前艱難進。

Advertisement

二三十步,其後的蠻兵們吶喊,將手中梭鏢力擲出,瞬間梭鏢遮蔽半空,翠羽做的尾劃著無數殘影,伴隨著無數熏毒的銅簇,鑽到硝煙迷霧裏,在著皮甲的神雷銃手上,綻放著朵朵鮮之花:大部分人是傷,在喪卻戰鬥力后自捨棄火銃,爬到后側草地里伏低,使用解藥丸自救:俚僚人的梭鏢和箭簇都塗抹過劇毒,不過高岳曾從當時擔任桂管經略使的劉晏那裏取得過解藥,在出征前集中維揚的醫師大舉製造,現在可算派上用場了。

其他銃手接替而上,仍然保持了急速的擊。

但這也就是一而已,銃手迅捷退後,武毅軍后陣的長矟悉數擺平,往前。

蠻兵的長鑹,和唐兵的長矟,在橫截面長達數里的戰線上,咬合絞纏,對刺起來。

在後督戰的高岳到,前線里搖著小旗的幢隊頭,許多是年輕的武道生,表現都非常勇敢,可傷亡也非常大。

半個時辰后,兩軍的戰線稍微鬆開,像兩面退的海洋,出長而狹窄的陸地。

此刻唐軍最前的幢隊隊頭,已經傷亡近半,很多幢隊由隊佐接替。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唐軍的戰線就像是鐵壁般,毫無鬆跡象。

且無甲或輕甲的蠻兵,拼刺時傷亡更重,滿地都是凋殘的赤紅,那是戰袍的

而後,武毅軍和黃蠻又鋒五六個回合,陣勢還是沒有半點鬆懈的跡象。

隊頭戰死,隊佐接替,隊佐戰死,還有偏旗頭接替......

大鼓下,黃卿親耳聽到,鼓聲已敲響了五了,兒郎們的氣力也開始衰竭。

第一陣蠻兵死傷滿地,卻還是無法突破唐軍的戰線分毫。

離遠了,唐軍便施放火銃、虎踞炮。

Advertisement

而靠近后,唐軍則持長矟、鏜鈀應戰。

慢慢地,黃卿開始急躁起來,他認為可以用第二陣去替手第一陣,因第一陣傷亡太大,喪失繼續衝擊的能力,並且他還對傳令的親兵說:「換藤牌先上,其餘一氣跟上,垮唐兵。」

陷塘西側的小山崗上,高岳勒了勒大厘雪的韁繩,很沉著地對側的周子平說:

「子平,看起來蠻兵的前陣力竭,他們很可能要替手,觀蠻兵陣形波時,便是我軍總攻之時,不要猶豫。」

於是周子平急忙抱拳領命。

高岳即佈置說:「讓前沿所有虎踞炮,馬上塞霰子,左軍首炮見本道披風甩為信,率先發炮,其餘炮位便隨即一併齊。另外,明懷義、米原、扶余淮領三軍騎兵來,結群於這山崗下,同樣以本道披風甩為信,一併馳突出去!」

果然,高岳正如黃昌沔所預計那般,在關鍵時刻投騎兵總衝鋒這個「殺手鐧」。

一陣陣號令和哨子聲,然後伴隨著陣陣馬蹄聲,山崗后側原本待命的騎兵們,開始群地小跑到山崗之前來,匯聚一條長長的橫陣,左中右三軍的鐵騎都在這裏:騎兵們的戰馬全都覆蓋了門簾甲、脖甲還有甲,馬蹄包裹著蹄鐵,馬頭上有的豎起單隻雪白羽翎,有的則裝飾著各,宛若小型雀屏般耀眼,戰士們同樣全貫甲,手持著各或鋒利、或沉重的殺人武,悉數沉默著,他們的眼睛全盯住崗上的衛國公。

所有騎兵都曉得,一旦他們得到待命出戰的號令,那即標識整個戰局已經到了決勝的地步。

所以大家都是抱著此戰就是此生最後一戰的心態,集結在衛國公的旗幟下,然後發衝鋒的。

Advertisement

只見衛國公也不說話,將純白的裘解下,系在周子平出的長槊鈎環上。

而前方的各虎踞炮也陸續都接到了準備齊霰子的命令。

尤其是左軍最左側,所謂的「首炮」炮手更為張,一門一石重的炮,三位炮手,一人戰死了,還有一人傷,但現在也無法下火線。

兩人便立刻先將一發預先填滿火藥的子銃,擱到虎踞炮母銃的腹中,把炮尾的轉珠給全力扭,隨後於炮口塞二十六枚霰子,又最終塞一顆大炮丸將其塞實,吹亮了手中桿子上的點火索。

而那邊黃蠻的大陣后,銅鼓聲再度響了起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