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科幻未來 從整合運動開始解放泰拉 第一百六十三幕:糧食問題(2)

《從整合運動開始解放泰拉》 第一百六十三幕:糧食問題(2)

“您看起來有些心不在焉。”

馬克西姆一劍準地擊中冬青的手部,

“初步驗到統治的困難了?”

僅就劍而言,馬克西姆帶來的遠勝于塔拉。這個老人的力氣并不大,但是每一劍都能恰到好地擊中冬青的肋,而冬青的反擊卻往往被彈開。他的步伐優雅、輕盈,沒有一個作是多余的。簡直滴水不

“迅捷劍盛行于伊比利亞和敘拉古,在烏薩斯堪稱罕見。湼瓦山家族的第九代男爵,外號灰風的凱馮大人有幸得到了一塊隕鐵,不知出于什麼原因將之鑄造為了一把迅捷劍,并將此劍命名為寒鐵。”

馬克西姆從容地移著位置,并對冬青介紹說,

“自凱馮大人之后,歷代湼瓦山男爵有擅長迅捷劍的,他們即便佩戴著寒鐵,也往往只將之作為一種象征。除了……威廉大人,他很喜歡這把劍,并自己總結出了一套對應的劍法。說起來,您知道如何面對復數的敵人嗎?”

“復數的敵人?”

“沒錯。關鍵在于,同時只與一個人戰斗。即便深陷重圍之中也要利用對手之間的不配合,創造出單挑的機會。這個機會往往只有很短的幾秒,但對迅捷劍來說也足夠了。鎖住、……向上,刺!”

馬克西姆的長劍越過冬青的防架勢,輕輕點在他的脖子上,旋即他又連人帶劍一起轉,像是在與后看不見的敵人在戰斗。

“收拾完一個,就換下一個。不要試圖力敵,也不要直來直去,否則您的力會很快耗盡。多走弧線,用技巧。不要習慣地待在原地!”

聽到馬克西姆的督促,冬青連忙學著他的樣子,亦步亦趨地調轉位置,伺機突襲。

“做得好!步伐要穩,要快,還要流暢。”

Advertisement

馬克西姆難得地發出一聲贊許,

“您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繞樹多練練……不,不要那麼僵,迅捷劍的關鍵在于自然,找準自己的節奏,對。很好,繼續……雖然的確是以刺擊為主,但兩側開的刃也不是擺設,試著用它來砍我的手指……不要太刻意,刺與砍要有一個靈活的過渡。”

也許是馬克西姆的教學水平太好了,冬青竟然逐漸能夠跟上他的節奏了。但還沒等冬青高興一下,馬克西姆便隨即提高了自己的速度,保持在永遠冬青一頭,又不至于不到的程度。

“今天您只要能掌握這麼一點步伐的技巧就足夠了。”

馬克西姆在又一次陷兩把劍互相鎖住的狀態后說道,

“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用過于心急。嗯……雖然您的劍天賦尚不及威廉大人的百分之一,但畢竟還有法上的造詣可以補足。更何況,您也不用每次都親自沖鋒陷陣,不過作為指揮和士兵們待在一起還是有必要的,這對士氣大有裨益。”

“您說得對。”

冬青回長劍,繼而發另一次進攻。

劍刃劍錯,鐵啼鳴。

“順帶一提,您是怎麼想的?關于統治這件事。”

馬克西姆問道,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威廉說了他花了一輩子才找出答案,那麼您呢?”

“我是怎麼想的……”

皇帝也好,爵爺也罷,這群統治者里有好人嗎?或許有,但“好的”統治者絕不會是好人。“好的”統治者知道恤民力、不瞎折騰,甚至能開疆拓土、富國強兵。他可以仁慈、可以公正,但唯獨不會是個好人。

即便是由起義者中出來的皇帝也稱不上絕對的好人,號稱“太原公子復出”、“沛上長者再生”的李自不還是照樣火并掉了羅汝才和袁時中,殺羅汝才尚可說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殺掉“道德標兵”袁時中就只是純粹的權力斗爭。

Advertisement

結底,人只要一坐上權力的椅子或者準備坐上去,就會變另一種類人生,這種生稱得上偉大,卻無法用善良來形容。

仁君民,的是象的“人民”這一群,因為不照顧“人民”的,他的椅子就會被掀翻。所以烏薩斯的先帝會發改革、解放農奴,對底層老百姓做了很多突出貢獻。但對于的某個百姓來說,皇帝又是冷酷無的。你要是敢讓他有一丁點不舒服,那收拾你大概也和碾死蟲子沒什麼區別。

這些事冬青也看得很清楚,把他放到李自的位置上,殺羅汝才估計眼睛都不會眨一下;面對他欣賞的袁時中,大概也就是會多勸兩遍,勸不還是得下手。

現在的塔拉可能是好人,但冬青肯定不是,他的道德標準一向是比較靈活的。要說冬青是什麼堅定的革命者,那是抬舉他了;要說他就是純粹的野心家,那也有點過于侮辱野心家了。

穿越以來的這六個月,通過不斷的造反實踐,冬青也逐漸改變了初期對于烏薩斯帝國的國研判。簡單來說,在造反風格上,有從明末模式轉化為元末模式的可能。

元末起義與明末起義最大的區別在于,元末義軍往往在初期就能攻占重城建國稱制,例如“天完帝”徐壽輝起義不到三個月就攻取湖廣行省省城武昌,而明末起義則一直于流狀態,攻破府城都是后來的事,直到最后才有建國之事。

明末的起義者用來學習統治經驗的時間非常短暫,李自同學自1643年才開始建立政權,到第二年就攻克北京,屆時只有一百天的時間來準備清兵關的究極大考。這倒不是明末農民軍不知道建立政權的重要,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明朝對于基層的控制力達到了歷代之冠,在崇禎政權總崩潰之前都沒有發生地方上的解現象,因此李自自打出了米脂,就得面對布政司、道、府、縣的層層圍剿,本無法停留,只能采用流作戰。

Advertisement

冬青一開始判斷的烏薩斯帝國局勢,也是明末的形。但這幾個月,他親眼見證的帝國僚機構之拖沓、反應之遲鈍,使他改變了這個想法。顯然,烏薩斯帝國雖然經過了不完全的現代化,但由于以舊貴族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存在,使得帝國對基層的掌控力尚不及明朝,更接近于元朝的那種中央強勢但地方群雄割據的況。

因此,冬青意識到,整合軍除了流竄天下之外,還有一條坐地稱王的路線可行。在整合軍發展達到一定的威脅程度之前,帝國甚至樂見于在控制力薄弱的遠東有這麼一支反賊,可以牽制貴族領主們的舉。反過來也是一樣,夏子爵想與整合軍合作,也無非是利用混局勢明正大地擴充力量,以待渾水魚。

當然了,就算把戰爭與政治簡化到地圖填游戲的程度,貧瘠的湼瓦山郡也不像一個合適的起步點。這也正是冬青不打算直接在湼瓦山郡建立政權,而是托管給自治團的原因,他要從這片土地上盡可能地汲取養分,然后用它作為跳板,進更為廣闊的戰略空間。

除此之外,冬青選擇元末路線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軍紀。

一般來說元末義軍的軍紀多好于明末義軍的軍紀,因為前者多占有穩固區域或者建立了統治的區域,比如天完政權治下,比如吳王張士誠領有的江浙一帶,比如東路軍貴控制下的山東據地,再比如夏帝明玉珍治下的四川。他們都可以用稅收代替劫掠,新政權的行政效率以及土地、經濟政策也往往比舊王朝更好。

而一旦義軍喪失了基本盤,被迫陷作戰,那麼為了保證自的生存,以及滾雪球壯大實力,一路劫掠過去基本是不可能避免的,比如遠征高麗的紅巾軍,又比如天京陷落后的北上太平軍余部。

Advertisement

整合軍沒有軍餉,但是吃穿都富余,所以能讓冬青施行對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國家都堪稱“奢侈”的軍紀。能越早建立據地,就能減一點老百姓的苦難。

人不可能總打順風仗,整合軍就是有了據地說不定哪天也要被攆走,總得有肚子的時候,一般況下吃飽的時候才是極數。冬青執意要決克里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趁著能抓軍紀的時候狠抓一點,到時候還能留點慣,不至于馬上就退化為土匪。

但真要到了快死的地步,冬青的道德底線還是會自往下挪一挪的。“死不擄掠”的那是岳家軍,整合軍可不敢瓷人家,頂多是從大戶開始搶起,大戶搶了就到舞鏟階級兄弟了,最多是給人家留張欠條:

“老鄉,整合軍不白吃米。”

這樣做當然不好,但除了他也沒人能做了。塔拉還沒完全,冬青就得替做壞人。盡管他本來的格就是優寡斷、患得患失的,但面對現實的考驗,除了起心腸來別無他法。

有些時候,他幾乎都快忘了自己的本名,原來的那個連都沒殺過的冬青到哪里去了?短短的幾個月他就好似完全變了另一個人,但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正如人這一存在的某些基本要件一樣。

冬青也想要住大豪斯、造戰斧牛排,但他不能忍他的戰斧牛排建立在別人只能吃洋芋甚至挨的基礎上。圣子常言,“不可在的狗面前進食”,更何況凍的人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