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恐怖靈異 千年龍棺 第203章 鑌鐵

《千年龍棺》 第203章 鑌鐵

“契丹族的話。”蘇柏終於有了自己發揮的地方:“這個我還是知道的,契丹文字早在七百多年前,就已經失傳,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克爾文的比利時傳教士在中國蒙古林右旗一座被盜掘空的古墓中,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滿了奇怪的類似文字的符號據考證,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麼,那些符號會不會是契丹文字呢?據史書記載,契丹人建立遼國後確實曾經創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傳,專家們斷言:天書無疑就是早已被歲月掩埋的契丹字,看來這些文字,和上世紀二十年代發現的文字,是同一種。”

崔穎有些興趣了:“白老板,既然是已經失傳的,這是一位什麼人,居然可以翻譯出片段來?”

“你們有所不知。”蘇柏搶先答道:“現在已經有契丹文字與漢字的對照表了,這是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出來的,不過呢,多有些偏差,但基本的意思,肯定是對的。”

“蘇柏說得沒錯。”白逸說道:“契丹文是遼代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制的文字。是書寫契丹語的兩種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有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分,小字的表音分比大字多。大字和小字都沒有完全解讀出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加充分。所以十分可惜,這次的解讀並不完整。”

“大字和小字是什麼?”嶽青的腦子有些繞了,實在是理解無能。

“契丹大字創制於公元920年,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由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制的,應有三千餘字。契丹文頒布以後,立刻在遼國境使用。由於契丹境的漢族都使用漢文,契丹文只會通行於契丹民族中。但是,契丹上層統治者大都通曉漢文,並以漢文為尊,契丹文使用範圍有限。”

Advertisement

蘇柏說道:“其後又發明了契丹小字,契丹小字由耶律迭剌回鶻文啟示對大字加以改造而。小字為拼音文字,較大字簡便,契丹小字數而該貫,即原字雖,卻能把契丹語全部貫通。契丹小字約五百個發音符號。大字小字相結合,就形了契丹的文字文化。”

“喲,不愧是我們的天才年呀,一點即能。”崔穎大笑著拍著蘇柏的肩膀:“不過可惜,你看不懂。”

“給我一點時間,我也是可以做到的。”蘇柏可不覺得自己是大言不慚:“學問是做出來的,給我一點時間,我也可以。”

這一點白逸毫不否認,甚至贊同地連連點頭:“說得不錯,石碑上的文字是記錄那位首領的卒日,不過犀牛皮上的文字有些特別了,契丹這個國家在曆史上存活的時間很短,從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家,到耶律延禧於公元1125年被俘遼亡,遼存國共209年。遼滅亡後,阿保機第八世孫耶律大石又於1124年建立了西遼,存國90多年,1218年為蒙古所滅。但令人不解的是,伴隨著大遼帝國的滅亡,最多時曾擁有120多萬人口的契丹民族也隨之消失得無蹤無影。”

崔穎是典型的ABC,雖然因為寫小說的原因,對國的曆史有過一些研究,但尚未到這麼細致的程度,所以聽得津津有味。

“史學界只能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第二,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第三,金、蒙戰爭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在隨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白逸拿起桌上的犀牛皮:“但還有一,選擇了南下。”

Advertisement

“以你們看到的骸骨的主人為首,選擇了南下。”白逸說道:“可惜,這位首領在南下旅程剛開始不久,就因病去世,而且這位首領似乎有神奇的能力。”

一直沒有怎麼說話的白墨軒有些意外:“神奇的能力?”

“這犀牛皮上說……”唐三有些猶豫:“用金銀覆上,這首領死後,仍可以庇護族人,但這屬於哪種巫法,我不得而知,但從你們的描訴來看,這首領死後,經過特別的理,與皮完全剝離,只餘下骨架,這的皮在哪裡,如何理,也值得探究。”

“在那間墓室裡並沒有發現。”白墨軒說道。

“不一定在墓室中。”唐三說道:“假如這人不一般的話,皮剝離後可能也是施的一部分,焚化或是埋在其它地方也有可能。”

就連師父也不知道這能力是什麼,白墨軒突然有些猶疑了,自己貿然取下頭骨,會不會有什麼後癥,當下,白墨軒就問道:“那這頭骨與黃金面,還有這銀,是怎麼一回事?”

“且不說這兩類,因為有些複雜。”白逸笑著說道:“倒是你們提過,支撐骸的是一柱子,這個東西,我們倒是有了結論。”

“那是什麼東西?”嶽青問道。

“鑌鐵。”白逸說道:“這是古代的一種鋼,把表面磨再用腐蝕劑理,所以,結論由此而來,你們看到的墓室是一南下的契丹人首領的,此人在帶領族人南下時,卻死亡,在他死亡之前,布置了自己的後事,盡自己的餘力,庇護自己的族人,理還有你們所看到的支撐骨的方法,恐怕都是儀式之一,而這個地點選擇得也比較巧妙,正好是在龍脈之上,而且這麼巧,正是十二條龍脈其中的一條,這一點,是巧合,還是有,值得留意,現在我們可以說回這黃金面與銀線了。”

Advertisement

四人都眼地看著白逸,偏偏白逸今天說話並不算直接,這可急死蘇柏了:“白老板,這個才是重點吧,那是真的黃金和銀嗎?”

“銀是真的銀。”白逸說道:“而頭骨上的黃金面,卻有些奇怪,我們化驗過,其份與黃金的份十分相似,可惜,並不是百分之一百符合,確切地說,前面的金線的確是黃金,可是後面的平板部分卻不是金。”

“我倒是知道漢人中有類似的東西,金縷玉。”蘇柏說道。

沒錯,這玉是漢代時皇帝和貴族後所穿的殮服,外觀與人形狀一般,玉是穿戴者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銅縷玉,兩千多玉片用金編綴而,每一金線都細一致。

“不,大不同。”白逸說道:“因為這頭骨的後腦,那一片經過我們化驗,看似黃金,卻與頭骨的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頭骨後面發生了異變,而且生了現在這種形狀,與前面的金線融為一,看上去完全一。”

“骨頭的度可與鑽石相媲,這個我倒是知道的,不過骨頭可以變異接近金的分,真是不可思議。”蘇柏有些傻眼:“銀線是真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