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你們明白了嗎?」李弘走到案幾後面,轉面對帳三十多位北疆文武大吏,笑著說道,「朝堂上,馬上就是殿下說了算,殿下是朝堂上所有大臣們的共同對手,朝堂上的所有大臣們馬上就是朋友了。現在,你們心裏的憤怒是不是煙消雲散了?」
帳大部分將領都著李弘,一個個神嚴峻,顯然還在思考著李弘剛才那番話。
「我把你們請到行轅來,一是為了把中興策略說清楚,請你們支持殿下定都長安,二是關中大戰一旦結束,晉就要發生很多大事,你們必須馬上趕回去,在大漢中興最關鍵的時刻,拱衛大漢,護衛天子和長公主,為北疆人謀取最大利益。」
「大將軍呢?你不回去嗎?」田疇突然問道。
「我不回去了。」李弘看了眾將一眼,鄭重地說道,「韓遂的死,給了我很大震撼。這幾天,我想了很多,袁的死導致九江崩裂,孫策的死導致江東岌岌可危,而韓遂的死可能讓西疆大,直接影響中興大業。我如果突然死了,河北會發生什麼?中興大業還會穩步推進嗎?」
諸將目瞪口呆,無不震駭。
「子民,你胡說什麼?」鮮於輔冷著臉,不高興地責斥道,「這種場合下,你怎能說這種話?」
李弘笑笑,繼續說道:「我死了,你們要堅決尊奉天子,要忠誠於長公主,要勇敢地挑起振興社稷的重任。從現在開始,你們要漸漸習慣沒有我的日子,你們要獨當一面,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要好好地活下去。我堅信,沒有我,你們也一樣能中興大漢。」
「大將軍……」諸將齊齊跪倒。
=
關中大捷的消息讓正在定陶城互不相讓的談判雙方震驚不已。
曹仁、玠和孫賁、張紘、朱治都以最快的速度回報,請求曹和孫權立即給出答覆,以便及時做出策略調整。
同時間,李弘分別給的袁紹和許昌的劉備各寫了一封信,邀請他們派人到定陶議和。李弘給出了一個最低議和條件,只要他們尊奉晉的天子和朝廷,其它的事都好商量。
=
七月下,。
袁紹接到了李弘的書信,當即氣倒。
從麴義、楊率軍攻擊華、潼關開始,袁紹就預到關中大戰可能不僅僅是失敗,而是大敗,但他還存著一線希,他希韓遂、高幹能退守長安,還有兵力和北疆軍抗衡。關中大戰關係到的生存,關中大戰若敗,旦夕不報,袁紹到死亡的危險正在一步步近。
然而,他沒有關中大戰的任何消息。
七月上,孫親、楊華率軍攻擊風陵渡,高、朱靈腹背敵,棄守潼關,退到了桃林要塞,但三天後,桃林要塞丟失,高和朱靈逃到了弘農城會合段煨。
麴義、楊乘勝追擊。孫親、楊華的大軍順水而下,直殺陝城,意圖切斷段煨的退路。段煨大驚,棄守弘農,率軍死守陝城。
這時南方面送來急報,武關被北疆軍佔領,徐璆(qiu)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丹水一線,以防北疆軍乘勢南下,而本來準備支援穎川的軍隊一部分則回到了丹水,只剩下兩千人守在魯。徐璆為此向荊州急求援。劉表已答應讓文聘、劉虎率五千兵急速趕到魯相助。
七月中,麴義率軍攻擊陝城,雙方在陝城連番激戰。
關西的張局勢讓袁紹坐臥不安。的援軍全部趕到了新安和函谷關一線,本無暇分兵南下支援穎川。
就在袁紹心力瘁之際,李弘的書信到了。至此,他才知道了關中大戰的大概經過,韓遂死了,西涼軍折損過半投降了,而高幹和辛毗的四萬大軍全軍覆沒。
袁紹最後一希徹底破滅,他經不住這樣沉重的打擊,再次病倒。
=
袁微、袁忠、逢紀、審配、荀諶等人坐在袁紹病榻旁邊,流看完了李弘的書信。
「很明顯,北疆軍打不了,段煨將軍今年守住新安、函谷關一線應該沒問題。」逢紀悲痛之餘,眼裏出一僥倖之,「我看還是立即調兵力支援穎川,先把魯守住,確保和荊豫兩地的聯繫。」
「當務之急不是支援穎川,而是即刻制定防之策。」袁紹嘶啞著聲音,有氣無力地說道,「明年,北疆軍肯定要打,我們只要守住,讓北疆軍打上一年半載,拖垮河北,我們就能反敗為勝,否則,就完了,而社稷也將傾覆了。」
「大人有何對策?」
「要想守住,必須開闢牽制戰場。」袁紹閉上眼睛,慢吞吞地說道,「如果關中和兗州都陷戰火,北疆軍就要同時在三個戰場開戰,如此則安然無恙。」
「西涼人已經了,他們現在的對手是羌人,估計暫時沒力量反攻關中。益州的劉璋正到張魯、趙韙的南北夾擊,日子艱難,能幫助我們的也只有張魯,但張魯實力有限,對關中無法造致命的威脅。」審配輕輕嘆了口氣,「曹和孫權目前正在李弘的斡旋下握手言和,以曹目前的境,自保尚且不足,哪敢攻打兗州?孫權、周瑜在河北的支持下,反攻劉表。劉表退到江夏,但魯肅、呂蒙、孫輔等人帶著大軍隨後殺進,劉表想不打都不行了。如今荊州軍主力被拖在江夏,罷不能,苦不堪言,無力北上支援。」
袁紹心憂如焚,突然眼前一黑,張吐出了一口鮮。
=
(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