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想了一下,問道:「還有別的人嗎?」
「還有尚書陳登,他是徐州人,和王朗是朋友。陳登和臧洪關係莫逆,因為臧洪的事,他現在和孔融、禰衡等人整天攪和在一起,想方設法營救臧洪。這個人倒是無足輕重,不過王朗是徐州名士,對和談抱著極大的熱忱,估計不會上當騙,而我們也不會尋求陳登的幫助。」
「陳登、孔融、禰衡……」張燕低聲念叨了幾句,突然抬頭對楊說道,「呂布掌握著南軍,南軍屯於櫟,如果實施兵諫,南軍是個麻煩。雖然南軍各營將領都換了我們的人,但誰能擔保不出意外?所以到了必要時候,我們要拿兗州藉大臣的命要挾呂布,這樣一來,打擊的對象就小到了青州人或者象陳登這種徐州藉的大臣上,也就是說……」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楊心領神會,「計中設計,必定讓他們死無葬之地。」
=
六月下,崔琰的弟弟崔安宴請襄舊友,和徐庶、石韜、孟建三人通宵清談。崔安喝多了,席間了很多機,包括大將軍被出兵權北上大漠,朝堂上各方自相殘殺,崔琰懷疑李瑋派人暗殺郗慮,以便栽贓臧洪打擊丞相蔡邕等等事。
徐庶三人回去后,立即把此事稟報了蔡瑁、蒯良、韓嵩等人。蔡瑁隨即召集各地特使商議對策,準備修改議和條件,在長安混上的局面上再添上一把火。為了確保消息正確,蔡瑁請王朗拜會陳登,讓華歆拜會孔融、禰衡,讓顧雍拜會自己的老師蔡邕(蔡邕避難江東的時候,顧雍曾隨其學琴),儘可能打探消息。
陳登對王朗守口如瓶,當他聽說崔琰懷疑李瑋暗殺郗慮時,暗中竊喜。送走王朗后,他即刻拜會孔融、禰衡。禰衡隨即拜訪崔琰,崔琰被禰衡手裡的證據說服,決心幫助禰衡救出臧洪。崔琰為了防備李瑋的報復,和禰衡約定,以後有什麼事讓崔安和他們聯繫。
禰衡、陳登、崔安、王朗、華歆、徐庶等人自此經常見面喝酒。這些人都是清談高人,喝酒也沒有節制,常常通宵達旦,天南地北的海侃,其中當然免不了對各自朝堂的抨擊。
=
七月上,和談出現了重大問題,在藩國應該保留多軍隊一事上,雙方分歧嚴重。
蔡瑁、程昱、張松、呂范等人隨即建議,軍隊可以減,但要增加各藩國封邑,賜予封邑上的全部軍政權。
在這之前,朝廷曾答應保留襄朝廷上諸如曹等大臣的爵位,爵位可以世襲,不過封邑不多,而且也沒有封地上的軍政權。長安朝廷的這種讓步,正是曹等人派使者到長安參加和談的主要原因。現在他們改主意了,以保留全部軍隊為要挾,迫朝廷答應給封邑,並要求得到封邑上的全部軍政權。
七月中,長公主和丞相等大臣仔細商議后,認為可以接襄的要求,但各藩國只能保留很的軍隊,朝廷將派駐一定數量的軍隊進駐各藩國。
襄方面認為藩國可以減一定數量的軍隊,但堅決反對朝廷在藩國駐軍。
=
這件事通過各種渠道,迅速傳遍了軍中各部,各地駐軍將領紛紛上書,反對朝廷的議和方案,並彈劾丞相蔡邕、史大夫劉和等大臣,認為他們禍國社稷,要他們立即滾出朝堂。
楊修把這件事告訴了小天子,經過楊修一系列闢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斷,最後和談演變了一場由襄叛逆和朝中佞們心策劃的、旨在誅殺長公主和大將軍、廢黜小天子,最終擁立襄天子和朝廷,奪取小天子江山社稷的大謀。
小天子瞪大了眼睛,極度驚恐。楊修看到小天子似乎嚇傻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故作神地補充了一句,「陛下,從袁紹、曹等叛逆擁立襄天子開始,他們就四下造謠,誣衊陛下不是先帝所出,是大將軍從大漠上撿來的一個小蠻子。陛下請想想,如果和談功了,劉表、曹這些叛逆們到了長安,他們和朝中佞們裡應外合,長公主和陛下的命……」楊修一臉殺氣,揮手臂做了個砍腦袋的姿勢。
「大將軍呢?大將軍在哪?朕要大將軍……」小天子嚇哭了。
楊修樂得都齜歪了,他強忍著狂笑的衝,低嗓子說道:「陛下,長公主上了佞們的當,早就把大將軍趕到大漠上去了,現在甚至懷疑陛下是大將軍從大漠上撿來的小蠻子。陛下,你想想,最近一段時間長公主對你怎麼樣?不是打就是罵,要不然就是著你抄書,哪把陛下當作大漢天子了?」
小天子嚇得號啕大哭,「朕要去大漠找大將軍,你快帶朕走……」
「大將軍早就安排好了,他怎麼會丟下陛下不管?」楊修看到小天子嚇哭了,很是不好意思,趕忙把他摟到懷裡,三兩下替他去眼淚,湊到他耳邊說道,「陛下,大將軍給你安排了八位老師,其中就有祿勛張燕大人,有龍驤大將軍趙雲大人,他們手裡都有軍隊,可以保護陛下啊。不過現在趙雲大人也給佞們騙了,不知道東南西北了,所以陛下趕快去找張燕大人,他一定能救你。」
小天子一聽,膽氣稍大了一點,「卿快去找朕的老師來,請他來救朕。」
「好,好,我想個辦法,讓他儘快來救陛下。」楊修高興地連聲答應。
=
小天子非常擔心長公主的安全,雖然最近長公主對他嚴厲了一點,但小孩子一轉眼就忘記了,只記得姑姑對他的好。晚上長公主來看他功課,小天子偎在長公主的懷裡,很嚴肅地對長公主說:「姑姑,你邊有壞人,他們要殺姑姑和朕。」
長公主心裡一驚,和悅地問道:「誰告訴你的?」
「楊大人。」小天子神兮兮地說道,「朕已經向老師求救了,過兩天老師就來救我,到時姑姑和朕一起去大漠上找大將軍,讓大將軍把所有的壞人統統殺了。」
長公主笑起來,「如果有壞人要殺姑姑,陛下怎麼辦?」
「朕會保護姑姑。」小天子毫不猶豫地說道,「只要朕在,天下就沒人能傷害姑姑。」
長公主摟住小天子,眼淚霎時潤了眼眶,「姑姑也一樣,如果有人敢傷害陛下,姑姑就把他撕碎片。」
「姑姑,我能問你一件事嗎?」
「當然行了。」
「朕是大將軍在大漠上撿來的一個小蠻子嗎?」
「這是誰說的?」長公主然大怒。
小天子偎在長公主的懷裡,不知道長公主此刻已經杏眼圓睜,怒不可遏了。
「楊大人說,是襄叛逆們說的。」
「不是的,你不是大將軍撿來的孩子,你是大漢皇帝之子,你出生的時候,第一個抱你的就是姑姑,姑姑看著你長大,怎麼會錯呢?」
「哦……」小天子吁了一口氣,「那應該不會錯了。」
=
小天子睡之後,長公主退出宣德殿,急召虎賁中郎將解悟。
「日夜保護天子,沒有我的命令,天子不準出宮,大臣們也不許覲見天子。」
解悟看到長公主臉冷峻,很是惶恐不安,急忙躬答應。
「楊修來見我。」
「楊大人已經出宮了。」
「這個混蛋……」長公主怒聲罵道,「傳旨,以後不許他接近天子,否則我把他那張起來。」
解悟茫然不解。看樣子楊修得罪了長公主,怪不得黃昏的時候,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轉眼就看不到人了。
=
七月下,襄方面傳來消息,答應長安朝廷的要求,同意削減軍隊,同意朝廷大軍駐守藩國,但天子和朝廷必須先立藩,先分封,然後再廢黜襄天子。
長安看到了統一的曙,天下穩定的日子近在咫尺,社稷振興已經不是夢想,馬上將為現實了。
長公主和丞相蔡邕等一幫大臣極為興,迅速加快了議和方案的商討,並開始籌劃立藩一事。
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等大臣卻憂心忡忡,他們警告長公主和丞相蔡邕,為了防止襄出爾反爾,對朝廷造衝擊,最好是先廢黜襄天子,但丞相蔡邕卻認為此刻襄的天子和朝廷已經不重要了,立藩和廢黜的先後順序對大局沒有任何影響。
=
軍中反對議和,反對立藩的奏章越來越多,長公主不為所。
自從大將軍離開長安后,長公主數次巡視南、北兩軍,頻繁召見軍中將領,尤其是北軍統帥趙雲和南軍統帥呂布,更是了櫟宮的常客。
過去,大將軍曾鄭重告誡軍中諸將,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堅決支持長公主,忠誠長公主。此次大司馬徐榮也告誡諸將,不要參予朝堂爭鬥,要絕對忠誠於天子和長公主。大將軍和大司馬的忠告,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軍心。到目前為止,大軍各部將領對朝廷的議和策略雖然普遍不滿,但依舊絕對遵從於天子和長公主,沒有發生任何抗命的事。
軍隊的穩定給了朝廷一種錯覺,一種極為盲目的自信。
七月底,長公主決定削減大將軍的兵權,解除部分將領的軍職。
首先徵詢丞相蔡邕的意見。蔡邕認為,為了防止議和功后,各藩國以大將軍拒不出兵權為由,發叛,重演當年各鎮大軍討伐董卓傾覆社稷之禍,還是趁此機會削減大將軍兵權,同時解除部分將領的軍職以削弱大將軍對軍隊的控制為好。
史大夫劉和和太僕孔融亦持贊同意見。他認為大將軍手持兵權,對社稷、對朝政、對招襄都是一個巨大威脅,從長遠來看,還是及早削弱為好,免得將來後患無窮,害人害己。大將軍在三月的時候,主出了兵權,而朝廷在五個月都沒有收回他的兵權,這對軍隊,對軍中將領、對北疆人,對朝堂和各地州郡都算有個待。現在朝廷只是削減他的兵權,在道義上完全說得過去,而且朝廷有了五個月時間的準備,應該能比較穩妥地收回兵權並控制軍隊。
太傅楊彪只說了一句話,「殿下確實準備好了嗎?如果沒有準備好,那就不要冒險。」
大司馬徐榮也說了一句話,「如果殿下一定要這麼做,那就把大將軍請回來,讓大將軍站在殿下的背後。」
呂布激烈反對,他當場跪下,連連磕頭,「殿下,兵權之所以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不是因為大將軍的功勛和戰績,而是因為威武的大漢,因為幾十萬大漢將士的熱……」
鮮於輔、麴義、張燕、趙雲、良、楊……在京的將軍們神態平靜,他們都給了長公主一句話,「堅決遵從天子和殿下的旨意,即使要我們的腦袋,也絕無二話。」
太尉荀攸、太常郭策、府張范、大鴻臚袁耀、大司農李瑋等公卿大臣表示沉默,最多不過一句以「遵從殿下的旨意」敷衍了事。
=
八月初一,長公主以天子名義下旨,免去了廷尉卿鮮於輔左車騎將軍職,免去了大司馬徐榮右車騎將軍職,免去了祿勛張燕右衛將軍職。
拜麴義為車騎將軍,拜呂布為左衛將軍,趙云為右衛將軍,拜玉石為前將軍,拜文丑為後將軍。
由於朝廷上的反對聲太激烈,長公主沒有下令修改制,沒有削減大將軍的兵權,打算再等一等,看看軍隊的反應再說。
=
八月初三,太傅楊彪病倒。
小天子哀求長公主,懇請長公主讓自己到長安探視老師。長公主答應了。
八月初五,天子由祿勛張燕、護軍將軍賈詡、五中郎將田疇陪同,在一千虎賁羽林軍的護送下,趕赴長安。
黃昏,車駕到達渭橋。右將軍楊、胡騎中郎將祭鋒帶著五百鐵騎在橋頭恭候。
張燕拉開了車門,沖著小天子微微一笑,「陛下,準備好了嗎?」
「刺客在哪?朕為什麼沒有看到刺客?」小天子探出半個腦袋四下看看,「卿,刺客是潛匿在水裡,還是埋伏在橋下?」
「刺客無足輕重,不過是我們到鎬大營徵調北軍的理由。」張燕笑道,「陛下的重任是,指揮北軍將士,誅殺佞,救出長公主殿下,拯救社稷。」
「哦……」天子腦袋,一臉沮喪地說道,「卿,事太多,朕做不了,還是你去吧。朕去捕殺刺客,那好玩……」
張燕手把他從馬車上抱了下來,「陛下,你如果出了什麼事,我們就全完了。」
天子車駕起,迅速向渭橋駛去。虎賁羽林相隨左右,煙塵滾滾。
張燕把天子抱在懷裡,楊、祭鋒護在左右,五百騎卒四周相護,沿著渭水河北岸向長安城西的北軍大營縱馬狂奔。
突然,遠的渭橋上傳來一聲巨響,接著殺聲四起,戰鼓如雷,號角狂鳴,吼聲驚天地,「護駕……護駕……」
=
八月初五,夜,鎬大營。
中壘將軍於毒飛步衝進了大帳,「大人,天子遇刺,正向大營急速趕來,請大人速起大軍,前去護駕。」
趙雲駭然心驚,「消息從何而來?」
「祭鋒將軍今日巡值,正好在渭橋附近遇到天子車駕……」
「天子如何?」
「天子驚,正由張燕、賈詡、田疇、解悟諸位大人保護,急速趕來。」
「快,命令胡騎營集結,快,快……」
=
趙雲看到了喜笑開的天子,也看到了殺氣騰騰的張燕、楊和賈詡等人,霎時,他什麼都明白了。
「子龍,你是天子的老師,你該怎麼做,不要我說吧?」張燕神冷肅,語含殺氣。
趙雲苦笑,搖搖頭,「大將軍知道嗎?」
「他不知道。」賈詡說道,「等長安的事解決了,我們再派人請他回來。」
趙雲心裡一寒,急聲說道:「丞相大人……」
「你派個人回去,報個信,請他老人家速速趕到櫟去。」張燕說道,「老人家是大將軍當年救出來的,我們還沒有那麼的大膽子冒犯他老人家。長公主現在邊沒人,需要老人家給出出主意。」
趙雲轉疾行幾步,沖著親衛隊隊率趙能招了招手。
「速去告訴李瑋大人,請他即刻控制局勢,否則長安、櫟會殺得流河。」
趙能嚇得半天沒反應過來,「鮮於輔和徐榮大人……」
「現在能控制局勢的只有李瑋大人,快啊……」趙雲厲聲吼道。
===
五代之末,狼煙四起,諸國紛亂,民心難安。這一年,大唐已經滅亡五十餘年,兩年後北宋才代周而立,後周柴榮雄姿煥發,天下一統局勢已成,列國驚恐。面對洶洶大勢,一個穿越者表示不服,將大唐從骨灰裡重燃,他屹立在船頭,面對著千帆競流,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生命不息,北伐不止弱宋當滅,吾唐再起。
一覺醒來,魂穿大唐。悲摧的杜二少,開局就麵臨著兩個選擇:沿著曆史發展軌跡,迎娶公主,幾年後被李二宰掉;拒接聖旨,不當李二的女婿,麵臨抭旨重罪。失勢的杜二少,拒絕李二聖旨,被貶幽州城守大門。幽州城破、百姓遭殃。關鍵時刻,杜荷趕到,以一已之力,力挽狂瀾,殺退突厥五萬前鋒大軍。浴血奮戰、一戰成名。討伐突厥、橫掃北方;打服高麗,還大唐百姓一個安定、平和的生存環境……
王石,二十一世紀大好青年,也算是重點大學畢業,某天去爬山,看到山上一個肉肉的東西,好奇著去采摘,結果剛拿到手,一腳踩空,就掉了下去。一覺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居然穿越了,穿越到了大唐貞觀初年,成了一個窮困潦倒的佃戶,父母早亡,還有一個弟弟
如果一個人不幸回到了天啟六年。此時大廈將傾,閹黨橫行,百官傾軋,民不聊生。黨爭依舊還在持續。煙雨江南中,才子依舊作樂,佳人們輕歌曼舞。流民們衣不蔽體,饑餓已至極限。遼東的后金鐵騎已然磨刀霍霍,虎視天下。而恰在此時,張靜一魚服加身,繡春刀在腰…
一夜穿越變成假太監,開局被太后刁難,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