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114節 田校長和候大夫

《臨高啟明》 第114節 田校長和候大夫

如今疍民雖然被允許上岸生活,但他們基本上屬于赤貧階層,建不起像樣的民居,因此多選擇在靠近圩鎮的河汊灘涂“海皮”上搭木棚聚居。元老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門通過了相關的法律文書, 把這些“國有土地”以“村集用地”的名義劃撥給各個新建的疍家村。明確每個村落的四向界限和占地面積。這也是為了防止日后出現爭地扯皮的現象。

疍民的木棚基本上以竹木為架,以竹籬葦席為墻,茅草作頂,地板床榻都是竹條編,四面。小的僅能容,大的也不過能擺下兩張床, 一律是干欄式的高腳吊樓。

主仆隨曾鮭魚進了村,一路看來, 這些“房屋”連他家鄉下莊園的豬圈都不如。但是對疍戶們來說,擁有自己的房屋讓他們覺得十分驕傲。

村中今日來了不假髡,十分熱鬧。被稱為“田校長“和”侯大夫“的人是一男一,看起來都只有二十來歲,正在向村民宣講政策。一起來的還有十來個假髡,有的像匠人,有的像大夫,至于其他的假髡,鄺一時看不出所以然。但是都穿著一的藍布短褂,挎著挎包。

做田校長的人其實是個青年人,說話中氣十足,材孔武有力,不象讀書人倒像是個武夫,就連表也有些呆頭呆腦的。

這樣的人也是“校長”?鄺不覺訝異。

“鄉親們,首長在廣州和大歷都新建了國民學校,給了咱們村五個公費讀書名額。這兩年,我們一直有掃盲工作隊到各村掃盲,村里的孩子們都認了不字,元老院的規矩是逢進必考, 所以我們要在村里組織一次考試,考試績最好的孩子可以得到男孩國民示范學校的名額,名次接下來的四個可以到大歷國民小學上學……”

Advertisement

“田校長,公費讀書名額是啥意思啊?”村民中有人問。

“公費的意思就是讀書的學費減免,績優秀還能拿獎學金。“田校長解釋道。

又有村民問:“吃穿用度的錢怎麼辦?“

“這……首長們給的獎學金很足,只要績好,都不是問題。“田校長知道村民們都很窮,孩子對他們而言是半個勞力,要讓他們誰家養一個全產的孩子讀書著實有些困難。

“要是績不好怎麼辦?“

“還可以……申請助學貸款,免利息的。“田校長說得沒那麼干脆了。

“貸款”雖然是個新詞,但是大家都知道就是舉債。雖說這是“債”免利息,到底也是一筆債務。

村民們聽了開始竊竊私語,似乎大家對送孩子讀書的愿沒那麼強了。這“田校長”不停的員,說著讀書的好,沒什麼效果。

另一邊,別看侯大夫是個人,卻領著兩個匠人假髡正在看手上的圖紙, 一面指揮村民挖坑,一面指揮村民從船上搬運火磚, 還要一面指揮同行的小大夫給村民們看病, 是個中豪杰。

“這是要做什麼?”鄺對假髡正在挖的坑饒有興致,問曾鮭魚。

“前些日子縣父母發了公告,說是要在我們這些新漁村里修公共廁所。哎,首長啊啥都好,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反正拉屎拉尿都要管。”曾鮭魚答道。他也不太理解,以前拉屎拉尿都是隨地解決,直接進了江里。

略一思索,馬上明白了髡賊的意圖。屎尿確實污穢臭不可聞,但不代表是可以隨意丟棄的垃圾。恰恰相反,廣州城歷來便有眾多大小糞霸把持著糞道,從收集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有食利者,只不過聽聞這些大小糞霸如今大多已經遭了髡賊的黑手。這份利益也歸了髡賊所有。

Advertisement

看得出來,廁所的位置并不是隨意安排,而是選在了地勢較高的地方以防漲水的時候被淹,看樣子為了避免損失料。髡賊號稱以工商立國,凡事不了一個“利”字。

令他不解的是,旱廁只要挖一個坑就行了,用不了假髡搞這麼大陣仗,似乎坑挖得還特別長,運來如此多的火磚,這茅坑的造價不是一般的小。鄺留下來看看髡賊葫蘆里究竟賣些什麼藥。

侯大夫正在向一個年輕人叮囑著什麼,瘦瘦小小的形在男子強健的魄對比下顯得有些弱不風,可是年輕人俯首帖耳,很是恭敬的樣子,這個場景令鄺大為震撼。據曾鮭魚講,年輕人何荔枝,也是疍戶,后來跟著元老院的流醫療隊學了點醫了赤腳醫生。還是他推舉何荔枝當的村長,村民們也都沒有意見。

珠江的疍戶在明朝治下均歸河泊所管轄,上岸后按元老院的要求建立了新的村管理模式。疍家新村里住的都是散戶,不像岸上人有宗族系。岸上人一村之多為單姓,至多兩三姓,凡事有宗子、族老做主。這年代,會一門人人都有需要的手藝很容易為權威。

“這種三格沉卵廁所,主要是用來截留糞便中的寄生蟲卵,你在流醫療隊學過一些醫,還記得糞便是怎麼傳染寄生蟲的吧?”侯大夫問何荔枝。

“記得,記得,”何荔枝答道,“寄生蟲就是一些藏在人的蟲子,會吸取人的營養,還會讓人生病。有些蟲子藏在腸子里,還會下很多很小的蛋,下的蛋就跟著大便排出來了,其他人如果接到這些糞便,就可能把蟲蛋吃下去,一傳十,十傳百。”

侯大夫點了點頭表示滿意,對于基本為文盲的疍民來講,能記個八九不離十就已經很好了,所以并不急著糾正他的錯誤,當年剛學醫的時候可是天天被時院長罵得狗淋頭。

Advertisement

據醫療隊的調研,水上居民普遍染有一種甚至多種寄生蟲,健康狀況不好,所以一定要管好糞便。這些蟲卵不僅會影響你們的健康,還會隨著水流傳播到下游地區。三水、四會地區還有一種吸蟲的地方病,順德是沒有釘螺的,但醫療隊調研的時候卻在順德發現了量病例,大約是江水上漲的時候,從上游帶到下游去的。”侯大夫解釋道。

“小的明白。”

“經過前兩格的沉淀,第三池的糞便基本上已經沒有蟲卵,可以直接用來種田。前兩池的糞皮和糞渣要堆徹底殺滅蟲卵之后才能用。我們的農技員會教你們怎麼堆,你作為村長,務必要盡到管理責任。”

何荔枝拍拍脯,“首長放一百個心,誰敢尿,直接沒收作案工!”

侯大夫沒忍住,“噗”地一下笑了出來。

……

正說著話,田校長垂頭喪氣地走了過來。

“阿涼,現在學校招生況怎麼樣?”侯清問。

“哎,別提了,比打仗還難……”田涼拍了拍腦袋,一幅頭疼的樣子,“考試排名是出來了,前五個里只有兩個愿意去。其他都說不想去。我又把后面的遞補上來,結果照樣沒人愿意去。你說這麼好的機會,他們咋就不想要呢?反倒是那些有錢的,一個個都爭著要送孩子學!”

侯清知道,這次的春季招生,首長對不同背景的學生的名額作了限制,原本是希多招收窮人家的孩子學。至于公費生,更是對背景有嚴格的限定,中產以上績再好也不能拿。必須是窮苦子弟。

然而從招生況看,雖然縉紳大戶們多有族學私塾,本心也瞧不上這“澳學”,但是他們子弟眾多,隨便打發一些旁支庶出的孩子來報名,權當向元老院示好。中產之家最為積極。反倒是窮苦人家讀書的意愿最低。連公費生也無人問津。

Advertisement

一面是中產之家的父母到請托,千方百計要送孩子學,一面是百般員也無人應聲。田涼雖然不善言辭,可是讀書的好顯而易見,哪怕像他當初一樣勉勉強強只弄了個乙級文憑,也能招工參軍。

“養活一個不干活的孩子,這花銷也不小。”侯清說,“你盡量多員吧,實在不行,回去我們問問大歷鎮的商戶,有沒有肯贊助生活費的。”

“這事啊,懸得很。”田涼大搖頭,“你要商戶們贊助疍民子弟讀書,他們還嫌晦氣呢!”

侯清知道,這種偏見并不是元老院一紙文書就能扭轉過來的,眼下干著急也沒法。又問:“那今天的考試結果怎麼樣?”

“周嫂家的大小子腦子靈活,考得最好,”田涼一臉愁容,“只是……男人剛死,一個人帶四個孩子,家里實在是困難。”

侯清知道他招生不順,也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田首長,你們學校只收小孩子,不然我就報名啦。”何荔枝開玩笑道。

“你就跟著掃盲隊和醫療隊學習,干好村長的工作,以后爭取進農干講習所進修。”田校長因為招生的事窩了一肚子氣,沒好氣地說。

(本章完)

閱讀臨高啟明最新章節 請關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