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首輔為后:陛下,臣有罪! 第322章 她的想法

《首輔為后:陛下,臣有罪!》 第322章 她的想法

 對于敬王的打算,顧文君還一無所知。

 甚至都不知道敬王也來了徽州。怎麼能知道,任誰都會以為,敬王殿下回京是與皇帝爭斗的。

 誰也想不到,從皇帝陛下手里吃了一個悶虧之后,敬王不僅沒有留在京城設法扳回一城,而是默不作聲地來了徽州!

 但既然顧文君能遇到柳柳,此事就牽連了敬王,表明干系甚多。

 現在又涉及徽州知府周立恒周大人的執政——顧文君知道,徽州必有問題。

 “顧公子,我沒有騙你,還請你一定要相信我,救救徽州!”蔡金仍苦苦勸說。

 顧文君斂起細眉,陷深思。

 當然不是懷疑蔡金。眼前目之所及,一切貧寒艱辛都是淋淋的苦楚,顧文君怎麼可能不信。

 一旁的書生之中,卻有幾個忙反駁道。

 “不就是徽州有一些貧民麼,這世間的人千千萬萬,總有窮的和富的,這也沒什麼吧?”

 “雖然這些人苦了些,可是城里的百姓卻富足民安啊,想要維護一方難免需要犧牲的,周大人這樣做,也許是有深思慮的。”

 “蔡金你這是危言聳聽!徽州再怎麼樣,也不到需要拯救的地步吧。外面有的是更落魄的地方!”

 蔡金臉脹紅。

 他張口想要辯駁卻說不出話。人高馬大卻笨得很,來來去去都是幾句。

 “不是的!我在徽州長大,這里種種弊端是我親,并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旁人無法,自然說服不了眾人。

 顧文君卻是眉心一皺,雙目微沉。蔡金抓耳撓腮苦想的意思,用一段話便道出本質。

 “城里的百姓過得好,城外的卻落魄至此,這天差地別,沒有徽州百姓會想住在這貧民窟。

Advertisement

 那誰來決定徽州人住城里還是這窟里,又以什麼依據決定?”

 別的書生想也不想地回答:“當然是錢!窮的自然去外面咯!”

 顧文君又問:“那周大人是怎麼判定誰有錢,誰沒有錢的?”

 在引導這些書生們往深去想。

 有人道:“有沒有錢,一看不就知道了?”

 顧文君搖頭,神里泛起憂愁。

 有錢的會掩飾,貧窮的也會裝闊。周大人顯然有一套更實用的法子。

 還是蔡金答了:“是稅!”

 “除了朝廷規定的賦稅,周大人每月還會向徽州再征用一筆錢。不起的,也會落到貧民。”

 顧文君終于點了頭,可是致的眉目間,愁思卻更重。

 稅?

 徽州竟然敢越過朝廷,私自定稅?

 眾人終于意識到,城里城外的巨大貧富差到底意味著什麼。

 以及,周大人在徽州到底是如何“執法威嚴”的。

 不說不出金額的,會被趕到貧民窟,從此被打賤民,找不著好工作得不到信任,完全得不到任何希

 甚至一旦反抗詆毀周大人,也有無數種辦法讓那些“吵鬧多”的人去貧民窟,不地消失。

 而讀得起學的本地書生一般小有家境,自然不這些困擾。困擾的也不敢聲張。

 外來趕考的,匆忙考完便各回各地,不會深究。

 也只有蔡金這個低賤農門出的,深其害,苦不堪言。又恰好遇到顧文君這樣的人,才忍無可忍地抖落出來。

 苦苦營造的假象一旦破,便到都是

 再想到初見徽州時的繁華景象,所有人都打了個冷

 誰知道那背地里蘊藏著多殺人不見的殘酷剝削。

 倘若放任徽州如此,那天下各地又該當何呢?

Advertisement

 再說,徽州一個府州都敢如此,對朝廷和皇帝陛下違,那這背后又站著什麼厲害的靠山?

 眾人一凜,徹底沒了之前反駁蔡金的理直氣壯。

 怕了的轉而改口道。

 “其實我們就是來考會試的,甚至都不是徽州人。這些事,其實與我們并無直接干系,顧公子,我們還是趕找落腳吧。”

 “是啊,我們只不過是秀才書生,有心也無力啊。”

 “我們也幫不了什麼,分一點盤纏就繼續上路吧。”

 這些聲音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想法。無論信還是不信,無論有什麼看法,所有人在聽到周大人時,心里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退

 心有不忍的,古道熱腸的張了張口,也是訥訥無言。

 這是力所不能及,是本沒辦法的事

 這也是人之常

 他們來徽州參加會試,是奔著廣大前途去的。誰知道周大人會不會是他們以后的頂頭上司。

 且不論未來,是現在。周大人一句點評看法,就能影響甚至決定一個考生的命運。

 周大人不是考,但一州知府的話,卻極為重要。

 讓他們這些考生學子去想,扳倒周大人,挽救徽州,實在太荒唐了!

 哪怕是顧文君,也本不可能做到。

 顧文君確實才名遠播,是個當之無愧的年才子。可是有實權嗎?有能力嗎?

 除了一個連份都不認的顧家,顧文君幾乎一無所有。

 所以這幫子書生們便想拉著顧文君離開,有膽怯怕事的,也有真心勸的。

 很多人都看得出,顧文君是被說得意了。

 否則一開始就會勸阻蔡金,而不是任由他說下去,甚至還幫腔解釋。

 阿武憂心忡忡地看了一眼,忍不住提醒一句:“爺……”

Advertisement

 顧文君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多說。隨后便將之前阿武的錢袋拿了出來。

 定神屏氣,緩緩開口:“蔡金是帶我們來這里找住宿的。

 我看了,說這里吃住都省得,我就在這里歇下了。如果有愿意的,可以跟我一道;不愿的,在下也先謝過各位替我仗義執言,離開那客棧了。”

 “什麼!”

 顧文君的話立即引起喧嘩。

 “顧公子你瘋了嗎?這里可是貧民窟啊!”

 有人措辭激烈:“這就是個傻瓜——我才不住這里,之前我就不該跟你們一起出來,我要回去客棧了!”

 有人遲疑徘徊,對著貧民窟的條件反復打量。

 就連蔡金都是不敢置信,張大著顧文君,半晌才結道:“顧公子,這、這里怕是不適合準備會試。”

 他只是要把顧文君引過來,可沒想過真的讓人住下。

 顧文君邊的阿武也一個勁地皺眉頭。

 霎時間,就有三個人離了隊伍,頭也不回地走人了。

 但是,更多的人卻選擇留下。

 不是因為他們想住下這貧民窟,也不是因為他們被蔡金說,更不上因為他們有膽量對抗徽州知府。

 他們沒有走,只是因為顧文君!

 這看似冷清如輝月,俊麗如落霞的無瑕年,卻有一顆如此良善溫熱的心。

 讓人一接,便心生好

 不書生都是發自心底地欽佩顧文君,追隨的意愿更加強烈。

 可是一碼歸一碼。

 就算顧文君愿意為徽州出這個頭,可選擇留在貧民窟到底是怎麼想的?

 難道這樣霽月清風的才子,也是會頭腦發熱,就這麼魯莽行事?

 又有兩人面猶豫,糾結良久還是與顧文君告辭了。顧文君沒有阻攔他們離開。

 蔡金倒比顧文君著急,生怕顧文君損失聲譽和仰慕者。

 “顧公子,這事關重大,不急于一時,我們還是先別的住吧。”

 顧文君卻搖頭,讓他等等。

 直到過去一陣,再也沒有人自行走。顧文君看了一圈,把最后留下來的書生面孔都看清楚記下了,才終于開口。

 “你們別忘了,這次陛下親自下令,改考的會試題目是什麼。”

 “就是改革制!”

 語氣悠長沉著,帶著驚人的說服力。“徽州不只是我們會試的考場,這也是會試的考題!

 鋪卷答題多筆墨,也都是紙上談兵。諸位,現在擺在你們眼前的就是一個實踐機會,倘若做得好——”

 顧文君的話音剛落下,沉重的氣氛便為之一變。從蔡金到留下來的所有書生,全是眼睛一亮,大展報復。

 鼓舞了士氣,但是顧文君的心并沒有好轉,相反,愁緒一片。

 這件事背后一定不簡單。

 顧文君聽到阿武極輕聲的耳語:“爺,這件事最好告知陛下。”

 是,這次沒得圜轉,是得聯系陛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