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是個難題。
是晉和帝的難聽。
從來不是趙禹的。
趙禹小心翼翼又謹慎,無非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而已。
晉和帝也果然長久的沉默了起來。
書信往來都不足以鄭家想盡辦法痛下殺手,而宇文是昶被押解回京就鄭家急了,用一切手段和人脈也要殺人滅口。
那是什麼事?
通敵叛國。
這四個字在趙禹腦海中一閃而過。
且他堅信,圣明如父皇,一定也猜得到。
然則他還是保持沉默不開口。
趙禹想了想:“父皇。”
他開口了一聲而已,就聽見了自榻上傳來的一陣嘆息聲。
趙禹抬眼看上去,晉和帝也正好掀了眼皮下來。
父子二人四目相對,趙禹突然就想起來前些天那些話。
他眉頭一擰:“父皇是答應了母后,在這件事上,絕對不鄭家?”
晉和帝就又是一聲長嘆:“你母后說,只這一件事。大郎,朕也煩了,確實是煩了。”
他從沒有在孩子們面前說過這樣的話,尤其還是拿這種話去說皇后。
煩了,倦了,實在是心累的很。
趙禹頭一次聽到這樣的話,到的并非是新奇,而是無奈。
那種無力,油然而生,從腳底一路蔓延至于頭頂,席卷周而來。
“父皇是對鄭家煩了,還是對母后倦了?”
晉和帝已經開了口:“對鄭家,也對你母后。”
他話都說了,也不會藏著掖著。
趙禹心頭一震:“因為母后今次的言行?”
晉和帝嗯了一聲,好半晌后,站起來,踱下榻來。
他背著手,來回踱步,顯得焦躁。
“母后……”
“病纏綿,病中朕一直都不忍心苛責,就算這次知道鄭家出了事,朕都沒有想過要牽連皇后一丁點,傳召你們兄弟進宮議事回話,雖然支開了三郎,可是這些事,從頭到尾朕都沒有想過瞞著皇后。”
晉和帝面沉如水,眸黯淡,一點的亮都沒有了:“朕那時候想著,這事兒先同你和二郎商量過,再去跟你母后慢慢的說,二郎去說也行,得緩一緩,否則一下子全都告訴,只怕現在的況不住。
結果那樣聰明,敏銳的察覺到事有所古怪,打發了三郎到福寧殿來問。
然后鬧這樣。
朕總想著,嫁了朕,是天家婦,是中宮天下母,知道上應該背負的是什麼。
這幾十年來,什麼都順著了,還有什麼是不滿足的呢?
鄭家幾次三番挑起事端,給朝廷添麻煩,給朕添不快,皇后從來都沒有想過安朕,也沒想過給朝廷排憂解難。
是給鄭家寫過信,給你外祖父和舅舅寫過家書,但又有什麼用呢?
鄭家每每行差踏錯時,總有皇后回護著。
鄭家習慣了,天下人也早就都習慣了。
鄭氏永遠無錯,只要有皇后在一天,便是殺人放火,也是無錯的。”
他抬手按在眉間,著眉心輕了兩下:“可是這次不一樣!與南苑互通往來,那麼多的書信擺在朕的案上,南苑起兵反叛何等及時,又事先準備得當,朕怎麼不懷疑朝中有?
鄭家正在這時候撞上來。那麼多朝臣抄家流放,皇后卻仍要極力保全鄭氏一族。
大郎,你母后,無藥可救了。”
趙禹不知道要說什麼。
他很難說是父皇變了心,不了。
之深責之切。
幾十年的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
可是所有的眷,再多的濃意,也被母后消磨殆盡。
父皇是大鄴的國主,一國之君,肩上背負著責任與天下蒼生的重擔。
他已經不盼著發妻國母與他共擔之,幾十年如一日小心維護著母后前的那方凈土,到頭來卻還是換不來母后的偏心。
在父皇與鄭家之中,母后也仍舊選擇了后者。
趙禹忽然釋懷了。
父皇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他呢?
十年怨恨,一朝消散。
趙禹長舒出一口氣來:“即便到了這個地步,父皇也不打算一鄭家?”
“朕答應了皇后。”
提起此事,晉和帝反倒堅定不移:“朕幾十年未曾失信于皇后,更從未撒謊誆騙過。當日開口,要求此事后續無論是何種發展,又會牽扯出怎樣的恩怨糾葛,罪狀如何,都不要追究鄭家之罪,替鄭家淹下此案,這輩子都不翻舊賬來清算。
朕若無心,便不答應,既答應了,就要做到。”
趙禹一顆心直墜冰窖中去。
“可是父皇……”
他都沒等晉和帝打斷他的話,自己收住,聲音戛然而止。
晉和帝側目看來,趙禹自顧自的搖了搖頭:“算了,父皇是天子,天子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萬萬沒有改口的道理。”
“所以大郎,這些東西,你自己看著料理干凈吧。至于外面那些人——”
晉和帝把尾音拖長了些:“你皇叔看著糊涂,實則最是個明白人,朕不想見他,也懶煩去解釋這些,你出宮的時候去告訴他一聲。
等你把手頭上這些都料理干凈,尋個由頭,只管把罪責都推到韓家上去。
左右這件事里本就有韓家人參與,罪責推在他家上,也不算冤枉。”
他轉又往榻上去,落座下來時才想起沛國公府,嘖聲問趙禹:“姜家都知道了?”
趙禹說沒有:“事關重大,兒臣得了這些東西,也只告訴了皇叔一人,還沒敢其他人知道。
但要想瞞過沛國公府,兒臣覺得有些難。
本來鄭家就是大家共同懷疑的目標,現在推出一個韓家,眾人看在眼中,也只當他家做了替罪羊罷了。”
晉和帝也無奈:“二郎去說吧,等這些事都了結,朕尋個機會,再給姜二郎抬一抬位,虛封他個軍中銜,把二郎和姜家小姑娘的婚期定下,以作安吧。
至于別的人,就不用管了。”
他口中所說別的人,能與今次事相關的,似乎也只剩下了趙奕一個。
因韓家被推出來做替罪羊,誰趙奕跟韓家曾經關系那樣近。
朝野上下會做何等揣測,如今父皇顯然是不打算護著趙奕了。
姜含元十三歲的時候,在父親的軍營里,第一次見到了那個表字為謹美的男子。彼時,少年安樂王代天子撫邊犒軍。銀鉤光寒間,笑盡杯酒;弓衣縱白馬,驚破了黃沙塞外的霜曉天。很多年過去了,久遠到姜含元已忘記那個深秋了,有一天,她被告知,他向她的父親求親,意欲娶她為妻。此時,他已是京闕中的那位攝政王了,高坐輔佐,權傾朝野。她愿做他馬前卒,為他平山填海,開疆拓土,雖死而無悔。然而,除了她自己,這世間,不會再有第二人知,那個快馬追風弓聲驚鴻的邊塞深秋的清早,也曾是她為少女...
黎憂穿書了,穿成了一本古言權謀虐戀小說里一路被男主虐身虐心虐肝的小白花女主。然而,剛落地黎憂就發現她的堂妹,也就是劇本里的惡毒女配重生了,好嘛,她這是要降咖成炮灰的節奏? 黎憂:“……”行叭,讓我先躺躺。 新婚當日,堂妹并沒有如劇本里那樣與她換嫁,搶她東宮的婚事,而是屁顛屁顛地跑去嫁給男主三皇子。 彼時,男主還只是個無權無勢、女奴所出,被皇帝厭棄的凄涼皇子。 黎憂猶記得劇本里,原身被換嫁給三皇子后,那是吃糠咽菜,什麼粗活重活都要干,還誰都能來踩她一腳。 后面三皇子發達了,原身也沒能享福,因為男主是個狗比,有穿越女白月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屢次拿原身當棋子去對付政敵,被虐得都沒了三個孩子,落下一身病痛,就算最后得封皇后也沒幾年好活了。 現在,重生堂妹要代替她去做這煞筆虐文女主? 黎憂感動得眼淚汪汪:好妹妹! 轉頭,黎憂看著眼前新鮮出爐,滿臉不耐煩說著什麼“娶你只是權宜,你若識相,太子妃該有的榮華不會少了你,其他的你就不要妄想”的大反派夫君。 世上還有這種良心好老公? 算算時間,距離她這個便宜夫君太子殿下倒臺還有十幾年呢。 黎憂秒躺,就是躺著躺著,不知何時,那個暴躁太子爺總愛來跟她貼貼。 誰當初說離他遠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