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萬曆駕到 第六十四章 果決

《萬曆駕到》 第六十四章 果決

朱翊鈞沒想到只是讓陳矩去和潘季馴接一下,結果直接把陳矩給搭進去了。翻看著潘季馴要人的奏摺,朱翊鈞只能無可奈何的苦笑,這和自己印象之中的潘季馴本不一樣好不好。

自己可是從來沒想過潘季馴會和自己耍無賴,可是面前這份奏摺,滿滿的就是耍無賴啊!

略微沉了片刻,朱翊鈞轉頭看向陳矩,開口問道:“張鯨要回來了吧?”

陳矩連忙躬道:“回皇爺,張公公在河間府的事已經完了,這幾天就該回京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說道:“等到張鯨回來,你就去潘季馴那邊吧!朕把他從南京調過來,如果要個人都不給,倒是顯得朕小氣了,到時候還不知道潘季馴怎麼編排朕呢!”

對於朱翊鈞的話,陳矩也不敢說什麼,只是恭敬的道:“奴婢遵旨!”

雖然不知道潘季馴說了什麼,可是陳矩知道潘季馴肯定說了什麼不太好的話,不然皇爺絕對不會是這個態度。現在這個時候,自己還是不要開口的好。

讓陳矩回去武備司那邊,朱翊鈞也能鬆一口氣了,至有了潘季馴兩個人,那邊基本上不會出什麼問題了。

武備司那邊告一段落,朱翊鈞就能把力轉移到別的地方了,比如鹽政,比如造船廠。朱翊鈞想了想,回到龍書案上朱翊鈞開始寫聖旨。

第一份聖旨是給陳璘的,命他遴選皇家水師士卒的。

士卒的人選到各個沿海衛所去選人,現在畢竟還沒腐爛的徹底,還是有一些能打的。讓陳璘優中選優,這樣也能解決一部分軍戶的問題。

關鍵是這些人過一定的訓練,不會像白丁一樣。

至於會不會選到兵油子,朱翊鈞不擔心,以陳璘的能力,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Advertisement

第二份聖旨是給皇家講武堂的,從皇家講武堂這一期的畢業生之中,調人手進皇家水師。除了對水有恐懼癥的,全部調過去,讓這些人爲皇家水師的骨架。

第三份則是給俞大猷的兒子俞諮皋的,調任皇家水師的副提督。

雖然後世俞諮皋的評價不高,因爲他打了敗仗,但是朱翊鈞卻知道,以當時俞諮皋的實力,想打鄭芝龍,其實就是在開玩笑。那一戰的罪過全部歸咎於他,是不公平的。

事實上俞諮皋也有高的時刻,那就是收復澎湖之戰。

事實上荷蘭不但想要民大明,而且還嘗試過,他們派出艦隊和士卒佔領了澎湖等島嶼,修建城堡和炮臺,抓捕大明百姓爲奴隸,爲他們修建城堡,並且販賣到東南亞。

收復澎湖的就是俞諮皋,只不過這一段歷史被人有心的避開了。

俞諮皋了大明虎父犬子的代表人,背了不罵名。不要說當時的俞諮皋了,鄭家父子縱橫多年,一直也沒被人給剿滅,無論是荷蘭人還是英國人,或者是我大清。

這個時代的海戰憑藉的就是船堅炮利,誰的船好,誰的大炮程遠。

第四份聖旨則是給戚金的,戚金是戚繼的侄子,雖然不是他的兒子,但是從小就跟著戚繼南征北戰,朱翊鈞這一次準備將他調任到皇家水師任副提督。

四份聖旨寫完,朱翊鈞將他們遞給陳矩:“送司禮監用印,然後傳旨五軍都督府!”

陳矩將聖旨接過來,轉就向著司禮監人去。

這個時候朱翊鈞前面改革的好現出來了,對於將領的任命直接走五軍都督府,不走兵部,不經過閣,只要一道聖旨到五軍都督府足以了。

Advertisement

比起文來,五軍都督府的勳貴自然不會嘰嘰歪歪的,沒那個底氣,也沒那個能耐。

頂皇上,還有可能博得一個清名,甚至還有騙廷杖的,可是勳貴卻沒這個膽子。勳貴頂皇帝,那下場可是非常慘的,沒有哪個勳貴會選擇頂皇帝。

四份聖旨送走了,朱翊鈞又拿起一份聖旨,這份聖旨朱翊鈞是寫給兵部郎中宋應昌的。

容也很簡單,命宋應昌赴天津衛選址建造船廠的。

將這份聖旨寫完,朱翊鈞鬆了一口氣,自己的佈局暫時完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推行養士銀和鹽政的事。相比較起來,這兩件事纔是費心費力的事

在朱翊鈞向外面灑聖旨的時候,京城外出現了一支隊伍,很龐大的隊伍。

衛和東廠的人浩浩的開路,欽差衛隊護衛在兩側,一輛輛馬車在中間,舉牌的人將手中的牌子舉得高高的,不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河間府的欽差隊伍。

河間府的事鬧的很大,整個京城早就傳遍了,現在他們回來了,很多人意識到朝廷怕是又要有事發生了。

在街邊的酒樓裡面,李中行面無表的站在二樓,看著穿街而過的龐大隊伍,神有些複雜。半晌纔開口說道:“欽差回來了,皇上怕是要手了。”

李希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疑的問道:“可是這天下終究要有鹽商啊!”

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李中行笑著說道:“誰說這天下終究要有鹽商的?很多時候,這種說法不過是自以爲是罷了,這天下沒了鹽商,一樣是這天下。”

李希實在是想不明白皇上要怎麼做,於是便開口問道:“爹,那皇上要怎麼做呢?”

Advertisement

“怎麼做?肯定會嚇你一跳的!”李中行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笑著說道。

事實上李中行也不知道皇上會怎麼做,可是當著自己兒子的面,總不能說我也不知道吧?這樣雲山霧罩的說法才顯得自己高大上不是。

朝廷上下這些天一直都在醞釀著一風暴,只不過這風暴從何點燃卻沒人知道。

萬曆十年,冬月初三,大朝會。

朱翊鈞在張鯨的伺候下穿好了服,了一個懶腰,邁步走出了寢宮。到了外面,朱翊鈞呼吸了一口微冷的空氣,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

“今年冬天還是很冷的啊!”朱翊鈞忍不住慨的說了一句。

張鯨跟在朱翊鈞的後,笑著說道:“這都是託皇爺的洪福,冬之後下了幾場雪,雖然天氣冷,可是民間有瑞雪兆年的說法,明年一定是一個好年頭。”

朱翊鈞看了一眼張鯨,笑著說道:“去了一趟河間,說話都好聽了。”

因爲天氣冷的原因,朱翊鈞走的也很快,進大殿之後,大臣們早就等在這裡了。見到朱翊鈞進來之後,大家全都跪在了地上給朱翊鈞行禮。

看了一眼衆人,朱翊鈞笑著說道:“全都免禮吧!”

“剛剛朕走過來的時候,張鯨和朕說瑞雪兆年,明年應該是一個年,朕也想著大明能國泰民安,是個好兆頭。”朱翊鈞沒等大臣們出來奏事,便笑著說道。

“河間府的案子辦得不錯,朕心甚閣,儘快擬定賞賜的單子。”

張四維連忙站出來道:“回皇上,臣領旨,定然儘快擬定賞賜的單子。”

朱翊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如此就最好了,那接下來就說說閣大學士的事,近日的公推朕看了,不錯,三位卿都很不錯,沒發現什麼問題。”

Advertisement

“這很好,大明就需要這樣的臣子,朕也詳細的看了一下,這一次閣的就選陳卿吧!”

朱翊鈞也沒有猶豫,直接就點出了陳炌的名字,畢竟接下來要推養士銀,這件事要儘快落實。陳炌閣的話,非常有利於自己養士銀的推行。

“剩下的兩位卿也不要氣餒,下一次還有機會。”

雖然這是來自皇上的安,可是不人還是心裡面一涼,彷彿外面的天氣一樣。

“臣陳炌,領旨謝恩!”陳炌連忙趴在地上行禮,雖然極力的掩飾,可是臉上和聲音中全都帶出了興。不過大家也能理解,文臣,有誰是不想閣的?

“起來吧!”朱翊鈞笑著說道:“閣之後,卿當親民親政,多做一點事,也不枉朕看重一場。”

“臣謹遵皇上教誨!”陳炌連忙說道,語氣堅定。

朱翊鈞點了點頭,接著開口說道:“這件事定了下來,那咱們說說養士銀的問題吧!”

“關於養士銀的好,朕也就不多說了,這些天朕與六部尚書和幾位閣大學士商議,朝臣們也上了不奏摺,有的贊,有的反對。”

“朕覺得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在戶部設稅務司,監察收取全國稅務。”

“這件事閣和戶部儘快拿出一個章程出來,等到明年夏收的時候,全國都採用新的稅制。攤丁畝,紳一納糧,沒人可以例外。”

“朕把話說明白了,即便是朕的皇莊也要稅,普天之下,沒人能夠例外。”

“大理寺,刑部,在《大明律》之中增加《稅律》,凡稅,按照多予以懲罰,如何制定,你們自行斟酌,完之後報於朕。”

下面的大臣聽著,不人都想開口,全都在等著朱翊鈞說完。

“散朝!”

朱翊鈞纔不會給他們說話的機會,說完自己想說的,直接站起子向後面而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