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初唐大農梟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於秋最厲害的本事

《初唐大農梟》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於秋最厲害的本事

然而,即便是散會了,於秋也沒有閒着,因爲,很多人都需要向他詢問一些這些政策的意義何在,這麼做對洺州有好什麼,別的地方能不能模仿之類的問題。

所以,晚餐於秋又要破費了,在於氏大酒店開宴,和大家邊吃邊聊,直到深夜才散場。

於秋居住的小院中,現在應該說李秀寧居住的小院中,於秋讓廚房頓了一些燕窩湯送過來,過來看看李秀寧,順便喊在牀邊照顧的長孫氏回去睡覺的李世民聞着了香味,也給自己盛了一碗,被了那麼多,他也是很需要進進補的,反正廚房煮的是好大一罐子。

“三姐這麼晚了還不困麼?”吸溜着燕窩的李世民向在暖炕上斜躺着發呆的李秀寧問道。

“白天睡了一天了,晚上還怎麼睡的着,聽說你今天去旁聽了夏國的政務會議,可有什麼所得?”李秀寧與其它人不同,對於軍事和政治,向來比較興趣,只可惜,此時的長孫氏和楊氏,還只能陪聊一些育兒經之類的東西,對於夏國的政治,們是一竅不通的。

“於秋這種將政務拿出來公開討論的手段,很了不得,他將所有要實行的政策,要做的工程,在報紙上一刊登,就讓所有老百姓都知道了,這樣中間層沒有了欺上瞞下的機會,吏治基本就清明瞭,而吏治清明瞭,一個地方就不可能不富,更何況是像洺州這樣,全民常年不停的勞作產出的地方。

而且,洺州的銀行也非常了得,能夠幫助於秋轉活所有錢財方面的供給需求,讓他做事的時候,幾乎沒有障礙。

所以,我這次回去之後,準備建議父皇在長安也開一間銀行,並且發行報紙。”李世民一邊說着,一邊點頭,好像告訴李秀寧,這兩件事自己肯定做,必須做一樣。

Advertisement

然而,李秀寧卻是笑了笑道,“你確定朝廷的制,能夠管理的好銀行麼?還有,像洺州一樣印報紙,朝廷支撐的起費用麼?”

聞言,李世民表一愣,卻變的沉默不語起來。

朝廷的權力構錯綜複雜,沒有洺州那麼純粹,而且,別小看了銀行,經營它需要非常龐大複雜的管理制度,以及各種技支撐,即便是有於秋親自設計和教授,洺州銀行也不敢把業務搞的太複雜,李世民想在長安招募人手經營這個業務,可不是那麼簡單。

再說了,真要是容易的話,有幾大頂級世家人才支撐的李建早就搞了,爲何還的跑到洺州來尋求貸款。

至於像洺州這樣,在一張紙上印過千字,每份都有十幾頁厚,容超過數萬字的報紙,而且還是每天印數萬份,甚至十幾二十萬份的印,朝廷的財力確實支撐不起,爲了保持吏治清明,花比貪們貪的還多的鉅額錢財,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三姐是不是有事教我?”李世民反應過來了之後,將裝燕窩的碗放下來道。

“聽說盧公在長安幫於秋蓋了一棟大樓,就是爲了做洺州銀行長安分行用的,那麼,你直接用洺州銀行的錢不就行了?何必自己開。

至於報紙,長安可不備發行的條件,因爲,你發行了,也不過是一些員之家有人能看的懂,老百姓們本不識字。

另外,在夏國,你只需要看於秋最重視什麼,在什麼方面投的時間最多,那麼,這就肯定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東西。”李秀寧按照自己對夏國的見解道。

“於秋最重視,且花最多時間去做的事?貌似,除了在工坊搞研究,就是在洺山書院教書。聽說,此前一段時間,他只要不是理洺州政務,都是居住在書院,而且,每天都會給學生們講課。”李世民點頭承認了李秀寧說的有理之後又道。

Advertisement

“那麼,你既然找了我負傷的理由在夏國多待一段時間,就應該多去洺山書院看看,我覺得,三五年以後,那些在山莊裡由於秋教育下長大的孩子開始出來任事的時候,夏國與朝廷的差距會更大,到時候就是朝廷想要學習模仿夏國,都會變的無從下手。”李秀寧指出重點道。

聞言,在一旁的長孫氏接話道,“前兩日我在大典的舞臺上看到承乾了,才短短几個月,他的變化就很大,我想去洺山書院,看看他們究竟是怎麼教學的。”

說到這個話題,李世民頓時又想起了在洺水區那邊的遊樂場見到李承乾上游泳課時的景,頓時,便有些惱火的將其講了出來,想要回頭去問於秋的理。

然而,聽完了他的講述之後,李秀寧卻是道,“我剛纔不是說了麼,於秋最重視的東西,肯定是至關重要的。

那個小虎的孩子,一直都是於秋最寵溺的,也就是說,他是於秋最重視的孩子,那麼他所學的東西,肯定就是很重要的。

想想閱兵儀式上,那個孩子唱出來那首歌時的場景吧!

萬衆一心,纔是夏國能有今天的基礎,那種力量,纔是夏國的火炮,飛艇能夠誕生,能夠被使用的基礎。

試想一下,如果一門大炮在長安城的話,父皇和你,誰還能睡的安穩?讓哪位將軍掌握它,恐怕都不會放心。

但是在夏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於秋可以訓練普通軍士來掌控它,一點也不會擔心這些東西會危害自己的命。

因爲,從他教洺州本土的人認字讀書,種地搞生產的時候,就已經把民心牢牢的抓在了手中,而這樣的歌舞文藝,在淨化所有夏國百姓的思想,讓他們變的團結友,甚至是同仇敵愾。

Advertisement

你應該知道,劫持我的是什麼人,崔氏從小培養的死士。

然而,這些人只是在洺州生活了一年多時間的死士,卻已經無法再對於秋刀子了,他們在於秋的教育下,思想已經轉變,選擇相信於秋能幫他們掙束縛,讓他們過的更好。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如何能得民心?這是需要的去做一些事的,比如像小虎現在做的事

所以,其實承乾學的這些本事,並沒有什麼不妥,甚至,用夏國人常用的話來說,做:很高級。

這其實就是於秋最厲害的本事。

而咱們朝廷,就很缺這樣的本事。

一旦這樣的本事被朝廷也在治下施展開,那麼,就不會存在現在每年都有叛逆煽姓造反的景了。”

聽李秀寧說完這番話,李世民久久不語,因爲,他已經開始有錯領悟了,李唐朝廷,或者說李唐的民衆,缺一個核心文化思想意識。

他們現在對朝廷不信任,對於國家,沒有認同,很容易拿起武反抗。

而於秋,已經在想方設法,打造這個核心文化思想意識了。

“三姐果然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明日我便和於秋說說,去洺山書院看一看。”李世民想通了之後大喜道。

李秀寧笑道,“你去看,其實也未必看的懂,就像我屬下的馬三寶,和你屬下的房,杜等人一樣,多問問承乾吧!他雖然年齡小,但是,卻有可能比你們這些年人,更加能夠直觀的接於秋的思想,搞懂一些事的本質。如果年人能夠那麼輕易的搞懂,於秋就不會選擇從頭開始教那些小孩子了。”

李世民點頭道,“三姐說的是,今後承乾在夏國學習,還需要三姐多多照顧。”

Advertisement

聞言,李秀寧臉蛋頓時一紅,如果真的嫁給了於秋,不知道這種行爲算不算是吃裡外。

“行了,我突然有些困了,你們先回去歇息吧!明天去見於秋的時候,記得讓他給我送一些書來,最好是洺山書院的教材。另外,問問我何時能夠下牀走,我覺,其實沒什麼大礙了。”李秀寧開口趕人道。

繼續端起那碗沒吃完的燕窩吸溜的李世民卻似乎沒有着急着走,而是打趣道,“這些事,難道不應該是三姐你直接跟於秋說麼?難道,三姐你這段時間都不打算見於秋?”

“李二郎,別以爲你用一些救了我,就可以在我面前放肆,母親不在,我這個當姐姐,可是有代母教子的職責的,等我傷好……”

“得得得,我先回去睡覺了,你可別威脅我了,不過,其實,於秋手上好看有用的東西,不僅僅是一些書那麼簡單,我記得,他在閱兵儀式上用了攝影機,就是不知道,已經過去的事,他是怎麼將其記錄下來的。”李世民提出了一點道。

聽他這麼說,李秀寧倒是有些起意,事實上,誰都對於秋弄出來的高科技產品興趣。

次日一早,李世民就跟於秋提出了去書院看看的事,於秋沒有拒絕,還安排了人陪同,主要是怕他們打擾孩子們的學習,然之後,自己又去了夏王府繼續開會。

四大工程的執行,有很多問題,不是一兩天就能講完的,出征倭國的事,更是千頭萬緒,因爲,這與於秋之前派船去南洲取橡膠樹種的計劃有些衝突,還有親衛師這邊的出行計劃,也要開始討論規劃,做準備。

對於那些使者參觀考察洺州各產業的事,於秋就只能給屬下去辦了,反正有董放作爲監察,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直到好幾天之後,於秋需要幫李秀寧看看能不能拆除傷口的線的時候,他才意識到,這個尷尬的問題,不好解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