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初唐大農梟 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

《初唐大農梟》 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

軍人文化宣傳起到的作用,比其它各方面文化宣傳起到的作用都不差,甚至更大一些。

因爲,這個時代幾乎大多數青壯,都要是要進軍隊的,薰陶了軍人,就等於是薰陶了整個國家的主流階層。

於秋將東亞各國聚攏在聯盟,就是要打好這種文化薰陶的基,爲將來更加全面深的融合,做準備。

在南詔六部收割了一積分之後,於秋就帶著趙河等幾個親衛,進到了並沒有像後世那種的基礎建設的玉龍雪山之中,每天都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擺弄那些玉龍蕨,這玩意,可真不是什麼好種植的植,即便是在後世,科學家也沒能將其引種到室人工栽培。

於秋有中級種植技,已經有相當於後世高端種植業研究人員的水平,但面對這玩意,也有點抓瞎。

折騰了近一個月時間,他才用孢子,在適合其生長的高海拔,低氣溫的室外,幫助其繁育出了幾株新苗。

,這個時代這種植在雪山中還有不,於秋只要有更多的時間,就能完任務,只是,天天在四千多米高海拔的雪山裡,凍的他有點夠嗆。

“殿下,蘇將軍那邊有信來。”脣上有許多殼子的趙河,將一封長信遞到了正在帳篷裡烤火的於秋手中,立即又端起一碗於秋整天都會煮著的油茶開始喝起來。

脣上的傷口,是因爲剛到這裡的時候,吃東西張的太大而撕裂開的。

誰能想到,寒冷的氣溫,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將他脣上的皮都給凍幹了,像直接用開水洗澡,米飯怎麼煮都不這樣的事,更加是他難以理解的。

也虧得於秋來這邊的時候,將噶爾東贊給帶上了,否則,很多問題,他們都解決不了。

Advertisement

而之所以來到這裡,於秋給噶爾東贊和另外兩名吐蕃議員的解釋是,自己在這麼高的雪山上培育植,就是想解決吐蕃的耕種問題。

所以,他們三人爲了於秋在雪山上幹活時候的主要幫手,並且將所有在高原上的生活技能全部都告訴了於秋。

由於種植任務需要於秋親手完,所以他現在的手也凍的跟包子一樣了,那些親衛們大多比他還慘,都不敢輕易的去自己的配槍和鐵甲。

在展開了那封書信之後,於秋很快就將專門從系統裡面兌換出來的手套給戴上了,略微覺,總比手不是自己的那種覺要好。

來說,蘇定方和闞棱的海上之行還是很順利的,有那些墨家子的指引,他們在出海之後不到半個月,就找到了墨家在海外的棲居地,而且,並沒有像想象中一樣,與那些固守在海外的老一輩墨家子弟發生衝突,而是展開了一談判。

他們可以派一部分願意離開當地的人回到中原來爲夏國,或者是李唐朝廷效力,但是,必須要保障他們在當地的生活和人生自由權力不限制。

他們可以接朝廷將他們的棲居地劃到治下,設置州縣管理,但是,那些他們修建的房屋,開發的田地,種植的香料,樹木等等產業,全部都是屬於他們的私產,朝廷不能白白拿走。

他們可以接朝廷一定程度的稅收,但是不接勞役徵調,兵役徵調。

此前,他們墨家,就是被這些東西給害了。

本來他們在製作機關消息,是用以自保的,卻爲了各個軍閥開戰時,必須爭取或剷除的對象。

這導致每一次中原發生大的戰爭,他們的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折損,簡單的說,就是他們拒絕爲戰爭服務,絕不參與戰爭。

Advertisement

最後,他們要求於秋也放歸那些在叛逃回中原的年輕一代墨家弟子的自由,讓他們想回去的時候,可以回去生活。

這些條件在蘇定方看來並沒有什麼夏國不能接的,所以,都替於秋答應了。

而作爲換條件,墨家子要爲於秋在當地修建港口和軍事基地,要知道,是從當地叛逃回去的青壯就有五千之多,可見他們的人口已經不,至十到二十萬,甚至,他們還收伏了爪哇國附近好多的原住民部落,雖然沒有建立國家政權,但其實已經是一個以宗法門規管理治下的政權組織了。

所以,李唐朝廷如果想要接手當地的管理權,必須得派能震的住場的高,最好是親王過去,至於基層的員,倒是可以就地選拔很多,畢竟,墨家子們用的大多也是漢字漢語,而且識字率不比中原地區差,只是發音和現在中原流行的燕趙腔,關中腔,有些差異而已。

於秋覺得,派李世民去就不錯,以他現在的視角和野心,說不定沒幾年就能將整個馬來半島和中南亞地區,都收攏到李唐的治下。

蘇定方和闞棱他們只是在那邊待了半月左右,就啓程往大食去了,按照日子算,他現在應該早就到大食了,甚至,都已經開啓返程了,有了他們的這趟海上之行,於秋不僅能得到更加詳細的印度洋沿海地圖,還能激活整個西亞地區的貿易。

未來,從陸路過來行商的西亞商人,將會越來越,而集合了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產出的上港經濟區的地位,將越發重要。

“我懶得提筆寫信了,你讓人帶口信給李世民吧!現在咱們有了船,那些海外之地已經變的並不遙遠了,讓他準備帶人去新加坡那邊吧!我們稍後會開通每半個月一班的客船到那邊去。”於秋跟趙河待了一句道。

Advertisement

“那咱們什麼時候返程呢?”趙河點了點頭又問道。

“怎麼著也還得將近一個月吧!正好趕回去過年。大隊伍明年正月以後啓程回去吧!這兩個月的補給資,可以從沙門島那邊出。”

“好嘞!”

見於秋終於定下歸期,一分鐘也不想在這裡待的趙河總算出了一笑容,然而,這一笑,又讓他皮子有些疼,就現在這個況,回去了之後,不養上半年,他的脣和皮是很難恢復之前的模樣了。

看到雪山上的綠越來越多,噶爾東讚的心也就越發的好了起來,在他看來,把這種草種的滿雪山都是,以後牛羊就不愁食了。

然而,問過於秋之後他才知道,於秋給吐蕃人的種植計劃,是在山谷海拔較低的地方,多種紅薯。

這中作都能吃,割了還能再長,是養人和養牲畜最好的作,利用率最高了。

至於吐蕃值錢的東西,於秋還真給他羅列出來了很多。

就比如他剛剛從外面收集回來的那種像蟲子一樣的草,於秋做冬蟲草,這玩意吐蕃有很多,但是,於秋卻願意出兩百錢一斤的高價找他們收購,這在他看來就很不可思議,要知道,兩百錢,現在差不多能在李唐買一石糧食了。

而他只用了一個下午,就在山裡找到了五六斤這種冬蟲草,如果一個吐蕃百姓,一天個下午,就能掙五六石糧食,那簡直是一件的不能再的事了。

他卻不知道,於秋在雪山上的這些日子,就是靠著這些蟲草過日子的,每天晚上一砂鍋蟲草頓湯,喝完之後,整個膛裡全是火,多冷的天氣都不怕,就是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有點想在洺京的三個老婆。

Advertisement

還有藏紅花和其它很多藏藥,別看高原寒冷,植被,在後世,那可是有中華大藥庫之稱,上千種好藥,都是產自藏區,只是,他們目前對於醫藥知識太過匱乏,完全不知道這些藥材的作用而已。

李世民在趙河的屬下把話傳出去之後的第三天,也到了玉龍雪山這邊來,然之後,很快就跟趙河一樣,枯出了,腦袋也暈暈的,從裡到外一陣陣的疼。

“爲什麼我們漢人到了這雪山之上就會頭疼無力,而吐蕃人卻一點事都沒有?”李世民想喝於秋煮的油茶,然而,脣的傷口,在到熱茶之後又痛的難,每口茶喝下去,都有點腥子味,這頓時就讓他更加覺噁心反胃,喝不下去。

這也算是讓他深刻的會到了,爲什麼蜀中的商賈,都上不去吐蕃高原的原因了,畢竟,按照於秋的說法,現在的高度,還比吐蕃很多地方都要低,而越是往上走,他們還會越難

“因爲你的大腦缺氧,氧你知道是什麼吧!空氣份中的一種,人吸氣,就是要吸裡面的氧氣,吐出其它廢氣,海拔高的位置氧氣稀薄一些,在氧氣充足的地方生活習慣了的人到了這樣的位置,需要長期適應。”於秋看到李世民一副想死的表,有些好笑的道。

“那,你有辦法能夠解決嗎?”

“有啊!吸氧氣包可以緩解頭疼,不過,氧氣包這東西,也只是暫時緩解,最終還是要靠適應。”於秋拍了拍自己邊已經不用了的氧氣包道。

李世民一把將其拉了過去,前後看了看後問道,“怎麼用?”

開篩子,放在鼻孔裡面吸氣。”

李世民依言,不一會,果然就舒服了很多。

“這東西,能大量製作麼?”李世民很有興趣的看向那個氧氣包道。

“能,只要給的起錢。”於秋笑了笑道。

“那當我白問了。”李世民翻了翻白眼道。

按照過往的經驗來看,只要於秋提了個錢字的,都不便宜,他想要裝備軍隊,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又狠吸了幾口氧氣之後,李世民才問正事道,“你爲什麼想要我去那個什麼,新什麼,新加坡?”

“看地圖。”於秋直接指了指自己帳篷裡面掛著的那張地圖,上面他已經專門將新加坡的位置標了出來,讓李世民不解的是,地圖上以這個點爲中心,畫了好多個圈。

“這個,看上去好像很遠的樣子。”

“遠麼?不到半月,我夏國的船就能到達了這裡,比南洲近的多,比你從長安派一個員到江南道上任還要快。”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又道,“那也用不著我親自去吧!”

“領會到了這個圈的意思,你就肯定很想去。”於秋笑了笑道。

聞言,李世民盯著那個大圈看了許久,眼神中突然出了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