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寒門狀元 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

《寒門狀元》 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

沈溪跟韓乙和馬昂詳細待一番。

沈溪領兵出征跟資調運幾乎是同時進行,由於提前沒做任何準備,也就不擔心風聲泄出去。

至於用意沈溪沒有跟任何人解釋。

現在海島上的倭寇於被嚴封鎖狀態,極度缺乏糧草,因爲倭寇生存模式多依靠劫掠,海島上沒有或者說有生產資的基地,本就沒法大面積種植農作,要生存下去,要麼主出來跟朝廷兵馬戰,打破封鎖,繼續劫掠,要麼就只能跟商人採買。

但一個商人若是沒有方背景,很難將資運到海上,恰恰韓乙此前就是江浙地界黑白兩道都很吃得開的人,倭寇自然會相信韓乙有本事將糧草送到海上,換作旁人很難做到這一點。

當晚沈溪讓人調撥資,馬昂和韓乙一同前去接收,所帶隨行人員中包括沈溪的親衛和雲柳麾下的報人員。

二更鼓敲響的時候,唐寅聞訊趕到。

因爲唐寅不需要陪沈溪出征,今後一段時間城裡主要事務是由他來打理,突然得知沈溪調一批資,就算再晚也要前來詢問沈溪的意思。

“伯虎兄這麼晚還沒休息?”

沈溪笑看唐寅,毫也沒有解釋的意思。

唐寅著急道:“沈尚書調城裡的糧食和軍械,裝船出海,據在下所知並非是供軍中所用,不知有何目的?”

沈溪態度平和,出征前所有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他本來就出衙找個地方休息,畢竟來日一早他就得領軍出發,需要給自己充足的休息調整時間。

唐寅的到來,稍微打他的安排。

沈溪道:“伯虎兄,這件事本來你無權過問,但既然來了,我也沒必要瞞你,我要跟倭寇做一筆買賣。”

Advertisement

“買賣?什麼買賣?爲什麼這麼做?是爲刺探倭寇部的報,還是要從他們手上換來有價值的東西?”

唐寅顯得難以理解,“此事非同小可,若被朝廷得悉,那些史言定會羣起在陛下面前發起對沈尚書您的彈劾……就算要刺探報也可以用別的方法,何至於如此冒險?”

沈溪搖了搖頭:“有時候爲了確保戰事勝利,不得不兵行險著。”

唐寅道:“看來沈尚書不肯詳細說明。”

沈溪笑道:“只告訴你必須要做這筆買賣就行……你可以當作是爲刺探報,畢竟我會隨軍登島,必須要確保絕對安全。”

唐寅皺眉:“就算在下不知沈尚書目的,也明白不只是刺探報那麼簡單,倭寇盤踞的島嶼雖然不如之前所傳那麼多,但四五十個是有的,做買賣只能跟其中一兩個島做,能調查到多報?”

沈溪笑了笑,神間有些歉意,顧左右而言他:“伯虎兄分析問題愈發全面了。”

唐寅沒好氣地道:“真不知沈尚書是在恭維人,還是損人,不過在下大概能明白,沈尚書此舉是兵行險招,但就怕此舉是火中取栗……沈尚書完全可以說出來,讓在下參詳一二,不至於出錯。”

沈溪搖了搖頭:“若是說出來,就不算奇招險招,不是嗎?”

唐寅一怔,仔細想了下,還真是這麼個理兒,便知道自己無法從沈溪那裡套出

爲了戰事勝利跟倭寇做買賣並無不可,畢竟沈溪深得皇帝信任,一般人很難扳倒他,唐寅琢磨半響後,道:“需要在下作何?”

沈溪語氣平和:“並不需要伯虎兄你做任何事,連調運都無須手,明日出徵時間、地點一概不變,你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早送行時你還得出現……”

Advertisement

……

……

沈溪當晚沒有去見惠娘和李衿,而是去了馬憐

沒有多餘贅述,沈溪到了馬憐所住宅院,跟馬憐一番纏綿,這次他出徵沒打算帶任何人在邊,就當是臨別送行。

一切都平息後,馬憐不想起來整理,靠在沈溪懷中,語氣中帶著許幽怨:“主子明日便走,可惜奴不能給主子踐行。”

沈溪閉著眼,氣息稍微有些重,看上去睏倦不堪,但他腦子依然在思考一些事,聽到馬憐的話後出言寬:“這次出征更像是在陛下到來前走一次過場,以勝利來振軍心士氣,令倭寇不敢染指新城……不會出什麼事的,你只管把心放回肚子便可。”

馬憐擡頭看著沈溪:“到底是上戰場,總歸會出現死傷,就算箭流矢也可能會傷著主子。”

沈溪睜開眼,側頭看了下馬憐,問道:“怎麼你希傷?”

馬憐趕解釋:“奴不敢這麼想,就是害怕……心裡惴惴不安,若是城裡有佛寺就好了,奴可以去給主子求平安符。”

沈溪道:“此戰勝利與否在於戰前充分準備,而不是神神怪怪的東西……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有些事要回歸現實。這幾天你大哥不會隨軍出征,他將留在新城,至於你家裡人,比如說你嫂子,暫且先別見,等我回來。”

馬憐很想知道沈溪爲何要如此安排,但話到邊卻不敢多問,低頭不語。

又過了一會兒,沈溪氣息平順,偶爾發出一聲鼾聲,顯然已睡著,也倚靠在沈溪懷中沉沉睡去。

……

……

九月二十八,清晨。

新城港口,正在進行一場出征和踐行儀式。

黃浦江上大大小小的船隻八十於艘,其中最大的艦船有六艘,其中三艘爲朝廷南京龍江船廠建造,另外三艘則是新城船廠建造,其中前兩艘相對來說比較完善,但最後一艘大船配置卻不那麼齊全,乃是剛出船廠不久的新船。

Advertisement

此外還有中型船隻有二十幾艘,剩下的就是玲瑯滿目的小型船隻,這些船隻基本都來自朝廷所屬幾大造船廠,也有衛所自行建造的,大部分經過加固和改良,適應海上航行和作戰。

送行的人除了唐寅外,還有蘇通、鄭謙等文,以及此番沒有隨軍出征的武將。

王陵之作爲沈溪最親近的嫡系將領,早前被沈溪委任爲警察局長,這次又被任命爲衛戍司令,留守新城,以至於心中有諸多怨言。

除了王陵之留守外,留下的還有張侖和劉序兩位干將。

至於京營那邊,副總兵宋書隨軍出征。

在之前考覈中,宋書麾下人馬考覈績相當一般,最終出征人員中京營連一千人都不到,本京營士兵數量卻遠多於邊軍,這讓宋書很沒面子。

績公開明,同樣的項目,都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也都是從旱鴨子做起,最後人家通各項水上的本事,考覈不過關不能怨天尤人。

宋書對於自己能隨軍很欣,若是按照考覈標準,他肯定沒辦法通過。

“沈大人來了。”不知誰說了一聲,港口等候的諸多員和將領往港口後方剛修造一半的城牆方向看去。

沈溪騎著馬,帶著大隊將校到來,在這之前沈溪在營區召開出徵前的軍事會議,只有奉調出徵的將領纔可以參加。

跟隨在沈溪後面的是胡嵩躍、宋書和荊越等人,這些將是統領兵馬的主要將領。

沈溪出城後,尚未到港口,唐寅帶人上前迎接,沈溪遠遠從馬背上下來,一羣人簇擁上來餞別。

“沈尚書,船隻已備好,三軍已上船,隨時可以聽從您的調遣。”

唐寅作爲軍師,之前親自監督兵馬上船,此時已有留守統帥的氣勢,對沈溪做出徵前的最後託。

Advertisement

沈溪微微點頭:“本出征後,城裡一切軍政事務便由軍師負責,城中讞獄之事則要勞煩蘇院長和鄭副院長。”

唐寅和蘇通、鄭謙等人皆過來領命,這是文部所作待,武將沒有上前。

沈溪往一邊站著的王陵之看了一眼。

王陵嘟著,沈溪此前委任他爲警察局長,整天負責理那些狗的小賊就讓他很不爽了,現在又不準他上戰場,心裡怨言頗多,甚至不跟沈溪對視。

沈溪沒有跟王陵之等心懷怨懟的將領計較,畢竟誰出征誰留守並非完全由他主觀決定,此戰也非跟倭寇的決戰,以後有大把機會建功立業,不用急於一時。

沈溪沒有跟這些人多攀談,作爲主帥講究的是言出必行,當即揮手:“三軍將士聽令,上船出征!”

……

……

沈溪的坐船駛離港口,岸上人都在觀,各懷心思,爲不隨軍而到慶幸的大有人在,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去海上過漂泊日子,一些人水本就不好,甚至還暈船,更多則是命貴怕出意外。

不過大多數人還是覺得憾,畢竟他們希隨軍出征,賺取功勞,在他們眼裡跟隨沈溪出戰就跟白撿功勞一樣,過了這村後是否有這店難說。

“沈尚書出發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唐寅往麻麻一圈依然在翹首以的人看了一眼,放開嗓子說了一句。

沈溪是開過軍事會議後才離開的,現在城裡軍政事務暫時由唐寅打理,他當然要拿出臨時城主的份來穩定大局,就算不是新上任三把火,也要先把一切由他說了算的權力格局奠定下來。

王陵之蹙眉:“大人剛出發,船隊還沒出視線,我們就回去?是否太過草率?出了事,我們還能幫上忙呢!”

這會王陵之說話帶著火氣。

在場稍微悉王陵之格的人都明白他的懊惱有多大,畢竟是沈溪手下頭號猛將,誰都以爲王陵之這次有建功甚至得首功的機會,王陵之的留下讓很多心懷怨言的人暫時找到平衡點。

看看,連小王將軍都沒得到徵召,說明沈大人並非任人唯親,再者當時的考覈結果也是公平公開,誰再有怨言那就是不識好歹。

唐寅看著王陵之,覺得沈溪留下這個親信是故意表明一種態度。

作爲軍師,也是留守的統帥,唐寅沒有開罪小王將軍的打算,畢竟唐寅也知道王陵之這個警察局長以及衛戍司令對於新城的重要

唐寅心道:“了沈之厚,軍中這幫人個個心高氣傲,沒有一個好惹,尤其王陵之這樣的刺頭……”

唐寅朗聲道:“沈尚書臨別前,讓在下負責城中事務,有很多需要落實的地方,諸位難道不想聽聽?涉及日常治安和巡邏、駐守等事務,城中各工廠的生產和建設不能停歇,運送貨也需要協調統一,諸位別在沈尚書走後就對他的安排置若罔聞!”

蘇通等人目炯炯看著,唐寅神有些不自然,完全沒有那種主持大局的底氣。

軍中將領給唐寅面子,主要是看在沈溪的面子上,現在沈溪走了,唐寅要想完全控制局面,力非常大。

蘇通作爲唐寅最大的競爭對手,此時卻率先站出來表示支持:“軍師既有吩咐,諸位應當聽從纔是……沈大人不在,軍師便代表沈大人,諸位有何意見?”

王陵之那邊只是輕哼一聲,沒有說話,連他都沒發表意見,那些本來就不太能說得上話的將領,還有相對沉穩的劉序,更不會跳出來挑刺。

一行人離開港口,往城裡的老縣衙而去。

……

……

唐寅的會議開得極其簡短,他只是把沈溪待過的,原原本本跟在場的人又說了一遍。

甚至有些人覺得唐寅說的話本就是多餘的。

沈溪臨走前是沒開會,不過前幾天卻每日都召開會議,把出征後的相關佈置詳細待下去,城中各工廠的生產,各建築工地和道路的建設況,全都有妥善安排。

城裡的安保力主要是沈溪出征後倭寇突然來襲,畢竟倭寇有趁虛而的可能,只要其集中兵力在金山衛城一帶登陸,朝廷衛所兵馬很難阻擋,南匯中後所和青村中前所淪陷的可能很大。

倭寇對於燒殺搶掠可謂門清,現在新城剛建出雛形,若被其劫掠一番,沈溪的努力將會付諸東流,平倭寇可能要延後幾年。

會議結束,唐寅單獨留下張侖,因爲軍中這些人中唐寅最好也最信任的就是張侖……張侖作爲英國公世子,未來將會在五軍都督府佔據要職,唐寅意識到跟張侖好有百利而無一害。

“軍師不必擔心,下面的將士對沈大人、對你非常恭敬,有事你只管吩咐便可。”張侖對唐寅也帶著幾分恭維,不過這恭維友支持的分居多,要說對唐寅絕對信任,軍中恐怕沒人會有。

說來也奇怪,目前最支持唐寅的反而是沈溪這個上司。

唐寅看著手頭一堆公文,都是沈溪留下尚未理的,頓時一個腦袋兩個大,眉頭皺:“朝廷來往公文太多,朝中多番催促沈尚書將建造新城的賬目送至京城,而現在賬目不清不楚,要釐清很困難……至於協調城裡諸多開銷和資調運,都不是容易事。”

張侖笑道:“軍師酌理便可,若實在委決不下,沈大人出征至多不過二十天,可等他回來置。”

唐寅擡頭看了張侖一眼,苦笑道:“若真如此容易就好了……你沒看出來嗎,沈尚書有意考校,讓我在他離開新城的時間裡把事儘可能理好,一是替他分憂,二是跟朝廷有所待,由此檢驗我是否有幫他的能力!”

“這是好事。”

張侖興地道,“伯虎兄你難道不該高興麼?”

wωw ⊕tt kan ⊕CΟ

唐寅坐下來,重重嘆了口氣:“連沈尚書自己都未必能理好的事,哪裡有那麼容易置?我主政只有十幾天時間,若他按時回來還好,若是多拖個十天半月,等陛下到來他依然未凱旋,那時我們將會非常被……迎接聖駕除了沈尚書外,旁人誰有這能力?”

張侖一怔,顯然在他看來接待聖駕並非難事。

或許是出勳貴世家的原因,張侖對於皇室還有王公貴胄的禮數很瞭解,並不會把迎接聖駕看得那麼複雜。

唐寅道:“之前沈尚書將迎接陛下的事託給我,現在他離開了,我還有很多事要理,實在不開……堯臣老弟,這次迎接聖駕很可能要由你來勞心……關係重大,切勿推辭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