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盛唐高歌 220 五王齊聚

《盛唐高歌》 220 五王齊聚

最是帝王家,歷朝歷代皇室圍繞爭權奪利的鬥爭不知造就多懸案、案、慘案,就是大唐也不例外,當年太宗李世民一聲令下,玄武門的河扭轉了不利他的局勢,也就了他的帝業,然而,到了玄宗這一朝,卻出現了難得和睦。

武則天稱帝后,對兒子百般提防,爲了加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手上沾了不,包括李氏宗室的鮮,自己親生的兒也不能倖免,一度想把帝位讓給武家,武氏一族在朝中大權在握,以至在世時,貴爲皇族的李氏宗室過得戰戰兢兢,生怕下一個遭到毒手的對象就是自己。

玄宗的生父睿宗李旦,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第四子,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做皇帝,真做到了皇帝,他不是高興,而是整天擔心哪天被親生母親廢掉或殺掉,在這種環境下,李隆基和幾個兄弟相互依靠、鼓勵,建立了深厚的

別人爲了做皇帝不擇手段,而做爲大哥的李知道自己不適宜做皇帝,主讓給三弟李隆基,而李隆基當上皇帝后,很看重兄弟間的誼,全了一段傳承千古的佳話。

皇宮的花園,宋王李、申王李義、岐王李隆業、薛王李隆範在此歡聚一堂。

“有些時日子不見,皇兄的風采依舊。”

“哪裡,四皇弟的日子才好呢,聽說又納了一個年方十三的胡姬,豔福不淺呢。”

“最灑的還是二皇兄,在幽州懲兇徒打惡霸,還是那般喜歡行俠仗義,幽州的老百姓都快把二皇兄當活菩薩了。”

“五皇弟,你在長安養尊優,看看這形,又發福了。”

四兄弟好像久別重逢一樣,相互擁抱、訴說著兄弟,對於他們來說,難得四兄弟這麼齊人相聚。

Advertisement

李隆基登上帝位後,對兄弟看得很重,經常賞賜一衆兄弟,剛即位時,衆兄弟仍然掌管軍,但幾個兄弟不夠堅定,容易被人煽和利用,而李隆基也擔心兄弟一時被權蒙閉雙眼,暗中跟大臣營私結黨,於是聽從宰相姚崇的建議,解除了諸王的兵權,使其離京出任各州刺史。

這樣一來,諸王雖爲一方牧守,但並不掌握軍政大權,從而減了起兵造反的可能。同時,爲了減與諸王接的機會,唐玄宗規定“宗王以下每季兩人朝,周而復始。”,使諸王不能同時留居京城。

像申王李義,出任幽州刺史,李出任岐州刺史。

按照往日準則,通常是二個離京擔任職,二人在京擔任閒職、順便陪同李隆基,沒料到,到了換的日子,李、李義剛回到京城,李隆基派人把他們接到花園,還讓人接了李隆業和李隆範,於是有了四兄弟齊聚的一幕。

兄弟間的很好,簡單的問候後,相互坐下。

申王李義的格最豪爽,坐下後,扭頭對李隆業問道:“四皇弟,最近出了什麼大事?”

幾兄弟齊聚,有二個可能,一是有什麼大喜事,李隆基喜歡熱鬧,喜歡幾兄弟一起飲酒作樂;二是大唐發生重大的事件,李隆基會把兄弟留在邊,有空或力大時,一起喝喝酒、聽聽曲、踢踢馬球什麼的。

說到底,也是一種手段,變相諸王在京城,就是有什麼子,起碼也不用擔心後院起火。

李隆業輕輕點點頭:“應是西邊,聽說陛下給鎮守安西的張孝嵩連下了幾道旨意。”

“估計是了。”李義輕輕點點頭。

Advertisement

吐蕃和大唐的關係,最近變得越來越差,聽一些胡商說,大食也蠢蠢,普通的老百姓沒察覺什麼,可大唐高層早就心中有數。

誰都不服誰,講道理只是徒費時間,只能拳頭見真章。

義只是問了一下,印證心中的猜想後,就不再提,而是說一些奇人異事、風土人一類的話題。

兄弟有幾個,可龍椅只有一張,李隆基對兄弟很好,比自己的老婆兒子還要好,可幾兄弟都知道,李隆基在維持兄弟義和提防之間,一直尋找著平衡。

爲了讓李隆基放心,諸王每日縱飲、聚賭、擊球、郊獵,日子倒也逍遙自在。

四人正在把酒言歡時,突然有太監大聲喊道:“陛下駕到。”

一聽到貴爲天子的李隆基來了,四人馬上站起,正想行禮,李隆基人還沒到,聲音已經傳到:“四位好兄弟,不必多禮,這裡沒外人,以兄弟相稱即可。”

衆人呵呵一笑,一陣“三皇兄”“三皇弟”的寒暄過後,李隆基一手拉著申王李義,一手拉著宋王李,面帶關切地說“兩位皇兄一路辛勞,苦了。”

義哈哈一笑:“某這個人,就是閒不住,早就習慣整天往外跑,就是皇兄辛苦一些,他坐不習慣馬車。”

“三皇弟賜的馬車,很,好多了”李開口說道:“要說辛勞,還是三皇弟最辛苦,日理萬機,比我等辛苦多了。”

這話李倒是發自真心,他把皇帝讓出去,那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真是強行做皇帝,到時不是被大臣架空,就是哪天哪位親人趕下皇位,還不如主讓出去,雖說沒坐上皇位,可李的待遇並不比皇帝差,每當有人上貢好吃的、好玩的,李隆基必給這位好大哥送去一份,如果聽李說哪樣好吃,就是自己不吃也給李多送些。

Advertisement

就是離京擔任職,也是經過心挑選,要麼富庶,要麼離京近,像幽州和歧州,距離長安也就二三天的馬程,如果快馬的話,一天就能到回到。

李隆基一臉真誠地說:“都是自家兄弟,客套的話不說了,都是爲李唐一族的千秋基業,好了,坐,都坐下,別站著。”

衆人笑容滿面地坐下,李隆基看了一下幾位兄弟,開口說:“教坊排了幾個不錯的歌舞,梨園也多了幾齣新戲,諸位兄弟,想看戲還是看舞?”

李隆基的最大好,就是音律,梨園和教坊,都是他的得意之作,有了新曲新戲,自然要跟兄弟們一起分

“這事還是看大皇兄的。”李隆範笑呵呵地說。

正想婉拒,高力士突然走過來稟報:“陛下,鄭判在宮外求見。”

“放肆,沒看到朕與幾位兄弟正在聚會嗎?”李隆基臉一沉,開口訓斥道。

鄭鵬是一個人才,李隆基對他非常欣賞,可地位再高也比不上幾位同甘共苦的兄弟,就是最寵的宦,也當場斥責。

要知道,來之前,李隆基特地吩咐過,沒什麼重要的事不要打擾。

聞言,忍不住問道:“高公公,這位鄭判,是不是那位才華橫溢,剛作了一首《離別》歌的鄭鵬?”

“回王爺的話,正是鄭鵬,沒想到王爺也知道這事。”高力士有些驚訝地說。

“能不悉嗎”李笑著說:“回京時,驛亭都是唱這歌的,地方紳給某送行,也一起唱這歌,唱到本王都有些,一路回京,這歌都聽了不知多遍。”

一旁的李義,聽到鄭鵬,出一若現的笑意,開口勸道:“三皇弟,這個鄭判有點意見,歌舞不急,不如先見見這位鄭大才子再說吧。”

Advertisement

兩位兄弟都爲鄭鵬說話,李隆基臉的慍了不,聞言有些期待地問道:“鄭鵬求見,所爲何事?”

高力士辦事,一向很穩妥,明知自己跟幾位兄弟團聚,沒什麼大事肯定不會打擾自己,在決定通報前,肯定是衡量過,覺得自己會接見他纔會稟報,難道又有什麼好詩或好歌要獻上?

想到這時,李隆基眼裡也有了期待。

高力士恭恭敬敬地說:“陛下,鄭判要獻上新制的腳踏車,老奴看到鄭判誠意拳拳,就斗膽打擾陛下與幾位王爺的談話。”

“真的?腳踏車?”原想舉杯喝酒的李隆範一下子放在酒杯,一臉興地說。

義聞言眼前一亮,忍不住說道:“三皇弟,見見吧,一輛木製的腳踏車,竟然遙遙領先蘇祿可汗的寶馬,簡直就是不可思義,早就想見識了。”

一旁的李和李隆業也用期待的目看著李隆基。

李隆基心中也很期待,看到這種形,點點頭說:“既然諸位兄弟都有興趣,宣。”

高力士聞言,大聲應了一聲,然後飛快去傳旨。

很快,鄭鵬跟著高力士來到花園,遠遠就看到李隆基和他幾位兄弟相談甚歡。

“鄭判,那幾位都是陛下的兄弟,都是親王,一會看雜家的眼行事,千萬不可怠慢。”高力士一邊走,一邊小聲提示。

鄭鵬連忙應道:“有勞高公公,對了,答應高公公的踏腳車已經好了,高公公可隨時派人取走。”

“嘿嘿,好說,好說,鄭判這般有心,雜家也就卻之不恭了。”高力士聞言,笑逐開地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