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妹倆坐定,宋姑母才開口道:
“我找你來,主要是想談談我們雅纖的婚事。”
宋老太太的臉僵了,自家的大姑姐,不會是想來個親上加親吧?
說實話,王雅纖就是不和孫二郎有切的聯系,宋老太太也看不上做自己的孫媳婦,實在是這丫頭太蠢了。
要是有堂姐一半的,不,哪怕是四分之一的子,宋老太太都不用大姑姐主提,肯定得早早地旁敲側擊,把定下來。
可王雅纖的行事風格,能被一向直腸子的宋老太太說太蠢,可見這些年來自以為聰明的張牙舞爪種種算計,做得有多明顯。
宋姑母一看弟媳婦這個神,心下也有些刺痛,什麼時候開始,這個養在自己邊的孫,竟然已經惹得這麼多人厭煩?
哪怕是這麼親近的人家,一聽到的親事,都避之不及,似乎生怕被強行塞給這麼個孫媳婦。
不過宋姑母看好的孫婿,原本就不是宋策,再疼孫,也不是這麼沒有自知之明的。
他的目標是沈氏的侄子,如果沒記錯的話,沈氏正好有一個侄子,今年十一二歲,和王雅纖年齡相當。
而且他家孫的爹是舉人,以后還可能是進士,嫁給沈家,算是低嫁,是不指這個孫嫁到什麼有助力的人家了,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了。
沈家的份沒王家高,但有手藝的人家,無論如何,都會吃穿不愁,再加上有自家侄子這個婿,日后再有他們王家幫扶,說不得下一代也能謀求個醫士、醫生之類的份,也算是改換門庭了。
這樣的家世差距,以及娶了自家孫能得到的利益,應該能讓自家孫被婆家人捧著過日子。
按理講,這事不必這麼急的提出來,如今并不是個好時機,前腳罰了自家孫,后腳就要把人家嫁給侄媳婦的娘家侄子,倒顯得是有什麼。
但,這幾天派人去孫二郎被關著的莊子附近打聽,約聽說他像是有什麼不好,孫家雖然說不管他了,可還是請了好幾個大夫去。
雖然沒從這些大夫口中得到什麼消息,不過想必普通的小病小痛,孫家也不至于這麼沒眼,剛對宋家做了保證,后腳就瘋狂打臉。
所以,宋姑母推測,孫二郎的問題肯定不小,說不得會喪命呢。
兒子出了事,孫縣丞就是再狠心,多也會不忍心,說不得會繼續替孫二郎謀求這門親事。
畢竟,即將失子的父母,總歸會有些瘋狂的。
宋姑母就想先給孫訂下,這麼急匆匆地挑來選去,竟是沈家最合適了。
宋老太太聽完,心下先是一松,還好不是自家孫子,不然真不知道該找什麼理由拒絕了。
不過一聽這個人選,心下又是一。
憑心而論,大姑姐一輩子沒求過,反而幫,好不容易提出來,總該好好幫奔走一番。但從本心而言,不覺得沈家娶王雅纖是好事,哪怕有個舉人爹和當的伯父。
這可是自家孫子孫的外祖家,萬一娶個攪家,有了事兒還不是得自家幫忙?到時候他們宋家可就里外不是人了。
不過宋老太太到底會看些眼,一看大姑姐的神,就知道自己再不答應,這老姐姐怕是要生氣的。
連忙說:
“這事兒我也做不了主呀。哪怕是我那兒媳婦,也做不了主。只能寫信回去問問沈家,看他們是不是已經訂了親事。”
這是自然,哪有一方做主定親的,肯定是要雙方各自思量再做決定。
不過宋姑母覺得沈家應該是會同意的,畢竟自家家世的確更好些,二孫不看子,也是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的小娘子。
更何況自己已經決定好好管教孫,那子的問題也不大。
最重要的是,和孫二郎的事,已經被下來了,那些信也都毀掉了,有孫夫人在,相信孫家不會再提雅纖和孫二郎的關系。沈氏也就無從得知此事了。
沈氏的確是不知道,但有腦子,敏銳地從王家人的神態中覺得王雅纖絕不僅僅只是和孫二郎多說了幾句話那麼簡單。
更何況即使真的這麼簡單,和婆母的意見也是一致的,王雅纖不是一個好的媳婦或者兒媳婦的人選,甚至還欺負過自家兒呢。沈氏愿意讓嫁到自己娘家那就有鬼了。
宋念低眉順眼地聽著自家老娘說了姑母的意思,又低眉順眼地跟著妻子回了自己的院子,真是有些尷尬了:
幫姑母說話吧,得罪媳婦,而且萬一侄兒的婚事有個什麼不妥,那他可承擔不起;不幫吧,又對不住姑母一家人。
沈氏坐在圈椅上,讓白穗幫自己倒了杯水,喝了幾口,就看相公束手站在一旁,像宋箴每次做錯事后的樣子,不免被氣笑了:
“你這是做什麼怪樣子?有話就坐下說,不然讓娘看到,還以為我欺負你呢。”
宋念討好地笑了笑,坐在另一把椅子上,這才說:
“我就這麼一說,也算是盡盡我對姑母他們的心意,聽不聽在你。”
“你說吧。”
“你看,姑母姑父,人都不錯吧,品你也知道,絕不差。我二表哥,他一向是個厚道子,大表哥帶我拜師,換了旁人,肯定得說,為什麼不先給我找?但我二表哥從不介意。”
“還有,紹哥兒,和雅纖一母同胞,也很不錯吧。我覺得雅纖這孩子就是被娘教壞了,但以我姑母的子,用不了一年,也就把掰回來了。”
“嗯嗯嗯嗯……”
沈氏敷衍地聽著,其實不過腦子,龍生九子還不同呢,可不覺得王紹好了,王雅纖就好。
不過是讓自家相公心里舒服一些,沈氏才坐這里聽他廢話罷了。
宋念也知道這種事不是他幾句話能勸得了的,絮絮叨叨說了一會兒,自覺盡到義務了,就一臉輕松地起去書房學習了。
等宋念離開,沈氏就給娘家寫信了,并沒有表現出對這門婚事的支持,只說自己不看好,希父母兄嫂謹慎考慮,且不必顧忌自己的境。
沈家收了信,一看開頭寫著,有一個只媳婦的人選,劉氏還笑呢,調侃沈誠和沈謙:
“看來你們兄弟倆的親事,都要落在你們姑母手上了,到時候可得包個大大的人紅包給小妹。”王城。兄弟倆看來呀。你們兩個婚事。之后就得看你們估一下。
可信看完后,沈家人就有些沉默了,說實話,沈氏如果不表出不同意,這門婚事,無異于砸了個大餅給他們,和王家結親,想都不敢想。
但沈氏的不喜之意表得如此明顯,可見王家這個小娘子的確是有些問題,要知道可不是全憑個人喜好就說旁人壞話子。
沈家對這門婚事有意拒絕,可就怕得罪了王家,尤其是王璞這一房,難免有些猶豫,不知道該怎麼找借口拒絕比較合適。
不過這事兒,很快就用不著他們糾結了,還是宋筠那里找到了突破口。
說來,宋筠都懷疑自己穿越后是不是帶了個名為“瓜地里的猹”的屬,真的是什麼瓜都能讓吃上,還都能串起來,從而得知更大的瓜。
比如宋姑母提的這門婚事,原本不知,可重新上學第一天,從孫若瑜那里吃到了一個瓜,拿回去和家里人分,然后就被告知了宋姑母有意和沈家結親。
事是這樣的。
回來第三天,宋筠覺得在家無聊,而且的確也該去上學了,就拿著給夫子捎的香,還有給同窗們買的禮,屁顛屁顛地背著書包去上學了。
請了這麼久的假才回來上學,宋筠總是要和小伙伴們多流流的。這一流,孫若瑜就對宋筠分了共同敵人的八卦:
“我爹不是要把陳姨娘關起來嘛,我娘派人去收拾東西的時候,就搜出了很多我二哥和小娘子傳遞的信。我娘取走了,接著,我爹就把陳姨娘也送回鄉下了。”
孫夫人想拿孫二郎的行徑告誡自家兒,讓日后不要昏頭昏腦地輕易把私人品送給旁人,所以在細心地藏了王雅纖的份后,才把一切對兒和盤托出。
孫若瑜覺得宋筠聽了會開心,就給講了。宋筠別的能力沒有,聯想能力還是強的,幾乎瞬間就推測出,這很可能和王雅纖有關系。
------題外話------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發了重復章節,替換新的了
提起北鎮王世子韓臨風,世人覺得他無非是脂粉堆里的紈绔、不學無術、自甘墮落的浪蕩子罷了。只有眼盲心亮的蘇落云知道:這個人城府深沉,是蟄伏的雄鷹,蓄勢的梟雄,更是她想擺脫卻擺脫不掉的男人………
洞房花燭夜,滿門抄斬時,葉蓁愛了那個男人八年,最終才驚醒,她愛上的人,從不愛她。
楚婈喜歡傅珩,是她一個人的小秘密。 她是洬江府尹之女,他是權勢滔天的攝政王。 她嫁不了他,所以,這是她的秘密。 有一天,楚婈救了一個男人,長得很像攝政王。 她波瀾不驚的心,動了。 嫁不了攝政王,嫁一個長得與他差不多的人,也是極好的。 是以,在男人醒來後問她需要什麼回報時,她說:“以身相許。” 男人盯著楚婈看了許久後,點頭同意
陸瑤重生後,有兩個心願,一是護陸家無虞,二是暗中相助上一世虧欠了的楚王。 一不小心竟成了楚王妃,洞房花燭夜,楚王問小嬌妻:“有多愛我?” 陸瑤諂媚:“活一天,愛一天。” 楚王搖頭:“愛一天,活一天。” 陸瑤:“……” 你家有皇位要繼承,你說什麼都對。 婚前的陸瑤,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未來的皇帝老子楚王。 婚前的楚王,奸臣邪佞說殺就殺,皇帝老爹說懟就懟。 婚後的楚王扒著門縫低喊:“瑤瑤開門,你是我的小心肝!” 眾大臣:臉呢? 楚王:本王要臉?不存在的!
前世,她自卑可憐卻又可恨,託付錯人還被萬人嘲諷,就連一個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妹也能騎在她頭上。重活一世,任憑風浪起也無動於衷,甚至順利通過前世記憶,繼承了京城首富。她只想過鹹魚米蟲的舒服生活,然而總有人不讓她如願。行吧,那——第一件事情,退婚,關門打狗。第二件事情,收拾那不知好歹的表妹。還順帶收穫錦鯉屬性——失手打飯暴戾王爺的茶盞,結果無意揭露茶水有毒的真相,成了這暴戾王爺的救命恩人。被趕鴨子上架經營商鋪,隨手一拍腦袋想出來的不着調商品和策略,居然讓商鋪迅速崛起,賺的盆滿鉢滿?一衆小姐氣的牙癢癢,卻也只能笑臉相迎。就在她以爲終於可以鹹魚之後,那暴戾王爺卻一紙婚書甩過來。相傳,這溫北亂運氣極差,喝水都能塞牙縫,被生活逐漸逼瘋日漸變態。如今看到她,忽然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啊這……合着運氣這東西還能互相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