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帶著房子穿古代 第194章 團圓年

《帶著房子穿古代》 第194章 團圓年

 新宅子是有了,但快過年了,一下子也搬不進去。所以宋家人還是得在租來的房子住一段時間,好在沈家幫忙租了一整年的,倒也不急著搬走。

 宋念已經想好了,等明年開春,他們可以慢慢張羅搬家的事宜了。

 至于庫房里的那些東西,沒人看管也讓人有些不放心,宋老太太雖然喜歡那些布料首飾,但還是覺得賣出去換錢,然后在府城買幾個鋪子更保值一些。

 宋筠也是這麼想的:

 這時候的布料本放不住,放個幾年就陳了,還容易被蟲蛀。

 而首飾呢,一旦不時興了,價值也打了折扣,除非再花錢融了重打,那還不如需要的時候再買呢。

 于是,在宋筠對著自家祖母灌輸了好半天的“消耗品與升值品”的概念后,宋老太太也不心疼那些亮閃閃的首飾和溜溜的布料了。

 宋老太太在征得了兒子的同意之后,帶著宋筠和沈氏,三個人連著去了好幾天新宅子,把目前能用得上的,或者是做工的確好輕易買不到的首飾和布料運回家,剩下的就繼續鎖起來,等著過完年拿去賣。

 不過,既然還得等兩個月,那如今必須得找人去看著點兒庫房,不然那宅子一直不住人,小沒了忌憚,被他們了豈不是可惜?

 正好王鑫和宋勤在宋家住得不太方便,又是倆人高馬大的大小伙子,王鑫還會點拳腳功夫,簡直是看宅護院的不二人選。

 于是,宋念就安排他倆去新宅子里收拾了一間挨著庫房的房子住下。

 張羅完這事兒,府城的年味已經很濃了,別的地方不清楚,可近幾年晉州府還算得上風調雨順,沒什麼大的自然災害。

 地方員們呢,也還算勤勤懇懇。畢竟一個朝代,除非做皇帝的極其缺弦,不然前1一百年都是比較穩定的上升期。

Advertisement

 魏朝就是這個樣子,雖然朝中也有你爭我奪,可對老百姓來說,大人的博弈太過遙遠,對他們沒有多大的影響。

 甚至因為幾方互相掣肘,所以不敢做出什麼過火的事來,反而能維持百姓們生活的平順。

 百姓還算得上安居樂業,對于過年這種儀式很強的節日,也都頗為上心。

 比如宋家在黎縣的鋪子,這不,田富在臨過年通信業務的高峰期,還地給宋念寫了封信。

 大意是年底的生意太好,以至于縣里的鴨有些供應不上了,可他又舍不得大好的生意形勢被耽誤,于是讓廚娘稍微改了一下配方,試著做了一些兔和鵝的。

 其實要田富覺得,都是,還用了這麼多珍貴的調味料,怎麼會不好吃呢?

 多數客人也買得很開心,但還是有客人反饋,說兔和鵝做出來的不如鴨好吃。

 而且反饋問題的客人基本都算是他們店里的大客戶了,家里人口多,手里有錢,買得頻繁。

 所以田富很看重他們的意見,想就寫信過來問問宋念,看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能維持供貨量,又不至于讓品質下降。

 兔啊。說實話,宋筠不是很吃,總覺得有點柴。但冷吃兔和麻辣兔頭還是吃的。

 可這些都是要辣椒的,宋家現在的辣椒連自己吃都供應不足了,更何況是拿去做生意呢。

 倒是鵝可以做鹵鵝或者鹽水鵝,都很好吃,只是調味還得從空間里找找資料,然后做出來試試。

 其實最好還是賣豬相關的食,可豬去腥麻煩,主要是太耗費材料了。

 那日做脯和松的時候,可是沒倒料酒,如果換這個時代的黃酒,怕是需要得更多,那價格得定多高啊,不劃算。

Advertisement

 宋筠趴在宋念的書案上,手里拿著信,腦袋卻在左搖右晃,試圖想出一個好辦法來保證他們家的收水平。

 宋念看得手,沒忍住宋筠頭頂的小揪揪,這是宋筠懶得編頭發隨意扎的丸子頭,茸茸的很可

 “行了,多大點事兒,掙點就掙點唄,小小年紀想這麼多,也不怕長不高啊。”

 宋筠也站累了,從后面拉過一個繡墩坐下,嘆氣道:

 “我倒不是因為鋪子的收了,而是在想,豬怎樣才會不那麼腥。爹你不覺得,豬其實要比鴨牛羊要更好嗎?好養活,多,還可以煉油。”

 宋念點頭:

 “是這樣沒錯,所以很多百姓人家都是吃豬的,他們可不嫌棄腥味大。”

 宋筠忍不住說道:

 “那也是,能吃到更好吃的,干嘛要吃不好吃的呢?如果豬又便宜又好吃,那多好。”

 宋念只覺得這是小孩子的異想天開,世上哪有什麼便宜又好的東西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他擺了擺手,對宋筠說:

 “好了好了,別想這些了,小孩子家家的?昨天晚上我聽你娘說,給你做的新服就差最后的封邊了,這麼一上午,估計也做好了,你不去看看?”

 得了,就知道,沒看到實例,沒人會覺得的想法是正確的。

 宋筠也不打擾宋念學習了,出了書房就去看的新服。

 沈氏正拿著宋筠今年的新服和去年過年的服比對呢,看到宋筠來了,對招招手,然后欣地說:

 “哎呀,你這一年長高了這麼多呢,就是瘦了點,還得多吃飯。”

 宋筠一聽自己長個兒了,也歡快地過門檻,拿兩件服仔細對比了一下,還真是,高了三四厘米呢,這長勢,很不錯了。

Advertisement

 因為長高又變瘦的事兒,宋筠都沒心思關注黎縣的鋪子掙錢多寡了。

 尤其是一想到他家還有幾庫房的財產和一套大宅子,瞬間覺得鋪子的收益只是雨,等開春再考慮掙錢的事兒也不遲。

 要過年了,關于要不要回黎縣祭祖,其實家里早就定下不回去了。

 可等祭祖那日,一家人對著宋筠祖父和太祖父母的牌位磕了頭,宋老太太還是有些眼淚汪汪地喃喃自語:

 “今年不回去,也不知道你爹會不會在縣里等咱們,萬一在這邊擺的祭品他沒收到,豈不是得眼看著別人吃了?”

 之前那些年,每年過年的時候,老太太都覺得祭祖的時候們這麼辛苦地干活,卻只能看著和他家已經隔了好幾層的族人在那兒大吃特吃,很不公平。

 可如今終于不用去做這些事了,卻有些惆悵,總覺得了點什麼。不過不管怎樣,祭過祖,就正式迎來了新的一年,也是他們在府城的頭一年。

 這一年,沈家人在旁,王家人在旁,趙家人在旁,還有許家,不管各家之間是否有隔閡,總歸是很團圓的一年了。

 日后宋家在風云變幻的局勢中,像一葉小舟一樣眼看著周圍的親友被卷波濤之中,甚至他們自己都得躲避那些執棋的大手,宋筠總能想起這一年的熱鬧和團圓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