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帶著房子穿古代 第207章 做生意

《帶著房子穿古代》 第207章 做生意

 孩子沒問題,趙雁林和林氏都很開心,雖然他們也擔心宋茹,可怎麼說呢,到底還是更在意孩子。

 倒是宋念和宋筠,只看了一眼孩子,就繼續繃著臉等待著。

 趙家老太太得了信兒,喜氣洋洋地過來了,人還沒進院,聲音就先傳開了:

 “我聽說茹娘生了?是個男孩?哎呦,肚子太爭氣了,孩子呢,讓我抱抱。”

 宋筠仗著個子矮,沒人注意的神,忍不住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什麼東西嘛,兒媳婦還生死不明的,一句話都不問,上來就問所孫子孫子的。

 宋念也不滿意,哪怕一向覺得不該和長輩計較,都忍不住怪氣了一句:

 “伯母不是在念經嘛,我妹妹這里沒什麼,不過是生個孩子,可別耽誤了您拜佛。至于抱孫子,孫子都生下來了,還差這一時半會兒的?”

 趙雁林面上有些不好看,不管怎樣,他娘在兒媳婦生產的時候不過來,孩子一生就過來,的確是做得不對,可他又不能說什麼,只能沉默地聽大舅兄表明不滿。

 趙家老太太自己還覺得冤枉呢,明明是這兒媳婦不許出現,結果倒像是不愿意過來一樣,也就是生了個孫子腰桿子,不然……

 趙老太太沒法對宋念說什麼,就開始找林氏的麻煩:

 “大兒媳婦呀,你看你二弟都兩個兒子了,大郎這做哥哥的,到現在還沒兒子不太合適吧,你也上點心,都這把歲數了,膝下一個兒子都沒有,合適嗎?”

 趙老太太原來不怎麼明說,畢竟也知道,自家是仰仗林家的。

 可自從那事兒曝之后,也破罐子破摔了,都讓林氏把親孫子給記到別人膝下了,自家已經夠縱容了,總不能連妾室都不讓生吧?

Advertisement

 林氏覺得厭煩,倒不是對著宋茹生的這個孩子,而是越來越覺得曾經以為的和睦家庭是個笑話,可又不能和婆母吵起來,只能冷聲說:

 “娘您既然忙著念經,就先回去吧,至于孫子,您放心,我沒有阻止們懷孕的意思,如果您覺得不夠,我就再給夫君納幾個。”

 宋筠豎著耳朵聽們吵,還不忘抬頭看一眼林氏的神,心說這老太太也是真刻薄,二兒媳婦生孩子的好日子,都能拿來教訓大兒媳婦,真是生怕兩個兒媳婦好。

 趙老太太走了沒一會兒,屋里的人就都出來了,有的下人服上還沾著,沈家的舅母劉氏,一不茍的發髻都有些了,不過大家都表輕松,很明顯是宋茹生產順利。

 趙桐姍姍來遲,在院子門口遙遙站著,既不進去,也不離開,神復雜。

 繼母的生產,總讓想到娘,趙桐既怕對方也難產,又有些微妙的嫉妒,為什麼對方就這麼順順利利地生下來孩子,而娘卻早早去世了呢?

 宋老太太一邊往外走,一邊不住地囑咐兒的丫鬟,讓心照顧著,還說如果家里的補品不夠,就去那里去取,千萬不能影響坐月子。

 這話是說給趙雁林和林氏聽的,宋老太太生怕趙家人苛待了自己的兒,如果不是住下來不好看,真的準備住下來了。

 王璞也聽說了表妹順利產下一子的好事兒,因為他比較忙碌,而且不方便去探,就讓妻子去看了看況,又送了些補品。

 這是他做的,如果表妹日子過得不好,他也覺得愧疚,之前趙雁澤那麼一通事兒,就讓王璞擔心表妹夫也有問題。

 如今看來,表妹順利有了兒子,只要好好養大,依靠就有了,王璞也算是放了下心。

Advertisement

 李氏去探完小姑子,想著都開春了,之前擱置的合伙做生意計劃也該提上日程了。

 而且這段日子手里也缺錢的,畢竟兒要嫁人,兒子也到了說親的時候,手里握著這麼好的方子,不拿來開鋪子可惜了。

 于是,還在家里考慮怎麼攛掇白芷兄妹、李家老兩口替去賣貨的宋筠,就被告知要去王家商量做生意的事兒了。

 要說現代人在古人面前真的沒什麼好驕傲的,就拿著手工皂來說吧,宋筠的確是提供了配方和思路,但接下來的發展本不是能控制的了。

 等他們這次到了王家后,李氏讓人端出了整整兩大盤的手工皂,十幾種配方,白的,祛斑的,清潔能力強的,潤的,祛痘的,去皺的,功效繁多得堪比現代護品。

 宋筠自己盤算了一圈,都想不到還能開發什麼新功效了。

 先不說用到底有沒有、有多。就說這些開發出來的產品,真的特別齊全,而且難得的是,造型也是真的好看。

 李氏特意找木匠定制了十幾種花樣,為了盡快推出產品,定制的都是春天的花的造型,什麼桃花、梨花、丁香的,甚至都搭配好了。

 這可比們去年自己做的要致得多,哪怕是自己就能做出來的宋筠,也覺得這樣的東西放在鋪子里,也忍不住想買。

 這麼一套手工皂,把宋家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怪不得自從娶了李氏,王璞這一房的日子就過得滋潤了呢,不僅是王璞做的收多,還是李氏自己有能力,真的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這個時候宋家怎麼好意思單拿一個方子和人家對半分利潤呢?也太臉皮厚了。

 畢竟鋪子是人家的,后臺是人家的,自家出了五六個工人和一個方子,就要拿一半的錢走,哪怕是特別想掙錢的宋筠,都默默地忍著心痛,贊同父母所說的多出資金或者分利潤。

Advertisement

 宋家有意讓渡好,王家卻覺得無論是土豆,還是手工皂,哪怕的確有自家的份作為后臺,但歸到底是宋家先拿出來的。

 尤其是土豆能帶來的形好,這可比手工皂的收重要多了,不然李氏這麼明的子,也不會真的讓送家里就靠一個方子得了這麼多利潤。

 兩家人你來我往地商量了好幾次,一個不愿意占便宜,一個有意幫扶親戚,最終得出了一個雙方都還算滿意的方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