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在胡思想,而所有的事都在按照進程繼續進行。
晚宴的氣氛也越發熱烈了起來,因爲事都已經解決了,大家喝起酒來也就沒有什麼節制了。
尤其是吳克善和張沐河,兩人在高興之下都喝多了。至於說這裡面有多是裝的,有多是假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由校也沒有去細細的深究,因爲這件事沒有辦法深究。一旦深究的話,反而會惹出很多麻煩。
在這樣的況下,朱由校也喝得有些微醺。回到居住的地方之後,朱由校直接就睡下了。
反正他沒有什麼事了,剩下的事給其他人去做就可以,他們都會把事做得很好。
這一睡,一夜無夢,直接就到了第二天。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起得有點晚。昨天晚上喝的酒對他還是有一點影響的。
說起來,自從到了大明朝之後,很長時間沒有這麼喝酒了。看來昨天自己的心也真的不錯。
朱由校搖了搖頭,頭有點脹。
雖然不是宿醉,但這種覺還是有點難的。下一次得喝點。
這個時候,有個人輕輕走到朱由校的邊,將手中的茶水遞給他,輕聲說道:“陛下,請喝茶。”
聲音傳來之後,朱由校就是一愣。
因爲這是一個人的聲音。
自從自己登基之後,在京城安穩呆着的時間雖然很長,但實際上自己真的算不上一個安穩的皇帝,四走、到看、到搞事。
這麼多年來,自己從來沒有帶人出去過。原因很簡單,這個時代的醫療技太過落後,不想搞出人命。
同時人有時候帶在邊辦事也不方便,除了在江南的時候帶了一個人回去之外,自己再沒有帶其他的人回宮,這對皇帝來說是一件很難得的事。
這一次到了遼東來,自己邊更沒有其他的人。
想到這裡,朱由校的心不僅有一些惱怒。
陳洪是怎麼辦事的?怎麼讓人都到了朕的牀邊了?
擡起頭看了一眼這個人,不出預料,果然是大玉兒。
可即便如此,朱由校的心裡面還是很惱怒。無論是誰,都不應該被這麼輕易地放進來。
擡起頭四下尋找,朱由校就看到了陳洪站在不遠。
陳洪的臉很尷尬,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他已經意識到朱由校生氣了,只是希懲罰別太嚴重。
朱由校看了陳洪一眼,沒說什麼。幸虧知道在邊跟着,不然這個人罰定了。
不過陳洪的意思,朱由校也明白,這是想皇帝邊有個人伺候着。伺候着的原因也很簡單,畢竟皇帝出來一個人孤單太久了。
當然了,指的不是在下面伺候,而是在牀上伺候。
只不過昨天晚上自己直接就睡了,這打破了陳洪的算盤。這件事不能這麼算了,回頭還是要收拾他一頓。
將手中的茶杯端了過來,朱由校手拉着布木布泰的手說道:“這些事你就不要做了。”
一邊說着,朱由校一邊拿過茶杯喝了一口。
茶水的溫度剛剛好,溫熱潤。喝下去之後,朱由校整個人都覺好了不。
布木布泰的臉上帶着笑容,語氣溫的說道:“能夠伺候陛下,是我的福分。以後的日子還長着呢,這些事做起來也沒什麼難度。陛下可別這麼說。”
朱由校聽了這話之後,只是點了點頭。
他剛剛也只是客氣客氣罷了。
朱由校站起子活了一下筋骨說道:“倒是應該出去活一下了。另外早餐準備好了沒有?朕的肚子有點了,說起來昨天晚上沒怎麼吃東西。”
“回陛下,已經準備好了。”旁邊的陳洪連忙答應道:“現在就讓他們送上來嗎?”
“還是先洗漱吧。”朱由校想了想之後說道。
他現在的肚子裡面已經空了,深切地覺到嚨以下的挲,這是了。
在這樣的況下,那就不要去鍛鍊了。空腹鍛鍊不好,先吃飯。今天的鍛鍊就省下吧,懶一天。
很快,早飯就端了上來。
朱由校先喝了一碗粥,轉頭看着一起吃飯的布木布泰說道:“關於婚事的事,朕昨天晚上想了想。原本是想着回到京城再舉行,現在想來不合適。”
聽了這話之後,布木布泰就是一愣。擡起頭看着朱由校,等着他接着往下說。
食不言,寢不語,這樣的規矩在朱由校這裡自然是不合適的,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朱由校繼續說道:“這婚事,朕決定在瀋城舉行,到時候讓你的父母兄弟都來參加,也讓他們把你送到瀋城。這樣一來正合適。”
聽了這話之後,布木布泰的臉上出了激的神。
如果大婚能夠在瀋城舉行的話,那自然就是最好的。如果舉辦得越風,自己家得到的好就越多。
朱由校也是這麼想的,這婚事在瀋比較合適,到京城反而不合適。
如果在京城折騰的話,容易勞民傷財,以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現在這樣就最好不過了,做給那些蒙古人看一看。
“全都聽陛下的。”布木布泰低着頭紅着臉,幾分的說道。
這個模樣讓朱由校有一些異。
說起來自己到了遼東這麼長時間,還真的有點想那個事了。原本剛來的時候還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日子長了就有些不了了。
不過也不是時候,朱由校很好的掩飾了過去。
兩人吃過早飯之後,朱由校帶着布木布泰溜達了一圈,對說道:“你的姐姐呢?今天讓過來吧,一起走一走聊一聊。”
“是,陛下。”布木布泰再一次答應道。明白這次是做給外人看的。
甚至之前大明朝的這個皇帝提出來的在瀋大婚,估計也是準備做給那些人看的。
消息很快就傳出去了,朱由校要在瀋大婚,迎娶科爾沁的兒。
原本是一個的,但是現在變兩個了。據說科爾沁的大海蘭珠已經到了瀋城,而且已經被大明朝的皇帝接去了。
一時之間,傳言四起,蒙古人這邊也是人心惶惶。
其實小部族們的接能力非常的強,他們的轉變速度也非常的快。你科爾沁和喀爾喀五部都投降了,我們這些人怎麼辦?
當然是隨風倒啊。只不過有一點他們沒辦法,那就是大明朝的皇帝可沒封他們的首領爲王。
在這樣的況下,很多事沒法做呀。比如賜姓這個事,他們倒是想搞,可惜沒辦法,大明朝的皇帝怎麼可能給你賜姓氏呢?
但是沒辦法也要想辦法。咱們可以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上。
這些人就直接找到了孫承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孫承宗都沒想到他們會提出這樣的想法。
在鄂爾多斯的牽頭之下,這些小部落居然組了一個聯盟。雖然還沒有正式的結盟,但是在瀋城的這些人已經快速走近了,甚至形式上都一樣。
關於姓名這件事,他們的速度可是非常的快的,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皇帝不給我們賜姓沒關係,我們可以自己想一個,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大明朝必須方承認我們這個姓氏,你不能說這是我們自己胡起的,那就不行了。
說白了,就是要在地位上和喀爾喀、科爾沁一樣。
這個消息也很快通過孫承宗傳到了朱由校這裡。
看着面前的孫承宗,朱由校想了想之後說道:“孫師以爲這件事應該怎麼辦?”
“臣覺得可以答應他們。”孫承宗想了想之後說道:“草原之上如果只剩下兩個部族,這對咱們大明來說是不利的。既然他們三方都在,那就讓他們三方都在吧。否則等到咱們撤走了之後,那些小部族很可能就會被吞併。”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事實上,他也是這個想法。三角形纔是最穩定的關係,兩家獨大不是太好的事。等自己走了之後,他們就會開始吞併這些小部落。
他們如果願意聯盟的話,那自己也是願意順水推舟推一把的。
朱由校看着孫承宗問道:“鄂爾多斯的人來的是誰?名字什麼?”
對於這些小部族,朱由校雖然有關注,但是關注的實在是不太夠。不過鄂爾多斯這個部族吸引了朱由校的注意力,畢竟在後世,鄂爾多斯也是大名鼎鼎。
聽了這話之後,孫承宗連忙說道:“鄂爾多斯這一次來的是他們部族的首領之子哈薩爾,地位很高,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的確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回去就知道去組建聯盟,這事一般人可幹不出來。
朱由校想了想之後說道:“孫師你回去之後,馬上把這個哈薩爾找來,朕要見一見他,想要和他談一談關於他們聯盟的事。”
這件事大明不摻和一把、不在背後扶持一把,完全不符合大明朝的利益,也不符合朱由校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