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外的鎮上越發熱鬧起來,鎮子的規模一再擴大,大人提議是不是要召集人手擴建城墻,不過需要永寧王的同意和批文。
他說這里如今已很是出名,是永寧王的名號,就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再者這里越發繁華起來,通貿易逐漸興盛,又出了石脂水,想要遷至此地的人不在數,得提前做好規劃。
這事兒秦戈也不在,大人就找了沈鸞相談。
他看得出永寧王對于王妃的信任,永寧王從不曾將他的夫人當做一個弱子,而是對尊重認同,從來都相信的能耐。
沈鸞這陣子就在忙這些,不明白的地方不恥下問,找了別的文書或者事例,又請了先生詳詳細細地商談,本就腦子靈活,很快就到了門道。
大人的意思是想將這里提升為城池,有湖水和山巒做為天然屏障,擴建城墻,能有效地維護此地安寧。
只是擴建城墻是個大工程,需要極大的人手和財力,如今封地所有的財政都歸永寧王管,沈鸞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起來,需要好好地琢磨琢磨。
……
晏城,兩位皇子要啟程了。
沅瑾和沅蘇都從未出過遠門,最遠也就是隨父皇出宮祭拜,止步于城郊。
這次他們是要出大遠門,饒是沉穩如沅瑾,都忍不住流出期待來。
“瑾兒,我與你說的這些你可都記明白了?你去千樹島不是去玩的,你要設法讓永寧王妃喜歡你,愿意讓你下回再去……可惜了永寧王不在島上,皇上也真是的,永寧王又不在為何還要讓你們跑這一趟?”
珍妃心里是不痛快的,只希沅瑾能夠得永寧王青眼,如今既然他不在,那就只能從王妃手,好在都說永寧王對王妃深意切,如果對瑾兒有個好印象,應當也能派上些用場。
“你去了之后要謹言慎行,對永寧王的兩個孩子一定要客氣周到,絕不能與他們生出矛盾來,你是皇子,要大度一些,凡事讓著他們,吃些虧不打,對你只有好。”
沅瑾安靜地聽著,他昨個兒無意間聽到端妃對沅蘇的叮囑,字字句句都是讓他要照顧好自己。
“你記得,只要你得了永寧王的肯定,往后你的路會好走許多,除了要與他們相好,功課也不能落下,眼看著沅蘇開了蒙開始認字,你必須要將他遠遠地甩開,明白了沒有?”
沅瑾依舊點頭,珍妃看得直嘆氣,“你怎麼就是這麼個沉悶的子,若是做不到這些,有的你的。”
那邊端妃也在給沅蘇準備東西,全是他吃玩的,怕他冷著熱著,著著,恨不得將整個宮殿就給他裝包里。
“你自己要當心,母妃不在邊,你要機靈一些,聽皇后娘娘說永寧王妃是個很好相的,母妃不擔心你,只是千萬別闖禍,母妃不求你學到什麼,平平安安去平平安安回就夠了。”
沅蘇甜甜地笑著抱住端妃的手臂,“母妃安心,蘇兒會聽話的。”
端妃哪里安心得了,這孩子從沒有離開過邊,這一去,就是半年,半年啊!都怕等沅蘇回來會不會跟生疏了,一想到這兒心就難得。
可這是皇上的決定,無法更改,只能一遍遍地叮囑沅蘇。
沅蘇小小的一個人也不覺得不耐煩,母妃說他就聽著,一遍遍地應承,讓安心。
端妃又去了秦舒那里,此次秦舒會跟著一塊兒去,讓端妃心里好歹有些安,找各種由頭給秦舒送了許多寶貝,秦舒哪里不明白的意思?
“你放心,本宮便是為了兩位皇子才會跟著一塊兒去,他們是皇上的脈,本宮自是不會疏忽。”
到了離開的日子,端妃生生哭了兩條帕子,送走了沅蘇,坐在屋子里竟是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沅瑾和沅蘇共乘一輛車,秦舒在另外的車上。
隊伍出了城,沅蘇就忍不住掀開車簾往外看,這里沒有高高的宮墻,外面一草一木都讓他覺得新鮮。
一旁沅瑾看著他沒說話,反而是沅蘇先開了口,“皇兄就不好奇外面嗎?”
“這不合規矩。”
沅蘇眨了眨眼睛,“但看看也壞不了規矩,母后知道也不會怪咱們的。”
他跟秦舒接得多,秦舒就是個對宮里好些規矩都深惡痛絕,能敷衍就敷衍的態度,導致沅蘇也對那些規矩產生了質疑,有些規矩他都覺得奇怪。
他們掀開車簾看一看外面又能有什麼不妥之呢?怎麼就壞了規矩呢?
這算是兩個孩子頭一回單獨相,沅蘇對自己這位兄長一直都很崇拜,母妃說了,他念書可好了。
這會兒在車里,路上說是要走很長時間,沅蘇又是個耐不住寂寞的,很快開始找話想跟沅瑾聊天。
只是沅瑾的反應總是淡淡的,但也不是他清高不愿搭理沅蘇,是他不知道該說什麼。
沅瑾在宮里的時候,每日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的,珍妃對他的功課抓得很嚴,一刻都不準他浪費,他每日不是在先生那里便是在書房,一日說不到幾句話,這會兒便不知能說什麼。
好在沅蘇并不介意,皇兄說得,那他就多說一些嘛,他可是有許多話想跟皇兄說的。
于是整輛車里,只聽得到沅蘇嘰嘰喳喳的聲音,間或夾雜著沅瑾一兩句應聲,竟也意外的和諧。
在外面探聽的宮回去稟報秦舒,秦舒聞言笑起來,“那便好,我早知沅瑾子有些沉悶,幸而沅蘇是個活潑的,只要他們愿意忍對方就。”
“奴婢覺得,大皇子也沒有不耐煩,雖然說話,但也是很認真地在聽二皇子說話。”
“本宮知道了,一會兒給他們送些點心果水過去,這一路且遠著呢。”
秦舒去過兩回,一來一回有四趟,是不覺得枯燥的,因著在路上也不必顧及宮里的規矩,想做什麼做什麼,只要不太出格,便無人會管。
"靠山山倒,靠水水幹,靠天靠地考父母靠男人,都不如靠自己來的安全實在。杜錦瑟自認自己不算聰明,不過還是勉強可以自力更生的。只是老天何其不公,讓她這樣的的小女子在皇權傾軋中求生存,累覺不愛。埋怨有用,她就坐在那裏埋怨好了。可惜埋怨解決不了問題。看她如何周旋于各懷鬼胎的皇子們的中間,玩轉皇權,蔑視皇權,把看不起她的通通踩到腳下。"
沈汐硯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還能去到自己論文里提到的時代去探究,更沒有想到會遇到一個純古人。二人的相遇是意外,在這個遠古時代也是意外,但生活是繼續的,那就向前進吧。在這個未知的遠古時代發揮那麼點光熱也不是不可以,在改善生存空間的同時還能帶推動文明的進程,也挺好的,做自己想做的,和宋時一起努力找尋回去的辦法,帶宋時去看看自己的時代。 在宋時的這前二十三年里,想著讀書,為官,但這一切在遇到沈汐硯后,他想去看看天外是什麼,他想去看看沈汐硯口中的時代,想看一看銀河。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會努力讓沈汐硯和自己生活得更加的順利,他也在不斷的找尋方法,以便去看一看沈汐硯口中的天際宇宙銀河。他們依靠部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來,幫助部落發展,讓部落走向繁榮。
關於元配: 陳萱臨終前回憶自己的一生,她少時喪父,母親改嫁,卻也有叔叔養大成人。她十八歲嫁人,婆家不算寬厚,卻也沒有虐待她。在許多年後被無數人形容為兵荒馬亂的亂世,她過的不算好,卻也不很差。隻是,如果有機會重來,她仍是不希望再遇到魏年。是的,魏年待她不差,他隻是看不到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