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輕小說 鄉村之巨變 第439章 自學考試

《鄉村之巨變》 第439章 自學考試

 陳揚告訴陳仁軍,他想充實一下自己,考一個函授大學的文憑。

 陳仁軍也告訴陳揚,他也正要上函授大學。

 于是,兩個人約好,春節后都去縣里報名。

 最后,陳揚笑著問道:“軍子,個人問題解決了沒有?”

 陳仁軍搖了搖頭,“還早,我不急。”

 “還不急?咱們這個年齡檔的,村里就剩你一個了。”

 陳仁軍笑道:“我知道。不過,我畢竟是在。在,三十歲以前沒結婚的很普遍。”

 “不管你的事了。你準備什麼時候回去?”

 “初四到初七我值班,我初二就得出發,才能按時趕回去。”

 “到時候我送你?”

 陳仁軍起笑道:“我騎自行車回來的,用得著你騎自行車的送我啊。”

 陳揚把陳仁軍送到門外。

 回到樓上,陳揚發現,劉老師已把兩個小家伙抱到了客廳里。

 不用說,兩個小家伙還是那個德行,白天睡覺,晚上折騰。

 “劉老師,辛苦你了。我看著他倆,你去休息吧。”

 劉老師微笑著搖頭,“沒關系,我已經習慣了。”

 兩個小家伙神十足,手舞足蹈,本就沒有睡意。

 劉老師看了一眼陳揚,言又止。

 陳揚雖只看兩個小家伙,但已覺察到劉老師的異樣。

 “劉老師,你是不是有話要說?”

 劉老師不好意思,“揚,對不起。剛才,剛才你與陳仁軍聊天說話,我聽到了后面一部分。”

 陳揚笑道:“這有什麼呀。劉老師,在我心目中,你不僅是我老師,你還是我媽。所以,請你以后把自己當我家的一分子。”

 劉老師道:“剛才,你說要上函授大學。我覺得,你要上的話,就報自學考試。”

Advertisement

 陳揚不懂了,“函授大學和自學考試不一樣嗎?”

 “不一樣。函授大學有人授課,自學考試沒有人授課。相對來說,函授大學比較容易,自學考試比較困難。據人家說,自學考試的通過率,現在不到百分之七。”

 陳揚問道:“既然函授大學比較容易,那你為什麼要我報考自學考試呢?”

 劉老師道:“你和陳仁軍不一樣。他是的人,目的是為了拿到文憑,他上函授大學,就是沖著文憑去的。”

 陳揚點了點頭,“不錯,我與他的目的不同。我的目的,是想比較系統的掌握一門學科知識,至于文憑不文憑的,我倒沒放在心上。”

 “既然這樣,那就應該報自學考試。自學考試的水平,比在校生的水平還要高。也就是說,你通過自學考試,能獲得你需要的真才實學。”

 劉老師一番話,給了陳揚極大的啟示。

 春節期間,陳揚去縣城給孫延清老師兩口子拜年,順便請教自學考試的事。

 孫老師和吳老師兩口子的說法,與劉老師完全一致。

 陳揚決定報名自學考試,本科經濟管理類,經濟學專業。

 孫老師指了指吳老師,笑道:“小陳,你算找對人了。的學生,就是咱們溫林縣高等自學考試的負責人。你把報名費和個人資料,剩下的就是你回去努力了。”

 有孫老師和吳老師幫忙,陳揚省事不

 最要的是,陳揚不用去縣教育局。

 縣教育局不僅是陳揚的傷心地,讓他的《復讀學校》以失敗告眾,而且那里有兩個他不想見到的人。

 兩個老同學,一男一,顧衛軍和楊麗娜。

 顧衛軍當上了科長,楊麗娜更是副局長。

Advertisement

 好在吳老師告訴陳揚,縣自學考試管理機構,是教育局的事業單位。

 一般況下,縣教育局管不到。的考試等事項,都是上級機構負責。

 但陳揚還是用了自己的另一個名字,陳飛揚。

 在沒有份證的時代,使用兩個名字,或兩個名字隨意切換,都是可以的。

 陳飛揚這個名字,村里人知道的也不多,更別說顧衛軍和楊麗娜。

 吳老師還告訴陳揚,考試也不會在溫林縣舉行,一般都會放在地區一級的地方。

 吳老師做得周到,干脆把自家住址,登記為陳揚家的地址。

 至于考試時間,每年分四個時段,分別是一月、四月、七月和十月。

 每個時段為一天,考試三門課,上午一門,下午兩門。

 這也就是說,每年只考十二門課。

 這個安排,與全日制的大學課程基本一致。

 大專有三十多門課,你要讀完的話,至需要三年時間。

 本科四十多門課,你要讀完的話,至需要四年時間。

 陳揚很自信,他挑戰自己的能力,選的是本科。

 那時候的自學考試,比現在的更嚴格,規定大專六年完,本科七年完

 拿本科為例,如果七年拿不下來,前面的績就會歸零。如果想繼續斗,就要從第八年重新開始。

 正月初六,二月十四日,是小妍妍和小波波出生一百天。

 陳揚不想大辦,只擺了兩桌,除了自家人,還有岳父一家。

 外人只有老貴一個,連蔡福滿與蔡曉暉和小龍都沒請。

 這也是一個風俗習慣,倆孩子只有父親沒有母親,不宜大大辦。

 春節很快過去了。

 二弟陳兵終于做了一個重要決定,關閉皂制造廠,并擴大制鞋廠和皮箱廠的規模。

Advertisement

 陳揚沒有干涉,因為二弟是對的,皂制造廠已經完了它的歷史使命。

 至于制鞋廠和皮箱廠的規模,陳揚本不想過問,可二弟要他發表意見。

 經過幾天思考,陳揚給出建議,制鞋廠的規模可以大力擴大,但皮箱廠的規模不宜過大。

 陳兵問大哥,這是為什麼?

 陳揚給出自己的理由。

 皮箱類產品的技含量,要比鞋類產品的技含量低,而且低好幾個檔次。

 技含量低,也就是進的門檻低,進來的從業者就多。

 事實也是這樣,陳家村及其周邊各村,做皮箱的個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從業者太多,競爭就激烈,產品的價格就會不斷下降,利潤空間就會越來越

 陳兵被大哥說服,決定只擴大鞋廠的規模,而皮箱廠保持現狀。

 但對此陳揚又有不同的看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