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帝師是個坑 第1575章 百姓,百姓

《帝師是個坑》 第1575章 百姓,百姓

 昌喻何其聰明,楚擎的意思他懂了。

 商會就類似于一個品牌保證,品牌效應。

 一擔米,應該賣兩文錢,但是商會只用一文錢來收,你不賣,可以,那你就與商會無關,既然與商會無關,那就是士、農、工、商中最令人不齒的“商”。

 楚擎讓商會的“商”,變人尊重的商,如果不加商會,還是卑賤的“商”。

 你不通過商會,不讓我們低價收,你自己去發賣,那麼你為何賣的那麼便宜,是不是陳米,是不是被倉鼠咬過,總之是有貓膩的,要不然,為何不通過商會發賣!

 最早加商會的那一批人,已經開始抱團了,是足額繳離開商稅,甚至愿意多繳,可他們賺的錢都是利用商會這個品牌,利用信息差利用商會這個份。

 真正讓楚擎憤怒的是,商賈太聰明了。

 他們知道,當初因為章家石料的事,楚擎帶著千騎營和京兆府打擊過市場定高價行為,這種定高價,專門榨百姓。

 所以這些聰明的商賈不再榨百姓了,而是榨最底層的商人,連商人都算不上的商人,充其量就是小商小販。

 一旦米,收,兩文錢,賣,三文錢。

 既然不讓哄抬價,那就降低進價,兩文錢應該收的米,商會一文錢去收,不過還是三文錢賣給百姓,誰也挑不出個錯,我們沒哄抬價,足額繳稅,合法合理。

 “看似,是商賈榨了商賈,可還是關乎到了百姓。”

 有賢太子之稱的昌喻,很快看穿了問題的本質,小眉頭擰在了一起:“那些小商賈,亦是從百姓手中收的貨,糧米、綢、鐵,低價賣給了大商賈,那自然就也要低價收貨,價錢低了,作坊中上工百姓的工錢,也就低了,務農的百姓,賣的糧,也低了。”

Advertisement

 “價不變,可百姓的收低了,問題就出在這里,這與百姓收不變,價太高是一個道理。”

 楚擎出了欣的笑容:“所以到頭來吃虧的還是百姓,唯一獲利的,只有那些大商賈,連朝廷都算不上獲利,因為百姓吃虧了,你要記住,只要是百姓吃虧,永遠代表著朝廷也在吃虧。”

 楚擎將雪團遞給了昌喻,正道:“強橫的漢朝有一句話,做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大漢的強盛,是兵強馬壯,霍去病封狼居胥,衛青橫掃漠南,陳湯在擊潰匈奴后,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西漢宣帝大破匈奴,迫使匈奴呼韓邪單于稱臣,設立西域都護府,讓西域各國納漢朝版圖,天山南北,皆歸我華夏,所有的功績,一切的一切,除了那些驚才艷艷的英雄們,還有一個最大的依仗,你知道是什麼嗎?”

 昌喻面有些古怪,不太確定的說道:“楚師是要說,百…國力嗎?”

 “不錯,百姓,不是因為百姓過的好,而是因為百姓過的不好,西漢建立,建國皇帝劉邦頒布輕徭薄賦政策,削減大量的賦稅,主張發展國經濟,可人頭稅依舊沒有發生改變,普通年人的算稅明年收取一百二十錢,超過十五歲不親,則每年收取六百錢算稅,那時的百姓,食不果腹,很困苦,而漢朝依舊兵強馬壯,所有人都在歌頌著英雄們,因捷報而歡呼,卻沒有人轉,不,是沒有人低頭去看百姓,所以百姓漢朝,沒了,諸侯割據,百姓民不聊生,那些諸侯,是如何籠絡百姓,如何籠絡軍伍的,因為他們給的比朝廷多,對百姓比朝廷好,這些多,這些好,原本是朝廷應該給予百姓的,漢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但是你要記住,任何朝代的滅亡,都與百姓有關,至,至某一部分緣故,與百姓有關。”

Advertisement

 不知不覺間,小伙伴們也跟了上來,聆聽著。

 楚擎沒有注意到后的人越來越多,自顧自的說道:“你看,如今京中也很繁華,東海三道也走上了正軌,北關邊軍,有吃不完的,我大昌朝,越來越強盛,可總有我們看不到也不愿意去看的地方,那就是百姓,最容易忽視的百姓,不止是商賈,還有朝政,政令,其實任何一件事,任何與殿下,與陛下有關的事,都與百姓有關,所以當你們頒布政令時,批復奏折時,要養一個習慣,養一個不去忽略百姓的習慣,國朝興盛時,大家歌功頌德,因為興盛建立在百姓上,這種興盛,或許只是空中樓閣,水中之月,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只沉迷于興盛時,忽略了百姓,最后,就會如漢朝那般。”

 昌喻突然快走兩步,轉過,整了整衫,高呼道:“二弟,與孤同肩。”

 昌賢跑了過來,站在了昌喻邊。

 哥倆齊齊躬施禮,異口同聲:“謹遵楚師教誨。”

 楚擎微微一笑:“我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不是一個合格的師傅,但是一定要相信我,當我談論百姓時,必然是認真的,因為我親眼見到了,雖然未必對,但是一定不會出太大的錯,就如同在東海,當我帶著將士們出征時,也是為了大破大立,征服敵國,我不敢傳捷報,因為東海的百姓還是很窮,當百姓們都有工上,都有飯吃,都期著明天,只有做到了這些事,我征服了敵國時才會傳回捷報,而不是捷報連連,征服了無數個敵國,百姓卻越來越窮,越來越苦,千萬記住,將盛世、勝利,全都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上,盛世與勝利,就是空中樓閣。”

Advertisement

 越來越多的人繞到兩側,三哥,陶若琳、廖文之、肖軼、大軍哥、二玉,從兩側站在了昌喻與昌賢的后,齊齊施禮。

 楚擎訕笑一聲:“你們這樣搞的我怪不好意思的,走吧,回府,今夜飲勝,不醉不歸。”

 陶若琳笑的很甜,著楚擎的面容,仿佛這是全天下最英俊的面容。

 是的,百姓,百姓才是一切,才是一切的本。

 人們總以為,磚石是建造下水道的,鋼筋水泥才是用來搭建墻壁的。

 殊不知,百姓既不是建造下水道的磚石,也不是建造銅墻鐵壁的鋼筋水泥,而是大地,百姓,鋪了腳下的大地,所有的一切,哪怕是再高大的樓閣,再堅固的銅墻鐵壁,也要建立在大地上。

 樓閣,是朝臣,自大地而起。

 銅墻鐵壁,是軍伍,也是自大地而起。

 樓閣塌了,只是坍塌了。

 銅墻鐵壁破了,也只是破了。

 可當大地裂開時,四分五裂時,所有的一切,都會然無存。

 楚擎一左一右牽住了昌喻和昌賢的胳膊,走進了面前的楚府。

 “記住,任何一件事,就比如商賈之事,最先考慮的一定要是最容易被疏忽的百姓,所有的環節是否與百姓有關,形一種習慣,當你們養了這種習慣,就會為明君,為賢王,我不懂治國,不懂經濟,甚至不懂軍事,我只懂一個道理,百姓,就是一切,除了天與地,最重要的便是百姓,永遠都是百姓。”

 回京第一夜,楚擎為太子與瑯琊王上了一課,第一次為二人正正經經的上課,他能教授的,也只有這一課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