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暗罵了一句老狐貍,想拿錢,又想置事外,哪有那麼好的事。
「陛下,我也不想來打擾你,我只是來告訴你一聲,馬上我們的老白乾就要斷貨,以後就沒銀子賺了。」
李世民一聽,眼珠子都快突出來了,隨即說道:
「怎麼會斷貨?沒有了你們就繼續釀啊,這難道還要朕教你嗎?」
有了老白乾就等於有了一座金山,李世民還想著以後就靠老白乾解決朝廷財政問題。
要是沒有了老白乾,朝廷五年之都難以有起。
如今吐蕃、高句麗這些番外小邦一個個都來挑釁大唐,要是沒錢他怎麼去教訓這些不安分的小弟。
白看到李世民這麼張,心中暗暗得意。
他剛剛就是以退為進,引李世民上鉤的。
「陛下,不是我不想釀酒,實在是我沒有東西釀,現在長安和長安周邊市面上的糧食酒都被那些世家收了,以後就算是我想釀老白乾也沒有東西給我釀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大概已經明白了白來找他的用意。
要是那些世家這麼干,白還真是干不過他們。比有錢,就是他這個當皇上的也比不過那些世家。
而他要想重振大唐,眼下也只有靠白的老白乾了。
猶豫了片刻,李世民問道:
「那你想讓朕做些什麼?」
白微微一笑,說道:
「陛下,長安地面上是沒戲了,我準備讓陳氏商會的人到外面去收購酒水,只是希陛下你能下一道旨,讓當地的員能夠配合一下。」
「我們必須要搶在那些世家反應過來之前,大量收購酒水,釀老白乾。」
「我已經想好了,我們不能在小打小鬧得每天賣十壇老白乾了,我準備敞開了供應。」
「這樣我們才能快速賺到銀子,有了銀子,就不怕那些那些世家在搞事了。」
下旨讓各地員配合收購酒水,還從來沒有哪一個皇帝下過這樣的聖旨,李世民都覺得有些荒唐。
不過,事到如今,好像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他沒有糾結太多了,就把聖旨給了白。
白得到了聖旨,就屁顛屁顛得出宮準備讓陳千秋安排人去辦,還沒等他出宮就有一個小太監攔住了他。
「駙馬爺,太子殿下有請。」
白一聽是李承乾要見他,心下就有些不願意,他用腳後跟想都知道李承乾這個時候找他肯定沒有好事。
不過他畢竟是太子,白還好太過忤逆他。
白見到李承乾的時候,李承乾正在邊喝酒邊看跳舞,整個人看得都有些癡迷了。
能被太子府選中的哪個不是,舞藝超群,就是白也看得有些心。
李承乾看到白來了,揮手讓那些舞姬站到了一邊。
「聽說你剛剛去見過父皇了?」
白暗暗冷笑,這不是明知故問嘛,就是你自己派人把我從皇宮過來的。
「有一點小事要跟陛下稟明,不知太子殿下我前來有何要事?」
就算他知道李承乾的目的,他也不好率先挑明,不然他就被了。
李承乾呵呵一笑:
「聽說今天崔家的崔皓在你的酒樓旁邊開了一家酒樓,而且那些世家還搶在你前面把長安市面上的酒水都買完了,不知可有此事啊?」
白聽后臉立馬就沉了下來,李承乾這擺明了就是在告訴白,他一直在盯著他,最好是答應他的條件,不然就有的他好看。
白最討厭有人威脅他了,哪怕這個人是當朝太子。
「確有此事,不過這都是一些小伎倆,還難不倒我。」
李承乾哈哈一笑。
「孤知道白你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不然你也不了長樂的駙馬。不過憑你一人之力,就算能應付的了那些世家,那也是千難萬難,說不定連你白家也撘進去了。要是這個時候有人幫你一把,這豈不是千好萬好?」
他這話就差直接點明要是白答應他之前的要求,他可以就保他沒事。
白打了一個哈哈,明白這是最後通牒來了。
反正早一天是拒絕,晚一天還是拒絕的,索今天就把話跟李承乾說明白了,也省的他惦記。
「太子殿下言重了,我既然為大唐的駙馬爺,多算個皇親國戚了。要是遇到這麼點小麻煩就向別人求援,豈不是墮了皇家的面。到時候不皇上看不起我,就是長樂恐怕也會看不起我了。」
白言外之意就是他不怕那些世家,李承乾你也不用惦記我的老白乾了。
李承乾的臉立馬沉了下來,他哪裡聽不出來白這是在拒絕他。
還從來沒有人安拒絕他,他看向白的眼神都布滿了殺機,
白就知道會這樣,吳王和魏王膈應他就算了,他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廚子也敢來膈應他,這在李承乾看來無疑是對他的蔑視。
他畢竟是一國儲君,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白也不想跟李承乾鬧掰,不過他必須要這麼做,不然以後只會被李承乾連累。
過了好一會,李承乾沉聲說道:
「你可知道沒有人可以拒絕孤,孤也不喜歡被人拒絕。」
既然好商好量,白不聽,李承乾也只能跟他來橫的。
白角微微翹起,爭鋒相對道:
「太子殿下你有你的喜好,我也有我的原則。」
白打定了主意,以後得離他們這些達顯貴遠一點,太虛太蠻橫無理了。
李承乾聽后眼睛一瞪,眼中殺氣更甚了幾分。
他實在不知道白哪裡來的底氣,竟然敢當他的面頂撞他,還拿他的那個什麼狗屁原則當借口。
要不是看他是長樂的駙馬,他現在就想讓人把他砍了。
「你想清楚了,上前一步也許是榮華富貴,也許是地獄,一般人是沒得選的,不過你可以選。」
李承乾這是打算給白最後一次機會,要是白還不識趣,那就怪不得他了。
白深呼了一口氣。
「榮華富貴也好,地獄也罷。這不是我說了算的,也不是某些人說了算的。」。
夢迴長安,鮮血浸染了玄武門,太極宮的深處只有數不盡的悲哀,民爲水,君爲舟,的朗朗之音猶在長安大地迴繞,異族的鐵蹄卻再一次踏破了玉門關,此恨何及?墳墓裡的李世民眼見子民塗炭,該發出怎樣的怒號?欄桿拍遍,只能見九州陸沉! 胸中也充滿鬱悶之氣,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摘飛星,攬日月,讓乾坤倒轉.也罷,耳聽得窗外鬼鳴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禿筆,爲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陰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后,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
“島寇荼毒,痛及滇西,誰無血氣,忍棄邊陲,桓桓將士,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座中有壙,名勒豐碑,懍懍大義,昭示來茲。”謹以此文獻給曾經為了保衛國家出國在緬甸與倭寇決一死戰的遠征軍將士們!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不會忘記,雖然你們曾經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