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簪花少年郎 第二百三十八章 懷信認父

《簪花少年郎》 第二百三十八章 懷信認父

沈散培笑了笑:“你父親縱有千般不是,卻有一個最大的優點:他知道自己沒本事,便從不生出野心,就本本分分的在我的庇護下過他的好日子,萬事不想,也萬事不愁。這在別的人家是不上進,卻是我們這樣的家族最需要的。”

沈懷信了解了:“所以您對他百般縱容。”

“他不是好父親,但是做為兄弟做了兒子,他都很好。我外出多年,他在家侍奉爹娘從不出遠門,我帶走了家中能用的絕大部分錢糧,他們最難時需得靠典當渡日。你祖母為我哭壞了眼睛,他帶著到尋醫問診,母親苦悶時彩娛親哄開懷,從無厭煩。他年的磨難多是因我之故,返家那日,我都以為他要不認我這個兄長,他卻只是抱著我大哭說:大哥,你終于回來了。”

便是如今想起那日,沈散培仍是容。

沈懷信更甚,他無法想像,他那個父親竟有那樣值得稱道的時候,若非那是自己父親,他會覺得那是個頂好的人。

“正是知曉他秉,所以當年他求到你祖母面前要扶正妾室時我沒攔著,想著從外邊娶一個進來不見得更好,只是沒想到那毒婦如此蛇蝎心腸。收到你的信后我便派沈忠帶著你的信回去了一趟,并從你母親留下的人中拿到人證證呈到你父親面前,責令他休妻。”

對上侄子的視線,沈散培輕輕點頭:“自是休了,他膽小,有這樣的枕邊人他夜不能寐。”

這個結果過于爽快了,讓沈懷信都有些反應不過來,他以為那人至會反抗一下,他以為,他以為他那個父親對那妾室是真心,沒想到也不過如此。

“和你說這些并非是要拒絕你,恰恰相反,我很想事,但是不應該是在對你有所瞞,讓你對你父親有所怨恨的況下做出這個決定。”沈散培看著磨練過后越發沉穩的孩子:“這些年你大伯娘不知催過我多次,可這種事我覺得心甘愿的才好,用做要挾便落了下乘。你可以好好想想,若想好了……”

Advertisement

“我想好了。”沈懷信說得肯定,態度不見半分游疑:“六歲我便來了您邊,在我心里您早就是父親。之前總惦記著他也曾抱過我,可回去一趟我看明白了,在他眼里我已和陌生人無異,不用那婦人手,我對他最后的羈絆也斷了。”

沈懷信額頭地:“大伯,我想做您的兒子。”

沈散培忙起將人扶起來,拍拍他的肩膀,又拍拍他的肩膀,泰山崩于前面不改的人此時連手都在抖:“好,好,咱們就做一對親父子!沈忠,沈忠你去把那和尚拖過來。”

沈忠大聲應了飛奔而去。

沈懷信笑著,卻紅了眼眶。因為無子,這些年大伯了多嘲笑,可他從不曾勉強自己,一直都保護著自己小小的自尊心,不然以大伯的心計這事早了,可大伯從不曾那般做。

沈散培再次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知是心底發熱還是發熱,他額頭冒汗,但是緒持續上揚,神間哪里還能看到平時只是站在那里也似是在算計人的模樣。

“沈忠你個老小子,打量著和尚我不揍你是不是!”

“等了我家大人的事大師您盡管揍,想怎麼揍就怎麼揍。您要揍頭我腦袋,您要揍屁我撅高點,哎呦,您一會揍,現在先辦正事。”

“在我的地盤什麼是正事?念經才是,早課晚課才是。”

“做什麼晚課,晚課能比我沈散培有了兒子重要?”暫時還是伯侄的兩人走到門口,看著被沈忠背著,里喊得熱鬧,趴得卻舒服的了因齊齊笑出聲來。

了因拍了沈忠腦袋一下,沈忠將人放了下來。

“和尚我沒聽錯?老沈,你這是終于開竅了?”

“大師,是我提的。”沈懷信看大伯一眼:“這是我回來最想做的事,迫不及待。”

Advertisement

“哈哈哈哈,我喜歡這個迫不及待。”了因真心為老伙計高興:“我想想給你們念個什麼經文合適。”

“你要敢給我們念個往生經我就把你往生了。”沈散培笑罵:“你來給我們做個見證。”

“這麼大的喜事不值得你大宴賓客?”

“我沈散培有兒子了,回去后自是要大辦,可現在想讓你做這個見證。”

了因對上他的眼神也笑了,他都多久沒見過老沈這樣純粹的笑了,這也確實是值得打心底里開懷的事。

“行,和尚我就做這個見證。”

沈忠把椅子擺好,沈散培居于上首,了因在旁邊坐下,簡單的儀式,卻比之回去后的大宴更重要。

沈懷信整了整裳,接過茶盞在大伯面前跪下,茶盞舉過頭頂:“兒,懷信,給父親敬茶。”

沈散培接過來一飲到底,傾將怎麼瞧怎麼好的兒子攙起來笑道:“我自己養出來的兒子我知道有多好,就不需要對你訓什麼話了。沈忠,再奉盞茶來。”

沈忠雖不解,但作很快的又遞了一盞茶到大公子手里,今后這就是大人家真正的大公子了!

沈散培拉著他轉了個向:“你別嫌棄,認了和尚這個義父。”

了因一愣:“我一個出家人,不用……”

“不想要這個兒子?”

“說這話你虧心不?養這小子這些年我沒出力?”

沈懷信當即跪了下去,雙手舉茶過頭頂:“兒,懷信,給義父敬茶。”

了因心起伏,很多和尚是家里活不下去了送去出家的,可他不是。他生于鐘鳴鼎食之家,只是從小向佛,小小年紀時便已能背誦大篇的佛經,一打坐就可半日不。祖母是居士,見他如此欣喜不已,常帶著他去廟里燒香,他那時不懂,只覺喜歡那味道,再長大一些,他去了便不愿回家。待到十二歲時他拜別家人出家做了和尚,家中還有其他兄弟姐妹,父母雖不舍卻也沒有阻攔,并且每年都會送來大把的香油錢。

Advertisement

子息后代在他出家那日便斷了,他從不曾想過,可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跪在自己面前自己義父,他竟覺熱淚盈眶。

合什宣了聲佛號,了因接過茶一口飲盡,扶起人道:“一心想收為弟子的孩子了義子,這何嘗不是我們的機緣。好孩子,以后你大伯……你爹要是欺你狠了你就來找我,我替你打回去。”

沈散培大笑:“你這輩子都等不到這機會。”

了因也笑起來,這確實是樁事,比晚課重要。

修得我眼前發黑。大伯這個人很難把握,怕表現不出他的厲害,也怕寫得過猶不及,輕了重了都是衡量再衡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