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我力能扛鼎 第170章 第 170 章

《我力能扛鼎》 第170章 第 170 章

 讓影衛扮演抄家的衙役, 難度系數一顆星,再要他們脾氣些,裝得兇神惡煞, 也不過就是唐荼荼一句話的事兒。

 叁鷹爽快應下, 當天就聯系衙門和市署去了。

 傅九兩提心吊膽, 一宿沒合眼, 他看起來像個嬉笑怒罵灑不羈的渾人,其實孝心比誰都重,怕這一鬧, 把他爹給氣出個好歹來。

 “要不再等兩天罷……”

 華瓊冷眼瞧著:“抄沒家產還給你挑個黃道吉日?怎麼的,這是大吉大利的喜事是吧?趁差爺的工夫,還是趁你的工夫?”

 這士意是唐荼荼出的, 包攬了大半, 眼下好聲好氣勸說。

 “九兩哥,你想讓你爹洗心革面,總得下點狠招,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得家產教不好爹。狠狠治他一回, 要是還不行,咱們再想別的法子。”

 母倆肩并肩坐著, 看著嬤嬤婢子給他打扮。

 們給傅九兩涂脂,他晝伏夜出, 本就白, 再撲點上臉,臉白慘,就是一副大打擊、搖搖墜的樣子了。上叮呤當啷的玉簪、玉佩、玉扳指、玉帶鉤一除,錦, 松垮的麻再上,像三年沒吃過一頓飽飯。

 芳草笑盈盈說:“姑娘瞧瞧如何?”

 唐荼荼:“妙極了。”

 傅九兩站在鏡前照了照,對鏡比了幾個哀慟的表,深吸口氣,終于拿定了士意。

 一群人分作幾波,浩浩出了門,唐荼荼和華瓊最先走,去戲園子對面的茶館占點了。

 歷經幾朝商業貿易發展,如今的商法已經有了后世的雛形,東西市上市場監管嚴格,各種法規全寫下來能有十大幾頁。

 大宗易要有契券,買賣騾馬牛羊、田宅土地的,得雙方簽字畫押;買賣菜刀、鐮刀等的,得說明緣由。

Advertisement

 賣禽魚鱉不循時的,就是在休獵季節還賣野畜、休漁季節賣江魚的,罰;鴨肚子里塞沙填石增重的,罰;賣變質食吃壞人的,罰;習慣缺斤短兩的,倒買倒賣的,幾家勾結一起漲價擾市價的,全罰。

 判不判刑是府的事,市署不分量刑輕重,通通以“抄沒一半家產”先作理。

 是以“抄家”在西市上是個平常事,西市上千余鋪子,每年來這麼一遭的沒有十家也有八家,左鄰右舍一聽著消息,全涌過來看熱鬧。

 抄家流程還規范,先由市署統計家中一切財產,列出長長的單子,找衙門清點,兩頭確認家財無誤,再由事士簽字畫押,才算完準備工作。

 唐荼荼托著腮坐在窗邊看,左手麻了倒右手,把晌午飯都吃完了,衙役們總算開始搬東西了。

 鬧騰一上午,戲園子里的花旦和武生都疲憊了,老太爺卻才剛剛被人從賭坊拉扯回來,一瞧這陣仗,撒丫子撲上去就攔。

 “爹!”傅九兩穿著灰不溜秋的,淚流滿面,才跟他爹打了個照面,先屈膝跪下了,三個頭沉甸甸磕下去:“孩兒不孝,孩兒不孝啊!”

 周圍霍然聚攏了一大群路人,傅九兩頂著幾百道目,伏在地上,掩著面,哭得不能自抑。

 唐荼荼喝著茶,心說九兩哥是人才啊,早上他在家里的時候還扭扭,出了門,演得比誰都歡實。

 這頭父子演得正是熱鬧,那頭的衙役抄出來什麼寶貝,都揚聲念一遍,以示衙門不貪不昧,通通上繳。

 “小葉紫檀佛像一尊,上品七寶火珊瑚一棵——”

 “薄胎瓷茶二十七套——”

 “珍珠、翡翠、珊瑚、白玉一十六盒。”

Advertisement

 大伙兒看著熱鬧,慢慢從看人轉了看寶貝上,一箱子整出來,人群就呼啦啦圍過去,聽懂行的商家品鑒。

 老太爺一邊嚎著“夭壽夭壽”,汗流了一臉,眼神卻不自覺地往立柜頂上瞄。

 叁鷹眼力毒辣,循著他的視線去瞧,看立柜頂上有東西,跳起來一夠,下一大包銀子來,樂了。

 “嘿,大伙仔細找啊,什麼柜子頂、床底、磚瓦都翻翻,墻皮沒準也是空的!老人家藏銀子,犄角旮旯都給我找仔細了,一也別啊!”

 老太爺搖搖墜,快要昏過去了。

 家當雖多,搬起來卻快,三下五除二就全清走了,除了老灶破鍋、桌椅板凳,什麼也沒給他們留。

 花娘垂淚漣漣,咿咿呀呀唱著哀調,說著話寬老太爺,指哄出他最后一點銀子。

 武生們惜臉皮,利字當頭,卻也顧不得那許多,各個貓著腰把墻皮瓦片、犄角旮旯全索了一遍,一兩銀子都沒出來,這才心不甘不愿地走了。

 戲園子鎖上門,打上封條,衙役們抬著東西散場,圍觀的路人眨眼工夫散了一大半,活演繹了一出人走茶涼。

 面街的堂樓,層層疊疊的抬梁穿斗、紅紗綠幔,轉眼間蒙了層灰。

 老太爺一下子癱坐在地上了,雙眼失神:“沒了……全沒了!老爺我給自己攢的棺材本,還有你娶媳婦的錢,全沒了!你個兒子,到底在外頭惹了什麼禍?”

 他扭頭想罵,卻見傅九兩劇烈咳嗽幾聲,手忙腳地掏出帕子去掩。他咳得厲害,似要把肺都咳出來了。

 半晌,傅九兩挪開帕子,帕子上一大團

 老太爺一下子子,幾乎四腳并用地爬過去,放聲嚎道:“我兒——我兒怎麼啦這是?快來人,喊大夫來!我兒吐啦!”

Advertisement

 唐荼荼坐直了子,嚇得一咯噔,聽說過氣急攻心、氣急吐的,卻是頭回見,差點蹦起來躥下樓去。

 “你坐下。”華瓊失笑:“要吐就直接吐了,何須拿條帕子遮遮掩掩半天?九兩剛才從袖子里掏東西了,我看著了。”

 唐荼荼目瞪口呆:“誰準備的?這是什麼嗎?”

 嬤嬤失聲笑道:“是什麼料兒吧,九兩爺平時也做古玩修復,涂涂抹抹的,他手頭各種兒都齊。”

 路人看熱鬧歸看熱鬧,一瞧人真出了事,七手八腳地把人抬醫館去了。不一會兒小廝探信回來,喜眉笑眼道:“沒事兒,裝的。”

 唐荼荼這才放下心。

 “九兩余下的一半家產都放我那兒去了,裝窮好歹得裝一兩年。”

 華瓊冷哼:“經此一事,這老東西要是再收不了心,我就攛掇九兩認你姥爺當爹——這老東西占了個義父名,就敢這麼花用兒子的,也不怕到了地底下遭人親爹娘報應。”

 是刀子,說話不講究,罵人罵得極有韻律。唐荼荼聽華瓊連說帶罵,揀著那老太爺做過的糊涂事兒說了幾件,全是鬧劇,茶室里的嬤嬤丫鬟聽得直笑。

 唐荼荼心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外人聽來笑一笑就過去了,放人家自家人上,就是剜心割的痛苦了。

 唐荼荼坐在茶館里笑盈盈聽完,又陪娘吃了幾塊茶點。干凈手,“出來八天了,我也該回家了。”

 心思細,怕突然說走就走的,惹華瓊難過,提前兩天就報備過了。唐荼荼掐著日子數了一周,不敢再久待,怕爹和母親擔心。

 也確實想家了。在家里呆久了,好像口味都會跟著自家飯走了,外邊的飯再好吃,總還是念著家里那一口。

Advertisement

 華瓊吐息滯了滯,神卻自然:“回吧,我給你家幾口人都備了禮,都裝馬車里了,拿回去你慢慢看吧。”

 唐荼荼別扭:“那多不好意思。我每回來,吃您的住您的,走時還要帶那麼多東西,我什麼兒了。”

 華瓊乜一眼:“賺錢不就是為了花得快活?也不差那三瓜倆棗的。你哥上學忙,挑個休沐的日子,他過來看看,你姥爺三天兩頭念叨他。”

 唐荼荼“哎”了聲應住,回華宅辭別老爺,探頭一看馬車,好家伙,裝得滿滿當當,桌幾上、座靠上,座靠底下都塞滿了東西。

 從滿滿當當的馬車里挖出一個人形,把自己填進去,晃晃悠悠回家了。

 到家時,東市的報時鐘剛響,各坊門樓上的哨衛跟著敲鐘,鐘聲層層傳遞,就這麼傳遍千家萬戶。

 家門口停著另一輛小馬車,銀紅的簾子和篷布,那是珠珠放學回來了。

 小丫頭跳下車,愁眉苦臉喚了聲“姐你回來了啊”,也沒出歡喜樣子。看姐姐一眼,唉一聲,兩胳膊肘挎著自己的繡袋,袋子快要掉到小去了,隨著邁步一顛一顛的。

 唐荼荼手一提,幫提起袋子,掂了掂里頭放了兩本書,笑著問:“你怎麼了?”

 珠珠臊眉耷眼的:“今天隨堂小考了。”

 “沒考好啊?”

 小丫頭搖搖頭:“沒寫完。”

 唐荼荼:“差多道題?”

 忘了小丫頭上的是學,還沒到寫策論做題的時候。珠珠掰著指頭算:“夫子讓作一首詠詩,再配一張畫,再默寫幾首古人描寫此的詩詞。”

 “你寫了多?”

 珠珠說:“今天帶了新墨錠,我把墨磨勻,半堂課就過去了。”

 唐荼荼噗一聲笑出來。

 時下用的都是油煙墨,制胚前會兌膠和料,才能讓煙灰細膩均勻。在晾干過程中,量被析出的膠與油分會浮在煤灰外邊,結一層很薄的手的,新墨錠外邊有這層墨皮,所以最難磨。

 正經文人都有自己的法子,比如拿刀刮去這層皮,再斜著磨,盡快出墨。珠珠年紀小,家里對的學問盼頭也不大,大概是沒教過

 “姐,你怎麼還笑啊!你太沒良心了!”

 唐荼從小學霸到大,只在中學短暫的叛逆期,從年級前三掉到了年級前三十,被老師喊到辦公室談了幾句話,恥心快裂開了,著自己又重回了年級前三的寶座。

 后來考上基地大學,更珍惜學習機會,朝七晚十好好讀書,從沒吃過考試的苦。

 唐荼荼笑說:“以后你用新墨錠就來找姐姐,我給你開了封去了皮,好吧?”

 怕珠珠真惱了,回頭又鬧著不上學,甜著兩句,從馬車里翻出一包首飾來。

 華瓊是最知道孩心思的,給珠珠的這一包首飾并不貴重,花樣卻多,銀的、嵌珠的、瑪瑙的,絹花、手帕,還有花花綠綠的頭繩,裝了一大包,琳瑯滿目人挪不開眼,小丫頭立馬眉開眼笑了。

 兩人進了門,珠珠回屋試首飾了,唐荼荼滿院溜達了一圈,想說自己帶禮回來了,卻沒得到該有的熱

 家里的氣氛不同以往,仆役臉上不見笑,正房沒人,問起胡嬤嬤,胡嬤嬤說夫人去外邊散心了。唐荼荼再一追問,才知今天中午時,爹和母親嚷架了。

 胡嬤嬤坐廚房邊上摘豌豆,一手掐著殼,一手麻利地著豆粒,著聲兒絮叨。

 “老爺前兩天了涼,吹了頭風。夫人說讓他告假歇幾天吧,他也不肯,一直堅持上值,風寒斷斷續續的,總不見好。”

 “直到昨兒晚上,夫人讓大夫往藥里添了點安神助眠的,誰料老爺一覺睡到了晌午,夫人便派了個小廝去禮部告假。”

 “老爺昏昏沉沉睡起來才知道這事兒,立馬臉大變,兩人吵了幾句,他匆匆忙忙趕去衙門了。”

 他兩人一個溫吞循禮,一個十十的護犢子,心向自己人,平時拌的時候都不多,能像這樣吵起來,就是讓全家提心吊膽的大事了。

 唐荼荼問:“我爹風寒嚴重麼?”

 胡嬤嬤說:“倒也不嚴重,就是鼻塞咽痛的小病,太醫說喝幾服藥發發汗就好了。這兩日夫人都讓他裹著襖子出門的,藥也挨著喝,好得七七八八了,可老爺心事重,誰也開解不了。”

 胡嬤嬤是唐夫人的陪嫁嬤嬤,又沾著點親故,房中人總比別的領工錢的嬤嬤多一份心,自己擱那兒愁。

 “這事兒吧,夫人確實有不妥的地方,當時我沒攔著,該多想一下的。禮部那是什麼地方?病倒了都得爬起來,區區風寒就告假,讓小廝去遞了個話,連老爺的短箋都沒帶一張,委實是輕慢了。”

 唐荼荼點點頭:“有道理。”

 胡嬤嬤話說兩頭:“可老爺氣也不對,夫人不還是為了他好?他自個兒撐著病去當值,全家哪個能安心?”

 唐荼荼:“有道理——您把豆子都掐碎了,我來摘吧。”

 胡嬤嬤心一堵,心說這小士子缺短智,跟說人世故有什麼用,于是哭笑不得地走了。

 家里士子不順心,尤其士子不順心,后院仆婦更是好好表現,一氣兒來了場大掃除,把各屋從門簾到鋪蓋全換了,洗刷干凈,晾滿了院子。

 厚實的棉簾掛起來,一下子有了立冬的味道。

 當晚唐老爺早早回來,一聽嬤嬤說夫人還沒回家,去容夫人家里串門了。唐老爺臉一變,心說這回事兒大了。

 他背著手,往廚房走了一圈,當晚,廚房端上來的菜全是夫人吃的。

 里頭有一道豆泥茄盒,是餡里攪了豌豆泥,再按茄盒的做法,裹著面炸的。咬一口,先是濃郁的醬,再是脆的殼子,再里頭是茄子的糯和香。

 這道菜是唐夫人的心頭好,一盤子沒幾個,平時一家人各兩筷子就夾沒了。今兒菜一端上來,唐老爺就默默把盤子換到了夫人面前去。

 老兩口對視一眼,別別扭扭地傳遞了一分好意,年紀大了,話抹不開面子說,這就算是冰釋前嫌了。

 唐荼荼咬著才沒笑出聲。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短小一點,第一卷收尾中。

 上午吃了個特別特別甜的桃子,堪稱我今年吃過的最好吃的桃子了,隔了會兒覺得胳膊,低頭一看好家伙,手肘和膝蓋全是團疹……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