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破的城垣下黃沙滾滾, 巫旗被風扯得騰騰作響,每一下抖都是獵獵的破音,但那旗始終沒破。
幾個巫士圍一圈, 赤足跳著請神舞, 雙腳在冰冷的沙土上凍得灰白, 向天敲響薩滿教的神鼓。
那鼓面兒闊,卻沒厚度, 聲音奇低, 敲起來時大有江河宏闊的震撼, 震得上天、下地與風聲皆和音共鳴。
幾十個蒙古兵都在百步之外跪長陣,火中映出一雙雙灼亮的眼睛。可他們都沾過, 皆是巫士眼中的穢, 這樣的請神舞,他們得離得遠遠的, 不然會影響巫士的作法。
歌罷,幾個巫士雙目都鎖住了巫旗。
和召神舞前一樣,旌條卷著風, 不由分說地指向西南方。
“這……!”
幾個巫士一時不敢置信, 全朝著年紀最長的巫士去。
這實在驚奇。
轉世的靈都是靈力微弱的稚子, 自己是無法擾天地變化的,全靠已逝的大巫一縷殘念指引著方向。
每一任大巫、每一族大巫的神驗,都極費工夫, 輒需要找一兩年,找三五年才找到應驗之子的巫族也不見。
這一縷斷續的殘念,就像是夜晚漫無邊際的草原上, 一顆發著的螢火, 那總是斷續的, 勾扯著人去找。有時螢火會往西飄,有時會往東飄,又總是因為一點風吹草沒下來。
巫士們得無時無刻地跟著旗走,有時狂風怒號使得巫旗卷尾,狠狠甩在執旗的人臉上,這就是長生天發怒了,因為他們找錯了方向。
可只有這次不同。
從大營出來,短短七日奔行千里,巫旗一直晃也不晃地指向西南方。不論刮風下雪,淌水過河,方向一直沒變過。
最年老的巫士涂著油彩的臉愈發堅定,抬高手臂,朝著前路一指:“向前行!”
如此堅定的神諭,必定是這一世的靈神力無邊,甚至說不準是長生天親自轉生!要帶領所有供奉騰格里的子民走向繁榮。
必須把遠方的靈接回來!
哪怕,他們要趟過的是盛朝與西夏接壤的邊境。
如今正逢大戰,兩國邊界收,看見番邦面孔過境都要嚴查。巫士們不敢再以黑紗蒙面了,改換了馬車,雇了兩個會說漢話的邊民,一路避著大道,往十二連城的方向趕。
*
“冬季,由于北半球海陸熱力質差異,西伯利亞冷高中心主導季風……西高一般位于東經92°—108°之間,今年有明顯的走弱態勢……”
“此異常,短期看疑似厄爾尼諾現象……大概是因為歐亞大陸雪,今年的冷團不夠強盛;而西太平洋暖高較強,在南海上空形獨立高,暖風北抬,使得西北寒流折道。”
“長遠看,明年可能雨帶北移,夏季出現較強雨水……”
旁邊,一直學驢吁吁的那遼兵停了聲,奇道:“小王子嘀咕什麼呢?”
烏都癱著臉,被這個遼兵抱著噓噓。他氣得腦袋發疼,又掙不開遼兵的臂膀,只得胡背著天文地理分分心神。
想他一個小學跳兩級、中學跳兩級、畢業保碩、答辯會上直接授博的青年科學家……
居然!被人!抱在懷里把尿!理由是怕他摔茅坑里。
每當這個時候,近衛總是要憂心忡忡地跑著去跟耶律烈匯報,疑心小王子營養不夠:男孩子撒尿磨磨蹭蹭,不是什麼好事啊大汗!
烏都沉著小臉提上了子。
他仰頭向山頂上晦暗的褐旗,今天風向又是朝西偏南吹。
營里的漢人探子越來越,原本十六個,今只剩六個了。前兒一齊走了四個,因為他們四人抬了一箱上好的皮走的。
烏都靠自己那點淺薄的人世故,想著禮多人不怪,皮子是值錢東西,拿去賄賂路上的邊軍也好。
他還知道蛋不往一個籃子里裝的道理,東面大同、南面榆林、東南朔州,三城全派了人,兩兩作伴而行,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單程四百里,來回攏共八百里,又是騎著馬走的,算算時間也該回來了呀。
烏都站在籬笆墻下著村口,背影孤獨。
他知道耶律烈每天天不亮就出了門,在山后那片谷地練兵。也知道他們在謹慎地試探周邊,擴大地盤——大年初三開始,邊的親衛隊每天都幾個面孔,周圍幾個村鎮大約都布滿了西遼兵。
探子鋪得越廣,他想逃出去就越難了……
烏都心沉重,卻忽的被人推了一個趔趄。他下盤不穩,噠噠前沖兩步就要趴地上了。
耶律兀不過是一掌拍他后背上,誰知這小崽子這麼弱不風。二王子也不知出于什麼心思,沒眼睜睜看他摔個大馬趴,抄手把人提溜起來。
“進城,買糧,去不去?”
這幾個漢字發音無比標準。
耶律烈的親衛隊近來掀起了一學盛朝話的風。因為邊境線收了,進鎮上要應付盤查,總得憋出兩句話。
邊地多番民,其中許多都是向盛朝投了誠的小部族,被北元人殺得沒了活路,逃過來求一隅庇護。盛朝為了教化異族,彰顯圣德,派了先生教他們認字,這些邊民多多都會說些話,一字一字落音重,咬字時總是皺著眉,苦大仇深的。
“買糧,去不去!”
烏都點頭:“去!抄家伙。”
他心里頭卻笑:呵,全世界都逃不過華夏民族的米粥,米粥清淡又養胃,再野的蠻人,吃多了也得喝粥緩緩。
鎮上糧便宜,糧車卻貴,那些木頭板車又米又不防的,村道又崎嶇,每回走回來要一半米。遼兵買了幾口棺材,每回運糧就推著棺材車去,弄得全鎮的糧商看見他們都一臉便相,不得他們趕滾蛋,從不克扣一斤半兩。
山魯拙笑著從袖籠中掏出雙手,溫聲細語道:“既如此,我陪二位小公子走一趟罷。”
點了幾個兵,幾人就出發了。
說是他看護兩個小孩,實則,是他與烏都一起看護一個熊孩子。
耶律兀沒見過世面,看見藥房要進去瞅瞅,看見當鋪要進去瞅瞅,問問自己的刀值多錢,自己裳值多錢。人掌柜說的是北地方言,他也不知能聽懂幾個字,若有所思點點頭。
這王子是生在王宮里的,那麼小的歲數,浮掠影般嘗了嘗富貴的味道。轉眼王宮燒了一把灰,他被扯上馬背,十一年顛沛流離活至今。
他的印象里,甚至沒見過像模像樣的村莊是什麼樣的,只有大漠里貧苦的營地和風聲鶴唳的逃亡。
烏都有時候有點可憐他。
可熊孩子威力驚人,總把他這點憐憫咔咔砍碎片,還要冷笑著,仗著個兒高居高臨下嘲諷他一句:“狗崽子,多喝,再矮還騎什麼馬,只能給馬鉆了。”
呸!
該你沒見識!該你窮!
再熊的孩子,都逃不過鎮上的繁華迷眼,很快就玩得沒影了。
遼兵對視一眼,分了幾個人跟過去,剩下兩個兵,也在山魯拙有意的躲避中跟丟了。
烏都毫無所覺。
在將近半年的相中,他知道這位山先生是個手無縛之力的小文,端的那一個隨波逐流。
遼兵給他發餿的剩飯吃,他會好聲好氣道聲謝;遼兵逗弄他,馬鞭得他不蔽的時候,他也不吭一聲;耶律烈每回出殺意,他也毫無所覺,全靠烏都護著他。
這是個反應遲鈍、脾氣不賴、念過的書不知道有沒有十本、常常信口胡謅的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的那個書生。
沒什麼骨氣,也沒堅的脊梁,更無急智,總結起來一句話:這位要是靠得住,母豬也能上樹。
平時在遼兵眼皮子底下,山魯拙沒法兒跟他套近乎,這會兒趁著沒人趕逗孩子:“小公子看,這東西撥浪鼓——撥、浪、鼓。”
“這是糖葫蘆——糖、葫、蘆。”
烏都:“哦。”
山先生自個兒上一個銅板都沒,烏都掏錢給他買了一串山楂丸,哄他安靜,自己觀察著路邊的孩子。
這鎮上有不乞兒,多是黃皮,高鼻,深眼眶,是漢民與北方幾個部族的混面孔。
邊城常有戰爭,一些部族間的沖突甚至遠遠稱不上戰爭,傳到京城只會變“蠻人屢屢犯邊”六個字,不值當多費筆墨——可只有生在邊城、長在邊城的百姓才知道,“屢屢”二字有多苦。
這里有許多絕戶,男兒十之六七都從了軍,府派發的口糧卻是按丁口和墾田數算的,家里沒有男人頂門立戶,人是養活不住自己的。
鰥寡孤獨者死在家里,臭出味兒了才有人知道,草席一裹,扔到城外去。
什麼揭竿而起,什麼抗議府,那都是吃飽飯才有空想的事兒。府每季度發糧,還開著幾個慈堂,對邊民來說就是該恩戴德的仁政了。
烏都琢磨自己如果逃到鎮上,換裳,把臉抹黑,能不能逃得過耶律烈的搜捕。
想來想去也不敢,這麼小個鎮子,守衛和民兵加一塊不足二百,扛不住那些遼兵兩刀。從小說,他自己混不到飯吃,除非拉下臉面去要飯,還得防著被失子的老頭老太太撿回家當養子,鎖住腳,怕他跑。
他觀察了半日,視線定在一伙強力壯的漢民上。這些人要麼推著車,要麼背著半人高的大竹簍,里邊裝著沉甸甸的商貨。
這是流竄在幾國之間的行腳商,賣皮貨的,賣金瘡藥的。為了安全,行腳商會群結隊上路,腰上挎著刀,有一定的武力,他們也知道如何躲避兵。
——如果混進這些人里……
烏都走了神,忍不住抬腳跟了幾步。
出門在外的人都警惕,他稍一向,那些行腳商的視線立刻鎖到他上,黑沉的兜帽下出幾雙銳目。
山魯拙不痕跡地向前一步,把他往后擋,拱手沖人家笑了笑。
等人走了,他一回頭,婆婆媽媽說:“小公子,出門在外不能盯著五種人看,跑商的、護鏢的、算命的、殘的。”
烏都數數不夠:“還有一樣呢?”
山魯拙:“不能盯著大姑娘看呀!”
這都什麼跟什麼。烏都有點沮喪,眼角眉梢全往下耷拉:“唉。”
山魯拙:“……”嘆氣跟誰學的?
也不知耶律兀是心的,還是他們倆走得太遠忘了時辰,回到荒村時,月亮都爬上天了。
村里站哨的西遼兵都出看好戲的神。山魯拙心神一凜,還沒進籬笆墻,遠遠就見耶律烈沉著臉,他腳邊跪著上午隨行的幾個遼兵,著背,在捱鏈刀刑。
這種鏈刀沒刀柄,后頭是一條環環相扣的鐵鏈,一甩起來獵獵劈風,落在人上就是一條道道。在西遼男兒年之時,會自己拿著這刀往上甩,以示年的勇猛,今后將不畏懼一切疼痛與困難。
放到貴族家里,這鏈刀也是表忠心的戒。
瞧見他倆回來,那汗王吊起一雙鷙的眼:“去哪兒了?”
山魯拙心底罵了句臟話,面上卻作出惶恐表,腳下一打算原地表演。
誰知他剛著腳跌到地上,還沒等他演出來,烏都幾個箭步蹦蹦跳跳跑上前了,從自己兜里出了一條紅穗子,穗子頭上拴著一只薄泠泠的小布兜。
“父汗,今兒中原人過節,太好玩啦!街口有高僧發平安符,排了好多人,我等了好久才求到這一枚。”
耶律烈一邊眉頭挑高,咀嚼著這幾個漢字:“平安符?”
烏都聲音脆甜甜地給他解釋:“也護符,戴上就能讓你刀槍不,誰也打不死父汗。”
山魯拙剛被人扶起來,聽著這話,差點笑出聲——那哪是什麼專門求來的護符,分明路邊小攤上五個銅板買的!雙層黃布上頭繡了仨紅字,“護符”,糊弄人的小玩意。
笑從眼睛過渡到角之時,他的笑忽的僵在臉上了,視線驀地向那沒人高的小孩。
耶律烈再蠢,也是西遼最后一位太汗。
當年,他能在蒙古人的重重包圍下,拋下他老子,拋下他兄弟,策他老子的親部沖出合圍,在逃亡途中果斷繼了位。之后,連妻帶妾獻給西夏國王以借道甘州,逃到這片三不管地帶安了家。
又在前幾年,親手殺了叛降北元的長子。
四歲大的娃娃,把一個汗王哄得團團轉,一步一步試探著耶律烈的底線。
從一個戰俘的份,自由行,到自由寫信,再到自由地進鎮上玩……
這孩子,上一聲“父汗”撒了,又一聲“中原人”拉開了親疏遠近——而“我給你求了枚平安符,人太多了,我等了好久”這話,甚至是在試探耶律烈有沒有在他邊埋設別的眼線……
山魯拙藏起眼里的驚,一時分不清是不是自己想錯了,爾虞我詐的事兒見多了,才把小孩撒當心計。
他盛了一碗菜豆粥坐下,觀察著那頭,眼睜睜看著耶律烈眉眼漸漸下來。
“父汗不信這個,你自己戴著吧。”
可要是當真不信,不會用這樣和善的語氣。
“我排了好久的隊。”烏都板起臉,定定看他一會兒,不說話,扭頭就走,明擺著是不高興了。
耶律烈大笑一聲,又把他抓回去了小孩冰涼的手,語氣里竟帶了點父親般的無奈。
“戴上就戴上罷,戴哪兒?”
一個黃封片片解決了一場危機,烏都滿意地走了。路過幾個背上見了的遼兵時,他裝模作樣倒吸了一口氣,臉說白就白。
左近的親兵都知道他怕,也不殺生,扭頭要請示大汗,看見大汗一揮手,立刻把幾個兵放了。
做飯的伙頭兵笑呵呵問:“烏都吃什麼?今晚熬了你喝的菜粥,黃豆是煎過的。”
烏都笑瞇瞇:“我在鎮子上吃過啦,吃了一大碗牛面。”
——果真!他是在試探遼兵!他今兒一天都沒吃牛面!
山魯拙突然覺得后心一涼,緩緩低頭注視著這孩子。
——他在試探誰?試探耶律烈?還是在試探我?
——試探我是不是了條投誠的狗,了耶律烈的耳目。
烏都察覺到他目,仰起臉:“山先生怎麼啦?我是不是讀錯音啦?”
沒錯,可太沒錯了!
哈,山魯拙幾乎要仰天大笑三聲:葛都督一頭蠻熊,居然生出了一個多智近妖的小神!
就憑這小騙子的頭腦,也絕不可能認賊作父!
他心里狂喜得差點仰天長嚎,臉上卻很分裂地出個溫和表:“小公子說得很好,就牛面。”
前世,她含冤入獄,臨死前才知道她不過是一枚棄子。一朝重生,浴血歸來,當她變成“他”,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高升,攪動朝堂風云。…
棄婦顧十八娘自儘於那對新人麵前 了無生意的她卻在十年前醒來 親人還在,尚未寄人籬下 命運正走到轉折點 攜著烈烈的仇恨重生的她 能不能將命運改寫
死前巨大的不甘和執念讓柳望舒重生,只是重生的節點不太妙,只差最後一步就要成為晉王妃,走上和前世一樣的路。 柳望舒發揮主觀能動性,竭力避免前世的結局,也想將前世混沌的人生過清楚。 但是過著過著,咦,怎麼又成太子妃了?
寧熙四年,封地生變,叛軍北上。 年僅及冠的小皇帝身陷囹圄,面對各方蠢蠢欲動的豺狼虎豹,他不得已將那位三年前因政見不合而被自己驅逐出京的胞姐永寧長公主迎了回來: “如今朝中勢力四分五裂,唯有拉攏裴氏可求得生機……聽說,長姐與裴邵曾有一段舊情?還聽說,他至今身側無人,是因仍對長姐念念不忘?” “……額。” 看着小皇帝滿懷希冀的雙眼,長公主實在很不忍掃他的興。 她和裴邵麼,確實是有過那麼一段。 但恐怕與傳聞中濃情蜜意的版本,略略有些出入。 事情的真相是,當初新帝繼位朝政動盪,爲穩固局勢她不擇手段,對尚還純良的裴邵進行了一場徹頭徹尾騙身騙心的算計。 少年一腔真心錯付,從此性情大變,至於現在—— 公主鸞駕抵京當日,他遠在城門下那句字字分明的“長公主金安”,就足以讓人頭皮發麻了。 唉,你看。 這人還記着仇。 —— 【小劇場】 長公主回京了。 裴府近侍如臨大敵,“此女有妖,慣會蠱惑人心,殿帥萬不可忘當日之恥!” 裴邵扯了扯脣:用你說? 於是剛開始,長公主舊疾發作,胃痛難捱;裴邵尋醫問藥頗爲上心。 近侍:沒錯,他一定是想借機下藥毒害公主! 再後來,長公主仇敵太多,突遇刺客險些喪命;裴邵護駕心切,不惜以身犯險。 近侍:苦肉計!他一定是有自己詳細的復仇計劃! 再再後來, 長公主不高興了殿帥哄着, 長公主要星星他不給月亮, 長公主指哪他打哪。 近侍:他一定是……他一定是忘了!(扼腕嘆息 -野心家和她的裙下臣 -一個梅開二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