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接下來一段時日,他們在皇宮裡除了吃吃喝喝,沒什麼別的事做。
最後到底也沒使上那男計,公主伴讀就這樣出了宮,卻也仍是一派風平浪靜。
這顆被挑細選要來攪一攪這京城深水的小石子,似乎就這樣沉默地沒了進去,沒掀起一點波瀾。
倒是趁著這幾日太平,十六好好飽腹了一番,雖來不及膳房的膳食單子從頭吃到尾,可在勤加勉勵之下,一半是吃的差不多了。
以往在山上時,總對這膳心向往之,覺得這皇帝老兒吃的東西,那必然是最最好的材料,最最細的做工,最最上等的味。
如今吃進裡,開始時頗為滿足,吃到最後卻覺得矯飾有余,質樸不足,且膳房為了隨時端上熱食,備的不都是蒸來燉去不知加熱了多久的湯湯水水,便沒那麼熱衷了。
可沒等十六將那張單子繼續吃完,李玄慈便應聖上的意思,出宮去“訪親”了。
訪的這親,是忠義侯薛仁。如今的忠義侯,因著開國時的功勳,得了世襲三代始降的恩賜。如今正傳到第三代,按說再到子侄一輩,若無聖上旨意,便要降爵繼承。
或是為了這個原因,這位忠義侯彼時便迎了公主下降,也正是當今聖上同母所出的妹妹。
公主下降後,與忠義侯頗深,先後產下一子一,可惜卻因患疾,到底是先一步撒手人寰。
之後,忠義侯並未續弦,便這樣拉扯兩個兒長大。
雖不知這其中幾分是故劍深,有幾分為了繼續維系與皇室的關系,可兩個沒了娘的孩子卻多多因此多宮中照拂。
他的小兒,更是自小便進宮伴讀公主,幾乎算是在宮中長大的。
便是那位出“慈哥哥”的伴讀了。
挑選這樣的人,倒是頗有些深意的,忠義侯簡在帝心,兒又行走於宮中,最適合不聲地往這京中權貴吹一吹風了。
只是不知為何,竟莫名啞了火,想來正因如此,聖上才乾脆下了劑猛藥,以“訪親”之名,將李玄慈直接下餌作釣。
這些話,若是沒那聲“慈哥哥”,李玄慈怕只是在腦中轉一轉便罷,可有了那聲“慈哥哥”,又有了十六中夜耍拳,李玄慈便讓金展將這裡辛吐了個乾淨,剖析理,分析利弊,才終於拋出這探親之事。
十六不是不懂事的人,如今進了京城,聖上的意思自然要從,何況,聖上要拿李玄慈作餌,李玄慈又何嘗不打算反釣一把呢。
因此,雖然何衝在背後頗作了幾分怪氣的臉,十六卻乖乖點了頭。
第二日,他們便出宮,進了忠義侯府。
微博:化作滿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