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重生異能 大國重工 第二百二十八章 買設備與造設備

《大國重工》 第二百二十八章 買設備與造設備

?東京,新國際機場。

一群中國人從到達口出來,站在外面依依不捨地告別:

「小馮長,再見,咱們回國見!」

「胥總工,再見,注意保重!」

胥文良與馮嘯辰二人握了握手,又互相換了一個微笑的眼神,便各自隨著自己的隊伍而去了。

按照與三立制鋼所簽訂的協議,秦州重型機廠派出了由胥文良帶隊的一支技團隊,前往三立制鋼所參加軋機設計工作,從頭開始親會三立制鋼所的軋機設計流程,學習他們的設計經驗。

馮嘯辰跟隨的是另一支隊伍,這是一個大化設備考察團,組人員非常複雜,部委方面包括了國家計委、經委、農業部、機械部、化工部等等,地方上則有幾個省的政府員,企業方面則包括了五六家大型化廠和四五家化工設備製造廠的幹部和技人員。如果要從專業上劃分,大致是兩個陣營,一個是用化和造化的,另一個則是製造化設備的。

這個考察團的任務,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矛盾。地方員和化廠方面提出的是考察日本的化設備製造況,進而直接引進大化設備,儘快形生產能力。機械部以及幾家化工機械廠方面則認為應當引進化設備的製造能力,以便實現大化設備的國產化,以後想建多家化廠,就能夠建多家了。

計委、經委、農業部、化工部等方面則是態度模稜兩可,既有支持買設備的,也有支持引進設備製造能力的,更有在中間抖機靈的,說可以買幾套,再自己造幾套,這樣兩邊的想法都可以兼顧了。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化的需求量一向是非常大的。從50年代開始,我國引進蘇聯技,逐漸形了年產1萬噸級至5萬噸級的中小型氮設備生產能力,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了「五小工業」中的小化系。

Advertisement

而在此時,國外的化生產技卻已經走向了大型化,年產30萬噸合氨裝置為流行趨勢。大化與小化在能耗方面差距極大,據測算,年產30萬合氨的大型裝置噸氨電耗為38度,而年產5000噸的小型裝置噸氨電耗為1363度。不同的消耗水平帶來了本和利潤的巨大差異,在80年代初,大型廠生產的合氨每噸利潤為130元,而小型廠每噸僅為27元。

此外,國產氮主要為含氮量較低的碳酸氫銨,也就是農民俗稱的碳銨,含氮量僅為17%,國外普遍使用的則是尿素,含氮量為48%,效上的差異也是極其明顯的。

70年代初,為了提高糧食產量,中國開始大量從國外進口尿素,花費了大量的外匯。為了擺這種困境,70年代中期,國家從國、荷蘭、法國、日本等國家引進了13套年產30萬噸合氨和52萬噸尿素的大化設備;70年代末,又追加了4套同等規格的設備。

然而,僅僅依靠這17套引進設備,並不能完全滿足國農業生產對於化的需求。農業部和化工部估計,到本世紀末,國農業生產需要的化按折純量計算將達到4000萬噸以上,綜合考慮大中小型氮以及磷的結構,國還需要新建30套以上的30萬噸合氨裝置。

這樣一來,便形了買設備和造設備的兩派,而且勢均力敵,相持不下。

造設備是國家定下的大方向,馮嘯辰所在的重裝辦就承擔著這樣的使命。在重裝辦負責的11項重大技裝備中,就包括了大化這一項。國家明確提出,大化設備是保障國家農業安全的重點裝備,必須自己掌握這方面的技。從這個意義上說,主張自己造設備的一方是有著「政治正確」這把尚方寶劍的,說話也有底氣。

Advertisement

然而,主張買設備的一方也有充分的道理。買一套設備進來,3年就能夠投產,為農業生產提供急需的尿素。而如果選擇自己造設備,從消化吸收到技,沒個十年八年是辦不到的。在這段時間裡,農民需要化,如果國家不能提供,那麼就意味著糧食無法增產,著了10億人的肚子,由誰負責?如果由國家提供,那麼就只能是依賴進口,同樣要花費寶貴的外匯。

一噸尿素的進口價格按100元計算,年產52萬噸尿素的裝置早一年投產,就能夠節省5000萬元的外匯支出。如果等待國產設備,哪怕只是耽誤五年時間,損失的外匯也會高達2至3億元,而這些錢已經足夠引進五套設備了。

有一個歷史數據,從1971年至1985年,國家引進17套大化設備以及其他一些相關設備,花費的外匯為10.6億元;而1988年一年進口化的用匯就已經達到了20億元。是抓時間引進設備替代化進口,還是寧可進口化而不進口設備,為國產設備讓路,這道選擇題恐怕並不難做吧?

「造不如買」這句話,如果不摻雜進意識形態上的標籤,在有些時候的確是有道理的。

除開這些能夠拿到桌面上來說的大道理,還有一些不能說出來、但又誰都知道的小道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比前面的大道理還要關鍵。

與軋機不同,大化設備的引進價格並不特別高。70年代中期,中國引進的1700毫米熱軋和冷軋生產線,總投資是38.9億元人民幣,而同期引進一套30萬噸合氨和52萬噸尿素的生產裝置,投資僅為3億元。前者因為投資額巨大,地方政府無力承擔,必須由國家出錢,所以經委可以強制要求必須是「聯合製造」,並逐步提高國產化水平。而後者所需要的投資是省一級政府能夠籌措到的,人家自己掏錢買設備,國家又有什麼理由去說三道四呢?

Advertisement

大型的化工設備企業都是國家直屬的,省里養不起這樣大的企業。而化廠卻是屬於省里的,生產出來的化以及獲得的利潤,都是省里的好。哪個省願意放棄邊的,拿去給國家直屬的化工設備廠練技

至於說到引進設備能夠給當事者個人帶來的好,就更擺不上檯面了,可誰又能說這方面的因素不重要呢?

馮嘯辰現在跳進去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旋渦。這次的考察團是由經委牽頭的,從一開始商定參加人員的時候,就已經是矛盾重重、劍拔弩張,讓經委領導都頭疼不已。因為涉及到大型裝備引進的問題,經委便要求重裝辦派人參加,相機協調。羅翔飛也知道這件事的麻煩之,帶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派出了自己的看家法寶馮嘯辰,希以馮嘯辰的機智,能夠在這團麻中間梳理出一個頭緒來。

大化設備考察團與秦重的軋機設計代表團是同機前往日本的。馮嘯辰原打算在飛機上和考察團的人員多聊一聊,誰料想一上飛機就被胥文良和崔永峰給拉過去了,談了一路的軋機問題。這會好不容易把胥文良他們送走,馮嘯辰這才回到自己的團隊里來了。

「小馮,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日本化工設備協會的副理事長乾貴武志先生。」

考察團團長王時誠看到馮嘯辰過來,笑呵呵地給他引見著日方前來迎接的人員。王時誠是經委的一名副司長,而重裝辦是設在經委下面的機構,所以王時誠算是馮嘯辰的間接上級。不過,王時誠是個聰明的人,他早就聽說大主任張克艱對馮嘯辰頗為欣賞,而且由於馮嘯辰出了一個立經緯諮詢公司的主意,解決了經委許多待業子弟的就業問題,經委許多幹部都對他心存念,因此王時誠也就不便在馮嘯辰面前擺上級的架子了,話里話外對他都很是客氣。

Advertisement

「乾貴先生,很高興認識你。」

馮嘯辰走上前,與乾貴武志對鞠了一躬,用日語向對方打著招呼。

「想不到小馮你的日語這麼好!」王時誠半真半假地發出一聲驚嘆,「怪不得羅主任那麼重你。對了,乾貴先生,我忘了向你介紹了,這位是我們經委重大裝備辦公室的副長馮嘯辰先生,有關重大裝備引進的問題,便是由馮長所在的部門直接負責的。」

後面這句,他便是向乾貴武志說的了。翻譯把他的話譯給乾貴武志,乾貴武志臉上出幾分驚訝之,接著便向馮嘯辰又鞠了一躬,說道:「如此說來,這一次貴我雙方的合作,就要多多仰仗馮長了。」

馮嘯辰笑道:「哈哈,乾貴先生搞錯了,剛才王司長是在跟你開玩笑呢。王司長是我的領導,我們代表團里所有的人都是我的領導,我只是給他們噹噹翻譯、跑跑的勤雜工罷了。不過,還是希我們合作愉快吧。」

乾貴武志也分不清王時誠的話和馮嘯辰的話誰更靠譜,但本著寧可錯殺、決不錯過的念頭,他還是向馮嘯辰客客氣氣地說道:「對對,合作愉快。來,各位,這邊請,我們先到賓館去下榻,然後到東京郊外最負盛名的療養地去泡泡溫泉,解解旅途上的乏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