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之侯門邪妃 第二十三章 王妃上朝

《重生之侯門邪妃》 第二十三章 王妃上朝

“嘉平關不適合騎兵。”凌從威道。

“雖然,嘉平關后也是大片山林,地形復雜,但如果北燕的目的不是像往常那樣撈一票就走,那麼,嘉平關總比蒼茫關好打。”李暄無奈道。

“說的是。”凌從威手在地圖上用力一點,沉聲道,“北燕出兵太急,雖然我們現在收到的消息是嘉平關危急,但很有可能當援軍趕到時,嘉平關已經陷落。但無論如何,不能讓北燕的騎兵越江城。”

“是的。”李暄點點頭。

,江州的治所,江城之后,就是適合騎兵馳騁的平原地帶了,要是放北燕那二十萬騎兵進來肆,后果不堪設想。無論如何,必須將北燕軍擋在江城以北。

“好在太上皇原本就打算拿北燕開刀,南線大營調北上的那十萬大軍應該也適應了北方作戰,雖然北燕搶了先手,但兵力上,我們并不吃虧,只是需要調集的時間。”凌從威道。

“那就寄于嘉平關的守將多撐幾天吧。”江轍道。

凌從威無語,雖說是這麼個理,但這話就不能說得委婉點嗎?

“還有,援軍主將派誰去?”江轍又道。

北方的軍隊派系林立,加上連年和北燕作戰,都是里拼殺出來的驕兵悍將,隨便派個人去,他們肯定是不服的,但要是直接從中挑一個,卻沒有一個能讓其他人都服氣的主將。

“本王親自去。”李暄淡然道。

“王爺去?”凌從威吃了一驚,下意識地道,“還是讓臣……”

“本王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并非一竅不通,更何況,這場戰事也并不需要主將如何運籌帷幄,最重要的是服那些驕兵悍將,要不然,京城弱于邊關,會變一大患。”李暄揮手打斷了他的話。

Advertisement

凌從威聞言,也沉默下來。

確實,京城剛剛經歷了廢太子謀反一事,皇族幾乎死傷殆盡,登基的小皇帝本還是個孩子,要是李氏皇族鎮不住邊將,萬一讓他們滋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念頭,那可是比北燕大軍南下更危險的事。再說,他的兒子凌子霄雖然是攝政王的人,但在這種形之下,如果他得勝歸來,那才真功高震主!

然而,他還是看了笑的秦綰一眼。

新婚三天就準備出征分離,攝政王妃也不好當啊。

“那就這樣定了。”李暄說道。

江轍不置可否地點點頭,起告辭。他要忙的事還很多,皇帝年,攝政王出征,那麼,朝堂上的事務誰來理?不管安排多個輔政大臣,丞相都是要挑頭的那一個,可以想象之后的日子會有多忙。

養病?江轍第一次覺得有種被人坑了的郁悶。之前二十四年任勞任怨是要報仇,憑什麼現在還要勞心勞力?

好吧,現在是為了兒。

很快,凌從威也告辭了,就算他不出征,可至要安排調兵遣將的事,而且看攝政王的意思,凌子霄估計是要隨軍出征的。他就這麼一個兒子,雖然攝政王肯定不會推他去太危險的地方,可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還得抓時間多講點經驗才好。

“你跟我一起去?”李暄抬了抬頭。

“怎麼,剛剛才親,你就想拋下我一個人獨守空閨嗎?”秦綰挑了挑眉。

“那就一起。”李暄拍板。

除非秦綰不想去,否則,他自然要帶著的。于公,那麼好用的幕僚兼任刺客,還能附帶一群高手的人去哪里找?于私……這一去說也要幾個月,見不到面的日子也太難熬了些。

Advertisement

反正,李暄是不擔心秦綰的安全的。要是他帶在邊而且武功高強的王妃都要出事,但東華的軍隊距離潰敗也沒什麼兩樣了。

“正好,也讓他們去見識見識。”秦綰又笑道。

“嗯。”李暄贊同。

沈醉疏、顧寧、凌子霄、朔夜,以后都是要往將軍這條路上走的人,自己武功再好、理論學得再好,沒有真正在戰場上拼殺過,終究難

·

第二天一大早,大朝會。

除了早有預料的江轍和凌從威,所有人看著座下首多出來的那張椅子都眼角不停地搐。

“陛下駕到!攝政王駕到!”隨著侍的聲音,繃著臉的小皇帝當先走出來,后面則是李暄和秦綰。

就像是大婚當天那樣,一深紫王袍的攝政王攜著同樣一正紅朝服的王妃的手,并肩走進來,十指相扣,旁若無人。

連秦建云都暗自咬了口舌頭,苦笑不已。

他的兒,還真的堂堂正正走到金鑾殿上來了,而且站的位置比他還高多了!于是他到底應該覺得驕傲還是自卑?

眾臣都是一臉詭異地行完禮,李暄還來不及開口說話,就有個不知死活的員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大聲道:“啟奏陛下,臣史中丞常連宇有事起奏!”

“準。”李鑲看了一眼李暄,見他面無表,并沒有阻止,猶豫了一下便輕聲道。

早朝上,李暄也真不是讓小皇帝乖乖閉著當木偶,只不過大部分時候,真正重要的事務,大臣直接問的就是攝政王,本沒有給李鑲口的機會,就是偶爾杜太師一派的人找到機會想要李鑲拿回一點主權,可問題是,一個從未過期待,頂多只能算是識字的小孩子能回答那些問題嗎?哪怕在朝臣看來,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

Advertisement

何況,李鑲畢竟只是個孩子,十一二歲的男孩子自尊心很重,李暄雖然沒有給他什麼權柄,但至足夠尊重,尤其登基大典上秦綰的侍衛很溫地保護了他,狠狠地刷了一把好度。可是杜太師這個老頭子呢?明知道他不懂,偏還要每每為難他,他沒辦法只能說“請問攝政王如何置妥當”,還要到失的目洗禮。

久而久之,次數多了,連李鑲都對杜太師看不順眼起來。

偏偏,杜太師一派人還茫然不覺,只痛哭哀嘆著皇帝不爭氣,無大志,不堪為帝。

“陛下,攝政王妃一介流,如何能坐在金鑾殿上?”常連宇一,慷慨陳詞,“即便是安國候世子,可世子沒有職,也同樣沒有上朝的權力!這豈非是母司晨?”

“放肆。”李暄并沒有特別提高聲音,語氣中也不帶怒意,只是平平常常地說道,“你把本王的王妃比作前朝武后嗎?那你當陛下和本王是什麼!”

“這……”常連宇聞言,鼻尖頓時冒出汗珠,頂著威,他一咬牙,又道,“是微臣失言,然,我朝鐵律,后宮不得干政!”

“是后宮,管不到本王的后院。”李暄淡然道。

“……”不止是常連宇,所有人都無語了。

攝政王您太會強詞奪理了,祖上定下的“后宮不得干政”,其實應該是“子不得干政”,可誰知道皇后皇妃都沒做到的事,一個王妃卻做到了?

“江相對此有意見嗎?”李暄問道。

“沒有。”江轍很干脆地回答。

“凌元帥呢?”李暄又問道。

“微臣……附議。”凌從威默默地抹了把汗。讓他選的話,他當然是有意見的,可這不是不由他選嗎?做人,還是識相一點才活得長久滋潤。

Advertisement

“陛下意下如何?”李暄道。

“朕……”李鑲一下子繃起來,抬頭看了秦綰一眼,對上那雙含笑的眸子,莫名地心一松,口道,“朕沒有意見。”

“正好,本王也沒有意見。”李暄慢吞吞地道。

常連宇愣住,不明白他的意思。江轍和凌從威都是攝政王一系的人,他們裝聾作啞是應該的,可朝堂也不是三個人就能說了算的吧!

“陛下、文臣之首、武將之首、宗親之首都同意的事,還需要質疑嗎?”李暄淡然道。

“……”常連宇被噎住了。

能這麼算嗎?可一下子好像真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北燕三十萬大軍南下,嘉平關岌岌可危,你們還有心糾結這點小事?”李暄一聲冷哼,拋出了準備好的炸藥。

“什麼?北燕大軍?三十萬?”這句話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除了早已知的江轍、凌從威和兵部尚書之外,所有人都了,誰還有空去糾結秦綰有沒有資格上朝的問題?

李暄和秦綰對了一眼,挑挑眉,目帶著笑意。

說起來,在這件事上,北燕倒是幫了他們一把。

今天這些朝臣放過了秦綰能不能站在金鑾殿上這件事,那麼,先例已開,自然有一就有二有三,下一次他們也沒有資格再來舊事重提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