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興國公和安郡王的勢力佔據了四分之一。
安郡王要做做什麼,只要吩咐一聲,自有那些大臣打頭陣。
對於大皇子安然無恙回京一事,他們也頗好奇,尤其有流言蜚語說現在的大皇子其實是楚大爺,當年皇上生的其實是雙生子,他們很好奇呢。
這些大臣,在宮裏或多或都有幾個眼線,太后帶著八名太醫幫大皇子診脈的事,他們都知道。
本以為雙生子的事會昭告天下,誰想到等來的卻是安郡王要他們明兒奏請皇上,讓大皇子親沖喜的消息。
也就說大皇子是真的了?
要不是真的,興國公和安郡王也不會善罷甘休的。
不過對於安郡王讓他們奏請大皇子儘快迎娶右相府周二姑娘沖喜一事,不大臣表示納悶。
要論年紀,安郡王比大皇子還年長一歲呢,他自己不急著娶妻,甚至連親事都沒定,倒是心起大皇子什麼時候迎娶皇子妃起來了,他這心也的夠遠了啊。
有那閑工夫,多關心關心自己才是啊。
不過安郡王有吩咐,還只是件小事,哪有不應的道理?
這不,幾十位大臣,連夜寫好奏摺,打算明天奏請皇上。
第二天一大清早,滿朝文武就跟往常一樣進宮上早朝。
然而,在議政殿站了半個時辰,也不見皇上來。
滿朝文武就面面相覷了,有大臣道,「皇上怎麼又不上早朝了?」
又有大臣擔心道,「皇上一不上朝,我這就心就撲通跳,總覺得會有大事發生。」
聖意莫測啊。
上一回,皇上不上早朝,太后跑來議政殿,要大皇子半個月之回京,不然就立安郡王為太子。雖然最後是打消了這年頭,不過皇上卻忽然下旨讓江老太傅府原職。還讓他教二皇子學識。
皇上一天沒上朝,可憐他們這些大臣,半個月都沒能睡好覺,食不安寢不穩。
好不容易熬到大皇子回京了,好了,皇上又不上朝了。
天知道,接下來等著他們的是什麼?
左等右等。總算是盼到一個人來。
孫公公上前來,獻老王爺斂眉問道,「皇上人呢,怎麼又不上早朝了?」
孫公公搖頭道,「今兒皇上不早朝了,諸位大人請回吧。」
左相著孫公公道,「臣等有要事要奏請皇上。」
孫公公有些為難,皇上宿醉未醒,他總不能拖皇上來早朝吧。便道,「奏摺留下,諸位大人請回吧。」
孫公公都這樣說了。還能怎麼辦,只能把奏摺留下。然後該幹嘛幹嘛去了。
孫公公帶著人抱著兩摞高的奏摺去找皇上。
遠遠的,他就瞧見屋頂上,一道明黃的影。
他走近幾步,就聽到一陣翻滾聲。
隨即嘭的一聲響,一空酒罈子從屋頂上滾了下來,砸碎了。
孫公公有些驚,他站在下面喊道,「皇上,那些大臣走了。還有一堆的奏摺呢,您……。」
話還沒說完。又是嘭的一聲傳來。
皇上把手裏的酒罈子砸了過來,好巧不巧的丟在孫公公的跟前,要是在近一點點,孫公公就沒命了。
孫公公嚇的連忙拍打口,只聽皇上吼道,「把奏摺給朕搬去永寧宮,讓太后批閱!」
說完,又來了一句,「給朕拿酒來!」
孫公公愣住了,把奏摺送去給太后,讓太后批閱奏摺?
後宮不得干政啊皇上!
孫公公勸了一句,皇上隨手丟下來幾塊瓦片。
而且,一塊比一塊靠近孫公公。
他要是再敢說一句,皇上真得不會手下留了。
做太監難啊,尤其是皇上的太監,更是難上加難。
後有小公公,有些害怕道,「孫公公,皇上又和太後生氣了?」
孫公公兩眼一翻,這還用問嗎,整個後宮,整個大錦朝,只有太后敢惹怒皇上好不好,換旁人,有哪個敢的?
借他十幾個虎膽,他也不敢惹怒皇上!
皇上和太後置氣,他們這些奴才除了夾在中間活罪,還能做什麼?
孫公公無奈,只好帶人把奏摺給太後送去了。
等進了永寧宮,見到太后,孫公公嚇了一跳。
要不是太后穿著象徵份的袍,坐在雍容華貴的椅上,他真以為認錯了人了。
眼前的太后,和昨天見到的,簡直判若兩人啊。
神疲憊,雙眼無神,還佈滿,像是一夜沒合眼。
就連頭髮,都像是比昨天見到時白了許多,遠遠去,像是深秋時,屋頂上的寒霜。
孫公公瞧得心驚,皇上喝了一夜的酒,太后怕是一夜未睡啊,到底是什麼事,讓母子倆個吵這樣?
見孫公公看著,太后眼皮子只是抬了一下,臉上強打了三分神,道,「皇上讓你來找哀家,有什麼事就直說吧。」
孫公公覺得嗓子發,他著頭皮,乾癟癟道,「皇上今兒沒有上早朝,那些大臣們留下的奏摺……皇上讓奴才給太后您送來。」
孫公公說一個字,太后的臉就青三分。
等孫公公說完,太后的臉青的發黑了,黑的沉,黑的可怕。
孫公公見了是心驚膽戰啊,此地不宜久留,他趕道,「太后息怒,奴才只是奉命行事,沒什麼事,奴才就先行告退了。」
說完,孫公公趕溜。
可憐他後兩個抱著奏摺的小公公,差點嚇尿子。
趕把奏摺放下,跟著孫公公一溜煙跑了。
才走了幾步,後就傳來太后摔東西怒吼的聲音,幾人子一凜,腳下的步子就更快了,像是再晚一步,小命就沒了一般。
太可怕了,一個兩個的像是瘋了一般。
孫公公和兩個小公公走了之後。
大殿,就聽到一陣摔東西的聲音。永寧宮的丫鬟太監站在大殿外,都不敢氣。
昨兒。他們連夜換的瓷玉,怕是要全碎了,早知道,他們就不去庫房挑了……
季嬤嬤則吩咐公公道,「快去寧王府,讓寧太妃進宮來勸勸太后。」
公公不敢耽擱,趕跑了。
公公騎馬出宮。很快就到了寧王府。
丫鬟領著他去見寧太妃。
寧太妃瞧見他來,眉頭微挑,道,「可是太後有什麼吩咐?」
公公連忙道,「太后昨兒從書房回去,就開始發脾氣,一夜未睡,方才,皇上讓孫公公把奏摺搬去了永寧宮。讓太后批閱,太后再次震怒,季嬤嬤怕太后氣壞了子。讓您進宮勸勸太后。」
把奏摺搬去了永寧宮,給太后批閱?
寧太妃角上揚。勾起一抹笑來。
正擔心太後會心,遲遲不宣讀聖旨,立安郡王為太子。
誰想到皇上竟然把奏摺丟給太后,太后久居深宮,對朝堂大事,知道的並不多,如何理朝堂大事?
就算太後知道,也不會那麼做。
因為後宮不得干政。
雖然,這些年太后也沒干政。可后妃批奏摺這樣的事,有牝司晨之嫌。比雙生子有過之無不及。
太后不可能留給文武百話柄,可皇上既然把奏摺丟給,就意味著他再不管朝堂上的事了。
以前,都是太后在迫皇上。
皇上想保住皇后和大皇子,一直在忍。
如今,有人殺了大皇子,殺了他兒子,他連替兒子做主都做不到。
這樣的皇帝,做的太窩囊,還不如不做了。
能把皇上到這份上,太後果然了得。
公公稟告完,見寧太妃只是在笑,心很好的樣子,他心底有些發慌,寧太妃不是太后的走狗爪牙,先太后之憂而憂,后太后之樂而樂嗎,現在太后震怒,都快氣壞子了,寧太妃反倒不疾不徐,怡然自得了?
這還是他認識的那個寧太妃嗎?
「太妃娘娘,咱們這就進宮吧?」公公忍不住催道。
寧太妃角劃過一抹冷笑道,「你回去告訴季嬤嬤,我的昨兒被太后不小心砸中,現在還青著,太醫說要歇養兩日,才能走,恕我不能進宮勸太后了。」
傻了,才進宮去勸太后。
明明都拿到了禪位聖旨,卻不宣讀,在心底,乖巧聽話的孫兒,終究比不過忤逆不孝的兒子來的重要。
皇上甩手不再批閱聖旨,倒要看看太后能忍到什麼時候才宣讀聖旨,讓安郡王繼位。
以前寧太妃很心急,如今太后和皇上鬧到這地步,反倒不急了,因為知道,太后和皇上再沒有和好的可能了。
寧太妃派人盯著永寧宮。
聽著眼線一天傳五六回,書房給太後送奏摺的消息,心格外的好。
寧太妃心好,就有人心不好。
皇上接連幾日不上朝,文武百遞上的奏摺也不批閱,****酗酒就算了,還把奏摺送去給太后,讓太后批閱。
「皇上到底想做什麼?!早朝不上,奏摺不批,他是想傳位給太后不?!」議政殿上,鎮南侯吼道。
這樣的話,朝堂上敢喊出來的,也沒有幾個人了。
當然了,敢接話的也沒幾個,獻老王爺笑了,「傳不傳位給太后,我不知道,但皇上這樣任妄為,拿社稷大事當兒戲,和我那不的孫子倒是如出一轍,往死里打一頓就好了。」
眾大臣,「……。」
獻老王爺,你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啊,皇上是誰啊,誰敢去揍啊,不要命了還差不多。
你是皇叔,是皇叔的長輩,你去揍皇上,皇上不敢還手的。
不過,這話也只敢在心裏說說,萬一獻老王爺是開玩笑的,那他們說這話,就是在慫恿獻老王爺去揍皇上了。
將來,皇上算舊賬,獻老王爺他不能。他們這些大臣,脖子上的腦袋可就懸了。
獻老王爺說完。轉便走。
其他大臣也都散了。
楚大老爺沒有走,他著孫公公,問道,「皇上在哪兒?我要見他。」
孫公公連忙道,「皇上有令,誰也不見。」
楚大老爺著他,道。「我今天必須要見到皇上,帶我去見他!」
楚大老爺在朝堂上,只是個三品小,還沒什麼實權,尋常上朝,一個月里,也難聽到他說兩句話,有時候上朝,還會打哈欠。
和威風赫赫。手握重兵的鎮南侯相比,楚大老爺當真沒什麼存在。
楚大老爺被人提及,大多是他寵外室。抱回一個外室所出庶子,還生了一個才滿京都的楚二爺。
至於他本人。還真沒什麼好提的。
可就這樣一個人,板起臉來說話,那氣勢竟然一點也不輸給鎮南侯。
就連行事作風,都有些像鎮南侯,好像他要拒絕,楚大老爺會掐著他脖子,要他帶路。
孫公公也是識時務的人,他知道楚大老爺要見皇上的決心,他只能前面帶路了。
進了後宮。穿過花園。
孫公公領著楚大老爺又往前走了一刻鐘,才到觀瀾殿。
進了觀瀾殿。然後孫公公就無語了,因為楚大老爺道,「行了,我自己進去,你們在這裏等著吧。」
說完,楚大老爺就邁步進去了。
孫公公了額,當真沒有跟進去,就守在門外。
楚大老爺往前走,遠遠的,他就看見破陋不堪的屋頂上,皇上在酗酒。
鬍子拉碴,爛醉如泥。
楚大老爺見了,心底一無名火,燒的他額頭青筋暴起,他腳尖一蹬,就躍上了屋頂。
他一把抓起皇上的領,將他提了起來,拎起拳頭,就揍了上去。
邊揍,邊吼道,「當年,我就不想你娶瀾兒,怕你會傷,你答應我過什麼,你答應我一輩子不讓傷害!可如今倒好,北兒被人害的生死未卜,****以淚洗面,你做了什麼,你就會躲在這裏喝酒!當年那個在戰場上呼風喚雨的『瘋王』,你告訴我,他去哪兒了?!」
說著,楚大老爺又是一拳。
皇上角流出一抹來,他隨手一抹,自嘲一笑,「瘋王?難道我現在還不夠瘋嗎?!」
楚大老爺心口一窒,「你就是個瘋子!」
說完,又是一拳。
這一拳,用了很大的力。
直接把皇上從屋頂上打飛了。
皇上摔倒在地,楚大老爺躍而下,又將他提了起來,吼道,「你給我還手!還手!」
楚大老爺也快瘋了,他和皇上從小就認識,一個和他親如手足,是戰場上的生死兄弟,一個是他同胞妹妹。
皇后嫁給皇上,他是最高興的,卻沒想到皇后嫁給皇上,十九年了,連笑容都沒了。
皇后不許他找皇上,他忍了。
本來知道北兒被人刺殺,皇上忽然扶持二皇子,他還以為皇上發威了,結果呢,宸兒回來,他卻只知道酗酒,不上早朝就算了,他連批閱奏摺這樣的事,都丟給太后!
越想,楚大老爺越生氣,「你到底當鎮南侯府是什麼,是人人可以欺凌的魚嗎?!你今兒不給我一個滿意的解釋,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聽著楚大老爺這話,皇上抬眸看著他,問道,「你想做什麼?!」
楚大老爺冷笑一聲,「你還知道關心人,你關心過宸兒上的毒,關心過北兒嗎!」
皇上抓他的襟,吼道,「你想做什麼?!」
楚大老爺一把握他的脖子,眼神狂霸而冰冷,「我鎮南侯府行事坦,明磊落,但要被人欺辱了,律法給不了公道,我鎮南侯府不介意親自手,讓他們嘗嘗什麼生不如死!」
楚大老爺說完,把手鬆開,邁步便要走。
可是走了兩步之後,皇上閃出現在他面前,他子還有些虛晃,帶著一的酒氣,手阻攔下他,「是我對不起宸兒和北兒,有什麼事,你沖我來!」
有些話,皇上說不出口。
但是楚大老爺不是傻子,沖他來,就是不許他殺安郡王。
他可以容忍安郡王殺自己的親生兒子,卻不許他們殺安郡王!
楚大老爺口老上涌,拳頭再一次攢,狠狠的朝皇上揍去。
這裏沒有侍衛,更沒有暗衛。
楚大老爺揍皇上,本沒人知道。
他將皇上揍趴下,皇上爬起來,吐著,問,「消氣了沒有?」
赤果果的挑釁,楚大老爺雙眸赤紅,他拎起皇上的襟,吼道,「消氣?你告訴我,我該怎麼消氣?!你傳位給安郡王,可想過我鎮南侯府會有什麼樣的下場,你是在我鎮南侯府謀逆!你到底想要做什麼?!」
皇上笑了,笑聲越大越大,越來越荒涼,他抓著楚大老爺的襟,吼道,「我想做什麼?我什麼也不想做!我只知道先太子是我殺的!他是我殺的!是我殺的!」
歇斯底里的吼,吼的楚大老爺的耳差點破裂。
他還沒反應過來,拳風掃來。
楚大老爺子一輕,重重的砸在大樹上。
他艱難的爬起來,只見到不遠皇上用儘力氣,摔倒在地,他在笑。
笑聲凄涼,人心疼。
「朕殺了自己的親大哥,還要殺他僅留的一點脈嗎?」
楚大老爺心底像是有驚濤駭浪在翻滾。
他朝皇上走去,他一腳踩在皇上的口上,「我可以不殺安郡王,但這樣的玩笑,我不喜歡聽!」
說完,楚大老爺轉便走。
他出院門時,孫公公瞧見他上的髒,還有角的淤,愣了一下,「楚大人這是被皇上打的?」
楚大老爺抹著角道,「陪皇上練了會兒拳腳,不礙事。」
說完,他邁步走遠。
走了十幾步,就見楚北走了過來。
見到楚大老爺,楚北行禮,然後問道,「舅舅,你這是?」
楚大老爺看著他,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父皇已經瘋了,以後在宮裏,能幫你的只有大錦律法,不要指他。」
沒有指,就不會有失。
說著,楚大老爺赫然一笑,看來皇上早知道,他幫不了宸兒什麼,所以罰他抄了三遍大錦律法,他倒是一片良苦用心。
「舅舅就不應該讓你做回大皇子,做舅舅的兒子多好,」楚大老爺嘆息一聲,而後笑道,「以後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就找舅舅。」
在重重拍了楚北肩膀兩下后,楚大老爺就走了。
楚北就那麼站著,看著楚大老爺走遠。
衛風站在一旁,神古怪道,「大老爺這是怎麼了,說話這麼奇怪?」(未完待續~^~)
賀思慕在戰場上撿人吃,沒成想被人撿回去了。撿她回去的那位少年將軍似乎把她當成了戰爭遺孤弱質女流,照拂有加。賀思慕于是盡職盡責地扮演著弱女子——哎呀血!我最怕血了,我見血就暈——水盆好重我力氣好小,根本端不動——你們整天打打殺殺,好可怕哦暗戀小將軍的女武將氣道:“段哥哥才不喜歡你這樣嬌滴滴的姑娘!”賀思慕一偏頭:“是麼?”某日少年將軍在戰場上馬失前蹄,被人陰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見血就暈的賀思慕松松筋骨,燃起一盞鬼燈:“讓我來看看誰敢欺負我們家段將軍,段小狐貍?” 段胥想過,他不該去招惹鬼王。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知道她的真名叫賀思慕。但是或許他用一生的時間,都不能讓她在她四百年漫長的生命中,記住他的名字。“我叫段胥,封狼居胥的胥。” —————— 日常裝柔弱超強鬼王女主*狡詐專兵少年將軍男主
穿越成小官之女,娘死爹不疼,原身還特別作? 後院一群女人對她虎視眈眈、時不時落井下石,家宅安寧是奢侈! 裝天真,她會,藏拙,她會,畢竟有個疼愛縱容她的大哥。 然而...... 大哥身邊那個損友安的是什麼心? 裝傻耍賴、能玩會撩,不小心惹得她紅鸞心動......
上一世謝洛笙傾盡一切為夫君謀求大業,卻遭夫君和庶妹算計,最終身首異處。重生十五歲,這一次她不再任人欺凌,緊閉心門,行事雷霆,一改軟弱,就在她復仇事業風生水起之時,她最避之不及的妖孽男人以強硬姿態站在她的身邊,吐氣如蘭,“夫人,放著我來。”
容晞是罪臣之女,入宮后,她將秾麗絕艷的姿容掩住,成了四皇子的近身婢女。 四皇子慕淮生得皎如玉樹,霽月清風,卻是個坐輪椅的殘廢,性情暴戾又孤僻。 宮人們怕得瑟瑟發抖,沒人敢近身伺候,容晞這個專啃硬骨頭的好脾氣便被推了出去。 一月后,四皇子讓容晞坐在了他的腿上,眾宮人驚。 六月后,四皇子的腿好了,還入東宮成了當朝太子,容晞卻死了。 慕淮面上未露悲郁之色,卻在一夜間,白了少年...